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中外历史纲要》的教学为例

2021-02-07 12:52谢凯华
教育·综合视线 2021年12期
关键词:家国情怀高中历史

谢凯华

随着课程教育改革的深入实施与发展,新高考背景下的高中历史课程教学,则更加注重对学生“学科素养”的培养。而“家国情怀”是历史学科的五大“核心素养”之一,又是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在高中历史的课程教学中,教师的课程教学应紧紧围绕着“核心素养”的培养而展开,教师要以课堂为载体不断渗透“家国情怀”的教育,以此使学生通过历史树立爱国情感、构筑坚实的民族心、自尊心和自信心。

自新高考“3+1+2”改革以来,命题关乎核心素养的查考便层出不穷,这不仅有效推动了高中教育选材方式的变革,还有效改变了现阶段基础教育的教学模式,使教师更加侧重了对学生“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在如此背景下,我高中历史学科始终扮演着实施德育教育的重要角色。作为历史学科五大核心素养之一的“家国情怀”素养,这是我们每一名中国人必须具备的基本品质。而就我们高中历史的教材而言,其中涉及到的家国情怀因素内容,是教师渗透爱国主义教育、培养学生家国情怀素养的有效途径。基于此,我们高中历史教师应以课堂为载体,把“家国情怀”的教育融入到平日里的课程教学中,使学生通过学习历史、感悟历史、借鉴历史,不断激发民族情感和爱国热情,进而有效培养家国情怀。

一、高中历史教学中培养学生家国情怀素养的重要意义

在党的第十九次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在发言中明确提出了:“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总方针,积极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性任务。有效发展素质教育并推进教育公平,为国家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接班人”的基本要求。而在《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中也有纲要明确指出:“家国情怀是历史学科的核心素养之一,是高中历史课程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这对于学生的学习发展来说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有助于传承、弘扬我中华民族传统美德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我国自古代宗法制度开始就已经形成了“家国同构”的思想政治局面,人们把“家庭”和“国家”紧紧地联系在一起,提出了“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经典论述。在漫长的历史长河发展中,我们无数的华夏儿女逐渐衍生了自身对“家庭”“社会”“国家”的深情关怀,一大批饱学之才、能人异士用自身实践了“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家国情怀境界,并使之成为我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而这些也构成了我们今天课本上家国情怀优秀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些优秀经典的文学论述、真实励志的故事美谈等,有助于学生传承并弘扬我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提高学生家国情怀素养,并有效提升学生对国家、对民族的高度认同。

(二)有助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对我们国家形成高度的认同感、归属感、责任感和使命感,是我们历史学科家国情怀素养的主要内容之一。这一点在我们中国近代史的历史上体现得尤为突出,从列强入侵的加剧,到日侵华的开始,我中华民族求存救亡的危难之际,不断涌现了一批批为挽救民族危亡、实现民族复兴的仁人志士。从“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伟大目标,到“为人民而服务”的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再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新时代,我们每一名中国人都见证了我们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辉历程,这是属于我们国家、我们民族、我们每一名中国人的骄傲!

(三)有助于培养我国具有国际视野的高素质人才

从更高的角度来看,家国情怀不仅单一强调对自己国家、对自己民族的高度认同和归属,同时也在强调对整个人类社会前途和命运的强烈使命和担当。正如习总书记在博鳌亚洲论坛开幕式所言:“希望各国人民同心协力、携手前行,努力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共创和平、安宁、繁荣、开放、美丽的亚洲和世界。”若要践行这种对家庭、社会、国家乃至全人类的人文关怀,就必须培养一批具有国际视野的新世纪高素质人才,以此为我国成为世界一流具有影响力的超级大国、有责任有能力有担当的国际领导大国打下坚实基础!

二、以必修《中外历史纲要》教学为例的家国情怀的培养

在历史学科五大核心素养之中,“家国情怀”是最具有人文特色、最加贴近我们现实生活的素养之一。该素养以国家为中心,以“家”为基石,以“国”为拓展,贯穿了我们整个历史学科的所有知识内容。如在《中外历史纲要》的教学中,上册29课和下册23课,《从中华文明的起源到秦汉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与巩固》以及《西汉与东汉——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统治》,教材呈现了“总体容量偏大”“内容覆盖面广”“知识密度大”和“知识高度浓缩”的特点,但无一例外的都或多或少涉及“家国情怀”的渗透培养。因此,在高中历史的课程教学中,教师应该认真钻研教材,在新课程标准下认真贯彻落实核心素养的培养。

