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明余
摘 要:农业企业作为我国经济重要组成部分,在经济发展过程中彰显了独特作用。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农业现代化的快速发展。在此过程中,还需要充分认识融资过程中所面临的各种突出性问题,并进行针对性解决。结合目前发展现状来看,信用风险方面如果出现了一定问题,势必会影响了整体发展。因此,本篇文章主要从供应链视角出发,浅析中小农业企业在融资方式和信用风险方面所出现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办法。
关键词:供应链 金融模式;中小农业企业;融资方式;信用风险
近年来,在国家相关发展战略规划大力支持下,我国农业取得了快速发展,其集约化、规模化和产业化的特征和优势越来越明显。因此,也进一步推动了农业现代化进程发展,催生了民众多元化金融需求。结合相关调查和研究可以发现:在现阶段工作中,中小企业普遍面临着融资困难和信用风险方面的问题,对于整个行业健康发展产生了一定影响。为此,本篇文章在经过多次调查和研究,并结合相关专家、学者论著后完成,希望能够对相关工作人员产生一定启示。
一、供应链金融模式下中小农业企业的融资方式探究
(一)供应链金融模式下的预付账款融资方式
在进行预付账款融资方式运用中,主要将核心企业和农业中小企业作为核心,并且结合银行和第三方物管积极作用,形成一种相互合作的模式。在此过程中,核心企业需要向农业中小企业提供原材料,并完成预付款单据的开具工作。中小农业企业只需要向银行申请贷款,并根据产品价格将其质押给银行。中小企业完成还款工作之后,银行需要通知物流企业进行产品的输送,并完成相关商品的解押。
(二)供应链金融模式下的应收账款融资方式
在应收账款融资方式中,将中小农业企业、核心企业和银行机构作为主导性机构。中小企业在完成了产品销售工作之后,由核心企业发挥领导性作用,为其开具相关证明和票据,从而形成一个现金流缺口。在此过程中,银行作为第三方机构,核心企业作为担保机构所存在,中小企业需要将相关应收账款单证抵押给银行,完成短期贷款工作。
(三)供应链金融模式下的动产质押融资方式
在动产质押融资方式中,主要是将农业中小企、第三方物管企业和银行等相关金融机构作为主体性的领导核心所在。其中,包含了大规模存货。这样就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中小农业企业所占用的流动资金,形成了一种现金流缺口。中小企业在将动产质押给银行之后,完成贷款申请工作。银行等相关金融机构对中小企业进行调查和并结合其相关需求之后,完成贷款发放。其中,第三方物流会对融资过程进行实时监控。在供应链金融视角下,三者之间的关系发生了巨大改变,具体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的内容。
首先,从质押物角度来看,在传统预付账款方式中,其中的质押物主要是一些预购性产品。然而,在应收账款融资方式中,多是将一些单据作为质押物。在动产质押融资方式中,将一些实物动产作为抵押物。比如:灵活性较大存货以及价值较高的设备等资产。
其次,从参与主体角度来看,在动产质押和预付帐融资方式中,最重要的第三方主体是物流企业。但是,在预付帐和动产质押融资方式中,各个参与主体都需要在前期签订相关合同。并在实际工作中,严格执行,履行相关责任。从这方面特点来看,存货、预购商品等一些抵押物品,彰显了明显流动性强的特点。并且,在市场竞争不断加大背景下,产品价格变动较大;设备的更新换代很快,价值流失迅速。这些便在无形之中增加了农业中小企业发展的风险。
二、当前阶段中小农业企业融资中所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
(一)当前阶段中小农业企业在融资中所面临的问题
1、经营风险大的问题
