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文刚
在新课程标准改革的大背景下,学生的身体素质的提升成为小学体育课堂教学中的重要目标。为了进一步消除传统教学中学生不愿意运动和展现自我,参与体育课堂不积极的现象,打破体育课堂枯燥乏味死板、缺乏乐趣的桎梏,及时创新调整教学方式,教师亟待改进。开展多样化、游戏化的体育课堂平台,根据不同学生的具体实际情况做出具体的调整,针对对学生爆发力、耐力和平衡力等进行训练和培养,重视学生个体差异性,设置多样化、丰富化的体育游戏,寓教于乐,将素质教育的思想以及优秀的教学理念贯彻于小学体育课堂教学中,以期能达到更有效地提升学生的身体素质,让每一个学生都能跟上课堂教学进度并培养学生热爱体育锻炼的意识。
一、小学体育教学现状及其存在问题
(一)教学方式单一死板缺乏新意
小学阶段是学生运动萌芽期,随着教育改革的推进,体育课的教学目标不仅仅在于通过体育课堂传授相关知识,更多的是为了提高学生整体的身体素质,符合其成长需求。然而在我国中小学实际的体育课堂教学中仍然存在着以下不足之处。首先是教学方式单一死板,缺乏教学新意。目前在大部分的体育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仍然采取传统的教学方法,例如跑跳运动。但是由于受到小学生的年龄尚小的限制,其思维跳跃性比较强,注意力亦难以集中,仅仅只是采用这些传统且单一的教学方法,在课堂教学中有可能会导致学生在锻炼时由于注意力不够集中引发人身安全问题。除此之外,学生不了解纯粹跑跳的意义何在,教师采用这种传统的教学模式,不能长时间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以此来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学生对相关的体育知识一知半解,更是难以积极投身于体育课堂的锻炼中,由此陷入了恶性循环之中。
(二)学生参与体育活动情况较少
在小学体育课的实际教学中,学生在课堂练习中体育活动参与程度低是普遍现象,而这种现象是不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体魄和身体素质的提高,主要原因有以下三点。首先,是随着小学生课业任务要求增大,为了应试,大部分学生已经将全部精力放在学习语数英这三大主课上。其次是,体育课一般安排在下午的课时中,在经历了大量的作业和严格的要求后,而且部分学生没有午睡习惯,会加剧体育课堂缺乏精气神的情况。最后一点是体育作为一门非主科性质的学科,不仅缺乏校方的重视,学生对体育课的态度也存在不端正的情况,认为体育课就是用来放松和玩耍的课程,不必重视。对体育教师课堂布置的体育活动任务参与积极感不足,有部分学生,甚至还会有体育课请假不上、不愿意走出教室去操场活动等想法。总而言之,在小学体育教学中存在着学生参与体育活动情况少、积极程度不高的缺陷亟待师生双方的重视和改善。
(三)缺乏对体育精神的正确认知方面的指导和对体育课程的重视
根据新课程标准改革的要求,需要小学体育教师在课堂中竭尽所能地利用合理科学的教学手段对学生的身体素质进行培养和提升,并达到学生以更积极饱满的姿态投入到接下来的课程学习中的成效。对课堂良好的认知是课堂成功、身体素质提升的重要基础,对体育精神的理解是体育实践活动的导向标,因而,课堂概述和体育精神理念的灌输是小学体育课堂不可缺少的环节之一。尤其是就目前的小学体育教育情况而言,学生对体育精神的认知个对体育课程的理解程度不甚良好,存在片面和偏颇的看法,学校、主科教师和家长方面也施加了许多压力。
二、在小学体育教学中提升学生身体素质的实践策略
(一)创设有趣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锻炼的兴趣和热情
小学生的年龄尚小,身体素质基础比较薄弱,而其兴趣点和注意力亦不够集中。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热情能使一个人坚持下去养成习惯。在传统的体育教学中,为了训练学生的爆发力和忍耐力,大部分体育教师经典的做法是让学生进行开火车的游戏抑或是通过加速跑等途径达到预期的锻炼效果。但是,这类教学手法一是强度略大,二是需要教师实时督促,缺乏新意,学生在运动过程中极有可能把它看成是任务而非游戏。因此,教师必须创新教学方法,通过创设生动有趣的教学情境和游戏帮助激发学生参与体育活动和锻炼的兴趣和热情。
(二)建设和完善体育基础设施,为学生锻炼提供良好的物质基础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对于小学體育课堂教学而言亦是如此,唯有建立完善的体育基础设施体系,才能保证学生在进行体育活动中更高效、更安全,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为其参加体育锻炼提供良好的物质基础和物质保障。目前大部分的中小学都配备有基础的运动场、体育馆、篮球场等,但是其基础的配套设施并不十分完善,影响了部分学生的体能训练,因而,教师应该深入学生内部进行情况了解,根据不同学生的具体实际情况及时与校方进行反馈和沟通,建设和完善相关体育设施,丰富学生的体育课堂教学和课余体育活动。
(三)按时组织多样有效的锻炼活动,敦促学生保持锻炼习惯
由于每一个学生都多多少少有差异,教师需要了解学生,根据其具体差异进行体育活动的设计和实施,促使学生养成积极主动体育参加体育锻炼的良好习惯,深入发展对于提高身体素质的理解。按时组织多样有效的锻炼活动,敦促学生养成主动参加体育锻炼的习惯是高效的体育教学手段之一。
(四)充分利用教具和多媒体工具,带领学生形成体育精神
在信息化高度发展的今天,多媒体工具可以为教学带来诸多便利。例如,在天气因素不允许上室外体育课时,在室内,教师需要帮助学生形成锻炼安全意识和体育精神。可以充分利用多媒体工具,进行体育赛事和动漫化的体育知识视频的播放,让学生进一步理解体育精神,形成在锻炼中要注意安全的思想意识。
结语:综上所述,提高小学生的身体素质是小学体育教师迫在眉睫的重要任务。虽然在当前小学体育教学中尚且还存在着教学方式单一、学生活动参与度不高以及缺乏对体育和锻炼的正确认知等方面的不足,但是教师和学校可以针对这些问题,通过创设有趣的教学情境、建设和完善体育基础设施、组织多种多样的体育活动以及充分发挥教具和多媒体的优势,从学生的角度出发,身体力行地将提升学生身体素质的任务落实,为学生今后的学习和生活奠定扎实健康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