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晓春 温佳宇 牛亚泽
[摘 要]我国社会结构的变化对统战工作产生了深刻影响。社会经济成分和经济利益多样化,使得统战工作范围从政治领域拓展到经济领域,政策要求更优化,工作要求更主动。社会生活方式多样化,使得统战工作范围从政治领域拓展到文化领域,要求更具维稳性、情感性。社会组织方式的多样化,使得统战工作范围从政治领域拓展到社会领域,要求更具引领性、嵌入性。就业方式和就业岗位的多样化,使得统战工作范围从政治领域拓展到行业业态,要求更具协调性、灵活性。
[关键词]经济成分 生活方式 组织方式 就业岗位 统战工作
[中图分类号] D 6 1 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 6 7 1-2 8 0 3( 2 0 2 1) 0 3-0 0 6 5-0 8
[基金项目]本文系山西省委统战部2 0 2 0年度统战理论政策研究课题“工商联所属商会改革及统战工作的有效覆盖研究”( 2 0 2 0 S X T Z 0 2 8) ;山西省艺术科学规划课题“山西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設研究:事业与产业协同的视角”( 2 0 2 0 A 0 1 4)的成果。
改革开放后,我国社会结构发生深刻变化,表现为经济成分和经济利益多样化、社会生活方式多样化、社会组织形式多样化、就业方式和就业岗位多样化。党的十九大报告对新时代统一战线提出明确要求,“统一战线要高举爱国主义、社会主义旗帜,牢牢把握大团结大联合的主题,坚持一致性和多样性统一,找到最大公约数,画出最大同心圆”。[ 1]面对社会结构的复杂变化,统一战线扩大团结面和凝聚正能量成为新时代的一个重大课题。
一、社会经济成分和经济利益多样化对统一战线工作的影响
随着我国经济迅速发展,带来了社会经济成分的多样化和经济利益的多元化,进而带来了所有制结构的变革和新的社会阶层的产生、发展和壮大。
(一)统战工作范围扩大:从政治领域到经济领域
首先,所有制结构变化,由原来单纯的公有制转变为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并存。个体经济、私营经济等新经济成分出现,非公有制经济成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单一公有制条件下,国家和政府主导经济发展,几乎无市场可言。改革开放以来,在“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经济成分共同发展”的方针指导下,非公有制经济得到迅速发展,非公有制经济成为统战工作重要范围。
其次,新经济组织形式出现,非公有制经济统战工作任务更艰巨。以个体工商户、民营企业为代表的各种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和混合所有制经济组织等新的经济组织形式大量涌现。由于新经济组织具有高度市场化的特征,且层次多样、人员构成复杂,这给统战工作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新的挑战。截至2 0 1 9年底,我国已有市场主体1. 2 3亿户,其中企业3 8 5 8万户,个体工商户8 2 6 1万户。数据表明,非公有制经济的地位将会更加重要,非公有制领域的统战工作重要性将愈益凸显。
再次,伴随着新的经济成分出现,新的社会阶层人士大量涌现。2 0 2 0年“非公有制经济从业人员大约有1亿左右, 7 2 0 0多万新的社会阶层人士”[ 2]。非公有制经济人士和新的社会阶层人士将继续呈现快速增长趋势,他们在推动经济发展、维护社会稳定中的作用日益重要,成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支重要力量。
(二)统战工作功能深化:政策要求更优化
改革开放之前,我国的社会组织结构实际上是一种建立在条块分割基础上的高度中央集权体制。各经济单位大都为国家机关所主导或控制,当时统一战线工作的开展更多的是依靠官方正式的职权行使方式。统战工作主要是在党委特别是统战部门领导下,在各个非公有制经济组织中建立党组织,开展党建工作,工作方式较为正式、固定。随着社会经济成分和经济利益的多样化,营商环境是非公有制经济人士和组织生存、发展的重要软环境。新时代统战工作强调构建亲清政商关系,优化政策的要求较高。“‘亲’的关键在于政府人员与民营企业彼此坦诚交往,各存亲近之心,政府为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提供有力的政策支持和良好的制度环境,非公经济人士和组织发挥应有作用。而‘清’的核心则是政商交往时均应强化自身约束,严守纪律,政府人员不以权谋私,非公经济人士、组织不违法经营。”[ 3]同时,非公有制经济人士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在与其联谊交友中要注重讲究分寸。