结合整个市场发展状况,大部分中小农业企业为劳动密集型产业。在其发展过程中,需要依靠大量原材料和库存商品等内容,并且其流动性较为明显,农业企业的大量土地系租赁性质不是企业的所有资产,使得中小农业企业在资产价值方面表现出了明显的不稳定特点。具体来看,银行在进行贷款项目审核时,会判断企业是否具备一定偿还能力,并且需要交付一定抵押物,将其作为担保物存在,从而达到降低信贷资金风险的目的。但从企业角度来看,在长期发展过程中,其所形成和所拥有的长期资金相对较少。因此,在开展贷款工作时,因缺少抵押物,便会面临着根本性问题。除此之外,针对那些严重缺乏抵押物从而去寻找专业性机构进行支持的企业来讲,即便有企业或者相关专业担保公司为其进行担保。但因为中小企业利润率相对较低,在激烈社会竞争中其生存性能力相对较差,出风险的概率较大,便需要支付较高的担保费。由此直接导致了农业中小企业融资成本过高的系列问题。
2、内部控制薄弱的问题
从内部控制角度来看,我国大多数中小农业企业多为民营企业。在发展过程中,管理权、所有权和经营权大多集中在实际控制人手中。在进行相关人事安排时,多是会选择一些近亲、朋友或熟人。从其影响来看,这虽然在一定程度上方便了管理工作的开展,但是从工作人员特点来看,他们严重缺乏了专业性工作技能。无法对企业未来发展规划提出自己的见解和相关看法,从而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企业未来的发展。
具体来看,在中小农业企业中,其中一些技术性因素的存在直接影响了其生产效率、经济效益、产品质量等多方面内容。如果因为技术性要素投入不足,便会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原材料供应效率和供应质量。在进行最终产品生产过程中,对于产品质量产生诸多影响。另外,从财务岗位角度来看,其需要较强专业性,但在亲友团包围中,财务人员的专业性发挥被严重的制约,合理化的建议往往被忽略,从而使财务不能更好的為业务服务。企业若想获得长远发展,便需要选拔一些专业性人才。从企业当前发展现状和整个行业未来规划角度出发,进行综合性考虑,对内部审计制度和财务管理制度进行针对性调整,从而更好推动企业的发展。但在研究中发现:部分企业认为自身发展规模相对较小,如果能够聘用一些自己所熟知的财务人员,能够降低不必要的风险。但在企业业务量逐渐增长的背景下,这些财务人员专业性知识不够,无法对企业未来发展做出有效判断,缺乏专业的融资手段,导致“融资困难”现象出现。
3、信用等级低的问题
从信用状况角度来看,在中小农业企业中由于本身资产规模较小,普遍存在着信用状况低、内部管理较为混乱的问题。结合一些调查可以发现:部分企业为了获得银行贷款,对其自身实际发展状况进行隐瞒,并不会主动上报自身发展状况不佳、贷款偿还能力不足的问题,甚至在部分企业中还出现了虚报财务报表问题,导致银行难以对企业正常经营状况做出实际有效的判断。
(二)农业中小企业融资难的原因
从融资困难原因角度进行分析,这主要受到了社会大环境影响。相比较于其他欧美等发达资本主义国家,我国工业化起步较晚,现代化建设起步较迟,在管理机制方面还处在初期研究阶段,工业还难以反哺农业。在此过程中,由于各方面经验不足,便会导致诸多问题存在。在农业中小企业内部的控制和管理工作中,因其投入资本有限,使得企业难以摆脱传统管理模式的束服。在这样背景下,企业在进行市场竞争时,便难以和一些大型企业所抗衡。金融机构为了降低自身风险,往往会对中小企业进行多次调查,并提出较高要求,延长了企业融资时间,从而对企业融资形成了一定约束。除此之外,部分企业中还存在着明显的信息披露情况较差问题,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企业融资。具体来看,这主要因为企业的虚假信息所导致。部分企业为了降低融资难度,往往会忽略掉其在发展过程中所存在的各种问题,导致最终所形成账目或者财务报表无法科学、真实的反映企业财务状况。对于银行来讲,他们无法正确掌握整个企业发展状况,并不会乐意将大量贷款给中小企业,而更是倾向于一些社会信誉度高、发展前途好的大型企业。在这样状况下,便会形成一个恶性循环。中小企业信息披露情况较差,银行不愿意主动放款,导致经济难以获得长远发展保障。
三、供应链金融模式下的中小农业企业信用风险问题
