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民国时期,社会各界显要利用自身社会影响力频繁进行社会活动与文墨交流,客观上传承与发展了传统文化。政坛、画坛、书坛、商界等社会各界社会名流的书法,成为这个时代文化发展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这些作品的历史、文化、艺术审美以及收藏价值时至今日依旧令人瞩目,也是当前收藏市场上“洼地效应”形成的重要原因。
[关键词]民国时期 名人 书法 艺术市场
在中国历史文化的长河中,一个个闪亮的名字因他们所创造的文墨而永载史册,为后人留下了丰富而宝贵的精神文化财富。尤其是那些在政治、商业、文化或艺术领域具有影响力的著名人物,更是如此。名人的声名大小通常与其所从事的职业有较大的关系,如政治人物、科学家、企业家、作家、演员、书画家等。本文聚焦民国时期的各界名人,探讨他们留下的书法作品及其所蕴含的丰富的历史、文化、艺术等价值。
民国时期(1912—1949)是中国历史上一个社会动荡不安的时期。然而,在战争的间隙与远离战场的后方,也曾出现了相对稳定、快速的商品经济的发展,特别是长江流域的大中城市,在民族资本得到一定程度发展的背景之下,这些城市逐渐成为这一时期经济和文化的中心区域。商品经济的发展也促进了书法作品商品化的进程。彼时,书法作品作为商品进入市场已不足为奇,书法家订润鬻书也是再自然不过的事。义写、义卖以助国民革命及赈济灾民也受到社会的尊敬。书法家以书养书、以鬻书为业者不在少数,打破了封建社会中官僚对书法艺术的垄断,促进了书法在民间的发展。
社会对书法作品需求量的增加,使得书法和书法艺术风格流派的竞争随之俱增,这刺激着书法艺术的繁荣和水平的提高。与此同时,民国时期书法艺术的发展又促进了理论的研究,理论研究中对书法美学方面的深入探讨反之则对书法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指导作用。
在新文化运动的推动作用下,一批社会名流在此时登上书法艺术的舞台,包括众多书画家在内的一大批文化人士,共同推进着一场文化变革运动的发展。这一运动也深深地影响了中国书法发展的轨迹,主导着民国时期书风的演变。
民国时期社会名流书者大体分为前后两代。第一代书者大多出生在清道光、咸丰年间,接受过系统的封建文化教育,博通经史,主要代表有杨守敬、吴昌硕、陆润庠、沈曾植、曾熙、李瑞清、康有为、张謇、宋伯鲁、华世奎、罗振玉、孙儆等。而第二代书者大多出生在清光绪年间,本文主要讨论这一代书者的作品及其市场价值。作为知识分子,他们既接受了严格的国学教育,又大量吸收西方文化,接受了民主革命思想,并参与政治变革和新文化运动。他们的知识结构较前辈书者有了很大程度的改善,其中很多人既具备扎实深厚的传统书法功底,又有较强的创造性,为民国时期书法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下文将根据这些名人社会身份地位的不同,将其细分为四类,分别论述各类别的名人所创作的书法作品的特点。
(一)中国共产党早期领导人的书法
这一群体以毛泽东、周恩来、陈独秀、刘少奇、朱德等革命家为代表。在奋斗的道路上,他们始终保持着对书法和诗词研究的热忱,将自身独特的精神气质融入书法创作之中,从而逐步形成了具有独特风韵的书法艺术风格。书法是他们团结人民、打击敌人的有力武器,使用书法宣传政治主张具备极强的号召力。民国时期,这些政治家在來往信札、电文手稿、题字题词等方面普遍使用毛笔书写,为后人留下了大批具有历史文化价值的墨迹。他们的书法作品是革命精神的写照,展现了革命的英雄主义与浪漫主义相结合的精神风貌与时代内涵。这些珍贵的手迹基本都由国家收藏,很少在市场上流通、交易。
(二)书画家书法
这一群体有吴昌硕、齐白石、黄宾虹、张大千、潘天寿、徐悲鸿、刘海粟、丰子恺、傅抱石、潘伯鹰、胡小石、溥儒、赵熙、沈子善、吴玉如、白蕉等人。对这一群体而言,书法是日课,也是立身之本。他们对书法风格的追求多是主动把握的,在对书法技巧的精进与创造上也付出了卓绝的努力。凭借艺术上的自觉和非凡的创造力,他们成为民国时期书法艺术舞台上的主角。
许多书画家积极吸收新的艺术因素,给中国书画注入了时代生机。同时,有相当数量的画家继承了文人画以书入画的传统,十分重视书法在绘画领域的运用。他们在书法学习中主张取法篆隶,在绘画中表现出古朴浑厚的篆籀气息,其书法观念中呈现出明显的金石化审美倾向。
