闫智会,王玉,梁亮
(承德市中医院,承德 067000)
乳腺增生是育龄期女性常见的乳腺良性疾病之一,与机体内分泌失调、精神心理状态等因素有关,以单侧或双侧乳房形态、大小不一、边界不清、推之可动的肿块为主要临床特征,多伴有乳房胀痛、触痛症状,常在经前期加重,经后期缓解,在抑郁、暴怒后也会加重[1]。西医学认为,乳腺组织是内分泌激素作用的靶器官,激素敏感性升高、内分泌紊乱是乳腺增生的主要病因,目前尚无有效的治疗方法[2]。乳腺增生属中医学“乳癖”范畴,为乳中结核,随喜怒消长,乃情志内伤、冲任失调等导致肝气郁结,气机不畅,引起冲任失调,痰瘀凝结于乳络而生肿块,不通则痛。气郁痰阻是其最常见的证型,治则以疏肝解郁、散结通络为法[3]。乳癖消片是临床治疗乳腺增生常用的中成药制剂,其疗效肯定[4]。此外,督脉为阳脉之海,可推动、温煦、固摄,督灸可迅速提升阳气,疏通经络气机[5]。本研究在口服乳癖消片的基础上采用针刺曲泉、明黄穴配合督灸治疗气郁痰阻型乳腺增生,现报道如下。
本研究对承德市中医院2015年1月至2017年12月收集的 120例乳腺增生(均为女性)患者进行研究,按就诊先后顺序随机分为两组,每组60例。试验组年龄21~50岁,平均(37±9)岁;病程最短6个月,最长8年,平均(4.14±1.52)年;平均体质量指数(body mass index, BMI)为(23.21±2.10)kg/m2;单侧发病31例,双侧29例。对照组年龄21~50岁,平均(38±9)岁;病程最短6个月,最长8年,平均(4.15±1.47)年;平均BMI为(23.18±2.07)kg/m2;单侧发病34例,双侧26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1 西医诊断标准[6]
①患者随月经周期变化,乳房单侧或双侧有肿块出现,包块在月经前疼痛感重,经后减轻,并排除生理性乳房疼痛;②体检时发现有不规则包块存在,边界不清,有压痛感和质韧,连续 3个月仍不能自行缓解;③使用红外线扫描乳腺钼靶 X线检查,行乳腺超声或病理检查并证实诊断。
1.2.2 中医辨证标准
符合气郁痰阻型的辨证分型,即乳房肿块随喜怒消长,伴有胸闷胁胀,腰膝酸软,善郁易怒,失眠多梦,心烦口苦,舌苔薄黄,脉弦滑。
①符合上述诊断标准;②乳腺增生分期为Ⅰ~Ⅳ期;③无影响治疗效果的严重基础性疾病;④自愿接受治疗,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①患者合并严重心、肝、肾疾病而不能接受本治疗;②对针刺治疗有抵触心理者;③过敏体质者;④依从性差者。
口服乳癖消片治疗,每日3次,每次3片。共治疗3个月。
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针刺配合督灸治疗。
2.2.1 针刺治疗
取曲泉、明黄(位于大腿内侧正中央)穴,常规消毒局部皮肤后,采用不锈钢毫针(0.30 mm×40 mm,华佗牌)针刺,得气后行泻法,每10 min行针1次,留针时间为30 min。
2.2.2 督灸治疗
将督灸方(附子 10 g,香附 20 g,小茴香 20 g,肉桂20 g,五灵脂15 g,当归20 g,川芎20 g,茯苓20 g)打碎研磨成粉。患者裸背俯卧于治疗床,常规消毒督脉大椎至腰俞的脊柱部位后,将督灸药粉散放于患者背部督脉循行处,于其上覆盖桑皮纸,纸上铺生姜泥如梯状,姜泥上放置艾炷点燃,灸治3次后去除艾灰和姜泥,用热毛巾擦净局部,4~6 h后起泡,次日去除水泡液体,灸痂3~5 d自行脱落。
针刺治疗每日1次,督灸治疗每周1次,共治疗3个月。
3.1.1 生化指标
两组治疗前后采用美国Hyperion MR Ⅲ型酶标仪行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白细胞介素-2(interleukin-2, IL-2)、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 CRP)、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asic fibroblast growth factor, bFGF)、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 VEGF)水平。清晨空腹状态下抽取静脉血 10 mL,离心(3500 r/min、10 min)分离血清检测上述指标,试剂盒由南京建成生物工程研究所提供。
3.1.2 性激素指标
两组治疗前后采用罗氏 e601化学发光免疫分析仪行电化学发光法检测孕酮(progesterone, P)、泌乳素(prolactin, PRL)、雌二醇(estradiol, E2)水平。清晨空腹状态下抽取静脉血 10 mL,离心(3500 r/min、10 min)分离血清检测上述指标,试剂盒由南京建成生物工程研究所提供。
