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新兵,廖华英
作者单位:330800 江西省高安市新街中心卫生院皮肤科(周新兵)
330800 江西省高安市中医院(廖华英)
慢性荨麻疹是临床常见的变态反应性皮肤病,其病因复杂,约75%的患者无法查到病因,虽然部分患者经检查发现变应原,但治疗难度较大。丘疹性荨麻疹多为昆虫叮咬所致,其中蚊、螨、蚤、臭虫等节肢动物是引起该病的常见原因[1]。既往临床治疗该病主要以口服抗过敏药物+外涂百部酊、皮炎平软膏等药物治疗为主,但是此类外用药物有明显的刺激性,效果欠佳[2]。本研究旨在自拟中药方剂外洗治疗丘疹性荨麻疹的临床疗效,现报道如下。
1.1 诊断、纳入及排除标准 诊断标准:皮肤瘙痒,夜间为剧,可见蚕豆或花生米大小的红色风团,呈圆形、椭圆形或纺锤形,顶端有丘疹、水疱,周围无红晕,数目不定,多散在分布,好发于四肢和躯干。纳入标准:(1)近1 周内未使用其他药物;(2)患者知情同意且签署同意书,愿意随访整个疗程。排除标准:(1)药物过敏史者;(2)合并严重的心、肝、肾等严重原发疾病者。
1.2 一般资料 选取高安市新街中心卫生院2017—2019 年收治的丘疹性荨麻疹患者60 例,按照就诊序号单双号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各30 例。对照组中男18 例,女12 例;年龄5个月~42 岁,平均(21.6±4.7)岁;病程1 d~3 个月,平均(1.27±0.38)个月。研究组中男17 例,女13 例;年龄5个月~42 岁,平均(21.3±4.6)岁;病程1 d~3 个月,平均(1.26±0.35)个月。2 组性别、年龄、病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经医院伦理委员会审核批准。
1.3 方法 2 组均给予口服氯苯那敏片(浙江瑞新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33020466),每日0.35 mg/kg,分3 次服用。对照组予以外涂患处炉甘石洗剂(湖南尔康制药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153294)治疗,2~3 次/d;以7 d 为1 个疗程,共治疗3 个月。研究组予以自拟中药方剂外洗治疗,方剂组成为:夏枯草15 g、槐花20 g、苦参15 g、川椒6 g、黄柏15 g、大黄10 g、百部15 g、白花蛇舌草10 g、白蒺藜15 g。以上诸药以水煎煮3 次,30 min/次,取药汁1 000 ml,趁着药液温热进行患处熏洗,或者榻渍患处,每次治疗15 min 左右,2 次/d;以7 d 为1 个疗效,共治疗3 个月。治疗期间对患者的室内进行杀虫与消毒,嘱其远离家禽、家畜。若感到瘙痒剧烈可遵医嘱加用抗组胺药、糖皮质激素等西药对症治疗。
1.4 观察指标(1)比较2 组临床疗效,根据《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3]评估临床疗效,其判定标准:治疗前后评估症状积分,并计算疗效指数。其中治愈为皮肤瘙痒症状消失,皮损完全消退,疗效指数≥90%;显效为仅有轻度瘙痒,皮损消退达50%以上,疗效指数60%~89%;有效为皮肤瘙痒症状好转,皮损消退30%~50%,疗效指数30%~59%;无效为皮肤瘙痒、皮损症状无改善或加重,症状疗效指数<30%。(2)比较2 组瘙痒程度,其判定标准:0 分为无瘙痒,1分为轻度瘙痒,2 分为中度瘙痒,3 分为重度瘙痒。(3)比较2 组皮肤瘙痒发作持续时间。(4)比较2 组治疗前后IgE,抽取患者静脉血4 ml,以1 500 r/min 离心5 min,取上清液,贮存于-40 ℃低温冰箱内保存待测。于检测前置室温复溶后使用,采用酶联免疫吸附(ELISA)法测定血清总IgE 含量,操作严格按试剂盒说明书进行。(5)比较2 组复发率。复发指数=(治疗后积分-回访积分)/治疗后积分×100%。复发指数超过30%即为复发。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9.0 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处理,计量资料以表示,采用t 检验;计数资料以相对数表示,采用χ2检验;等级资料分析采用秩和检验。以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1 临床疗效 研究组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u=2.506,P<0.05)。见表1。
