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梦龙笔记文学《智囊》的写作特色

2021-02-08 08:35王敏杰林念情
名作欣赏·学术版 2021年1期
关键词:智囊冯梦龙

王敏杰 林念情

摘 要:明代文学家冯梦龙编撰的《智囊》是以辑录智慧故事为主的笔记文学。冯梦龙在编撰过程中注重融入自己独特的见解和思考,他叙述的智慧故事要言不烦,他点评的文字酣畅淋漓,他撰写的叙言妙趣横生。解读《智囊》,我们既能感悟到冯梦龙深刻的思想和见解,也能欣赏到冯梦龙笔记文学的写作特色。

关键词:冯梦龙 《智囊》 笔记文学 写作特色

明代文学家冯梦龙,苏州府长洲县(今江苏省苏州市)人,他以创作通俗文学著称于世,他编选的古代白话短篇小说集“三言”代表了明代拟话本的成就。“三言”之外,冯梦龙还用浅近文言文编写了几部笔记文学类书,其中《智囊》是以辑录智慧故事为主的笔记文学。《智囊》成于明熹宗天启六年(1626), 冯梦龙在“智囊补自叙”中写道:“忆丙寅岁,余坐蒋氏三径斋小楼近两月,辑成《智囊》二十七卷。”(本文相关引文皆出自《智囊全集》,中华书局2007年版)《智囊》刊行之后大受读者欢迎,冯梦龙又搜集编写了一些故事,重刻发行,书名称为《智囊补》或《智囊全集》。

《智囊全集》编写的各类智慧故事,以“智”为核心,分为上智、明智、察智、胆智、术智、捷智、语智、兵智、闺智、杂智十个部分,每部分又细分成二至四卷,共计二十八卷。人物和事件被分置在各卷中,或以人名为题目,如“诸葛亮”,或以事件为题目,如“以钱诓百金”。冯梦龙编辑智慧故事,参考了大量的典籍,他精心选取材料进行加工整理,编写的过程就是一个再创作的过程。他叙述的智慧故事既简洁又精彩,他在故事篇末的點评文字和边批语言犀利、酣畅淋漓,展示了他的思想和对人物事件的见解,他撰写的叙、总序和小引妙趣横生。解读《智囊》,我们既能感悟到冯梦龙深刻的思想和见解,也能欣赏到冯梦龙笔记文学的写作特色。

一、叙事简洁,情节生动

冯梦龙饱读经史,他沿袭史学优良传统,以史家的眼光和思维编撰《智囊》,从古今浩瀚的史籍和笔记等作品中,选择有关智慧计谋的一千三百多则故事,编撰过程中注重融入自己的思考,堪称有关智慧故事集大成的笔记文学总集。他选取的史料是为了说明自己的见解,在对史料的归类和编写过程中,体现出自己的思想和有关智慧的审美意识。

《智囊》的写作目的是为统治者提供历史的经验和教训,提供施政之智,还要起到“益智”和“疗俗”的社会作用,因此他注重从正史中选取材料,他引用的史书有《史记》《汉书》《后汉书》《三国志》《晋书》《新唐书》《宋史》和《资治通鉴》等。他在《智囊》中记载的人名大部分是真人真事,在史书中有据可查。

冯梦龙在编辑《智囊》的过程中,围绕智慧故事辑录史料。他记述事件言简意赅,叙事虽然简洁,但故事完整、情节生动,人物形象丰满。

如“闺智部”的“高皇后”篇,开篇25个字交代明太祖朱元璋初制纸币屡次没有成功,梦中有人告诉他:“欲钞成,须取秀才心肝为之。”高皇帝醒来想:“岂欲我杀士耶?”马皇后急中生智,回答道:“以妾观之,秀才们所作文章,即心肝也。”马皇后的智答,避免了一次杀士之祸。简短的故事展示出完整的故事情节和鲜明的人物性格,塑造了一个既宽厚又充满智慧的马皇后形象。

又如“上智部”的“王守仁”篇,叙述了明代王阳明的智慧故事。“既擒逆濠”四个字交代了故事背景,宁王朱宸濠反叛,情况紧急,王阳明来不及上报朝廷,只能紧急行动,讨擒了朱宸濠。“流言诬公”四个字刻画了明武宗宠臣江彬的狡黠形象。江彬等人欲谋夺王阳明的平叛之功,卑鄙小人之心展露无遗。“公绝不为意”四个字刻画出阳明公不畏流言、问心无愧、一身正气的形象;江彬之流在宴席上“恶语”相向,公仍以“交际事体平气谕之”,在气势上压倒奸诈小人,浩然正气油然而生。冯梦龙在《智囊》中对王阳明有着极高的评价,他的警世思想就是受到了阳明公的立德、立言、立功思想的影响。这篇故事运用对比手法,以江彬之流的丑陋嘴脸,烘托出阳明公的凛然正气,塑造了一个“治学之名儒,治世之能臣”的君子形象。

