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晓霞
厦门市中医院皮肤美容科,福建厦门 361009
玫瑰痤疮属于皮肤病中一种较为常见的类型,该症又被称为酒糟鼻,主要累及患者鼻上及周围,以持续红肿、瘙痒等为主要表现,如若不积极加以干预,极易导致患者鼻部发生肥厚性增生,对患者面容形象造成严重影响,进而使患者产生不良情绪,降低生活质量,因此为患者进行有效诊疗措施有着尤为重要的意义[1-2]。传统治疗手段常采用口服用药以及外敷治疗,但该类药物多数以激素类、酸酯类药物为主,虽对治疗玫瑰痤疮有一定效果,但长期使用会出现病情反复发作、不良反应增加等情况,甚至会对脏器功能造成一定损伤,治疗效果欠佳[3-4]。中医药具有降燥消火、活血通瘀等功效,且药效持久、不良反应小,在治疗该症上有显著优势[5]。基于此,该文将该院2020年11月—2021年8月接诊收治的74例玫瑰痤疮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探析放血拔罐联合凉血活血汤进行瑰痤疮治疗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方便选择该院接诊收治的74例玫瑰痤疮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摇骰子法划分为两组,分别为对照组与研究组,每组37例。对照组中男17例、女20例;患病时间为2~27个月,平均(15.91±3.31)个月;年龄20~53岁,平均(36.2±1.31)岁。研究组中男15例、女22例;患病时间3~30个月,平均(16.89±3.14)个月;年龄19~52岁,平均(36.1±1.51)岁。两组患者的资料信息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纳入标准:①该次参加研究的所有患者均符合《中国玫瑰痤疮诊疗专家共识》相关病症标准[6];②该次参加研究的所有患者均对该研究知情并在知情同意书上签字;③该次研究经过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并执行;④所有患者年龄均为18周岁以上;⑤所有患者30 d内均未接受过任何相关的治疗措施。排除标准:①严重脏器功能不全者;②患有其他皮肤炎症或者过敏者;③对该研究所使用的药物过敏的患者;④正处于哺乳期或妊娠期的女性。
为对照组患者提供的诊疗方案为异维A酸软胶囊搭配克林霉素酸酯凝胶,具体实施措施为:将克林霉素酸酯凝胶(国药准字H20055768;规格:20 g)均匀涂抹于患处,使用前将患处进行清洁,同时该药物的使用频次为2次/d;治疗期间搭配药物异维A酸软胶囊(国药准字H10930210;规格:10 mg/粒)进行治疗,该药的使用方法为温水送服,10 mg/次,2次/d,为患者提供连续30 d的治疗。研究组患者采用放血拔罐联合凉血活血汤进行治疗,具体方案如下:凉血活血汤方剂包括鸦衔草6 g、丝茅草9 g、紫党参9 g、洛阳花10 g、菘蓝10 g、生地黄10 g以及赤芍药12 g,将以上药物以水进行煎制,最终煎制成300 mL药液,1剂/d,并且分2次服用完毕,早晚各1次,用药前先将药液进行加温后再进行服用,并叮嘱患者在进餐后用药,该药连续服用30 d。放血拔罐的操作方法则为:首先准备5号针一枚并对其进行消毒杀菌处理,随后取患者耳尖部位进行针刺予以放血,放血控制在20滴较为适宜,并在大椎穴则实施刺络拔罐,血液放出量控制在2~3 mL,2次/周,治疗周期为30 d。
①对比两组患者诊疗效果并实施划分,按照效果优异程度划分为4个等级,分别为痊愈、显效、有效以及无效,其中患者在接受治疗后其皮肤炎性表现基本消退且好转程度在90%以上,视为痊愈;患者在接受治疗后其皮肤炎性表现有所消退且好转程度在60%~90%之间,视为显效;患者在接受治疗后其皮肤炎性表现有消退现象且好转程度在20%~60%之间,视为有效;患者在接受治疗后其皮肤炎性表现明显且好转程度在20%之下,视为无效,治疗有效率=(痊愈者例数+显效患者例数+有效患者例数)/总例数×100.00%。②对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其面部存在的症状进行评估,评估以《中国玫瑰痤疮诊疗指南(2021版)》[7]为标准,对瘙痒、丘疹、毛细血管扩张3方面进行评估,每个项目的满分为3分,分值高低与患者症状严重程度呈正相关关系。
采用SPSS 22.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计量资料采用(±s)表示,进行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n(%)]表示,进行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研究组患者临床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比较[n(%)]
研究组患者症状评分低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症状评分情况对比[(±s),分]
表2 两组患者症状评分情况对比[(±s),分]
?
玫瑰痤疮是一种较为常见的面部皮肤症状,其主要以丘疹脓疱型痤疮及毛细血管扩张型痤疮最为常见,患者一旦患病其面部中间会出现持续性的红斑且会伴发组织增生情况,该症的致病因素较为复杂,其主要与患者不良饮食习惯、酗酒、机体激素紊乱以及遗传因素有关[8-10]。玫瑰痤疮采用异维A酸软胶囊搭配克林霉素酸酯凝胶是较为常用的一种治疗方法,可调节患者皮肤分泌功能并降低炎性反应,在一定程度可改善患者症状,但随着用药时间延长,患者容易出现耐药性,容易出现病情反复发作的情况作[11-12]。中医理论认为面部发病主要由于胃火虚旺波及肺经,因表寒外袭,致使其气血淤堵,久而不散,使其病症部位持续红肿,诊疗困难[13-14]。凉血活血汤具有散热驱动、降燥活血之功,汤剂中的赤芍药、生地黄其性偏寒可消火祛毒、化瘀活血,配以鸦衔草、菘蓝可清热解毒、凉血活血,对该症治疗有明显效果[15-16]。同时放血拔罐疗法可对降低血管充血瘀堵,可加快患者血液流动对促进血液循环有积极的效果,使得部分血液供应不足的细胞得到充分营养补充,强化细胞活性,有利于细胞排出毒素,提升免疫能力,对降低患者炎性反应和加快皮肤组织修复有积极作用[17-20]。在韩玲玲等[21]的研究中玫瑰痤疮患者采用放血拔罐联合凉血活血汤进行治疗其有效率为90.00%,且治疗后瘙痒、丘疹、红斑病症评分别为(2.21±1.37)分、(1.75±0.79)分、(1.18±1.29)分,显著低于采用西医治疗的患者(P<0.05)。该研究中研究组患者治疗有效率为97.30%,治疗后瘙痒、丘疹、毛丝血管扩张病症评分别为(0.52±0.45)分、(0.47±0.29)分、(0.67±0.31)分,其数据均优于对照组(P<0.05);该研究在临床治疗效果与瘙痒、丘疹方面的症状评分数据与韩玲玲等研究结果存在一致性,证明采用放血拔罐联合凉血活血汤治疗玫瑰痤疮可改善患者病症表现,减缓病症发展,在临床治疗方面更具临床应用优势。
综上所述,对玫瑰痤疮患者应用放血拔罐联合凉血活血汤进行治疗,可显著提升治疗效果,降低患者皮肤炎性反应,值得大力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