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芹
[摘 要]幼儿的健康是保障幼儿全面发展的基础,心理健康则是幼儿健康成长、快乐发展的前提。身心和谐发展是幼儿教育追求的目标。心理学家弗洛伊德指出:“早期的心理健全,对一个人未来的发展很重要”。3~6岁是幼儿发展的关键期,是幼儿健康人格形成的重要时期。幼儿园教育中,应注重幼儿的心理健康教育。文章提出关心“种子”成长的论题,着重对幼儿园教育中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渗透策略进行分析和研究,以期对教学实践起到指导和借鉴作用。
[关键词]幼儿园;心理健康;渗透策略
幼儿园是幼儿学习与发展的主要场所。在全面贯彻“立德树人”教育理念的背景下,幼儿心理健康教育引起社会各界人士的高度重视。如何对幼儿进行心理健康教育也成为一线教师们不可小觑的热题。有效的心理健康渗透,可以潜移默化影响和塑造幼儿的情趣和优秀的品质,对于幼儿长远发展具有重要的奠基作用。因此,在幼儿园教育活动过程中,教师应注重心理健康渗透的力度,注重心理健康教育环境的创设,运用多元手段,将健康教育渗透到各种教育活动中,真正潜移默化地促进幼儿身心健康发展。
一、树立榜样作用,以榜样塑造幼儿良好态度
我们知道,幼儿心理健康有六大标准,分别是稳定的个性、热爱生活、正确认识自己、稳定的情绪、智力发育正常以及良好的人际关系。幼儿园教育活动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应发挥引导作用和影响作用。教师是孩子们的“镜子”,是孩子们的榜样,要在教育活动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应改变自己的言行,积极调整好情绪,让健康向上、积极乐观、活泼开朗的人格影响孩子们,潜移默化地用自己的人格魅力影响幼儿,促使他们塑造良好的生活态度和情感态度。
首先,每一天幼儿入园时,教师应满面春风地和孩子们以及幼儿家长打招呼,对小朋友的新衣服、漂亮的小辫子、干净的脸蛋等给以赞美,让孩子们感到自豪,感到老师和蔼可亲。活动时,积极与孩子们互动交流,共同参与活动,让孩子们感受到教师的积极态度和良好的情绪。如幼儿园大班语言《妈妈,您辛苦了》的教学活动时,教师和孩子们一起阅读,为孩子们示范阅读的方法:从左到右、从上往下一页一页看,在示范过程中对于重点内容,有意识地和孩子们一起说“妈妈,我爱您”;阅读后,再为孩子们播放音乐,和孩子们一起一边听音乐,一边扮演妈妈和孩子进行角色表演……教师的参与,拉近师幼的距离,也为孩子们树立了积极参与的榜样。
此外,在教学过程中,对于孩子们的错误和被动等,教师应控制自己的情绪,少一些批评和斥责,慢慢启发和引导,让孩子们感受教师的爱和包容,培养学生的良好情绪和习惯。教师的良好情绪和积极态度,对他们影响深远,成为孩子们模仿和学习的好榜样。
二、创设育人环境,以环境影响幼儿情感态度
幼儿园是幼儿学习、生活的场所,幼儿园教学时渗透心理健康教育,除了教师树立榜样作用,还应注重环境的布置,将幼儿处于情境中,引导他们表达心理感受,促其“形真”“情切”“理寓”个性的形成,发展幼儿的情感,促进幼儿身心健康发展。
环境的创设,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孩子们的学习、活动的心情。为此,幼儿园和活动室、教室的布置应以让幼儿赏心悦目为主要前提,让孩子们入园、离园、户外活动时都能受到周边环境的熏陶,利于家长了解一些心理健康常识,促进家园合一,共同关注孩子的心理健康。如张贴一些花草树木的图片,让孩子们感受大自然的美好;张贴反映班级参加园内外各种活动的图片,如春游、野餐、亲子活动、六一汇演等的图片,张贴孩子们在一起玩积木、做手工、滑滑梯等活动的图片,激发孩子们对幼儿园的热爱之情;张贴孩子们在幼儿园教师和小朋友为其过生日、开生日派对的图片,引发孩子们美好的回忆,感受教师、小朋友们的热情和爱;张贴一些小故事中的情节图片,如孔融让梨、小猫钓鱼、猴子捞月亮等的图片,让孩子们徜徉在故事中。教室内张贴孩子们的画作、手工作品,张贴各种动植物的图片,摆放孩子们喜欢的实物,创轻松愉悦的物质环境,以美好的事物感染幼儿,以和谐、轻松的环境影响孩子们的态度,促其快乐健康成长。
此外,根据活动的内容和主题创设多样化、游戏化和体验式的环境,实现环境育人的目的。如教师可以借助于PPT为孩子们“演示情境”,孩子们通过观看他人的行为,讨论自己應该怎么做,从而在心理上建立良好的行为意识。如幼儿园音乐活动《我的好妈妈》教学时,为孩子们播放妈妈下班回到家,小朋友为妈妈搬凳子、倒茶、捶背、揉肩等的画面,让孩子们观看后说说画面中小朋友的做法,对比自己,说说妈妈下班回到家,自己是怎么做的,应该怎么做。语言《小猫钓鱼》教学时,为孩子们呈现小猫钓鱼的视频,让孩子们讨论小猫为什么钓不到鱼……这样的情境创设,能强化幼儿的行为意识。再如,在游戏《送爱心》的活动开展前,笔者先用PPT为孩子们展示活动过程中过独木桥、爬过小山包、推起小车将货物送到“灾区”的情境。这样的情境,既让孩子们明确游戏的规则,也让孩子们明白要独立、勇敢,之后,再完成任务,体验快乐,增强群体意识,帮助幼儿树立不怕困难的意志,从而奠定心理健康的基础。
