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瑜
20世纪80年代以来,伴随着中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越来越多的农村剩余劳动力流入城市,其中一部分孩子随父母进入城市,但是,更多的孩子没有条件随父母流动到城市,只好继续留在农村,由自己的祖父母、外祖父母或其他亲戚朋友照料。尽管迁家带口进城务工的农民正在逐步增加,但与庞大的农民工相比,其人数仍相对较少,大约80%进城务工农民的子女留在老家,成为留守儿童。由于留守儿童的父母一方或双方进入城市,导致家庭生活和教育的缺陷,使这些孩子无法享受正常的亲情关爱,成为社会不可忽视的弱势群体。
一、农村留守儿童面临的教育公平问题
对于留守儿童公平接受教育问题,学校、家庭和社会已做了大量工作。但由于家庭教育的严重缺失,农村教育环境的不理想以及社会的忽视,使得留守儿童在卫生保健、安全、学习、品行、心理等方面的问题越来越突出,从而影响他们公平接受教育。
(一)留守儿童基本的人身权利得不到完全保障
卫生保健和人身安全是儿童享有的最基本的人身权利。农村留守儿童作为整体儿童的一部分,其素质优劣和人身安全不仅关系到他们的健康成长,而且关系到未来农村和国家的发展。显然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战略高度出发,应该充分重视这部分儿童的卫生健康状况的改善和保障其人身安全。但是,从卫生保健方面来看,由于社会经济及自然环境等原因,农村的卫生保健工作历来是一个难点,人口的流动更进一步加大了农村卫生保健工作的难度,其薄弱环节在于留守儿童数量多,分布散,而且生活环境特殊,潜在流动性大。留守儿童的卫生保健问题显得更为突出。据我们调查了解,农村儿童的传染病、地方病发病率比城市高。
从人身安全方面来看,农村留守儿童由于家庭方面的监管不力,其人身安全也常常得不到保障。这主要表现在:一是由于得不到亲情照顾而产生的安全问题。二是受到他人的人身侵害。近年来,留守女童遭性侵害的报道时有发生,给留守女童造成了严重的身体伤害和心理创伤。三是自己行为失控导致的安全问题,如湖北沙洋县官镇小学有个12岁的男生,他很小父母就外出务工,和爷爷奶奶生活在一起,爷爷养了好几头牛,他有时帮着爷爷放牛,并经常把牛的缰绳缠在脖子上玩,2009年开春季的一天,爺爷有事外出了,他和奶奶一块去放牛,同往常一样,他又把缰绳缠在脖子上玩,结果牛狂奔起来,怎么也拦不住,他就这样被活活勒死了。此外,由于父母的“缺席”,缺少亲情照顾,导致孩子轻生自杀、溺水身亡的案例也不少见。
(二)留守儿童的学业受到较大影响
公平地接受国民教育,是每一个儿童的法定权利。所谓“有教无类”,也就是这个意思。而教育公平本身就是实现社会公平的重要手段。正如人们常说的,消除贫富悬殊,最重要的手段不是税收调节,而是教育公平,因为公平地接受教育可以使所有的人都有可能获得受教育的机会,从而提高全民的知识、技能和素质水平,实现脱贫致富的目标。所以体现社会公平,最主要的就是教育公平。本来,绝大多数农民工之所以背井离乡外出务工,是希望通过自己的艰苦努力,改善家庭的经济状况,让孩子能有条件上好学,读好书,日后有出息。但大部分人的希望最后都事与愿违,结果是“挣了票子误了孩子”,因为这些父母一年到头忙于打工,没有时间和精力过问孩子的学习,所以,父母进城务工对孩子的学习确实造成了较大的影响。
(三)留守儿童的品行发展缺乏监督
个体的品德行为发展是一个从自律向他律的发展过程,但这个过程并不是自发形成的,需要学校、家庭等的引导和管束。留守儿童由于父母长期不在身边,不能得到父母的亲情、关照和教育,其品行发展往往缺乏监督。而处于身心迅速发展时期的儿童,缺乏对事物正确与否的判断能力,从父母那里得不到的教育,孩子很容易从其他渠道获取。
(四)留守儿童的心理问题更加突出
为了使儿童能充分、和谐地发展其个性和形成健康的心理,儿童应在一个充满快乐、爱和了解的家庭环境中成长。农村留守儿童由于缺少家庭的亲情关怀,常年难与父母生活在一起,寄养在亲戚家里或由他人代管,或同爷爷、奶奶等长辈生活在一起,有的孩子甚至由于托管的亲戚又外出,出现被二次托管的现象,心理健康和人格发展问题也就成为最为突出的问题。
二、保障农村“留守儿童”公平接受教育的政策建议
农村留守儿童是当前和今后相当长一段时间普遍存在的一个社会问题,能否成功地解决他们公平接受教育的问题,不仅直接关系到他们的健康成长,而且涉及到农村剩余劳动力能否顺利转移,关系到中国现代化的成败。而解决好农村留守儿童公平接受教育问题,不应只是学校和农民工自身的事情而应该由学校、家庭、社会及政府各方面共同努力,协调合作共同为留守儿童撑起一片蓝天。
第一,搞好农村寄宿制学校建设,充分发挥学校教育的主体作用;第二,积极营造良好的家庭教育氛围,让留守儿童感受父母的关爱和家庭的温暖;第三,调动社会各方面的力量,为农村留守儿童公平接受教育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尽管学校生活是留守儿童最主要的生活方式之一,但是整个社会生活中的任何一类因素都会或主或次、或隐或现、或直接或间接地影响留守儿童的成长与发展;第四,积极鼓励城市公办中小学降低入学门槛,尽可能地接纳进城务工的农民工子女入学。
总之,农村留守儿童同其他孩子一样,也是国家的未来。对这一缺少关爱,存在问题较多的庞大特殊群体,如果现在不采取措施保证他们公平接受教育,会使问题变得更加复杂。因此,农村留守儿童能否公平接受教育,不仅是一个教育问题,也是一个社会问题。这一难题的破解,是一个系统工程。但只要学校、家庭倾情参与,政府、社会各方面共同努力,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问题就不难解决。让我们搭起关爱的桥梁,还农村“留守儿童”公平教育的蓝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