闫向民,周建忠,谢鹏贵,崔繁荣,叶治兵,袁理星,张杨
(1. 新疆畜牧科学院畜牧研究所,新疆 乌鲁木齐 830011;2. 尼勒克县畜牧兽医工作站,新疆 伊犁 835000;3. 伊犁职业技术学院,新疆 伊犁 835000)
产后母牛护理的基本要求是体况恢复、子宫复旧、泌乳充足、正常发情以及做好下一个妊娠期的准备。母牛在产后身体状况下降是很常见的现象,泌乳早期的生理变化会改变其繁殖能力[1]。多项研究表明,身体状况不佳或身体状况下降时,人工授精的受胎率很低[2-4]。Carvalho等[1]研究发现母牛在产后3周内保持身体状况良好,则人工授精的受胎率显著增加。母牛产后阶段是饲养管理中最重要的时期,如果不做好母牛产后护理或是使用错误的护理方法,母牛产科疾病和代谢类疾病就会发生,如子宫炎、难产、胎衣不下、酮病、真胃移位、乳房炎等[5-8]。严重的会产生巨额治疗费用,甚至淘汰母牛。因此,本试验以产后繁殖母牛为研究对象,进行产后护理对母牛体况恢复和繁殖能力影响的研究,了解产后母牛的繁殖状况,明确产后护理的应用效果,为母牛产后护理提供有力的数据支撑。
2018—2019年在伊犁地区某规模化牛场,选择饲养管理条件相同、日粮配方及营养水平相同、2~8胎次的围产期西门塔尔母牛共3批次进行调查统计,每批次护理组105头、对照组35头,3批次共计420头。
1.2.1 试验分组
对照组:采取不护理模式,牛只自然分娩不进行任何处理,只对难产进行助产处理,常规饲养管理。
护理组:采取优质护理模式,牛只分娩后对产后1、7、15、30和45 d进行全程定时监控和护理,精细化饲养管理。
1.2.2 试验动物的护理
对照组:分娩后只对试验牛观察胎衣排出、采食情况,发现疫病及时对症治疗。
护理组:分娩后,第1天给产后母牛注射缩宫素20 mL/头,灌服博威钙1粒/头,产后速康1 kg/头,补益清宫散225 g(兑水20 kg),观察胎衣排出情况,排出后将外阴部清洗干净、消毒,发现胎衣滞留及时处理;连续7 d实施体温监测,发现异常及时对症治疗;产后第15天进行第1次产检,主要检查阴道黏液的洁净程度,视黏液洁净程度进行必要的治疗、记录或不处理;产后第30天进行第2次产检,检查子宫恢复程度和卵巢健康状况,发现疾病均要治疗;产后第45天左右,开始观察母牛的发情情况,适时配种。
对照组和护理组产后母牛均饲喂以优质牧草为主的饲料(自由采食),日常注意观察母牛的消化、乳房水肿以及粪便情况,保持圈舍清洁、干燥。
1.3.1 产后并发症情况
统计2组的胎衣不下、乳房炎、子宫内膜炎、其他疫病(感冒、发烧、产后瘫痪、前胃迟缓)等产后并发症牛只情况,计算其发病率。
1.3.2 体况恢复情况
统计2组的恶露排放历期、子宫复旧时间、不同时间段(45 d以下、46~60 d、61~90 d、91 d以上)黄体以及卵泡发育等体况恢复牛只情况,计算恶露排放和子宫复旧平均天数、黄体和卵泡发育头数的比率。
1.3.3 产后繁殖能力情况
统计2组的不同时间段(45 d以下、46~60 d、61~90 d、91 d以上)发情率、情期受胎率、产后配种天数等产后繁殖牛只情况。发情率=发情牛只数/该组牛只数×100%,情期受胎率=受胎牛只数/该组发情牛只数×100%,产后配种天数=产后配种日期-犊牛出生日期。
数据均采用Excel(2017)和SPSS 21.0进行处理,并以“平均值±标准差”表示,组间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
由表1可以看出,母牛产后护理组胎衣不下、乳房炎、子宫内膜炎的发病率极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其他疫病发病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
表1 2组母牛产后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 %
由表2 可以看出,母牛产后护理组恶露排放期、子宫复旧时间极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通过直肠检查或B 超监测手段检查到卵泡(直径>10 mm)的发育,护理组45 d以下黄体及卵泡、46~60 d黄体发育极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而61~90 d、91 d以上黄体及卵泡发育极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46~60 d卵泡发育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
表2 2组母牛产后体况恢复情况比较
由表3可以看出,母牛产后护理组45 d以下及46~60 d发情率、情期受胎率极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61~90 d及91 d以上发情率、产后配种天数极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
表3 2组母牛产后繁殖能力情况
健康状况的好坏直接影响母牛的生理及繁殖功能,且身体状况是母牛健康的重要指标,是监测母牛繁殖性能恢复的有力工具[9-10]。母牛产犊后生殖系统的急剧变化以及分娩引起子宫、产道等机体损伤,是导致母牛健康问题发生的主要危险因素,且大约75%的母牛疾病,如难产和子宫疾病、围产期免疫功能障碍,是产犊后1个月内被发现和确诊[11-14]。有关研究明确了产后疾病的防治以及护理技术的要点,通过这些技术的使用可确保母牛产后子宫及时恢复以及实现1年产1胎的目标[15]。本研究中,护理组采取产后保健、及时观察、对症治疗、精准产检等多种措施并进行干预和优化,营造母牛产后体况快速恢复的一个良好生长环境。研究表明,护理组的胎衣不下、乳房炎、子宫内膜炎的发病率极显著低于对照组,其他疫病发病率显著低于对照组,说明护理模式对产后母牛的干预效果明显,可显著促进母牛产后体况快速恢复,改善产后繁殖性状。
几乎所有的母牛在分娩后子宫都会受到不同程度的细菌感染,而子宫疾病的发展取决于局部免疫系统控制细菌生长的能力,来自子宫的细菌和炎症产物会影响卵泡的活动,从而影响排卵的恢复,且产后疾病与母牛产后性周期延迟有关[4],产后发情周期的恢复与营养状况直接相关[13,16]。在本研究中,母牛产后护理组恶露排放期、子宫复旧时间显著低于对照组,45 d以下黄体及卵泡、46~60 d黄体发育显著高于对照组,45 d以下及46~60 d发情率、情期受胎率显著高于对照组。与Santos等[4]研究发现患有临床疾病的母牛更不容易出现周期性妊娠和怀孕,以及Ribeiro等[9]研究发现被诊断出患有临床或亚临床多种健康问题的母牛生育能力有所降低的研究结果很相似。
总之,对母牛产后进行护理加快了子宫恶露排放期,缩短了子宫复旧时间,促进了卵巢黄体、卵泡的发育,缩短了产后配种天数,提高了情期受胎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