(三)统战工作方式变化:工作要求更主动
一是以工商联为载体推进统战工作。统战工作要利用工商联这一桥梁和纽带,发挥工商联统战性政治职能,反映非公有制经济组织的利益和诉求。一方面,统战工作应向商会组织有效覆盖,以统战促党建,以党建促会建。主动深入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开展党建工作,了解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状况和非公有制经济人士的思想状况,畅通非公有制经济人士及组织和党委政府的对话渠道,听取非公有制经济人士的意见建议。积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人士参政,赋予其相应的荣誉或职务,促进其实现自身价值,发挥其示范作用,促进其健康成长。另一方面,发挥工商联对商会组织的指导、引导、服务职能,帮助解决实际问题,提供服务,为非公有制经济人士及组织和党委政府的沟通交流提供有力的制度环境和政策支持。
二是以人民政协为依托开展统战工作。依托人民政协这个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组织,通过政协委员进行专题性调查研究,汲取人民群众智慧,形成代表性提案,为统战工作提出可行性建议;通过政治协商,征求统战成员的意见建议,引导党外代表人士参政议政、建言献策;吸纳非公有制经济人士中的优秀成员入党,加大政协中的非公有制经济代表人士的政治安排力度。
三是调动新的社会阶层人士积极性。新的社会阶层人士在不同所有制、不同行业、不同地域之间流动频繁,职业和身份经常变动,有着不同的价值追求。新的社会阶层人士数量众多且不断增长,吸纳新的社会阶层人士成为共产党员、民主党派成员、人大代表等传统渠道无法满足庞大的受众群体,越来越多的人通过网络、媒体等社会渠道和非正式渠道参与政治生活。面对新的社会阶层人士强烈的参政议政意愿,统战部门在制定重大政策时,要兼顾多方利益主体以及各个阶层的利益诉求,畅通新的社会阶层人士有序政治参与渠道。
二、社会生活方式多样化对统一战线工作的影响
经济社会的发展也带来了社会生活方式的变革,由单一的、正式的、保守的生活方式向多元的、非正式的、自由的生活方式转变,对统一战线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挑战。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的矛盾成为社会主要矛盾,统战工作适应社会生活、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也要调整策略。
(一)统战工作内容增加:从政治到文化
社会主体的多元化带来了社会生活方式的多样化和社会文化的多元化。新时代统一战线工作必须在大统战工作格局下,整合利用各种资源,将文化元素注入统战工作。
首先,全球化和市场化的发展给统战成员带来新的社会文化和生活态度。在过去计划经济的生活模式中,人们的生产生活方式计划性较强,思想观念带有固定性和封闭性。市场经济的发展,带来了社会思想观念的变革,呈现出独立性、差异性、创新性和多样化的特征。随着生活经历的积累和变化,其社会文化心理和价值观念也不断发生改变,集中表现在对资源的分配更加注重公平正义。统战工作需重视社会成员的文化心理,努力實现社会资源的合理分配,维持社会公平正义。
其次,互联网和新媒体的发展不断丰富统战成员的生活方式。统战成员生活的环境发生变化,生活方式也逐渐由传统向现代过渡。一方面,信息交流和共享变得更为方便快捷,加之电商产业的迅猛发展,人们足不出户不仅可以“知晓天下事”,而且也能“尽享天下物”。电子政务的发展为公众提供了极大的便利,网上咨询、网上办事等服务项目层出不穷,逐渐改变着人们的生活和办事方式。信息和文化的交融也加速了人们思想观念的更新和变化。另一方面,随着互联网的发展,产生多样化的群体文化。微信、微博、相关知识分享等平台数量众多,这些互动性极强的载体加快了社会成员间的信息传播,统战成员的价值观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因此,统战部门需关注不同文化的传播,加大互联网监管力度,减少、清除负能量信息,帮助统战成员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再次,多元文化下需引导宗教文化的发展方向。党对宗教工作的集中统一领导,是做好新时代宗教工作的根本保证。[ 4]一方面,对待宗教,要采取“导”的态度而不是“堵”“放”的态度,要坚持我国宗教中国化发展方向,构建积极健康的宗教关系。另一方面,我国宗教信徒约有2亿人,数量众多,分布广泛,不同宗教信仰的社会阶层,会直接影响社会成员的整合程度。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指出:“宗教工作本质上是群众工作”,巩固和发展党同宗教界的爱国统一战线,要引导信教群众正确看待改革带来的利益调整。统战部门需通过耐心细致的工作,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发挥宗教的积极作用,抑制宗教的消极作用。
