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中之城

2021-02-07 01:37
大自然探索 2021年12期
关键词:墓室考古学家逝者

云中之城名副其实

2018年8月的两天里,在位于秘鲁东北部安第斯山云林里的奎兰普城废墟上空,响起无人机的声音。大约1500年前,查查波耶人在一座海拔3000多米的石灰岩山脊上建立了奎兰普城。这部六翼无人机并非是在拍摄这片废墟,而是利用只有一只咖啡杯大小的机载激光雷达扫描该区域。这是该技术首次被应用于探索奎兰普城遗址。经过五次飞行,激光雷达捕捉到了有关该遗址建筑的巨量信息,而采用传统的地图绘制技术根本做不到这一点。

无人机建功

采用传统方式为森林中的建筑创制地图,可以说难度很大。而在过去十多年中,考古学家开始采用机载雷达来发现和绘制位于全球各地的古代建筑。与地面调查相比,飞机能探测的面积要大得多,机载激光雷达甚至能探测一部分或大部分被森林覆盖的遗址——正如阳光能穿透树冠,激光也能。在安第斯山地区,如果想调查古代遗址的全面布局和建筑特点,就特别需要机载雷达。但过去的机载雷达探测不仅费用昂贵而且费时,还常常要等几年时间才安排得上。只是在最近,机载雷达设备才变得足够轻,电池续航才足够久,因此也才能用无人机进行激光雷达探测。

对于像奎兰普城这样的大部分被树木覆盖的遗址来说,采用无人机搭载的激光雷达来探测尤其适合。通过研究建筑和陶器风格的变化,并通过放射性碳测年,考古学家已经知道奎兰普城是在数百年间的多个阶段中建成的,其建设者也包括在15世纪征服查查波耶的印加人。但奎兰普城的建造过程细节一直不明。通过对该城遗址进行机载雷达探测,考古学家希望了解这座古城的演变过程,以及它在查查波耶文化中的作用和地位。

奎兰普城遗址一角

奎兰普城遗址俯瞰乌特库班巴河谷,在这片陡峭云林中交错分布着农田和灌木林。人们最早居住在奎兰普城所在地是在5世纪,奎兰普城很可能是查查波耶人的政治中心。他们不仅在山顶上建造有围墙的城市,而且在高高的峭壁上修建坟墓,放置石棺。在其鼎盛时期(公元900—1400年),安第斯山的查查波耶人数量可能多达30万,他们主要通过在山坡梯田上种植土豆和玉米来维生。公元900—1100年,奎兰普城中人口最多时可能有3000人。考古学家对查查波耶人的了解,大多来自于印加人的记述。根据这些记载,由于查查波耶人的顽强抵抗,印加人不得不入侵了两次才最终征服了奎兰普城。在西班牙殖民者入侵后,奎兰普城在16世纪基本被遗弃。

今天,在奎兰普城遗址可见数百个圆形居住性建筑的残垣和地基,但实际上该城的建造目的包括防御。当初,奎兰普城的居住区被超过1600米长、用石灰岩石材垒起、只有3个狭窄城门的城墙包围,城墙高达20米。另有15~30米高的城墙环绕城北端的上城区,北端城墙上有一座7米高的堡垒。城南端有一座近6米高的倒锥形建筑,被称为墨水池。

奎兰普城不仅是居住场所和防御设施,而且城中遍布墳墓,因此该城堪称是一座巨大的墓园。2004年以来,考古学家对发掘自奎兰普城遗址的超过600具人骨骸进行了研究,其中一些人被分成小组埋于封闭墓穴中,另一些人则单独或成小组埋于主要居住性建筑内部的地面下。在奎兰普城居住区南端,考古学家发现了112人(其中男女老少都有)的遗骸,而且几乎所有遗骸上都有钝器致伤的迹象。这些人都未得到正规埋葬,其中一些骨骸上有焚烧的痕迹,附近的石器上也有这样的痕迹。考古学家推测,这些人在内乱中或在查查波耶人对印加人的反抗中遇难。

奎兰普城的城墙和城门(局部)

奎兰普城地势险要

自19世纪以来,考古学家一直对奎兰普城的规模和背景很感兴趣。虽然奎兰普城遗址在今天查查波耶人地区的遗址中被研究得最深入,但考古学家依然未弄清奎兰普城当初究竟是一座宗教治理城市,还是一座政治治理城市,或两者皆是。有在奎兰普城遗址工作了几十年的考古学家猜测,上城可能是奎兰普城最早的部分。然而,上城最早是堡垒、防御塔还是山顶上的小型定居点?这个问题还没有确切答案。虽然乌特库班巴河谷中其他许多山顶建筑群开始时都是小型定居点,但还不能确定奎兰普城的上城是否如此。同样难以确定的是:奎兰普城是怎样以及在何时发展到最大规模的?而激光雷达有助于破解这类难题,还有助于考古学家更深入了解古代秘鲁安第斯山高地居民与亚马孙低地居民之间的联系。这两地居民看来有一些相同的建筑和墓葬传统。考古学家曾认为这两地居民属于完全独立、各不相干的民族,但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真相远非如此。