《智囊》在短小的篇幅内也能够展示出完整的故事情节和鲜明的人物性格。如“闺智部”的“君王后”篇,短短45个字,描述了齐国君王后智解玉连环的故事,展现了君王后的机智果敢。“秦王使人献玉连环”,并嘲讽道:“齐人多智,能解此环乎?”君王后当机立断,“取椎击碎之”,机智解决了秦王的刁难。君王后敢于超越常规,急中生智,有着超乎常人的智慧和胆识。

《智囊》叙事常以人物语言推动情节发展,塑造人物形象。如《智囊》“上智部”的“冯谖”篇,作者选取了《战国策》“冯谖客孟尝君”的一个片段,冯谖到孟尝君的封邑薛收债,全篇以对话的形式不断推动情节发展。冯谖辞曰:“责收毕,以何市而反?”孟尝君曰:“视吾家所寡有者。”冯谖至薛,焚毁债券快速返回。当孟尝君询问买回了什么时,冯谖回答:“君家所寡有者,义耳!窃以为君市义。”故事最后交代了结果,“齐王疑孟尝君,使就国”时,百姓“携老扶幼争趋迎于道”。冯谖深谙“水能载舟,亦能覆舟”之道。冯梦龙评价冯谖,“市义”高出千古,“非战国策士所及”。简短的故事塑造了冯谖高瞻远瞩、颇具深远眼光的策士形象。

二、点评精当,直抒胸臆

冯梦龙在叙述智慧故事的同时,通过评论,个性鲜明地抒发自己对政治、历史、哲学和文学独到的观点,他的点评恰到好处,既是人物形象的重要组成部分,也充分表达了作者的思想倾向。

冯梦龙的精妙点评闪烁着智慧的光芒,他评点的方式多样,语言精湛,充满睿智。

他的点评有时惜墨如金,如“上智部”的“王守仁”篇,边批一句“高见”,表达对王阳明的敬仰之情。又如《智囊》“上智部”的“李贤”一文,冯梦龙叙述了明宣德进士李贤“因军官有增无减”而进言,“官多军少,民供其俸,必致困穷,而邦本亏矣”,这个问题不得不做长远考虑。冯梦龙只点评一句“议论关系甚大”,寥寥几字充分表达了作者对当时朝政现状的担忧,谋略不够深远,祸与福、凶与吉就在一瞬间转换。

他有时泼墨,直抒胸臆,洋洋洒洒,长篇大论。如《智囊》“上智部”的“姚崇”篇,讲述唐代神龙元年(705),武则天病重,张柬之等五人斩杀武则天宠幸的张易之和张昌宗兄弟及其党羽,立中宗。事成,五公庆祝,“崇独流涕”。姚崇虽参与此事,但因念及曾经的君臣之情,不禁流下泪水。后来五公虽封王,却被后来大权在握的武三思贬到岭南,有的忧死,有的被害。冯梦龙在篇末点评“惊叹者,平日感恩之真心;流涕者,一时免祸之权术”,评价姚崇既有感恩之心,又有聪明之智,冯梦龙赞叹道:“吁,崇真智矣哉。”

他有时通过对人物比较进行点评。如《智囊》“上智部”的“张耳”篇,讲述秦灭魏国,“悬金购两人”,即魏国名士张耳和陈余。为了活命,他们在陈国隐姓埋名做守门人,“为里监门以自食”。后有官吏因错鞭笞陈余,“余怒欲起”,张耳暗中劝告其不要为一时屈辱丢掉性命。冯梦龙在篇末点评中,以勾践卧薪尝胆和韩信受胯下之辱之事进行对比分析,说明为人处世不可“浅躁”,赞赏张耳忍受屈辱以成大事。

他有时以古喻今,古今对比,“前事不忘,后事之师”,借历史对当政者提出劝诫。如《智囊》“上智部”的“范文正”篇,介绍范仲淹用士“多取细节而略细故”,敢于使用被贬还没有平反复职的官吏,使一时“陷于吏议”的可用之才不至于沦为废人。冯梦龙在篇末点评道“天下无废人,所以朝廷无费事,非大识见人不及此”,高度评价了范仲淹的用人之道。又如《智囊》“上智部”的“魏元忠”篇,叙述唐高宗巡幸东都洛阳,担心道路多窃贼,魏元忠受诏护驾,启用监狱中一个神采语言与众不同的大盗一起护驾。冯梦龙对此评论道“因材能任,盗皆作使”,并指责俗儒嘲笑齐国孟尝君是使用“鸡鸣狗盗”之雄。冯梦龙在点评中经常批评以八股取士的科举制度限制了人才的發展,他期待当朝能不拘一格任用人才。