在传统融资工作中,中小农业企业的信用风险主要受到企业本身信用状况和财务状况所影响。但是,在供应链金融的深刻影响下,其信用风险不仅需要考虑到在传统工作中所涉及到的各种内容,同时,还需要结合供应链这个因素,进行综合性考虑。在此过程中,商业银行作为重要的资金供给方存在,需要完成本金和利息回收工作。同样的,这也是其发展的关键和核心所在。核心企业作为商业授权的前提和基础,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中小企业的信用状况和其贸易状况。中小企业可以借助核心企业的积极作用,完成对相关管理制度和发展规划的完善工作,从而进一步降低其在发展过程中所面临的各种风险问题。
其次,从供应链角度来看,其中包含了众多不确定因素。因此,这便会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中小企业信用风险难度。因此,在供应链深刻影响下,中小企业不仅需要充分考虑到自身发展状况在信用风险方面所存在的问题。同时,还需要结合核心企业、第三方物流和其他一些相关性供应链信息,进行综合性考虑,从而降低企业风险。
四、供应链金融模式下中小农业企业融资信用风险防控举措
从供应链金融发展目的来看,其在最初的发展阶段是为了有效解决中小企业在发展过程中所面临的融资困难问题。作为一种新式融资方式,在当今社会经济发展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具体来看,目前已经有众多银行开拓了供应链金融服务。在此过程中,银行需要从整体性规划角度出发,结合一些核心企业信用加成、物流企业仓管和银行本身管理特点、管理内容等多方面内容,为整条经济链上的相关企业提供相关融资服务,银行、企业和物管要借助现代科技和信息手段降低管理成本,为企业降低融资成本,从而达到互利共赢目的。
在上文论述中中已经很明显发现:供应链金融模式下的经济发展方式对于银行授信方式和授信过程进行了相应调整。在此过程中,银行所面临信用加成、分散风险、信用风险等方面内容仍然需要得到重点关注。信用风险主要指的是在开展经济贸易活动中,其中某一参与方没有按照既定合约或者约定履行相关任务,从而导致其他方经济受损问题的发生。为此,在解决供应链融资方式的信用风险时,需要充分考虑到整条链上各个主体的生产经营活动。确保其能够有效参与、规范主体贸易活动和往来,从而激发出不同主体的经济发展活力。从供应链金融融资方式的特点来看,相比较于传统融资方式,其在安全性方面表现出了较为明显优势。在整条供应链上,核心企业占据了主导性地位,完成对中小企业信用加成工作。因此,在进行贸易管理和经济来往过程中,银行需要对融资企业和核心企业进行有效管理。并结合一些融资指标和相关数据等方面内容,保障整个供应链的稳定运转。结合大数据系统优势,对相关数据进行信息化管理。在第三方物流中,其不仅需要承担着动产仓管任务。同时,还需要帮助银行共同完成相关的监管工作。为此,银行在进行信用风险管理工作中,需要充分考虑到融资企业所提供的流动资产报表、企业财务报表等方面内容所产生的影响,对其进行合理化、科学化信用风险和评估,从而更好的完成相关工作。
在供应链模式中,需要充分考虑到不同企业在整体发展过程中所产生的影响和积极作用。结合一些透明化管理信息、科学化管理手段,降低银行信用风险。
五、结束语
总体来看,在供应链金融模式深刻影响下,若想进一步提升经济发展质量,便需要从整个供应链各个主体角度出发,进行综合性考虑。加强对其现金流有效管理,结合企业在发展过程中所制定的既定目标,考虑整个行业未来发展状况,从根本上解决中小企业所面临的融资困难问题,为我国经济发展奠定良好基础。
参考文献:
[1]杨雯雯.供应链金融视角下农业中小企业融资模式及信用風险研究[J].财经界(学术版),2020(06):42-43.
[2]房姿含.供应链金融视角下农业中小企业融资模式及信用风险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2018.
[3]杨军,房姿含.供应链金融视角下农业中小企业融资模式及信用风险研究[J].农业技术经济,2017(09):95-104.
[4]王辉.基于供应链融资模式的中小企业信用风险评价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