表1 2 组临床疗效比较(例)
2.2 皮肤瘙痒程度 研究组皮肤瘙痒程度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u=4.853,P<0.05)。见表2。
表2 2 组皮肤瘙痒程度比较(例)
2.3 皮肤瘙痒发作持续时间 研究组不持续发作占比高于对照组,发作时间<4 h、发作时间4~12 h、发作时间>12 h占比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2 组皮肤瘙痒发作持续时间比较 [例(%)]
2.4 IgE 治疗前,研究组IgE 水平为(301±35)U/ml,与对照组的(297±33)U/ml 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455,P>0.05);治疗后,研究组IgE 水平为(140±17)U/ml,低于对照组的(176±26)U/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347,P<0.05)。
2.5 复发率 研究组3 个月、6 个月复发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表4 2 组治疗3 个月、6 个月复发率比较 [例(%)]
丘疹性荨麻疹的发作多与食物刺激、蚊虫叮咬、季节变化及病毒感染等因素有关,临床治疗主要以抗过敏、抗病毒治疗为主[4-5]。通常是给予患者口服抗过敏药物加外用百部酊或皮炎平软膏治疗,但是在外治方法中有明显的刺激性,患者不易接受[6]。丘疹性荨麻疹在中医学中属于“水疥”“土风疮”等范畴,中医学认为其发病与风、热、毒邪有关,多数是由于外受虫咬,湿热内蕴以致湿热虫毒交阻于肌肤所致[7]。此外空气食物污染,污生毒;春秋季气候干燥,燥生风;脾胃受损,运化失司,饮食积滞;等蕴积体内,以致湿浊内生,郁而化热,热邪熏蒸肌肤也可发病[8]。因此临床治疗主要根据吴尚先老先生的“外治之理,即内治之理;外治之药亦即内治之药,所异者法耳”这一理论进行内外兼治。
在本研究中选用自拟清热解毒祛风止痒中药方外洗治疗,通过水煎外洗及外涂患处,药液能够直达皮肤腠理,深入脏腑部位,进而输布全身,达到排出毒邪,止痒抚肤的作用。方中的苦参、槐花、百部、白蒺藜有祛风止痒的作用;夏枯草、大黄有清热解毒之效;白花蛇舌草、川椒可祛邪杀虫止痒[9]。而现代药理研究证明,夏枯草、黄柏及苦参有止痒及抗过敏的作用;大黄、夏枯草还可降低毛细血管通透性,减轻皮肤炎性水肿;苦参、川椒有拮抗5 羟色胺及花生四烯酸的作用,可与H2受体竞争性结合,从而有效减轻过敏反应[10]。本研究结果显示,研究组临床疗效、皮肤瘙痒程度优于对照组,复发率低于对照组,与刘凤年等[8]研究报道结果一致。
IgE 存在于任何人的血清中,具有变态反应性疾病的人IgE 水平明显增高,且其是针对特异性的对正常人无害的过敏原,因此血清特异性IgE 检测在慢性荨麻疹发病机制、过敏原、指导治疗中具有重要作用。荨麻疹属于Ⅰ型变态反应,其特征是过敏原刺激机体后,机体产生高滴度IgE,结合肥大细胞、嗜碱粒细胞相应受体,当过敏原再次进入体内,与细胞表面的IgE 特异性结合,发生交联后,可引起肥大细胞、嗜碱粒细胞脱颗粒释放多种活性递质,作用于各种效应器官,从而出现临床症状。本研究结果显示,治疗后研究组血清IgE低于对照组,说明自拟中药方剂外洗治疗丘疹性荨麻疹可以通过降低血清总IgE 水平,减轻变态反应。
综上所述,自拟中药方剂外洗治疗丘疹性荨麻疹的临床疗效确切,可有效改善瘙痒症状,降低复发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