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高年级数学应用题教学的基本途径分析

2021-02-07 15:38肖猛
教育·综合视线 2021年12期
关键词:应用题题目解题

肖猛

小学高年级数学应用题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对学生理解能力和解答能力有着极高的要求,同时也是学生学习的重点和难点。因此,为促进学生整体水平的提高,教师应该主动革新思想观念,强化教学方式方法的探索,合理制定教学策略,保证应用题教学质量在整体提高的同时,学生的数学解题能力也能越来越强。

一、小学高年级数学应用题教学存在的问题分析

(一)学生的主体性较弱

在具体的小学高年级数学应用题教学期间,主动权经常把握在教师手中,教师在课堂上往往过于“负责”,将应用题的解题步骤、思路、方式等详细讲解给学生,帮助学生分析题目,让学生找出题目中的隐藏信息,并对学生加以引导,辅助学生对题目展开分析,找出其中的数量关系。针对这一教学方式,虽然教师所提供的帮助相对较多,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并没有太多自主思考和分析的时间,只能依照教师的思路来解决问题,学生的思考能力不强,如若摆脱教师独立解决问题,那么学生则很难精准找出问题答案。并且,在课堂上,问题的产生大多是在教师预设的问题之内,虽然能让教学活动的开展相对顺利,但也说明了学生不能积极进行思考,阻碍了学生数学解题能力的增强,不利于学生今后系统学习数学。

(二)教学方式方法缺乏创新性

现阶段,在小学高年级数学应用题教学过程中,讲授以及问答是应用较为常见的两种方式。在课堂上,教师习惯以讲授为主,在课堂上绝大部分的时间都是由教师进行讲解,而其余的时间则是教师与学生进行问答,这一教学方式缺乏多样性以及创新性,即便教学方式方法得到了创新,但也只能停留在表面,并不能从根本上转变传统的应试教育方式,包括填鸭式、灌输式等,同时,教师在对教学目标的制定过程中,仍然以学生会做题为主,为了能实现这一目标,讲授法无疑是效率最高的一种手段。由此可以看出,教学目标很大程度上制约了教学方式的多样性,不利于学生数学素养的良好形成。

(三)对学生反思习惯培养不注重

结合当前小学高年级数学应用题教学成效来看,部分学生在学习期间,大多是教师一讲便会,但是在实际做题的过程中却经常出现错误。这一现象,明显体现出学生在做题时的粗心大意,学生并没有养成认真反思的良好习惯,最终导致同类型的问题经常出错。同时,在实际的应用题教学过程中,教师对学生习题完成情况的检查,只关注学生的答案是否精准,很少能对学生验算作出明确的要求,致使學生为了做题而做题,不能及时地进行反思,找出自身存在的错误,有针对性地加以改正,从而使得学习效率不能得到提升,制约了教学质量的进一步增强。

二、小学高年级数学应用题教学的基本途径

面对现阶段小学高年级数学应用题教学过程中存在的各类问题,为了能彻底解决,教师在实际教学时,应该找出问题的成因,并以此为依据,深入探索提升教学方式方法的途径,积极地进行尝试,保证学生数学解题能力在整体提高的同时,教学水平和效率也能进一步提升。

(一)选择贴近生活的数学实例

为了能从整体的角度上提升学生应用题解题能力,教师应该将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有效衔接在一起,让学生能借助学习的知识,灵活解决生活中遇到的问题。在对应用题解题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情况无非有两种,一种为比较明显的问题,在题干中已经给出具体的条件,在实际解题过程中,可以依照题目中的定量关系,精准地将已知条件找出来,快速对问题进行解答,这类题型在以往应用较为普遍,是一种比较常见的题型。另一种问题是需要学生自主发现以及选择题目中给出的定量关系进行求解,在实际问题解决过程中,学生要深入地对题目中各类信息进行分析,找出其中关系。通常,这种问题难度很大,教育价值非常强,学生在解题期间可以作为探索者以及发现者,深层次地对问题进行研究,侧重培养学生收集信息以及处理信息的能力,让学生能准确解决问题。

例如,小东家里的一个水龙头内径是2 cm,小东洗手之后忘关水龙头,如果水龙头里水的流速是2.5 m/s,那么一分钟浪费了多少水?这一问题与学生的实际生活比较贴合,学生在解答问题时能更主动地进行思考,或者回家进行实践活动,自己总结规律,能够积极主动地学习。在本题中,自来水管的形状是圆柱形,要求浪费多少升水,就要结合圆柱体的体积计算公式,将每秒流出的水量计算出来,然后乘以60即可。具体为:1分钟=60秒,2.5米=250厘米,3.14×(2÷2)2×250×60=3.14×1×250×60=47 100立方米,47 100立方米=47.1升,所以1分钟浪费水47.1升。在解决这一问题期间,主要分清所求物体的形状,然后转化为求有关图形的体积问题,整个过程直观清晰,学生能快速且精准地计算问题。

