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中考指导效应与教学策略研究

2021-02-07 17:17:50于秀明
教育·综合视线 2021年12期
关键词:身体素质体育锻炼中考

于秀明

初中阶段是学生身体成长的关键时期,但在学业压力下,大多数学生根本没有时间参与体育运动,导致初中生身体素质不达标、肥胖、近视等问题严重,且呈现加强趋势。这些表现不仅严重影响学生身体健康,而且学生锻炼习惯、终身运动意识的养成也会受到影响。在中考政策全面实施指导下,初中体育教学出现新的发展局面,提升了中考中体育分数占比,极大促进体育教学成效的提升,同时学生体育锻炼兴趣也有明显提高。

一、体育中考的指导效应

体育中考是在升学时对学生身体素质进行统一的测试与评估,因此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在不同地区体育中考政策、考试项目、标准等都存在较大的差异,但对于学生体育锻炼积极性、学校对体育课程的重视度都起到十分积极的作用。体育中考起到明显的指导与促进效应,但从实际情况看还存在一些问题。

1.体育中考对初中体育教学的指导效应

各地体育中考项目存在差异,但大同小异,基本包括立定跳远、男子1 000 m、女子800 m、男子引体向上、女子仰卧起坐等,近年来也有学校增加了可选的足球、篮球、排球等。

第一,从内容角度看,体育中考内容较为丰富,学生要顺利通过测试就需要结合自己的兴趣、爱好以及身体素质,科学地选择与训练。例如某地体育中考实施1+N项目,即男子1 000 m、女子800 m为必考项目“1”,“N”为可选择项目,即给予学生一定选择,以此发挥学生体育锻炼的能动性与兴趣。将长跑作为必考项目是要求学生全面提升素养,需要坚持锻炼,而且能够有效缓解学生紧张的学习情绪。可选的项目不作硬性要求,但需要参加考试,目的在于培养学生体育锻炼兴趣。尤其是在找到自己的体育锻炼兴趣后,学生能够延续下去,积极参加课后练习,形成终身锻炼理念。

第二,从教学方法上看,体育中考实施后,学校体育教学出现一些有益的变化。学生要顺利通过考试,除坚持进行跑步锻炼外,还应培养一个体育兴趣。这对体育教学方式的转变有着极大的推动作用。例如在传统教学中,教师带领学生热身完之后即放任学生随便游戏,很少有学生进行长跑等体育锻炼。在体育中考改革后,教师教学更关注考试科目,积极通过教学来“备考”,不断创新教学方式来提高学生体育锻炼的参与度,这对体育教师专业技术能力提出更高的要求,也有利于教师专业素养的发展。

第三,从最简单的体育课时看,初中体育课时增加明显,传统中语文、数学等主课占用体育课的现象明显减少。根据《体育与健康》教学大纲,初中体育每周应安排3课时,并且要确保开足体育课。实际中,体育中考实施之前体育课时很难保证,甚至每周只开展1节。在体育中考实施后,初中体育课时明显增加,而且许多学生在课下也积极进行体育锻炼,不再将仅剩的时间放在文化课学习上。

第四,从教学评价角度看,体育中考实施后,体育教师更关注学生身体素质的变化,而不是漫无目的地进行教学。例如在传统教学中,教师只是按照教材按部就班地进行教学,教会学生一些运动知识、运动技巧。学生能否有效掌握则缺乏相应的评价方法,或者教师直接放弃评价,导致男同学大量时间去打篮球、踢足球,体育锻炼不全面,女生则在课堂上三三两两地聊天、游戏。缺少了教学评价,学生体育锻炼积极性亦受到严重的影响。在体育中考指导下,教师结合相关评价要求,制定了日常教学评价标准,意味着学生只有坚持锻炼才能取得好成绩,在每次的课间评价中,学生必须慢慢进步,才能逐渐达到体育中考成绩标准,对学生坚持锻炼有良好的促进作用,这是体育中考所带来的明显变化。