无人机对奎兰普城遗址进行的机载激光雷达探测一共有5次,其中每次持续10分钟,飞行高度是在遗址地面上方160米,探测面积为6.88万平方米。因为无人机只有一组电池,所以在无人机的每两次飞行之间的间隔,考古学家要花20分钟小跑至最近的充电站为电池充电。虽然无人机的探测数据量不算很大,但数据处理仍需两周时间才能完成。植被、现代阶梯、扶手和不断移动的遗址保安等会形成干扰信号,所以要去除这些信号才能获得只包括地表和史前建筑遗迹的“裸土模型”。该模型有1.3亿个数据点,即每0.09平方米有大约175个数据点。在考古学家运用无人机雷达数据创制的奎兰普城新数字地图上有421座建筑,其中包括房间和天井之间的分隔墙。虽然这一数据看似不多,但数据精度比之前地面调查数据的精度提高了很多倍。

考古学家说,对奎兰普城遗址进行的无人机雷达探测表明,这种探测所获取的建筑细节数据能够让他们看出建筑格局和建筑目的,而其他探测方法做不到这一点。通过对无人机雷达探测数据的分析,考古学家发现形状相似的建筑一般都聚集成群。接近正圆形的建筑主要集中在城中心,但在上城内部和周边也有分布。这些模式与先前有关奎兰普城年代的理论吻合,即上城是奎兰普城最早的部分,但它当初并非如一些考古学家猜测的那样是防御塔,而是一个规模不断扩大的山顶小型定居点。考古学家现在认为,奎兰普城中每个不同的建筑群都由不同的氏族在不同的时间建立。随着时间推移,奎兰普城的规模越来越大,并且垒起了高耸的石头城墙。至于城墙和住所墙下面为什么会埋葬逝者,可能是为了与悬崖上的墓葬辉映。

总之,激光雷达探测为考古学家调查奎兰普城遗址提供了一种更精准的新视觉。通过对古代城市遗址建筑布局的了解,考古学家能更准确地诠释历史。雷达激光探测数据让不同建筑之间的差异得以量化,从而有助于了解古代城市的社会结构。下一步,考古学家将通过检测奎兰普城居住区的雷达探测数据来确定住所规模,从而了解查查波耶社会的等级架构。

考古学家运用雷达数据调查不同石墙上石头放置方式之间的差异,由此识别单个建筑的建造时间先后顺序。查查波耶石头建筑的形状与东面低地亚马孙人木质建筑的圆形非常相似,因此通过了解奎兰普城建筑就有可能了解这两个不同族群之间的关联。考古学家还指出,虽然无人机雷达探测对于探索像奎兰普城遗址这样的遗址来说潜力巨大,但它并不是完美的技术,例如对完全被树木覆盖的区域来说它也无能为力。

查查波耶人居住的地区有多个遗址与奎兰普城遗址类似,无人机雷达探测在这些地方都可能大有作为。这些遗址中大的占地超过4平方千米,小的只相当于一座普通墓园。对于悬崖上的查查波耶墓葬来说,无人机是理想的地形绘制工具。从更宽范围来看,无人机在安第斯山东面山坡上下和亚马孙流域都非常有用。通过无人机探测,考古学家正在发现位于这些地区的更多的人类定居点,以及这些定居点之间的关联。现已查明,查查波耶文化是高地与低地文化风景之间的过渡地带。未来,无人机将揭示这两个文化族群之间的更多关联。

在祭奠自己的祖先方面,曾经生活在今天秘鲁北部的查查波耶人可能比其他美洲人更不遗余力。从公元8世纪直到西班牙殖民者到来的16世纪时,查查波耶人一直在把逝者送往比住地高百米以上的悬崖峭壁上。他们把包裹、捆好的遗体放进石棺,在天然裂缝(尤其是高坡上的山洞里)和壁架平台上建造墓室,然后把石棺放进墓室。在其他地方发现、留存至今的查查波耶石棺由芦苇和石膏制作,但直到2013—2016年,考古学家才对查查波耶石棺进行系统性的研究。

在沿着岩壁绕绳下降的惊险探索过程中,一个考古团队识别了至少125个查查波耶墓葬。发掘这些墓葬的过程非常危险,因为放置石棺的平台可能无法承受考古学家的体重。考古学家不禁疑惑:查查波耶人当初如果不能飞檐走壁,又是怎么建立这些墓葬和搬运遗体的呢?一个最基本的问题是:这些查查波耶墓葬怎么会位于如此危险之处?或许,这些墓葬是他们的领地标志?又或许,建立这些墓葬有其他目的?