(一)多元化的教学方式中融入家国情怀

在我国的历史中,向来不缺少有关家国情怀的轶事!从“大禹三顾家门而不入”的大公无私到“秦始皇统一六国开创统一多民族国家”的丰功伟绩;从“汉武帝开疆扩土征服整个西域”的宏图大志,到“孝文帝以一己之力打開民族交融大门”的伟大贡献之中,我们不难感受到这些历史人物饱含真情的家国情怀和人生理想。因此,教师应以课堂为载体,采取多元化的方式方法,在课程教学中融入家国情怀的教育。如教师结合高中历史教材文本,借助多媒体来播放教学相关的《大禹治水》《大秦帝国》《大汉天子》等影视作品相关剪辑,以此来增强学生对历史知识的代入感,这不仅可以有效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还可以从听觉、视觉上增强学生的多重感官体验。

(二)在丰富的历史史料中感受家国情怀

另外,在高中历史的课程教学中,教师应该认真钻研教材文本,仔细挖掘有关教材的历史故事,并把真实的历史史料分割成多个阶段,通过声情并茂的讲述,引发学生对历史知识内容的分析和探讨,以此做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感受家国情怀的目的。如在高中历史的课程教学中,教师借助某一个历史照片(如中国近代史上签订的丧权辱国条约照片等),通过照片讲述真实发生的历史故事(时间、地点、人物、起因、经过、结果),使学生认识到固步自封带来的恶果(落后就要挨打),而且还要对故事进行总结和分析,引发学生强烈的共鸣,使学生认识到我们脚下的每一寸土地都是拥有独特历史的。2A11A0E8-48E9-44A3-938B-2F3ACAE0B6E6

(三)在整个课程教学中贯穿家国情怀

在高中历史的课程教学中,教师要把家国情怀贯彻始终。第一,教师应引导学生借助历史课本,充分学习我中华民族的光辉成就,以此来不断增强自身的荣誉感和使命感;第二,教师应积极引导学生通过学习中华民族的发展历程(如近代史),来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思想。我们历史课本是实施家国情怀的重要载体,因此教师应该借助历史教材科学合理地渗透家国情怀教育,并充分发挥核心素养的积极育人功能。例如,教师创设教学情境,以“家国情怀”为鲜明主题,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和积极性,同时避免空洞的说教,做到以兴趣为引导,使学生自觉地、自发地、主动学习。最后,在课程教学中深挖教材家国情怀因素,对现代史、近代史、古代史进行全面的深入了解,对一些历史人物、时间、空间进行相应的“时空”分布,并使之成为渗透家国情怀教育的重要素材,并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增强学生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四)在合理的教学评价中激发家国情怀

历史教学评价是历史课程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对课程教学的实施具有极强的导向性作用。因此,教师应做好“教、学、评一致性工作”,要通过“教学评价”激发学生的家国情怀,使学生在评价中有所感悟、有所收获,进而形成良性循环和良好的学习习惯。在教学评价中激发学生的家国情怀素养,那就要看教师“怎么评”和“评什么”。例如,教师通过观察、记录、分析学生在学习中的表现,对学生的参与意识、合作精神、分析问题思路等进行多方位的评价,并且在评价之后给予正确的引导,使学生得到正确的、有效的反馈。例如,在近代史教学过程中,教师在渗透家国情怀、激发学生爱国主义情感的时候,也要给予学生正确指导评价,让学生知道铭记历史是为了“知耻而后勇”,而不是宣扬暴力因素及仇恨主义,我中华民族一直都是秉承和平理念自始至终的,一定要做捍卫和平的坚决拥护者。

如前文所示,“家国情怀”古已有之,从“大禹三顾家门而不入”到今天的种种,历史上的“家国情怀”和现代“家国情怀”具有一脉相承之处。但是教师在传承和弘扬家国情怀和爱国主义教育的同时,也要结合现代社会实际情况的发展和变化。现如今的“家国情怀”素养除了继承和弘扬历史“家国同构”及“爱国主义”思想以外,还应加强学生对“国际视野”的总体意识。因为这是世界上各个国家、地区联系日益紧密的必然产物。然而在今天的高中历史课程教学中,很多教师依然无法处理好“國家认同”及“国际视野”的关系,因此,教师应该特别注意这一点,尽早学习新的知识理论来提升自身业务能力,以此为学生提供更好的教育教学。

总而言之,在高中历史教学中渗透家国情怀,这对学生来说是十分重要的。它不仅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感,还提升了学生的核心素养。因此,在高中历史教学中,教师要紧跟时代发展的步伐,不断创新教学模式、优化教学理念,以此结合学生的兴趣爱好,为学生设计教学方案,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使学生成长为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接班人。2A11A0E8-48E9-44A3-938B-2F3ACAE0B6E6

猜你喜欢
家国情怀高中历史
家国情怀的乡土文化“软着陆”
高中历史“问题+”课堂模式构建的实践探究
遵循记忆规律 提升高中历史学习效率
立足“小我” 彰显“大我”——家国情怀类作文如何避免同质化表达
学科哲学导向的高中历史教学重构
浅议普通高中历史课程体系的新变化
谁咬得更厉害
没有情怀的司机不是好交警
少女情怀总是诗
黑白情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