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安院校心理应激应对教学训练体系建设

2021-02-05 11:00王志红
山西警察学院学报 2021年1期
关键词:公安队伍警务民警

□王志红

(南京森林警察学院,江苏 南京 210023)

现代警务工作不仅面临着传统安全与非传统安全的挑战,还面临着现实社会和虚拟社会矛盾的重叠和交错。尤其是在当前严峻的非传统安全形势下,各种难以预见的与公安工作有关的风险因素明显增多,突发性事件越来越呈现出频繁发生、程度加剧、事态复杂、情势多变的局面,更加加重了民警的心理压力。而这种超负荷的心理压力使民警在心理、身体和行为方面会出现不良的心理应激反应,其结果既影响了民警正常生活和工作,还削弱公安机关的战斗力。以锻造一支对党绝对忠诚、让党中央放心、让人民群众满意的高素质过硬公安队伍为目标,以“实战有所需、教学必有应”为先导,打造一支具有过硬心理素质的公安队伍是新时代公安教育训练的任务所在。心理应激应对训练作为民警心理训练的重要组成,有助于提升民警应激心理素质。

一、心理应激应对教学训练的必要性

关于“应激”,学界有诸多解释,结合民警心理应激形成的机制,认为心理应激是当有机体遭受到长久或强烈的外界刺激后,有机体在竭尽全力进行对抗的过程中引起了有机体与刺激源之间关系不大的非特异性应答反应的总和,如出现厌食、做噩梦、失眠、情绪反常等现象。

警察由于其职业的高风险、高负荷、高应激性,导致其心理应激的广度和深度相对于其它职业群体要更复杂、更持久。民警在警务活动中常常会遭遇与警察职业息息相关的突发性事件,进而导致其在生理、心理和行为上出现各种非特异性反应,而当这种非特异性反应呈现出高强度、大范围、持续久的状态时,无论民警个体的心理素质和心理承受能力如何,都会使民警出现程度不同的不良心理应激反应。所以,构建有效的教学训练体系,采用科学的手段和方法对民警进行心理应激应对训练,打造一支具有更强应激应对能力的公安队伍,既是高素质公安队伍建设的需要也是公安实战的需要更是民警“人本”发展的需要。

(一)高素质公安队伍建设的需要

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公安机关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是公安院校的办学宗旨。警察职业要求民警首先必须具备对党忠诚的政治素质,而业务素质、体能素质、心理素质是警务活动中民警必备的基本素质,其中健康的心理、健全的人格又是业务素质、体能素质正常发挥的强大支撑。警察职业的特殊性会对民警的心理健康带来不同程度的威胁,尤其是不同风险程度的危机事件会引发民警不同程度的心理应激反应,出现身体上、心理上、行为上的不良反应,如紧张、恐惧、焦虑等心理变化;冒虚汗、心跳加快、呼吸变慢等生理变化;做噩梦、厌食、失眠、易怒、职业倦怠等行为反应。我们曾在关于“公安危机决策心理研究”的课题中就经历过危机事件后的民警心理应激问题作过调研,调查结果显示近5成的民警经历过危机事件后总是感觉有压力并且因担忧而失眠。[1]这种应激反应严重危害着民警的身心健康,削弱了公安队伍的战斗力。因此,加强对民警心理应激应对的训练,提升民警的心理应激水平和应激能力是公安队伍建设的重要内容。

(二)教学为实战服务的需要

“实战有所需、教学必有应”为公安院校人才培养指明了目标和方向。2015年在《关于公安院校公安专业人才招录培养制度改革的意见》中明确提出的完善“教、学、练、战”一体化人才培养模式,健全校局合作、协同育人机制,构建实训和实战有机结合的教学训练体系等思想,为心理训练提供了实践思路。对于民警的心理训练同样要定位于面向警务实战、贴近警务实战的需要。各种应激情境成为警察职业生涯中不可回避的警务工作环境,而这种实战应激情境成为导致民警心理应激反应的主要应激源,它严重危害着民警的心理健康。因此,开展对民警心理应激应对训练可提升民警的警务实战心理素质和心理能力,使民警在各种危机、危难情境中能够稳定自己的情绪,正确认知、判断、评估及应对危机和危难情境,以良好的心理素质激发个人应对应激情境的潜能,充分发挥自己的警务实战技能和技术,提高公安机关的战斗力。