2.体育中考背景下体育教学的不足

体育中考带来的影响是双向的,既带来教学改革的发展和教学质量的提升,也对教师教学方法、态度产生影响。因此,为了应对体育中考提升学生身体素质,部分老师与学校也进行了“急功近利”的尝试,产生一些不良影响。

首先,体育中考实施后部分学校的教学项目始终围绕“考试项目”进行教学,出现“应试化”現象。例如为了提高学生通过率,体育教学以中考项目为主,出现了“考什么”就“教什么”的不良局面。在升学压力下,学生体育训练成为一种新的压力,教学内容在体育中考的指导下太具针对性,让体育教学成为针对体育中考的“训练课”,学生体育锻炼兴趣受到很大的影响。

其次,有些地方体育中考“三年一次”,导致部分学校在七、八年级对体育教学不重视,面临升学考试的九年级时进行突击训练,这也是其中的一种不良现象。例如在七八年级时,学校占用体育课时进行知识学科教学工作,而到九年级春天时,针对体育中考的科目进行针对性的训练,早晨跑,课上练,让体育课成为学生的一种负担。这种模式虽然能够在短时间内提高学生运动水平,但不利于学生的长期发展。

二、体育中考指导下体育教学改革与应对策略

体育中考对初中体育教学的影响效应十分明显,既有正向的引导,促进初中体育教学质量的提升;也存在部分学校误解政策,对体育教学产生消极的影响。那么在教学实践中,如何发扬正确、正面的导向;减少不利因素的影响,是提高体育教学质量的关键所在。具体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应对。

1.明确体育中考目标,改善教学计划

针对初中体育“突击训练”的问题,初中体育教学中必须做好教学规划与设计,避免中考时的突击训练现象。

首先,根据初中生身体发展规律,制定教学计划。初中阶段是学生身体快速发展的时期,身体机能迅速提升。所以在制定教学计划时应避免突击训练现象,要结合发展规律,针对性地进行训练。例如在七年级时,学生体能发展不健全,那么即可以针对体育运动技能进行教学。到八九年级体能达到一定水平后再进行各项体能教学。

其次,认真贯彻体育中考政策,按照课程标准制定教学计划。针对突击训练现象,部分地区体育中考从“三年一考”转变为“一年一考”。而没有转变的地区则要根据相关政策,科学制定教学策略。

2.创新教学方法,激发学生体育运动兴趣D165DAAF-0E61-4D2D-872D-CD2ED27B9763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体育中考“1+N”项目指导下,学生必须选择一个自己擅长的、喜欢的体育训练项目。这项体育项目就会因人而异,不同学生身体素质、训练基础、兴趣爱好不同,自然也会选择不同的训练科目。这就导致课堂教学中不能面面俱到,而是应提高教学的针对性,激发学生训练的能动性,实施个性化教学和因材施教理念。

首先,创新教学方法要从体育教学实际出发,结合教学内容和学生兴趣进行创新。例如一般体育中考都有长跑项目,这项教学内容自然需要长期训练、坚持不懈地努力来达到标准。而对于学生感兴趣的内容,在教学中教师就需要不断创新教学方法,例如将课程教学与体育游戏、体育比赛结合,在游戏中完成体育训练。通过丰富体育锻炼项目来激发学生锻炼兴趣,同时更轻松地掌握相关运动技巧。

其次,教师要灵活地运用各种教学方法来促进学生体育素养的提升。在《体育与健康》目标中要求学生运动能力、健康行为与体育品德的发展。所以教学中不能过于关注学生体育成绩、技巧的提升,而是更多关注学生对学习方法、运动意识的养成,进而为体育中考奠定基础。例如在疫情“停课不停学”期间,体育教学也可以从现实转向互联网,教师通过互联网传授居家锻炼方法,学生在家“天天练”,促进学生锻炼习惯的养成。