(二)统战工作作用突显:要求更具维稳性
首先,凝聚共识的难度加大。社会生活方式多元化带来的社会文化多元化,人们的思想观念差异性、文化取向多样性更为凸显,有效化解不同成员、不同群体之间的矛盾,凝聚价值共识,维护社会和谐稳定,则是统一战线必须解决的难题。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有的西方国家利用信息网络和新媒体对中国公民进行文化渗透,破坏党和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政治基础,破坏党和国家的统一战线。因此,统战部门需坚持党的领导,强化思想引领,广泛凝聚共识,使各种新的社会生活方式、多元文化能够并存、融合、发展。
其次,加强文化阵地建设更为紧迫。强化防范化解重大风险能力,“把在一些敏感点、风险点、关切点上强化思想政治引领同经常性思想政治工作结合起来,求同存异、聚同化异,推动各党派团体和各族各界人士实现思想上的共同进步”[ 5]。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文化价值取向。引导宗教界人士增强国家意识、公民意识、法治观念,形成强大的正能量,为促进社会和谐做出贡献。统一战线要在坚持维护国家安全的前提下,促进文化认同,实现社会和谐稳定。
(三)统战工作思维更新:要求更具情感性
当前统战工作面临“牵不上线、对不上话、做不进工作”[ 6]的新问题,需要营造做好统战工作的社会舆论氛围,坚持以人为本,更新工作理念,加强心理和情感疏导,提高统战工作效能。
首先,借助情感凝聚共识。要注重运用情感加强同党外各界人士的联系,有效利用信息技术手段密切关注舆论热点,倾听统战各界人士的价值诉求,畅通各主体的对话机制和沟通渠道,在平等的基础上交流协商、凝聚共识。将情感因素运用到统战工作中,绝不仅仅是进行简单的情感维系,而是要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引领下,激发统一战线各主体的积极性和参与性,在表达、对话、协商、凝聚共识的过程中增加各方对统战组织的认同感和归属感,使统战组织不仅仅是一个“利益表达所”,而成为真正意义上的“情感共同体”。
其次,深化社会成员的情感认同。要着力将统战价值理念传播到社会的方方面面,内化为各群体的情感和价值理念重要组成部分。统战部门必须引导社会组织大力倡导和弘扬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有意识地加入以“爱国、团结、民主、合作、关爱、和谐”为基本内容的统战文化元素,提高社会组织统战工作的“软实力”。[ 7]面对复杂化的社会生活与多样的价值观念,统战工作应着力运用统战的方式加强社会成员对统战思维和方式的认同。
三、社会组织形式多样化对统一战线工作的影响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指出,要“畅通和规范市场主体、新社会阶层、社会工作者和志愿者等参与社会治理的途径。”[ 8]社会组织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覆盖面和影响力将不断扩大,是党的工作和群众工作的重要阵地。
(一)统战工作领域延伸:从政治到社会
新时代统战工作对象趋向复杂、利益需求呈现多元化,统战力量在一定程度上被分隔开来,变得相对分散化,传统的统战工作无法满足社会结构的变化需求,要求统战工作从个体向群体拓展。
首先,社区社会组织不断发展,社区统战任务加重。社区是团结社会人员、凝聚群体力量、扩大统一战线团结面的基层组织。面对社区成员复杂化、个性化的需求,社区社会组织的作用不断凸显,并且在相关政策的支持下,社区社会组织不断发展,已经有一定的存量。社区已成为统战工作的最“基层”。统战成员虽然流动性强,但其工作、生活都离不开社区。社区是提供服务、及时准确了解统战成员思想情况、汇集意见建议的主要场所。统战工作需要以社区为纽带,逐步提升统战成员的归属感和认同感。随着社区在统战工作中的地位更加重要,统战工作不仅要加强对社区社会组织的监管,还应大力支持和培育社区社会组织,引导其科学管理和健康发展。
