农村会计人员管理体制改革与发展初探

2021-02-09 03:08李玲
中国民商 2021年1期
关键词:农村财务管理管理体制会计人员

李玲

摘 要:农村财务管理工作是农村经济建设工作的重要组成。农村财务管理工作的好坏直接关系到每一位农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关系到农村经济的和谐发展,进而整体影响实现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目标的达成。近些年来,随着我国广大农村地区的快速发展,各地农村经济实力随之提升,农村经济要进一步发展的实际需求,对农村财务管理工作提出更高的要求。农村会计人员作为财务工作的实施主体,管理体制、工作模式、综合素质、专业水平都将在源头影响着财务工作质量的优劣。故而,探究更为匹配、更为有效的农村经济管理模式和农村会计人员管理体制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农村财务管理;会计人员;管理体制

我国农村地域广博,各地农村因地制宜,现行实施的财务管理工作模式多种多样,主要包含:“自村自管”、“村账乡管”、“会计委派”等,以上农村财务管理制度各具特点,在相当长的时间里各自适应着各地农村财务管理的需要;例如:“自村自管”适合于经济实力较强,已建立有较为规范的财务管理制度,具有会计专业知识人才的村;“村账乡管”适合于财务管理工作刚刚起步,基础较为薄弱的村,有利于财务管理工作的良好起步;“会计委派”适用于财务管理工作需要优化、提升的村,有利于维护财务管理工作的一致性和有序性,提高会计人员的长期稳定。然而,传统的农村财务管理及会计人员管理模式能否持续匹配农村经济的发展,如不能有效匹配需要进行哪些必须的体制优化,是急需探讨的课题。

一、农村会计人员及管理体制存在的问题

不同的农村财务管理模式下,针对会计人员的管理模式也不尽相同,当传统的农村财务管理模式突显出不能更好地匹配农村经济高速发展的苗头时,其中针对会计人员的管理也将出现相应的不匹配问题。

(一)农村会计人员的任用机制、选配标准不完善

农村会计人员作为村工作队伍中即基础又特殊的崗位,长期以来处于模糊管理的状态,主要表现在:一是,任用机制随意;在工作中,村干部与会计人需要保持良好的沟通和一致性;因此,村干部在会计人员的任用上,偏好“自己人”、“熟人”,但当每三年村干部换届,会计人员就可能随着村干部的更换而更换,出现“一朝天子一朝臣”的情况,会计人员的任用没有严格制度;二是,选配标准缺乏;农村会计人员所谓“自己人”、“熟人”,一定都是自己本村的人,在目前大多农村知识青年外出求学、务工的实际环境下,留在村里并具备相当专业水平,能承担会计工作人员并不多,因此在会计人员的选配上,存在“矮子里拔高个”的情况,会计人员的选配没有统一的、高质量的标准。

(二)农村会计人员的主管单位、管理流程设置不合理

在实行“村账乡管”财务管理模式的村,会计人员的直接上级由村干部调整成为乡镇经管站,乡镇经管站属于乡镇政府职能部门,接受的是上级农业部门的管理,如此管理路径给农村会计人员日常工作带去专业上和制度上困境。其一,农村会计人员工作不能更好地深入和有效地贴近当地农村财务管理的实际需要;其二,农村会计人员接受不到上级财务部门专业化、规范化的管理,不能及时、准确地接收财务政策。其三,依据我国相关法律法规,农村会计人员的上级主管部门应为当地县级人民政府财政部门,实际情况与制度不符。

(三)农村会计人员职责权限实施的保障环境不理想

不同的财务管理模式下,农村会计人员的工作职责不同,鉴于目前农村整体的财务规范管理氛围和意识有待提升,农村会计人员在日常工作中严格执行岗位职责的要求难以落地。例如:在实行“村账乡管”财务管理模式的村,会计人员工作重心从原来的与村干部互动,转变成与乡级管理人员互动,降低了与村干部联系的紧密程度,工作开展顺利程度也降低。 在实行“委派会计”财务管理模式的村,会计人员的工作职责是监管和督促,会计人员被委派到村后,碍于与当地村干部的关系,对具体如何实施监管,可行使的责权及行使的边界都难把握。

(四)农村会计人员的专业水平与实际工作需求不匹配

由于前述农村会计人员在选配机制、主管单位、管理流程、职责权限等方面的不足,综合造成目前的农村会计人员队伍整体年龄偏大,文化水平较低,专业基础薄弱等问题,受到会计人员整体素质的限制,严重制约了农村会计人员工作的输出质量,急需进一步提高。

