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文金,洪懿芝
(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儿科一区,福建 厦门 361001)
小儿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是儿童常见疾病,多见于急性发病,对患儿身体健康危害极大,因此早期诊治十分必要[1]。此外,临床还需给予相应护理措施进行干预,积极有效的护理干预不仅可促进患者病情康复,还利于提升患者及其家属的疾病认知度,提升患者依从性[2]。基于此,本研究就小儿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临床护理进行分析,现报告如下。
1.1一般资料:纳入2019年1月~2019年9月我院收治的31例小儿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患儿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15例,女16例;年龄1~10岁,平均(6.03±2.10)岁;病程2~8 d,平均(5.03±0.98)d。纳入标准:符合小儿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诊断标准的患儿;年龄<12岁的患儿;初次发病的患儿。排除标准:合并其他血液性疾病的患儿;合并全身炎性反应或免疫性疾病的患儿;先天性心肝肾功能不全或疾病的患儿。本次研究已获得患儿家属的知情同意,并经本院医学伦理委员学会审核批准。
1.2方法:入院第1天,护理人员协助患儿家长办理好住院手续后进行入院指导,介绍患儿的责任医生和护士,告知医院基础设施情况和环境情况,并告知其在医院应保持相对安静,不要大声讲话、吵架等,同时引导患儿家属陪伴其完善相关检查,重点了解患儿过敏情况、过往病史以及血液检查结果;需要手术治疗的患儿,护理人员做好骨髓穿刺术术前准备以及患儿和家长心理疏导工作;记录好患儿体征变化,重点监测患儿的电解质情况和出血情况,准确记录患儿出血部位、持续时间,除了观察患儿旧的出血点,护理人员在往后护理中还需每日定期检查患儿全身是否有新出血点或瘀斑。入院第2天,对患儿家属进行疾病知识宣教,讲解患儿治疗方案和护理措施,同时密切观察患儿病情,尤其是初次用药后的情况,观察患儿是否存在不良反应;术后做好患儿穿刺点护理,观察穿刺点是否有渗血、渗液情况,及时更换污染、湿润的敷料;观察患儿大小便情况,指导家属住院期间调整患儿饮食,告知其如何护理患儿口腔、皮肤等;往后除了日常护理,护理人员多与患儿家长沟通交流,使得患儿家长配合医护人员工作,更好地安抚患儿情绪。出院前一天,护理人员需要引导患儿家属办理相关出院手续,同时做好出院前教育,告知出院后如何用药和调整患儿饮食,日常生活中如何防范病情复发,预防疾病的再发生;提醒患儿家长出院后第几天返院复查,并收集患儿家长的练习方式,在复查前一天提醒患儿家长。
1.3观察指标:观察干预前后的家长疾病认知度、患儿护理依从性。家长疾病认知度分为在入院前和出院前一天对患儿家长(父母双方中的任意一个)进行评估,采用问卷形式评估,评估内容分为疾病诱因及症状、治疗方式、护理方式及病情预防复发方式四部分,每部分分值为25分,问卷最高分100分,分数越高表示认知度越高。患儿护理依从性分四个等级进行评估:完全依从:护理过程中根据医护人员指示做,无哭闹情况;基本依从:基本配合医护人员,偶有抵抗、哭闹情况;偶尔依从:能配合医护人员,但抵抗、哭闹较为严重;从不依从:十分抵抗医护人员,护理操作难以进行。依从性=(完全依从例数+基本依从例数)÷总例数×100%。
2.1干预前后家长疾病认知度:对比患儿家长干预前后的疾病认知度发现,干预后的认知度显著高于干预前,差异显著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干预前后的疾病认知度分)
2.2干预前后护理用药依从性:对比患儿干预前后护理依从性发现,干预后依从性显著高于干预前,差异显著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干预前后护理依从性[例(%)]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是临床常见疾病,多见儿童发病,是一种出血性疾病,根据病程可分为急性和慢性,目前临床常见急性发病,尤其是起病前1个月左右有水痘、麻疹、上呼吸道感染等病毒感染史的儿童,极易急性发病[3-4]。该疾病症状以皮肤自发性出血和黏膜自发性出血为主,病情严重可见肠胃道出血和泌尿道出血,极重病情患者有一定的几率出现颅内出血,因此早期接受治疗十分重要[5]。目前临床主要以药物治疗为主,必要时会采取手术治疗,为了确保治疗可顺利进行,临床还会配合相应的护理干预。在本次研究中,按照临床护理路径对患儿实施干预,入院第1天重点在入院教育、完善患儿相关检查、病情监测以及手术相关准备等,入院第2天开始对患儿家长进行疾病知识健康教育,讲解治疗方式和护理方案,指导患儿家属如何调整患儿饮食以及帮助患儿清洁口腔皮肤等,可使得患儿家长对疾病的认知度提升,同时护理人员还需重视患儿的情绪安抚,更好地帮助患儿适应医院和治疗,使得其治疗的依从性提升。此外,出院时做好患儿家长相关用药、自我护理教育,并采集患儿家长的信息为复查提醒做准备,利于建设良好的医患关系,更好地满足患者的需求。
综上所述,护理干预在小儿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临床治疗中十分必要,不仅是确保治疗顺利进行的关键,同时还是增长家长对疾病认知度的重要途径,可有效提升患儿的护理依从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