其次,通过社会组织团结各方力量。根据民政部发布的社会服务发展统计公报:截至2 0 1 9年底,全国共有社会组织8 6. 6万个,比上年增长6. 0%;其中吸纳社会各类人员就业1 0 3 7. 1万人,比上年增长5. 8%。[ 9]社会组织能够最大限度将社会力量团结起来,调动各种积极因素,实现统战工作大团结大联合。第一,学术性社会组织的发展促进了统战工作向社会科学领域覆盖。学术性社会组织,如学会,以自由的学术交流、科学普及为主要形式,以同行认可为纽带,凝聚会员。第二,服务类社会组织促进统战工作向生活领域延伸。各种行业协会、文化娱乐企业、信息新闻传播组织、社会服务组织等,适应经济发展和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要。第三,民间组织的出现促进统战工作对社会成员实现更广的覆盖。各种同乡会、联谊会等组织数量已达几十万个,能将群众凝聚起来,实现了统战对象群体的覆盖。这些社会组织形式,通过整合社会资源,为统战成员提供良好服务,满足了社会化大生产条件下分工协作的需要和群众多方面的精神文化需要。
(二)统战工作职能加强:要求更具引领性
社会组织是统战的基本载体与依托,社会组织中聚集的众多优秀党外代表人士,是社会领域统战工作的重要参与者和推动者。各级统战部门需发挥政治引导功能,以统战工作的优势带动社会组织发展,以引导社会组织稳妥提升综合实力为基础,不断推动其向前发展。
一方面,团结统战成员。通过密切与基层党组织的联系,发挥党的政治优势,宣传党的统战政策,创造性地开展统战工作,增强统战对象对统战工作的理解与认识,将统战成员紧密地团结在党的周围。另一方面,提升工作人员能力。通过加强对社会组织中党组织负责人的统战工作培训,提高党组织负责人做好统战工作的能力和水平。统战工作需通过各类社会活动,促进统战成员之间的交流与合作,使社会组织统战工作沿着正确的政治方向扎实有效地开展。同时,要在未建立党组织的社会组织中物色合适人选,聘任为统战联络员,减少党的工作在社会组织中的“空白点”。[ 7]
(三)统战工作特色呈现:要求更具嵌入性
首先,以社会组织为依托,推动“组织+统战”。统战工作需要根据统战成员自身的特点,结合其生活水平和文化背景,掌握其思想动态,创新统戰方式。传统的制度制约、行政命令和思想政治工作模式已无法适应统战成员的需求,统战部门需要兼顾对他们的利益,行政手段和柔性手段并重,丰富对社会组织教育引导的形式和内容。[ 1 0]通过组织相同或相似属性统战成员的联系交流活动,促进统战工作开展。其次,以社区为依托,建立“区—街道—社区—工作网格”的服务管理模式,运用网格化手段推进“网格+统战”。“社区是发现、培养和推荐新的社会阶层代表人士的重要基地,要采取‘共建’‘联手’‘互帮’‘结对’等工作方式。”[ 1 1]网格化统战将所属区域的人、物、事、组织、服务、管理等全部纳入到每一个网格,通过组织活动、提供服务团结、凝聚统战成员,促进其积极承担社会责任,实现对统战成员的全覆盖。网格工作人员通过对本网格的实际走访,及时掌握整合网格内统战成员的思想状况与实际需求,为其提供具有针对性、个性化的服务。
四、就业方式和就业岗位的多样化对统一战线工作的影响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和农村劳动力的外流,社会结构和社会生活方式发生重大变化,就业结构也相应的发生了改变,职业种类增多,劳动者需求多元,就业岗位和就业形式趋于多样化。
(一)统战工作视野拓宽:从政治到业态
新兴行业发展迅速且分布广泛,劳动者不仅在职业选择上有更大的空间,而且就业方式的选择弹性也增大,表达政治诉求的愿望更强烈。统战工作需要关注劳动群体的思想实际和政治诉求,掌握该群体的动态,做好统战工作。
首先,加强新行业、新业态从业人员的统战工作。随着新商业模式的出现及第三产业的快速发展,电商直播、数字文创、短视频、网红经济等流量型经济蓬勃发展。高新技术制造业、网络电子商务、新型文化传媒、管理咨询等行业为劳动者提供了大量就业岗位。教育、旅游、金融、医疗等服务行业中出现的虚拟中介组织改变了传统业态格局,同时律师行业、直播行业、产品直销行业、保险推销行业等的从业人员也逐渐增加。这些群体都需要强化服务引导。2 0 2 0年1 0月,山西省成立了网红直播人士、互联网医疗人士、区块链人士、电竞游戏人士、网约配送人士等5个新的社会阶层人士联谊分会。
其次,加强非常规用工的就业群体的统战工作。高科技、现代企业组织管理和经营方式的变革,就业方式趋于多样化,在传统就业方式的基础上增加了非正规部门的就业、独立于单位就业之外的就业方式。非常规用工就业体现在工作时间和工作地点的非常规化。如,非全日制就业、阶段性就业、临时工、季节工、小时工、在家远程工作(远程就业)等。这些就业方式不仅降低了企业的成本,而且为劳动者提供了便利。
随着经济全球化程度的不断加深,社会所提供的就业机会增多,除了国家通过发展经济增加岗位外,社会也鼓励和支持劳动者自主创业。目前,非正规就业逐渐增加,年轻人也更向往自由工作,劳动者可通过各种渠道实现就业,包括自雇型就业、自主就业、独立服务型就业和失业人员创办个体商业等。非常规就业人群是统战工作关注的新成员。
(二)统战工作格局提升:要求更具协调性