3.1.3 乳房肿块大小、视觉模拟量表(visual analogue scale, VAS)评分
两组治疗前后分别记录乳房肿块大小及 VAS评分。其中VAS使用1条长约10 cm的游动标尺,一面标有 10个刻度,两端分别为“0”分端和“10”分端,0分表示无疼痛,10分表示最剧烈疼痛。分数越高表示疼痛程度越高。
参考《乳腺增生症诊治专家共识》[7]中相关标准进行疗效评价。
治愈:乳痛或乳块消失,且>3个月无复发。
显效:肿块最大直径缩小≥1/2,且疼痛感消失。
有效:肿块最大直径缩小<1/2,但疼痛减轻;或肿块最大直径缩小≥1/2,但疼痛减轻不明显。
无效:肿块无缩小,甚至增大或变硬;或单纯只是乳痛缓解,但肿块不缩小。
本文得到计数与计量资料均输入 SPSS21.0进行分析。前者比较采用卡方检验,后者以均数±标准差表示,比较采用t检验;以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3.4.1 两组治疗前后各项生化指标比较
由表1可见,治疗前,两组各项生化指标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血清IL-2水平上升(P<0.05),血清CRP、bFGF、VEGF水平下降(P<0.05);组间比较显示,试验组血清IL-2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血清CRP、bFGF、VEGF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
表1 两组治疗前后各项生化指标比较 (±s)
表1 两组治疗前后各项生化指标比较 (±s)
注:与同组治疗前比较1)P<0.05;与对照组比较2)P<0.05
组别 例数 时间 IL-2(ng/L) CRP(mg/L) bFGF(ng/L) VEGF(ng/L)试验组 60 治疗前 8.61±2.06 7.81±2.16 71.02±8.11 242.58±38.95治疗后 13.62±2.571)2) 4.28±1.041)2) 51.05±5.981)2) 170.23±24.811)2)对照组 60 治疗前 8.56±2.01 7.85±1.94 70.85±7.96 245.36±35.14治疗后 10.54±2.281) 6.11±1.521) 65.23±6.721) 195.45±29.871)
3.4.2 两组治疗前后各项性激素指标比较
由表2可见,治疗前,两组各项性激素指标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血清 P水平上升(P<0.05),血清PRL、E2水平下降(P<0.05);组间比较显示,试验组血清 P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血清PRL、E2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
3.4.3 两组乳房肿块大小及VAS评分比较
由表3可见,治疗前,两组乳房肿块大小及VAS评分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乳房肿块大小及VAS评分均下降(P<0.05);组间比较显示,试验组乳房肿块大小及 VA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
表2 两组治疗前后各项性激素指标比较 (±s)
表2 两组治疗前后各项性激素指标比较 (±s)
注:与同组治疗前比较1)P<0.05;与对照组比较2)P<0.05
组别 例数 时间 P(ng/mL) PRL(ng/mL) E2(pg/mL)试验组 60 治疗前 0.43±0.14 39.39±4.15 109.89±30.35治疗后 0.77±0.201)2) 21.56±3.181)2) 53.26±15.291)2)对照组 60 治疗前 0.42±0.10 39.45±3.54 112.63±27.85治疗后 0.57±0.151) 30.11±4.231) 78.85±21.141)
表3 两组治疗前后乳房肿块大小及VAS评分比较(±s)
表3 两组治疗前后乳房肿块大小及VAS评分比较(±s)
注:与同组治疗前比较1)P<0.05;与对照组比较2)P<0.05
组别 例数 时间 乳房肿块大小(cm) VAS评分(分)试验组 60 治疗前 4.30±0.59 4.89±1.20治疗后 1.79±0.291)2) 1.41±0.281)2)对照组 60 治疗前 4.28±0.55 4.95±1.14治疗后 2.86±0.471) 2.45±0.511)