民国时期这些书画家将碑学与帖学融汇到创作中,创作群体的多元化也打造出了当时书坛书风的多元化。他们依托于传统,以现代的审美观照传统书法,为后人留下了一笔宝贵的财富。
(三)民国时期政要书法
这一群体以康有为、孙中山、于右任、徐世昌、唐绍仪、胡汉民、谭延闿等为代表。一方面,他们投入救亡图存、振兴中华的革命事业中;另一方面,他们在书学上亦有着深厚独到的造诣。他们的作品大多笔意沉厚超逸,体式气格洞达开阔,浑厚中不乏灵动流畅。其中,于右任可视为这一群体的典型代表。他既是政治要人,又是书坛上践行碑帖结合卓有成就的大书家。其作品端庄豪迈,体现了不凡的政治气度和个性特征。
(四)文人书法
这一群体以作家、学者、思想家为主体,其中的突出代表有章太炎、李叔同、马一浮、柳诒徵、姚茫父、胡适、鲁迅、谢无量、王国维、周作人、梁启超、罗振玉、王蘧常等。他们广泛涉猎各艺术门类,皆喜好书法。由于其所具有的深厚的文化修养及中国传统文化底蕴,加之民国时期自由、开放、包容的学术风气,他们的作品往往有着丰富的人文内涵,笔墨之中蕴含着作者的学养以及诸多人生感悟。作品多古意盎然,充溢着浓郁的书卷气与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民国时期,在碑学观念的影响下,学习与收藏汉魏六朝碑版刻石拓本蔚然成风。同时,以帖之灵动调和碑之迟重的观念也推动了新的书写风尚的形成。作为民国时期文化的参与者和创造者,名人书家群体通过他们的书法遗迹,让我们看到了这个时代书法的整体风格趋向。
民国时期名人书法创作展示了这个时代特有的风神气骨,作品中宽博的结体,在动态而又富于节奏的排列组合中展示了书家的精神和生命力。众多书家的书写并不囿于矩矱森严的楷法,而是在行书领域多有建树。他们纳碑版笔势于行书、草书之中,使其笔下的体势为之一变,将碑学、帖学的笔法、气势、神韵融汇至其作品中,凸显力度之美、刚健之美,将骨力济之以温润,从而达到锋芒不曜但力丰气厚的效果。
总体而言,民国时期名人书法时时在实用性和艺术性之间游走,体现着他们在书法审美意识上的觉醒、革新。他们将阳刚之美作为书法风格的根基,又杂糅阴柔之美的帖学书风,兼收并蓄,博采众长。今天我们注视这些作品,仍会不由得为其中阳刚与阴柔之美的相互渗透以及书者丰富的才情、学养、人格魅力所折服。
以上所列名家,在特定的社会氛围中皆成就了个人卓著的艺术风格,也共同构建了民国时期书坛一派繁盛的风貌。他们拥有捍卫民族情感、民族文化尊严、振兴民族艺术的清醒意识,站在民族的立场上观照中西艺术之长,赋予这段历史以崇高的意义和特殊的内涵。民国时期的书法继承了晚清时期书法所开创的方向,使得继承与创新在一定程度上达到平衡状态,这也是民国时期书法艺术所散发的独特气质。这种气质极为恰切地彰显了这一时期书法的多重社会价值。
(一)历史价值
民国时期的名人书法涉及这一时期的政治、经济、军事、文化、民族、宗教、教育等诸多方面,是极为珍贵的史料。历史研究需要通过大量文献资料来印证。民国时期名人书法资料的原始性,是其成为补史之阙、正史之谬的基础。这类资料可分为文字资料和图像资料两种形式,其中文字资料是指书法的录文,对考察民国时期的政治與社会状况有很大帮助。
民国时期名人书法还在不断地为民国史研究增添各种新的材料,从而为补遗、确证历史的庐山真面目提供重要依据。特别是墨稿信札,较为真实地记录了重要人物的思想、学术观点以及所处的社会背景和生活状况。由于其涉及面广且内容丰富,对于研究某一人物或特定的历史事件具有重要的史料价值。
民国时期名人书法作品还是记载历史事件、文人游记诗作、活动题词等内容的重要载体,能反映这一特殊历史阶段中书法的文脉传承。通过这些作品,我们可了解到民国时期书画的创作交流、展览与社团组织等情况,由此了解当时书法教育的情况,这对我们当前的书法教育也会有一定的启发意义。
(二)学术价值
民国时期名人书法是这一时期文化、教育、学术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挖掘、整理民国时期名人书法作品,研究其书法遗迹,从书学观的角度分类叙述,可较为系统全面地展现民国时期各类学者的文化生活状态与学术思想。近年来,有关民国时期艺术的研究已成为学界研究的热门话题。然而,在目前较为成熟的学术成果中,关于名人书法的研究还比较少。对民国时期名人书法的研究,是书法史研究领域极为重要的补充,对书法学科的进一步完善也将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具体而言,可将民国时期名人书法作为基础,采用文献资料法和比较法,归纳总结这一历史阶段书法的总体特征及其与民国时期其他类别书法作品的关系。同时,将民国时期名人书法置于书法史的大背景中进行考察,分析民国时期书法发展的总体状况、取得的重要成果及存在的不足。从学术的角度而言,这些研究足以为民国时期书法断代史的研究提供可靠的支撑,为进一步客观而深入地研究、探讨民国时期的历史文化、生动书写中国现代书法史等提供重要的资源。