对查查波耶悬崖墓葬中人骨骸样本进行的碳测年结果表明,每个墓室里都包含时间跨度达几百年的遗骸。刚开始,有考古学家推测有专门的造墓者来完成异常艰险的造墓任务。许多查查波耶墓葬都集中在石板平台上的墓室里,墓室壁由岩石堆砌并覆盖灰浆,墓室顶为木质结构。一些墓葬有精美的绘画。建造这样的墓葬无疑既费钱又费力,因此推测墓葬建造由少数身怀绝技的人来完成也不足为怪。

但经过仔细研究后,考古学家发现这些悬崖墓葬的建造品质有很大差异,其中一些墓葬比较简单,另一些则很精细,例如有些墓室壁建造得很平整、垂直,但也有墓室建造得比较粗糙。考古学家现在相信,建造悬崖墓葬很可能是查查波耶社会的家族传统,各个家族不仅合力耕地,而且齐心协力建造悬崖墓葬。虽然受天然侵蚀作用和地震活动影响,但不管建造质量高低,许多墓葬至今仍存,这意味着:就算是那些不熟练的悬崖墓葬建造者,也都成功克服了危险地形的挑战。如此看来,虽然现代人需要借助工具才能上下于悬崖峭壁,但是千年前的查查波耶人真的能在没有现代工具的条件下飞檐走壁。这并不奇怪,而是查查波耶人适应长期悬崖生活的结果。

考古学家还相信,查查波耶人不仅建造悬崖墓葬,而且定期前往这些墓葬祭奠先人,把先人遗骸作为活人社会的一部分。一些壁架和石头平台上有生火做饭的痕迹,这表明人们曾在这里进餐。今天人们埋葬逝者通常標志着永别,虽然人们定期扫墓祭拜逝者,但无论如何逝者在一般人眼中都已一去不复返。但通过定期前往悬崖墓葬,查查波耶人却很可能把逝者当活人一样对待,就像对待活人一样把对逝者的尊重和记忆代代相传,永不磨灭。

考古学家之所以判断查查波耶人把逝者当活人看待,还因为悬崖墓葬里遗体被安排的姿势:直直地坐着。让遗体躺着,就表示让逝者安息。而让逝者坐着,双臂交叉于胸前,却表示把逝者视为活人。面对这样的逝者,相当于和他们(而非与死者)面对面交流。事实上,有些遗体包裹的头部画着活生生的人脸。让遗体包裹直立,也可能意味着让逝者观察下方的人群,这样一来逝者与人群的联络就不会中断。

远眺查查波亚人的崖壁墓室

考古学家未来还会对查查波耶墓葬传统做进一步研究。对人骨骸的更多碳测年结果可能深入揭示:随着时间推移,查查波耶人怎样使用悬崖墓葬?同位素检测则将揭示查查波耶人的饮食。考古学家还对每具人骨骸所讲述的故事感兴趣。在一次发掘中,考古学家发现一个山洞墓室的洞口两侧各有一名成年男性的遗体包裹,而且两名死者都患有严重的脊柱畸形。那么,他们在世时生活在怎样的环境中?职业特点是什么?这个墓室里还有其他遗骸,那么这些人生前有怎样不同的故事?对该墓室中的遗骸进行DNA检测,是否会表明他们来自不同的家族?如果是,遗体是否受到了不同的对待?

在原来查查波耶人居住的区域,今天已经没有人的祖先可追溯到查查波耶年代,因而这些古人为何会不遗余力建造悬崖墓葬这一奥秘尚待破解。毕竟,对于现代人来说避开危险是一种本能。那么,查查波耶人就不需要避开危险吗?不一定。他们甘愿冒着巨大风险建造悬崖墓葬,一定是因为逝者与他们有很重要甚至扯不断的关联。究竟是什么关联?时间会给出答案。

猜你喜欢
墓室考古学家逝者
“啸”乐考释——以唐太宗妃韦氏墓室啸伎壁画为中心
考古学家怎样发现遗址?
逝者师友二题
爆炸一周后,贝鲁特停下来缅怀逝者
让逝者安息生者慰藉 无锡水警老许16年打捞百余尸体
考古学家
考古学家是怎么知道地下有遗址的
墓室探秘
考古学家手铲下的“巨石阵”
徐显秀墓室壁画中服饰图案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