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季凌燕
稳定型心绞痛(SAP)是一类由冠状动脉供血不足、心肌缺血缺氧所引起的以胸痛、胸闷为主要特征的临床综合征,严重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和身心健康,甚或引起心肌梗死[1]。西医治疗SAP以抗血小板聚集、调脂稳斑、扩冠脉等措施为主,可一定程度上改善缺血及患者症状体征,但仍不能控制疾病的慢性进展;部分患者由于基因多态性等因素出现药物抵抗现象,且长期服药可增加不良反应发生的概率[2-3]。SAP属于中医的“胸痹心痛”“厥心痛”等的范畴,病位在心,多因气滞、痰浊、血瘀、寒凝等引起心脉痹阻,而诱发本病,瘀血痹阻心脉为其主要病机之一,并贯穿于整个疾病的始终,中医临证需活血化瘀、通络止痛[4-5]。瓜蒌红花甘草汤出自《赤水玄珠·医旨绪余》,具有活血止痛、化瘀解毒、宽胸散结的作用。笔者采取瓜蒌红花甘草汤加味治疗,取得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选取2021年1月-2022年3月启东市中医院接诊的经心电图等证实82例瘀血痹阻型SAP患者。诊断标准:SAP的诊断参考文献[6]《稳定性冠心病基层诊疗指南(实践版·2020)》加以拟定如下,存在冠心病史;症状以心前区突然疼痛为主,发作后自行缓解或者反复发作,多存在胸闷、气短等症;在运动、情绪等条件下回诱发;在发作情况下心电图呈异常;通过舌下含服硝酸甘油能缓解症状。瘀血痹阻型的诊断参考文献[7]《冠心病稳定型心绞痛中医诊疗指南》加以拟定如下,症候:胸痛(4分)、舌质紫暗(4分)、肢体麻木(2分)、身体存在瘀点/瘀斑(3分)、面色紫暗(3分)、舌下静脉紫暗(3分)、口唇紫暗或暗红(2分)及脉涩(2分);上述8项评分之和≥8分即确诊为该症候。纳入标准:满足上述诊断标准;病历资料完整;心功能障碍程度美国纽约心脏病学会(NYHA)属Ⅱ、Ⅲ级[8];意识清楚。排除标准:精神疾病;伴严重肝、肾等的功能异常;对本组研究用药过敏。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41例。对照组中男、女分别为18、23例;年龄57.3~68.1岁,平均(63.09±7.46)岁;SAP病程2.1~6.3年,平均(4.13±0.52)年;NYHA分级:Ⅱ级28例,Ⅲ级13例[8];平均体重指数(25.33±3.64)kg/m2。治疗组中男、女分别为21、20例;年龄58.1~69.4岁,平均(63.14±7.47)岁;SAP病程2.3~6.7年,平均(4.04±0.51)年;NYHA分级:Ⅱ级25例,Ⅲ级16例;平均体重指数(25.40±3.65)kg/m2。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可比性。本研究经医院伦理委员会通过,患者知情同意并自愿参加,并签署《瓜蒌红花甘草汤加味治疗SAP瘀血痹阻证》的诊疗知情同意书。
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参考文献[6]《稳定性冠心病基层诊疗指南(实践版·2020)》进行常规治疗。非药物治疗如戒烟禁酒、避免过劳、维持心态平和、低盐低脂饮食及优化饮食结构等。药物治疗如抗凝、降血压、扩冠脉剂等。
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瓜蒌红花甘草汤加味治疗,该加味处方在瓜蒌红花甘草汤基础药物瓜蒌 25 g,红花 3 g,生甘草 6 g 的基础上加入板蓝根 20 g,桃枝 10 g,鸡血藤 12 g,苏木 9 g 而成。1剂/d,常规煎煮2次,混合药汁约350 ml,分别于早晚平均量服用。
两组疗程为连续治疗4周。
(1)临床疗效:参考文献[9]《冠心病心绞痛中医疗效评价标准》加以拟定如下,显效为每日心绞痛发作次数减少>80%,瘀血痹阻型评分减分率>70%;有效为每日心绞痛发作次数减少50%~80%,瘀血痹阻型评分减分率30%~70%;无效为每日心绞痛发作次数减少<50%,瘀血痹阻型评分减分率<30%。瘀血痹阻型评分减分率=(治疗前瘀血痹阻型评分-治疗后瘀血痹阻型评分)/治疗前瘀血痹阻型评分×100%。总有效率=显效率+有效率。(2)心绞痛发作情况:记录两组心绞痛发作情况,包括每日心绞痛发作次数、每次持续时间。(3)瘀血痹阻型评分: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瘀血痹阻型评分,瘀血痹阻型评分文献[9]《冠心病心绞痛中医疗效评价标准》加以拟定,按照分级标准对患者的胸痛、面色紫暗、肢体麻木进行评分,无、轻、中、重对应记分为0、1、2、4分。(4)心功能指标:运用超声心动图测定两组治疗前后的心功能指标,包括左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室射血分数(LVEF)。
本研究数据采用SPSS 21.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和处理,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2.68%(38/41),高于对照组的73.17%(30/4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 1。