就业方式的灵活性,使劳动者有时间和精力参与政治生活。这些劳动者数量众多、分布广泛,但是,缺乏共同的思想基础,在政治行为上的表现差异性大。此外社会中不断兴起的行业为劳动者提供了大量就业岗位,自由从业人员不断增多。在用工关系多样和就业环境更复杂的情况下,他们没有固定的组织沟通联系,无法形成强大合力。统战部门需要承担更多责任,做好环境建设和监督工作以及协调劳动者与社会的关系,从而创造有利于多种就业方式共同发展的大环境。同时,开展就业人士统战工作的专门性组织也成为必要,以便巩固广大劳动者共同的思想政治基础,规范其言论和行为,协调劳动者之间的关系,引导他们做出符合新时代进步要求的选择。2 0 2 0年1 0月山西设立全国首个“数据流量生态园”不仅为发展新业态提供了新平台,而且有利于引导新的社会阶层人士共同建设统一战线“大本营”。
(三)统战工作方法创新:要求更具灵活性
统战部门需更加灵活运用信息化手段推进“互联网+统战”,实现网上网下双向、多向互动,从直接下命令的方式向生动的互动交流方式转变。随着互联网的应用和普及以及信息化社会的发展,许多新媒体从业人员思想活跃,关心民主政治,积极参与政治生活,他们通常会通过网络、手机等新媒体发表自己的意见和建议。对此,统战工作必须借助网络了解社会动向,及时更新社会动态,使社会各阶层能有效应对突发事件。统战部门要建立沟通渠道,凝聚各行各业人员力量,共同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贡献力量。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统一战线“从政治领域拓展到经济社会文化领域,从上层拓展到中下层,从国内拓展到国际,从现实社会拓展到虚拟社会”[ 1 2]。不同行为主体间在共同愿景或目标之上的共识和认同,在执政党、政府和社会之间形成一体性的稳定与协调共存关系的合作过程与结果。[ 1 3] ( P 4 7)新时代统战工作范围不断扩大,统战工作方式也要创新,要正确处理一致性和多样性的关系,坚持和而不同、求同存异的原则,根据不同的对象,采取不同的工作方法,将更多成员纳入统战工作,壮大新时代爱国统一战线,使统战工作保持生机和活力。
参考文献:
[ 1]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 J].青海交通科技, 2 0 2 0, ( 0 1).
[ 2]潘岳.人民政协在统一战线中的地位和作用[ J].中国政协, 2 0 1 8, ( 1 9).
[ 3]王帅.法治、善治与规制———亲清政商关系的三个面向[ J].中国行政管理, 2 0 1 9, ( 0 8).
[ 4]中国共产党统一战线工作条例[N].人民日报, 2 0 2 1-0 1-0 6( 0 0 1).
[ 5]习近平:在中央政协工作会议暨庆祝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成立7 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 E B/O L]. h t -t p: / /ww w. x i n h u a n e t . c o m/p o l i t i c s / l e a d e r s /2 0 1 9-0 9/ 2 0/c_1 1 2 5 0 2 0 8 5 1. h t m, 2 0 1 9-0 9-2 0.
[ 6]孙信.习近平新时代统一战线思想探析[ J].中央社会主义学院学报, 2 0 1 7, ( 0 6).
[ 7]颜世元.对新形势下社会组织统战工作的几点思考[ J].中国统一战线, 2 0 1 4, ( 0 8).
[ 8]中共中央關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N].人民日报, 2 0 2 0-1 1-0 4( 0 0 1).
[ 9] 2 0 1 9年民政事业发展统计公报[ R].北京: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政部, 2 0 2 0.
[ 1 0]王罗清,邢亚飞,孙业要.新时代社会组织统战工作的挑战与对策[ J].上海党史与党建, 2 0 1 8, ( 0 2).
[ 1 1]张卫.加强新时代新的社会阶层人士统战工作的对策[ J].统一战线学研究, 2 0 1 8, ( 0 3).
[ 1 2]林华山.新时代统一战线的战略定位与发展图景———从“爱国统一战线”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统一战线”[ J].统一战线学研究, 2 0 1 8, ( 0 1).
[ 1 3]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文件汇编[M].人民出版社, 2 0 1 2.
责任编辑:周小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