二、规范、优化农村会计人员管理体制的建议

综上农村会计人员及管理体制中存在的问题可以看出,各地农村财务管理和会计人员管理体制不能生搬硬套某一固定模式,需要根据当地实际经济发展情况,财务管理需要以及人员专业素质综合评估,并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规范和优化。

(一)明确、疏通农村会计人员多主体管理渠道

农村会计人员因其工作性质的特殊性,从组织关系、工资福利、专业技能、工作质量等方面需要接受不同主体的管理。例如:农村会计人员的组织关系、工资核定为乡镇政府负责;农村会计人员的日常工作由乡镇经管站安排;农村会计人员遵从的财务管理制度及个人专业培训、评定、考核由当地县级财政部门管理;农村会计人员的工作质量接受审计部门的鉴定。因此,疏通各方主体的管理渠道,促进日常管理上的互利互补。

(二)制定农村会计人员从业标准、工作规范以及考核监督制度

在理顺农村会计人员多方管理主体默契协作的前提下,逐步制定农村会计人员的从业标准、工作规范以及考核监督制度。“从业标准”从会计人员的年龄、学历、工作经验、持证情况等多方面把握会计人员的综合素质;“工作规范”从岗位职责、业务流程等方面提升会计人员的工作效率、工作精准度;“考核监管制度”从工作纪律、工作忠诚度及工作透明度等方面规范会计人员的工作成绩,形成较为完整的农村会计从人员“筛选、执行、输出”良性管理闭环。

(三)完善农村会计人员同工同酬、多劳多得,优劳多得等福利保障

农村财务工作具有一定的基础性,需要会计人员能长期稳定在工作岗位上,进行重复性和连续性的工作输出。因此,综合完善针对农村会计人员的福利保障,促进会计人员的稳定性,非常重要。首先,依据各地政职部门福利体系,参照财务行业水平,制定既能较好满足农村会计人员日常生活,又具备一定市场竞争力的工资标准;其次,匹配考核监督制度,建立依据工作成绩为主要评定标准的“奖励、晋升”等鼓励性政策;再次,提供优质资源,着重支持农村会计人员参与继续教育、业务培训等,从时间安排、课程设置、培训方式等方面精准匹配,为会计人员精进业务提供有效途径。

(四)农村财务管理项目化,搭建第三方会计服务平台

随着社会各行各业的发展,会计服务逐步市场化,较多专业的财务管理公司和服务中心出现,依据所需提供专业的财务管理和会计人员。根据农村财务管理的需要,引入第三方会计服务平台,也不失为一条专业、高效的方法。在具体操作上,将单个农村的会计工作进行整理打包,投放到市场进行公开招投标;当地村组织、上级财政部门和有关部门一起对参选的第三方服务机构进行综合评定,选出既具备专业资质和专业水平,又满足农村财务管理工作需要的服务平台,承接农村日常财务工作。地村组织、上级财政部门对第三方服务机构的工作人员、工作内容、工作结果等进行监督、审查。

三、结语

农村财务管理工作受到环境、制度、人员等诸多宏观、微观因素的综合影响。坚持从农村会计人员管理这一源头出发,完善管理主体、优化管理流程,提升配套保障,引入第三方专业服务平台,多途径进行改革和发展,促进农村财务管理向着“人员专业化、业务规范化、输出高效化”的目标行进,“小步快跑”赶超农村经济发展的速度,实现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伟大目标。

参考文献:

[1]张春生.探索建立农村财会人员现代职业管理新模式[J].山西财税,2015(02):62-63.

[2]冯桂华,朱平.农村会计人员管理体制改革与发展初探[J].山东经济战略研究,2003(12):45-46.

[3]焦兆元.探究关于农村财务会计队伍建设的不足和对策[J].农村经济与科技,2017,28(16):89.

猜你喜欢
农村财务管理管理体制会计人员
小议会计人员职业判断行为的合理性
国外自然资源管理体制对比分析——以国家公园管理体制为例
我国将建立会计人员诚信档案
优化农村财务收支管理 促进农村经济有序前行
我国农村财务管理规范化的障碍及其对策思考
行政管理体制的创新
关于基层会计人员职业素养的探讨
加大农村财务管理力度 促进农村经济健康发展研究
论各地高新园区管理体制
加强会计人员职业道德建设的对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