表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例(%)]
治疗后,治疗组心绞痛每日发作次数少于对照组,每次持续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见表 2。
表2 两组心绞痛发作情况比较(±s)
表2 两组心绞痛发作情况比较(±s)
组别 每日发作次数(次) 每次持续时间(min)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对照组(n=41) 2.51±0.36 1.14±0.22 6.49±0.75 2.63±0.37治疗组(n=41) 2.55±0.36 0.71±0.13 6.40±0.74 1.01±0.20 t值 0.503 10.775 0.547 24.663 P值 0.308 0.000 0.293 0.000
治疗后,治疗组胸痛、面色紫暗、肢体麻木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见表3。
表3 两组瘀血痹阻型评分比较[分,(±s)]
表3 两组瘀血痹阻型评分比较[分,(±s)]
组别 胸痛 面色紫暗 肢体麻木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对照组(n=41) 3.29±0.43 1.34±0.24 3.22±0.43 1.21±0.23 3.09±0.41 1.13±0.22治疗组(n=41) 3.33±0.44 0.77±0.14 3.30±0.43 0.73±0.13 3.03±0.40 0.71±0.13 t值 0.416 13.136 0.842 11.633 0.671 10.524 P值 0.339 0.000 0.201 0.000 0.252 0.000
治疗后,治疗组LVESD、LVEDD均低于对照组,LVEF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见表 4。
表4 两组心功能指标比较(±s)
表4 两组心功能指标比较(±s)
组别 LVESD(mm)LVEDD(mm)LVEF(%)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对照组(n=41) 47.37±5.79 41.40±5.19 56.73±6.71 47.34±5.69 44.12±5.48 50.06±6.12治疗组(n=41) 47.49±5.82 37.99±4.87 56.91±6.73 44.13±5.44 43.90±5.44 56.93±6.74 t值 0.094 2.744 0.129 2.611 0.182 2.893 P值 0.463 0.004 0.449 0.005 0.429 0.002
SAP是由于冠状动脉狭窄、痉挛,心脏负荷增加,循环血流减少,导致心肌缺血、缺氧,心肌内代谢产物对心内自主神经及1~5胸交感神经节产生刺激所致,其致病因素较多,比如高血压、糖尿病、年龄、不良饮食习惯、肥胖等,同时劳累、精神负担重、情绪激动等亦是主要诱因[10]。SAP的病机复杂,主要由于脂质代谢紊乱、冠状动脉壁发生脂质沉着等,引起血小板因子释放,继之激活凝血系统,使纤维蛋白原水平提升,血液处于高凝状态,心肌供血障碍,诱发疼痛[11]。近年,随着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善、工作节奏的加快等,SAP的发病率呈现逐年增高趋势。然而,西医临床对SAP患者主要起到对症治疗作用,且长期使用常规西药易引起较多的副作用[12]。文献[13]报道中医对于SAP的治疗有明显优势,其在西药基础上能有效增加治疗效果,且安全性较高。
SAP为本虚标实、虚实夹杂之症,虚者多见气虚、阳虚、阴虚、血虚,尤以气虚、阳虚多见;实证不外乎气滞、寒凝、痰浊、血瘀,并可交互为患,其中又以血瘀、痰浊多见;但虚实两方面均以心脉痹阻不畅、不通则痛为病机之关键,瘀血既是致病因素,又是病理产物,并贯穿于整个疾病的始终[14-15]。《素问·痹论》指出:“心痹者,脉不通。”瘀血闭阻心脉,心胸猝然大痛,而发为真心痛。因此,活血化瘀、通络止痛是SAP的中医主要治则。
本次使用的瓜蒌红花甘草汤加味方中瓜蒌宽胸散结;红花活血通经,散瘀止痛;桃枝、鸡血藤活血通络;苏木行血祛瘀,消肿止痛;板蓝根解毒;生甘草益气养血、调和诸药;全方合用,发挥了活血散瘀、通络止痛的作用。本研究治疗结果显示,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2.68%(38/41),高于对照组的73.17%(30/41)(P<0.05)。治疗后,治疗组心绞痛每日发作次数少于对照组,每次持续时间短于对照组(P<0.01)。治疗后,治疗组胸痛、面色紫暗、肢体麻木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1)。治疗后,治疗组LVESD、LVEDD均低于对照组,LVEF高于对照组(P<0.01)。以上结果表明对于瘀血痹阻型SAP患者给予瓜蒌红花甘草汤加味治疗的治疗效果更佳,有助于心绞痛的控制及中医症候与心功能的改善。
综上所述,瓜蒌红花甘草汤加味治疗瘀血痹阻型SAP的效果更优,控制心绞痛发作,有助于中医症候及心功能的好转,是一种中医治疗SAP的有效方药,值得在临床借鉴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