(三)实现“以人为本”发展的需要

人是一切理论思考和实践行为的价值原点和绝对基础,是推动社会进步和发展的最为活跃的生产要素。马克思主义的人本发展观和现代社会的科学发展观始终把人的存在和发展视为一切社会历史存在和发展的前提和价值目标,[2]其理论核心贯穿着“以人为本”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人本思想,“以人为本”就是要以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为目标。

公安民警是公安机关警务活动的主体,警务工作效能来自公安队伍的战斗力,而公安队伍的战斗力取决于每个民警素质和能力的总和。“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就是以所有民警的发展和提高为逻辑起点,而非一部分民警。民警的人本发展就是要关注民警个人的素质和能力的提高,其中心理素质和心理能力是民警素质和能力的重要构成,它在警务活动中影响和制约着业务素质、身体素质的发挥。警务活动的特殊性使民警的心理应激成为常态,因此,通过对民警心理应激应对的训练,提升民警的心理应激应对能力是为民警心理健康保驾护航的前提和基础。

二、心理应激应对教学训练目的

心理应激是警务活动的伴生物,临时性的心理应激可以让民警调动身体和行动的潜能急中生智应对应激事件。但在现实公安工作中,心理应激成为警务活动过程中长期性和常态性的存在,当心理应激的强度和频度过大时,心理应激的反应就会长期存在,而这种长期存在的心理应激会使有机体的功能机制遭到破坏并以疾病的形式反映出来,主要表现为神经官能症、精神疾病和身心疾病三种病症,[3]据有关人员在对民警的心理健康状况的调查研究结果显示:民警的心理健康水平要低于一般成年人,其中焦虑、强迫、抑郁、躯体化等因子症状比较显著,[4]而且有过被攻击的民警在创伤应激障碍检查量表中的得分明显要高。[5]由此可见,这种心理应激反应不仅给民警个体带来身心伤害,而且会严重影响公安工作的效能。所以心理应激应对教学训练的最终目的就是要提高公安队伍心理应激水平,帮助民警提升应对应激事件的生理、心理与行为能力。

(一)降低生理反应程度

当个体处于长期而持续的应激状态时,将会引起个体一系列消极生理反应:如心肌收缩、心动过速、糖原分解及血糖升高、代谢加速及耗氧增加;血管收缩、皮肤苍白、血压升高、肾血流量减少;严重影响血压、血糖、水盐代谢、脂蛋白代谢的稳定性;降低人体的免疫功能及细胞免疫力。严重的应激还会引起机体个体病理性改变。

当长时间和高强度心理应激超过民警能够承受的最大限度后,就会对民警的生理机能造成破坏,出现生理疾病。心理应激应对训练采用情境体验、放松训练、认知训练等方法可以强化心理应激体验、修复参训应激生理伤害,让参训民警逐渐适应应激情境,降低应激事件带给民警的生理应激反应程度。

(二)增强心理防御能力

处于应激情境中的民警,其心理状况会随着应激事件的强度和持续时间不断发生变化。强度大、持续时间长、场面难以控制的应激事件会对现场民警带来强大的心理刺激,加大了民警心理疾病生成及蔓延的可能性。如首次开枪击毙犯罪嫌疑人,亲身经历重大伤亡事件,遭遇暴力袭警,目击恶性刑事案件、交通事故现场等。

一般来讲,处于应激情境中的民警,表现最为明显的应激心理反应有焦虑、抑郁、习得性无助、认知障碍等。心理应激应对训练通过采用放松训练法、视觉冲击训练法减轻民警在应激情境中的焦虑情绪反应,采用心理弹性训练法帮助民警提高“心理韧性”,从应激心理反应中迅速复原,提升应对和处置应激事件的水平和能力,进而增强其心理防御能力,快速、有效地应对警务活动中的各种突发性、灾难性事件。

(三)提升应对行为能力

应激的行为反应是生理和心理反应的外化。公安工作心理应激的长期性会给民警带来强大的心理冲击和压力,当这种压力超过民警可以承受的最大限度时,会出现回避与逃避、敌对与攻击、退化与依赖等行为反应。心理应激应对训练通过采用心理暗示训练、自我强化训练等方法,帮助处于应激情境中的民警通过用语言不断在大脑中施加所希望的行为结果,对自己的行为表现给予奖励或惩罚的刺激,从而塑造有效应对危机事件想要的行为,进而提升民警的心理应激应对行为能力。