(三)艺术价值
从书法史的脉络来看,民国时期的书法一方面继承了明清书法发展的传统,另一方面,又因其所处的复杂的社会环境与自由宽松的文化环境,而出现了诸多前代书法所没有的创新,尤其是碑帖结合的成功实践,是近现代书法史的一大亮点。这一时期涌现出的众多成就杰出的书法家,时至今日仍为书法艺术的繁荣发展提供了极有价值的理论指导与实践借鉴。
总的来说,这一时期的书法承清末碑学之余绪,变古为新,南北兼收,碑帖并重,走上了自觉的发展阶段。其中行草书继宋、明经历了帖学和碑学曲折的发展道路后得到迅速发展,章草书在沉寂千年后再放光彩,钟鼎、石鼓文则为专家学者所注目,正书推崇韵度,各呈异趣。在各种书体上,民国时期名人书家都贡献了自己的艺术创作才华,令人过目难忘,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
(四)文化价值
沙孟海在《近三百年的书学》一文中指出,某一时代、某一处所的政治环境和文化状况如何、所产生的文艺怎么样,各方面都有牵连,逃不过识者的慧眼。所以说,文艺是有国民性和时代精神的。书法作为中国独有传统艺术形式,承载了传承民族文化的使命。在民国时期的历史转折中,书法所携带的时代特色和面临的特殊处境最能间接体现民族文化起起伏伏的处境。
民国时期名人书法反映了在当时社会文化的思潮中,人们从文化心理结构上寻找民族艺术独立性的尝试。作为民国时期精神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也是传承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途径之一,在民族危亡的关键时刻起到了振兴传统文化与增强民族文化自信的重要作用。另外,在其他艺术门类纷纷受到西方艺术思想影响之时,书法的发展恰恰保留了中国传统艺术形式中所蕴含的文人情结和文化思想。名人书法作品尤其彰显出浓厚的传统文化内涵与精神,凝结着书家、学者、政要的人生思考和审美追求,也隐含着他们传承民族传统文化的信念,因而具有较高的文化价值。
(五)收藏价值
正是基于上述种种价值,民国时期名人书法也具有极高的收藏价值。近年来的收藏领域,具有文人意趣、文人审美的收藏品正逐渐成为藏家们关注的热点。民国时期名人书法作品代表了一个时代的思想与创造力,其价值源自其所具有的艺术价值、精神魅力、思想内涵、文化及历史意义,那些具有艺术性、思想性、创造性的名人书法,尤其值得藏家们深入挖掘。
作为收藏品,民国时期名人书法具有物质、精神两方面的意义。一方面它们是承载历史、文化、艺术信息的商品,其价值不可低估。另一方面,民国时期名人书法收藏也是陶冶情操、修身养性的重要方式,能在潜移默化之中提高藏家的艺术文化修养,以及艺术品鉴欣赏的能力。
在收藏领域,使用“洼地效应”是一种刺激艺术市场发展、营造更为活跃的市场环境的重要策略。“洼地效应”鼓励人们利用价值优势,创造理想的收藏文化和社会人文环境,使之对各类藏家具有更强的吸引力,从而在收藏界内部形成竞争优势。诸多市场分析人士认为,民国时期的书法,尤其是名人书法值得投资者关注,因为这部分作品的价格目前尚未被抬高至其应有的高度。对中小投资者和收藏者而言,收藏名人书法会是更为合适的选择之一。
由于大众对书法艺术认识的水平有限,目前民国时期名人书法的价格虽有所上涨,但仍未达到应有的高度,具有较大的升值空间与市场潜力。此外,民国时期书法的鉴定相对较容易,且书法艺术家的构成层次也比较丰富,因此可推测,其价格在未来会呈現稳步增长的趋势。
民国时期名人书法产生于各种文化思潮兴盛、文化环境相对宽松的社会背景之中。在这一特殊的历史时期,革命家、书画家、政坛要人、作家、学者等社会名流,以书法作品为载体,记录了民国时期社会的变革与创新、层出不穷的观念与思潮,留下了他们在政治、文化、艺术、教育等各个领域探索的痕迹。天地入怀抱,翰墨寄风神,这些书法作品是宝贵的中国传统文化遗产,必将源源不断地为后人在艺术、文化、思想等领域的发展提供宝贵的精神财富。透过民国时期的名人书法作品,我们可窥见历史的各个角落,同时也可期待它们为当下及未来的艺术市场注入无限活力。
(范功/四川美术学院中国画与书法艺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