3.4.4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由表 4可见,试验组和对照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95.0%和83.3%,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4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例)
乳腺组织的生理功能受到下丘脑-垂体-卵巢轴的综合调节,会产生周期性变化。当乳腺组织对激素敏感性升高,或内分泌紊乱时,乳腺组织在雌激素过度刺激作用下不能复旧或复旧不全,可引起乳腺实质、末梢导管上皮细胞增生、乳腺导管扩张、间质结缔组织过度增殖、胶原化而出现乳腺增生[8]。近年来的研究发现,乳腺增生的发生与卵巢功能失调或患者内分泌紊乱有关。本病在病变初期并无特效的西医治疗方法,随着病程进展,严重者往往需要接受手术治疗,痛苦和风险较大[9]。
中医学理论认为,乳癖的发生与患者情志不舒、饮食不节及劳倦内伤等因素有关,三者以情志因素为重,若情志不舒可引起肝气郁结或气机阻滞,痰瘀蕴结于乳房,不通则痛;思虑伤脾,使脾虚生痰,气滞痰凝而成乳房肿块[10]。乳癖消片以鹿角片为君药,功擅补肾益精、行血消肿。三七为臣药,可活血化瘀、消肿定痛。佐以蒲公英清热解毒、利尿散结;玄参清热凉血、解毒散结;海藻、昆布利水消痰、软坚散结;赤芍凉血祛瘀、缓急止痛;益母草清热解毒、活血化瘀;鸡血藤补血行血、舒筋活络;三叉苦清热解毒、祛风除湿;连翘清热解毒、散结消肿;漏芦清热解毒、消痈下乳;木香行气止痛、活血化瘀;功劳木、土茯苓清热燥湿、解毒消肿。诸药合用,活血化瘀、软坚散结之效大增[11]。
针灸是中医学特色外治法,可激发经气,疏通经络。曲泉为足厥阴肝经穴,可疏肝解郁,调和气机;而明黄穴是董氏奇穴之一,可疏泄肝气[12]。督脉为阳脉之海,督灸法可益肾通督、破瘀散结。督灸方中附子可温肾助阳、祛风除湿;香附和川芎活血行气、通络止痛;小茴香散寒止痛、理气和胃;肉桂温肾助阳,补命门火衰;五灵脂活血散瘀、行血止痛;当归活血化瘀、养血和营;茯苓利水渗湿、养心安神。督灸前散放于背部督脉循行处,共奏益肾通督、破瘀散结之功效[13-14]。
本研究结果显示,针刺曲泉、明黄穴配合督灸及药物治疗气郁痰阻型乳腺增生能更好地缩小肿块,减轻疼痛,提高临床疗效,3种方法通过不同的作用机制产生协同作用,从而减轻乳腺增生的不适症状和体征[15-17]。
IL-2是趋化因子家族成员,可活化T细胞、B细胞、NK细胞,诱导细胞毒作用,抑制肿瘤细胞的生长和增殖[18]。CRP是由肝脏合成的急性时相蛋白,其血清水平可反映机体炎症反应程度[19]。bFGF、VEGF均为重要的血管生成调节因子,其中bFGF能够促进内皮细胞或表皮细胞增殖,是血管生成的直接诱导物,可诱导血管内皮细胞分裂[20]。VEGF能够与受体发生特异性结合,从而有增殖调节血管内皮细胞的作用,并能增加血管通透性,诱导新生血管生成[21]。本研究结果显示,试验组治疗后血清IL-2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而血清CRP、bFGF、VEGF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提示针刺曲泉、明黄穴配合督灸及药物治疗气郁痰阻型乳腺增生可有效减轻炎症反应,改善促生长因子的表达水平,从而抑制乳腺增生。
性激素水平异常是引起乳腺增生的重要机制之一,过高的 E2水平可刺激乳腺组织及导管增生,P可加速E2的代谢,抑制 E2对乳腺组织的过度刺激,对乳腺产生保护作用。促黄体生成素分泌不足可引起PRL水平升高,PRL升高不仅可直接刺激乳腺组织,还可刺激E2合成,进而加重性激素水平异常状态[22]。本研究结果显示,试验组治疗后P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RL、E2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提示针刺曲泉、明黄穴配合督灸及药物治疗气郁痰阻型乳腺增生可更好地调节机体性激素分泌紊乱状态,通过降低E2、PRL水平及升高P水平,对抗雌激素对乳腺组织增生的刺激。
综上所述,针刺曲泉、明黄穴配合督灸及药物治疗气郁痰阻型乳腺增生可缩小肿块,减轻疼痛,减轻炎症反应,改善性激素及bFGF、VEGF的表达水平,是一种治疗气郁痰阻型乳腺增生的有效方法,值得深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