三、心理应激应对教学训练体系的构成及内容

心理学的发展和心理训练的实践为民警心理训练提供了诸多行之有效的训练手段和方法。心理应激应对教学训练作为民警心理训练的内容之一,对于提升民警心理应激水平,提高公安机关应对应激事件的能力具有积极的意义。其训练体系构成由下图所示:

心理应激应对教学训练体系构成

(一)心理应激预防训练

1.反应速度能力训练

反应速度能力是指民警面对突发性、复杂性警务任务时快速做出准确判断、果断做出应对决策,迅速采取行动有效完成任务的能力。反应时间通常作为度量反应速度的指标。心理学中的反应时间是从刺激源发生作用到引起有机体外部反应(行为动作)之间的时差,它由刺激引起的感官活动、神经冲动传递、大脑加工活动、效应器官接受冲动并做出反应等所用的时间组成,其中大脑活动占用时间最多。民警在应激状态下反应时间的快慢决定了民警的现场判断力、现场控制力、现场决策力及有效执行力。

该训练主要是针对民警在应激情境下需要具备的基本心理能力而设计的,本训练科目:一是借助训练软件以“射击”的方式通过人机对话的形式训练民警个体的快速反应能力;二是依托民警心理行为训练的项目如快速报数、翻越四米墙等训练民警团队的快速反应能力。

2.注意分配能力训练

注意分配是在同一时间内注意两种或几种不同的对象或活动。个体在日常生活、工作中往往会同时接收大量信息,而只有合理地进行注意分配,才能更好地适应生活、工作的需要。警务工作的复杂性和多变性要求民警在执行任务时要一心多用,并且要在众多任务指令和现场信息中时刻筛选关键信息,排除与任务无关的现场信息,进而以最佳的状态、最有效的方式完成任务,帮助民警建立自信。

本训练科目包括:一是借助训练软件以“监视犯罪嫌疑人”的方式通过人机对话训练民警个体的注意分配能力;二是运用声光电的手段在杂乱的音频声音中辨别某种声音,如枪声、汽车声等。

3.观察能力训练

在纷繁复杂的警务工作中,敏锐观察力对于民警完成工作任务有着重要的意义,如侦查员到达案件现场后观察获得的与案件有关的信息,可以帮助公安机关掌握有力的证据并快速破案;处于危机情境中的民警观察获取的现场信息,有助于民警正确评估危机事件、快速做出决策并有效应对危机。它可以给民警个体带来积极的心理体验,提高民警的心理应激应对能力。

本训练科目包括:一是借助训练软件以“找不同”的方式通过人机对话的形式训练民警个体的观察能力;二是选择与公安工作有关的典型影像资料,训练民警准确把握影像资料中各类人物的心理变化过程,并对其行为表现进行观察分析。

4.创新思维能力训练

创新思维是指思维主体打破常规的有创见、有意义的思维活动。复杂的治安形势、凶残狡猾的犯罪嫌疑人、错综复杂的案件现场、形形色色的服务人群,使公安工作日益复杂和多变。发现新线索、处理新问题要求民警必须走出原有的思维定势,阻隔思维惯性、打破思维封闭,在运用已有信息的基础上创新性地完成工作任务。本训练科目可以依托民警心理行为训练的项目开展,如信息密码、脑力激荡、搭建高塔、团队博弈等。

(二)降低生理反应程度训练

1.生物反馈训练

生物反馈法主要是通过对参训民警的生理变化进行监控,达到调整个体机能,降低心理应激反应程度的目的。在训练中运用警务实战中真实图像、视频等资料或借助虚拟仿真技术手段再现各类惨烈的案件现场、各种突发的危机事件,[6]使参训民警置于实战的模拟情境中,一方面让参训民警多次体验不同强度的视觉、听觉刺激,另一方面对其的生理指标(呼吸、心率、血压等)进行记录并进行反馈,让他们知晓自己在应激情境下的动态生理反应情况。通过这种不断训练,可以减轻民警在临场实战应激情境中的心理应激生理反应。