三、开展集体活动,以活动促进幼儿乐于交往
幼儿园活动以集体活动为主要形式,根据心理健康教育的实践和经验来看,要实现心理健康的渗透目标,集体活动的开展是有效的方法,孩子们只有亲身“做”,在“做”中真正落实心理健康教育,为孩子们的健康成长保驾护航。
首先,在教学内容中延伸心理健康教育的相关知识,丰富幼儿园教学内容,促进心理健康教育的吸收。语言教学时,将一些良好的情绪态度在活动中表现出来。如绘本阅读《分享让我很快乐》活动时,首先为孩子们播放歌曲《如果幸福的话就拍拍手吧》,欢快的歌曲让孩子们身心愉悦,被歌曲的欢快情绪所感染。然后,教师提出问题:现在的你快乐吗?老师现在很快乐,因为咱们要去认识一些快乐的新朋友。绘本中的小鸟、小铃铛找到快乐会与大家分享快乐,你一定有许多快乐,把它大声说出来,和我们一起分享,你快乐,我们就快乐。绘本阅读和心理健康教育巧妙融合,能帮助学生发现快乐、表达快乐,培养他们良好的情绪态度。
其次,幼儿园集体活动时,注重师幼互动以及幼儿之间的互动,培养幼儿的人际交往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如美术活动《树叶变变变》时,笔者首先为孩子们呈现出范画,和孩子们一起讨论这画是什么?用什么制作的?用了几种颜色和形状的树叶?再用PPT呈现出一些树叶,从颜色和形状的不同让幼儿认识树叶的五颜六色、千姿百态。
笔者将课堂搜集到的不同类型的树叶分发给孩子们,让孩子们相互交流树叶的颜色和形状,然后提出活动的主题:用树叶粘贴喜欢的小动物。然后,对活动进行引导:需要先确定粘贴什么动物,先画出动物的样子,再选择树叶并对树叶进行剪裁,最后将剪好的树叶进行粘贴,完成画作。然后,让孩子们合作完成。这个过程,是师幼互动、幼幼互动的过程。这个活动中,孩子们学会了交往,学会了交流,也拉近了幼儿与教师、幼儿与幼儿之间的距离,让幼儿感受到学习的快乐和美好,增强孩子们的适应能力。
四、开展专题活动,以主题提升幼儿心理健康
3~6岁幼儿心理品质没有形成,可塑性强,这一阶段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对于孩子的良好行为具有重要作用,对于幼儿教育的全面发展,促进幼儿心理健康具有积极的意义。由于受社会环境的影响,多数幼儿心理容易出现问题。加强幼儿的心理疏导,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值得教师高度重视,除了创设环境熏陶、榜样作用垂范、教育活动中融入之外,开展心理健康专题教育活动,更有助于幼儿心理健康的培养。为此,幼儿园教育中,教师应巧妙设计主题活动,形成幼儿的心理健康教育。
亲子活动是主题活动的主要形式之一。目前,大多数家长忙于工作,疲于生活,与孩子在一起的时间少之又少,有的根本没有交集,更不用谈孩子与家长沟通了,造成家长与孩子的关系紧张,久而久之,多少影响孩子的身心健康。亲子活动可以给家长和孩子沟通、交流、相处的时间和空间,成为家长和孩子亲密的枢纽,让孩子感受到父母的爱。
教师把孩子们带到菜市场、超市、游乐场、餐馆等进行生活体验,此时幼儿会看着教师如何跟他人交流,以及观察教师如何购物,让孩子们亲身体验一次有关“售货员和顾客”的角色游戏。第一个角色游戏环节是让扮演顾客的幼儿主动向商店的售货员打招呼,并询问某件商品的位置;第二环节向售货员询问商品有哪些用途,保质期多长时间;第三个环节幼儿出示手里的10元钱,向售货员咨询有哪些玩具是10元钱以内的,是可以选择的;最后,幼儿挑选商品,把钱付给售货员阿姨,孩子们轮流扮演售货员和顾客的角色,此时很多孩子都想扮演售货员,因为孩子们很享受买东西的这个过程,把东西卖给他人,会觉得非常有收获。这时教师要让孩子们玩得尽兴,别打扰和阻碍他们的参与热情,让孩子们从无心的玩到有心的角色游戏的过程中锻炼自己敢于提问、善于交流的心理品质。
总之,幼兒园教育中,心理健康的渗透,对幼儿的影响深远。幼儿园教育中,应重视心理健康教育,关注幼儿的心理健康教育,用先进的理念、科学的方法,将心理健康教育渗透到幼儿园活动的方方面面,确保幼儿园心理健康教育开展的效果,促进幼儿全面健康发展,为以后的学习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阿尔弗雷德·阿德勒. 自卑与超越[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西方心理学大师经典译丛,2013.
[2]彭丽媛.幼儿园审美教育实践中的本土化问题研究[D].昆明:云南师范大学,2020.
[3]谢晗.幼儿园教师美术教学风格的叙事研究[D].长沙:湖南师范大学,2020.
[4]安娟.幼儿园社会实践活动的研究[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20.
[5]邹群霞.中美《早期儿童学习与发展标准·语言领域》比较研究[D].长沙:湖南师范大学,2020.
[6]徐小妮.“幼儿研究与支持”教师职后培训课程框架的建构与验证[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19.
(责任编辑 史玉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