(二)增强学生理解应用题的能力

在数学试题教学过程中,除了要引导学生将题干中的问题转化成数学语言之外,也要侧重提高学生的读题能力,加大对学生的训练力度,保证学生在解题过程中,可以及时找出题目中的重要信息。由于小学生的认知水平偏低,使得在应用题解题过程中,并不具备良好的数学思维以及逻辑能力,无法清晰地对题意进行分析,也不能找出其中的数量关系。因而,教师应该采取科学方式,促进学生理解应用题能力的提升。教师在对应用题教学活动开展过程中,需要直观且清晰地为学生讲解,让学生能跟随教师的思路进行解题,保证学生可以及时发现题目中的隐含条件,在短时间内将题干中的数量关系找出来,从而快速解答。

例如,某小学五年级共有152名学生,选出男生1/11和5名女生参加兴趣小组,剩下的男同学和女同学人数相等,那么五年级的男同学和女同学各为多少人?这类题目,以五年级学生的水平来解答应该相对容易,因为较为简单,只是求多少人的问题,所以只需要设置两个未知数就能轻松地找准答案。具体为:将男生设置为x,女生y,为x+y=152,1-x/11=y-5,最终所求出的结果为男生77人,女生为152-77=75人。但是,部分学生在解答这类问题时,经常会出现粗心大意的情况,计算过程或者方程设置不对等,致使出现错误的答案。因此,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引导学生对问题深入分析,强化学生的能力,保证学生可以精准且快速地将问题解决。8715E4DC-A70E-4B11-AE8C-8E41406CF042

(三)注重培养学生举一反三的能力

对于绝大部分的小学生而言,由于年龄相对较小,再加上认知水平偏低,所以在归纳总结期间,能力较为薄弱,无法将同一类型的题目有效整合起来。因此,教师在对学生数学应用题解题能力培养过程中,应该引导学生采取不同种方式来解决问题,可以将学到的方法灵活应用到问题解题中,提高解题的精准度。

例如,一列车的长度为150米,在行驶时每秒行驶19米,一座大桥的长度为420米,如果想要通过需要花费多长时间?对于这类过桥问题而言,在解决期间,学生只要掌握三个公式便能对问题灵活地进行解答:路桥=车长+桥长;时间=(车长+桥长)÷速度;速度=(车长+桥长)÷时间。当掌握这类公式之后,可以依照题目所给出的条件来解答问题,具体为:(150+420)÷19=30(秒)。学生在解决这类问题之后,教师可以继续对学生进行引导,让学生想一想有没有其他方式方法来解决问题,保证学生学习效率在整体提高的同时,还能强化学生的数学应用题解析能力。

(四)运用信息技术深入挖掘应用题潜在信息

当下,在教育教学期间,信息技术发挥的作用越来越大,很大程度上提升了教学的质量和水平。因此,教师在实际的应用题教学过程中,应该将信息技术合理融合到课堂中,着力促进学生应用题解题效率及精准度的提升。教师在课堂上,可以对微课进行利用,将例题、习题以及课程内容等组合在一起,为学生播放动态视频,引导学生找出题目中的已知条件、背景等信息,将隐藏的信息挖掘出来,保证学生的解题效率能得到提升。

例如,一个长方体底面是一个周长为8厘米的正方形,侧面展开后是一个正方形,这个长方体的体积是多少?在小学教学阶段,求长方体体积是一个比较难的知识点,学生在解决问题时经常会出现错误。所以在解决这类问题期间,教师应该帮助学生找到题目中的隐藏信息,让学生关注长方体侧面展开为正方形这一重要信息,之后再辅以视频讲解,通过动态的方式来进行呈现,保证问题能变得直观化和简单化。在解答该問题时,侧面展开就是侧面积,是“长×高”和“宽×高”的4个面。所以,长方体的长和宽为8÷4=2,高为2×4=8,具体的体积为2×2×8=32立方厘米。通过对这种方式的有效利用,学生在解决应用题过程中,不仅会非常容易,解题的速度也会有所提升,有利于学生解题能力的提高。

在小学高年级数学应用题教学阶段,教师必须采取正确的教学途径和方式,科学地对学生进行引导,帮助学生掌握做题的技巧,提升学生解题的精准度。在实际教学期间,教师可以运用生活中的实例让学生解答应用题,增强学生水平,保证学生在遇到问题时可以快速厘清思路,找出题目中的重点,提高学生解题效率。8715E4DC-A70E-4B11-AE8C-8E41406CF042

猜你喜欢
应用题题目解题
有限制条件的组合应用题
有限制条件的排列应用题
数列应用题、创新题
本期练习类题目参考答案及提示
高中数学解题教学中逻辑思维的培养——以数列解题为例
“化二为一”法在初中解题中的应用
巧用比妙解题
解题勿忘我
追根求源
你的情绪够稳定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