2.放松训练

当个体感到紧张、恐惧和焦虑时会出现如呼吸急促、心跳加快、皮肤电阻增加等生理上的相应变化。放松训练科目包括肌肉放松、呼吸放松等。[7]一是通过渐进式肌肉放松训练使民警掌握在紧张状态下主动放松肌肉的能力;二是让参训民警在无压力的环境中想象自己正处于应激环境中,通过采用生理心理呼吸技术,使其不断熟悉和接受各类应激事件,让实战中的应激事件变得可预测、可控制,并能够在紧张状态下镇定情绪、消除恐惧、恢复体力,以降低其生理应激反应。

(三)增强心理防御能力训练

1.视觉冲击训练

视觉冲击训练与生物反馈训练所借助的媒介相同,利用各种实战模拟情境刺激参训民警的视觉、触觉、情感和听觉感受,以帮助民警减少在应激事件中的焦虑、恐惧、紧张等情绪反应,提升民警应对心理应激的自信心,增强其心理防御能力。

2.心理弹性训练

个体心理弹性是先天与后天的集合体。一般而言,心理弹性与适应性呈现为一种正相关,即弹性愈大,表明个体对外界环境的调控能力愈强,适应性水平愈高。心理弹性训练的目的在于通过后天的训练帮助民警适应复杂多变的执法环境,提高民警对应激事件的承受能力,提升民警掌控各种应激情境的能力。其训练内容可以通过设置各种应激事件情境(如非法上访事件、暴力袭警事件、暴恐事件等),有意识地训练参训民警的自信能力、解决问题的创造性思维能力,进而增强其心理弹性。

(四)提升行为应对能力训练

1.心理暗示训练

心理暗示是日常生活中常见的心理现象,它是指人们接受外界或他人的愿望、观念、情绪、判断、态度影响的心理特点。心理暗示训练是通过用语言不断地在大脑中施加所希望的积极信息,从而做出相应的行为反应,使自己的行为达到某种预期的目的。如处于应激情境中的民警不断向自己发出“沉着”“冷静”“我可以应对”等积极心理暗示。其主要训练内容包括:强化自信训练、自我质辩训练、改变认知训练、语言激励训练等。

2.自我强化训练

自我强化是个体根据强化原理安排自己的活动或生活,用自己能够控制的奖赏来加强和维持自己行为的过程。每达到一个目标即给予自己一点物质的或精神的奖励,而受到奖励的行为便会重复出现,直到达成终极目标。如当民警出色完成任务时,给予自己一个鼓励或赞扬,就可以促使其出色完成任务的行为重复出现。该训练可以借助民警心理行为训练中勇敢自信能力的项目训练,如极速追踪、高空速降、尖峰时刻、勇攀天梯等。

四、心理应激应对教学训练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一)把握好模拟情境的度

对于借助图像、视频、声光电等开展的训练,要根据训练对象的情况把握好场景度、时间度和承受度。[8]在训练中要根据训练对象的从警经历、训练对象的实战经验及其能够承受外界刺激的限度,选择不同刺激强度的音频、声像资料,科学设计训练时间,进行渐进式的强化训练。

(二)设置弹性的项目任务和规则

在借助民警心理行为训练项目进行团队训练时,要根据训练的目的及训练对象情况对于同样项目的任务和规则进行弹性设置,既可以降低项目难度和规则的严格程度,也可以增加项目难度和规则的严格程度。

(三)强化安全教育和监控

在借助民警心理行为训练项目进行高空训练时,教练员要始终把安全教育放在第一位,做到对参训民警安全监控无死角。

尽管民警的心理行为训练已经走过了十多个年头,但是有针对性地对民警进行心理应激应对训练还处于探索阶段,以上提到的训练方法有些还未运用于民警的心理训练中,对其理论和实践还缺少系统的研究。在未来的训练研究中,需要强化对民警的心理应激应对训练,不断完善其训练方法和手段,以更加丰富我国民警的心理训练科学体系,提升公安民警的心理素质,打造一支具有过硬心理素质的公安铁军。

猜你喜欢
公安队伍警务民警
民警轩哥说案
民警轩哥说案
民警轩哥说案
民警轩哥说案
我校举办枫桥式警务创新发展研讨会暨2019年“平安浙江”论坛
环球警务专访
公安队伍正规化建设分级管理初探
警务训练中腹痛的成因及预防
警务指挥与战术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论我市公安队伍思想建设状况及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