三、叙言睿智,妙趣横生

冯梦龙亲笔为《智囊》写有两篇叙,即“智囊自叙”和“智囊补自叙”,他称自己为“东吴之畸人”和“菰芦中老儒”,一个隐居于江南水乡茭白和芦苇之中的行动奇特、不拘一格的书生,明确自己编辑《智囊》的写作目的。

在“智囊自叙”中,冯梦龙开篇即使用比喻的表现手法,“冯子曰:‘人有智犹地有水,地无水为焦土,人无智为行尸”,把智慧比作水,将“人有智”和“地有水”进行比较,从而把智慧对于人的重要性说得清晰透彻。“智犹水,然藏于地中者,性;凿而出之者,学。”冯梦龙用地和水的关系来比喻人和智的关系,人有智慧就像地下有水一样,通过学习开发人的智力,就像挖地见水一般。他强调智慧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像水藏在地中需要挖掘,开启智慧必须从书本中学习,从而说明他编辑《智囊》的目的。

他在每部前都写有总叙,以“冯子曰”开篇,如“上智部总叙”,总叙中的文字,运用了多种表现手法,富有情趣。在“闺智部总叙”中,冯梦龙反对“女子无才便是德”的说法,倡导女子要有才有智。他把男子比作太阳,把女子比作月亮,“日光而月借,妻所以齐也;日殁而月代,妇所以辅也,此亦日月之智、日月之才也”,形象生动地说明了女子拥有智慧的重要性。

冯梦龙在总叙中善于使用类比手法说明观点,在“捷智部总叙”中,他提出智慧与反应速度有关的观点,就用大自然的现象进行比较。“叶叶而摘之,穷日不能髡一树。秋风下霜,一夕零落,此言造化之捷也。”人如果反应快捷,就不会穷于应付,事情瞬息万变,不能停止等待我们,因此智者必须反应迅速。“天下亦乌有智而不捷,不捷而智者哉!”

冯梦龙也擅长运用排比的手法,一气呵成,语言表达很有气势。在“语智部总叙”中,他认为语智者不是喋喋不休,而是言之有理,能言善辩。他列举了几位语智者,运用排比的句式进行分析:“子房以之师,仲连以之高,庄生以之旷达,仪、衍以之富贵,端木子以之列于四科,孟氏以之承三圣。”这几位是因为语智而成就功业之人:张良成为帝王师;鲁仲连被称为高人;庄子旷达,著书万言;张仪、公孙衍成为战国大纵横家而富贵;端木子被孔子列于四科之言语科;孟子雄辩善说理,传承孔子、曾子和子思三圣的学说。冯梦龙由此得出结论,只有“智泽于内”,才能“言溢于外”,充满智慧的语言才能流传后世。

作为文学家的冯梦龙才华横溢,妙手著文章。《智囊》刊行不久,就增刻续编,深受读者欢迎,不仅是因为明代市民阶层渴求从中汲取知识和智慧,更是因为冯梦龙高超的文学水平。冯梦龙编撰的《智囊》流传广泛,影响深远,从《智囊》中妙趣横生的智慧故事,我们领略到一个史学家丰富的历史知识和独特的政治远见,欣赏到一个文学家卓越的文学才能。

参考文献:

[1] 冯梦龙编著.智囊全集[M].栾保群,吕宗力校注.北京:中华书局,2007.

[2] 司马迁.史记[M].北京:中华书局出版,1982.

[3] 吴惠敏.论冯梦龙《智囊全集》的人物塑造[J].学术论坛,2009(3).

[4] 傅承洲.《智囊》的编辑与评点[J].江苏社会科学,2012(4).

[5] 房厚信.冯梦龙《智囊》编辑体例探析[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1).

基金项目: 本文系“江苏高校哲学社会科学重点建设基地吴文化传承与创新研究中心(编号:2018ZDJD-B018)项目成果”

作 者: 王敏杰,苏州市职业大学教授,研究方向:文化与文学;林念情,苏州市职业大学文秘专业在读学生,研究方向:文化与文学。

编 辑:赵斌 E-mail:mzxszb@126.com

猜你喜欢
智囊冯梦龙
东周列国志
办媒体智库 做政府智囊——《东南商报》构建“媒体+智库”平台的实践与探索
冯梦龙的谜语
“三言”与冯梦龙的“无讼”梦
服务温州经济,充当政府智囊——写在温州市经济建设规划院成立30周年之际
黄守宏:总理的“首席智囊”
我们误判了中国——西方政要智囊重构对华认知
近期中
关于《智囊》和《智囊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