3.优化教学内容,减少“应试”体育教学内容

针对部分学校“考什么,教什么”的“应试体育”问题,在教学创新中要不断优化教学内容,在确保学生体育成绩的基础上,减少应试体育教学内容。

首先,教学中要根据学生选择的科目进行教学。例如,有的学生选择足球,有的选择篮球或者立定跳远等。据此,教师可以在教学中结合学生所学的科目,以提高学生身体素质为前提进行优化教学。例如,立定跳远项目主要考核学生体能,以及腰、腹、腿的运用,而且对学生运动协调性要求较高。技术动作对肩、髋、膝、踝关节的延展性有一定的要求,在训练过程中也能一定程度地锻炼关节韧带灵活性。对此,在教学中教师可以改变教学方法,例如创新“双脚夹包跳跃”项目,使学生在游戏训练中让立定跳远的各项要求都得到发展。

其次,学校应增加投资,改善教学条件,为学生身体素质发展提供更多元的训练途径。例如,在调查中发现,大部分学校体育训练器材缺乏,主要是篮球、足球,教师仅有的教具是秒表,这显然无法满足学生全面发展需要,减少应试教育内容并不具备硬件设施。针对此,学校可以充分地借助、使用社会中的体育锻炼资源,与社区、城市中的专业性训练资源,形成体育教育合力,为学生提供更丰富的体育锻炼资源。同时学校也可以增加投资购买更多体育训练器材,兴建体育馆等。在体能训练时,可以采购社会中广泛使用的体育器械,为学生科学训练奠定基础。

4.以体育中考目标为导向,构建科学评价体系

在传统体育教学中,体育课堂教学缺乏评价标准,体育教学评价體系也不完善。在体育中考指导下,学校应结合实际情况对教学评价体系进行完善,构建科学合理的评价体系,以评价引导学生体育锻炼行为的开展。

首先,教师应转变评价理念,强调体育教学评价的导向、激励作用。例如在足球中考中,主要是考核学生运球过杆技术。如果在教学中学生盲目训练,则无法达到相关要求与标准。在教学中学生选择足球为考试科目后,教师可以带领学生有目的地训练。学生运球向前,教师观察发现学生运球向前中存在的不足,然后提出问题所在。通过评价的反馈与激励作用,来提升学生体育运动能力。其次,针对体育中考科目,教学评价要对学生进行全面考核,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中考中不仅有考核耐力的长跑项目,也有考核运动技术的“N”项目。那么在教学评价中,教师就不能局限于教材内的教学方法与内容,而是应该对学生各个体育运动技能进行全面评价,确保学生的身体敏捷性、耐久性、力量等都满足发展要求。

体育中考的实施有着明显的指导效应,虽然部分学校在落实政策时存在一定的功利性色彩,但也极大地促进了体育课教学质量的提升。师生给予体育课更多的重视,学生体育锻炼时间明显增加,锻炼积极性也明显改善,取得良好效果。可见,体育中考对初中体育教学的积极影响大于消极影响,有利于初中生身体素质的提升。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则需要根据体育中考的刚性要求,不断丰富体育课程的教学内容,而不能局限于所考科目之内,以此来促进学生终身锻炼意识的养成。D165DAAF-0E61-4D2D-872D-CD2ED27B9763

猜你喜欢
身体素质体育锻炼中考
因式分解中考都考啥
怎样激发学生参与体育锻炼
甘肃教育(2021年12期)2021-11-02 06:30:02
如何培养中小学生体育锻炼的好习惯
甘肃教育(2020年6期)2020-09-11 07:46:24
身体素质对篮球技战术发挥的影响
活力(2019年22期)2019-03-16 12:47:00
伴你走进“旋转”中考园
垂直平分线,中考怎样考?
体育教学与提高学生身体素质研究
吉林省大学生身体素质调查
放松一点
体育锻炼也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