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随络之性”论治视网膜静脉阻塞

2021-02-05 09:25:54李晓宇谢立科郝晓凤胥静袁航罗金花
中国中医眼科杂志 2021年1期
关键词:络病络脉脏腑

李晓宇,谢立科,郝晓凤,胥静,袁航,罗金花

《金匮要略·脏腑经络先后病脉证第一》[1]篇尾有言:“五脏病各有所得者愈,五脏病各有所恶,各随其所不喜者为病……当随其所得而攻之”,说明在诊治疾病时不仅要“因时、因地、因人”制宜,还要“因脏腑及经络之性制宜”[2-3],即顺从各脏腑及经络的特性用药。眼为五官之一,主司视觉,与五脏六腑及经络密切相关。络脉由经脉别出后,逐级细分,遍布全身,可把经脉运行的气血成面性弥散渗灌到脏腑组织,是维护脏腑组织内环境稳定的网状结构,其最末端为孙络[4]。视网膜静脉阻塞(retinal vein occlusion,RVO)是指视网膜静脉扩张伴视网膜出血、水肿、渗出或缺血。近年来研究[5]发现,络脉与视网膜缺血的严重程度和黄斑区微血管损伤密切相关。视网膜为主要眼底组织,动静脉均为纤细的微小血管,管腔狭窄,管壁较薄,血流缓慢,代谢旺盛。眼底血管不论从生理结构还是功能特点上,可属于孙络的范畴,归于眼底络脉[6],因RVO 为眼底血管病变,故RVO 属眼底络病。

1 从眼底络病分析RVO 的病机

络病是指疾病发展过程中致病因素伤及络脉,导致络脉功能障碍及结构损伤的病变。因RVO 为眼底络病,故RVO 符合络病“易滞易瘀”“易入难出”“易积成形”的三大病机特点,治疗时应从络脉的特性考虑,“随络之性”而治,寻求有效的治疗方法[7]。

1.1 眼底络病“易滞易瘀”

络脉是气血运行的通道,按其功能划分为运行经气的经络之络(气络)和运行血液的脉络之络(血络)。《灵枢·痈疽》[8]载:“营卫稽留于经脉之中,则血涩而不行,不行则卫气从之不通”,叶天士[9]有云:“初为气结在经,久则血伤入络”;又云:“夫热邪、湿邪,皆气也……邪属无形,先着气分”。络脉迂曲狭窄,其末端与脏腑组织相连,络中气血运行缓慢,有利于络体充分进行营养代谢。故邪客络脉,一般先有气化功能失常,络气郁滞,或气虚无力推动而滞,气机受阻则津液聚积为痰、血行缓慢为瘀,痰瘀互结,脉络阻滞,运行不畅,功能受损[10]。RVO 属中医“暴盲”范畴,《审视瑶函》[11]云:“其故有三,曰阴孤,曰阳寡,曰神离,乃闭塞关格之病”,结合现代眼底检查,RVO 常出现眼底出血,与“血瘀证”密切相关,气滞血阻为本病关键病机。

1.2 眼底络病“易入难出”

张景岳在《类经》[12]中云:“以络脉为言,在内外之别,深而在内者是为阴络……浅而在外者是为阳络”。络脉既有循行于体表的阳络,也有散布于脏腑的阴络,其病位具有层次性,可由浅向深层次传遍。张聿青[13]曰:“邪既入络,易入难出”,叶天士在《临证指南医案》[14]中指出:“气血皆伤,其化为败瘀凝痰,混处经络……年多气衰,延至废弃沉疴”。可见,RVO表现为静脉迂曲扩张,可伴随眼底出血、水肿、渗出及缺血,甚至出现新生血管或引起其他眼病发生[15],眼底络脉气机郁滞则功能失调,久则气滞、血瘀、痰凝,病位深、病程长,正虚邪恋,易入难出,病情缠绵难愈。

1.3 眼底络病“易积成形”

《灵枢·百病始生》[8]记载:“邪之中人也……留著于脉,稽留而不去,息而成积,或著孙脉,或著络脉”。气无形,主功能;血有形,主形质。叶天士在《医案存真》[16]曰:“夫热邪、湿邪皆气也……营卫不主循环,升清降浊失司,邪属无形……但无形之邪久延必致有形,由气入血,一定理也”。邪在气分先造成功能失调,病久由气分入血,疾病则由功能性失调发展成为器质性损害。《素问·举痛论》[8]曰:“络血之中,血泣不得注于大经,血气稽留不得行,故宿昔而成积也。”络脉为气血津液渗灌而进行营养代谢的场所,络气郁(虚)滞,气化失常,则气血津液不能正常输布,津凝成痰,血滞成瘀,痰瘀互结阻于络中,或可成形而发为癥积,癥积乃有形可征的病变[14,17]。RVO 根据其解剖特征及发病特点,多与血管壁、血液流变学和血液动力学的改变有关,动脉硬化,管腔狭窄,血浆黏度增高,血栓形成。痰浊与瘀血互结,有形实邪阻于脉道,符合“积聚”特征[18]。

2 “祛积通络”法

《黄帝内经》[8]曰:“谨守病机,各司其属……疏其血气,令其调达,而致和平”,中医治病不论采取何种治法,其最终的治疗目的都是纠其所偏、调和阴阳。络脉由于其支横别出、逐级细分、网状分布、络体狭窄等结构特性,及易滞易瘀、易入难出、易积成形的病理特点,其病理实质为气滞、痰凝、血瘀,积而“不通”[19]。而络脉是气血运行的通路,络病治疗的根本目的在于保持络脉通畅,故络病的治疗总则应为“以通为用”。

2.1 “积”的内涵

《素问·举痛论》[8]云:“寒气客于……络血之中……血气稽留而不行,故宿昔成积也”;《灵枢·百病始生》[8]曰:“肠胃之络伤,则血溢于肠外……则并合凝聚不得散而积成矣”;《景岳全书》[20]有云:“是坚定不移者,本有形也,故有形者曰积”;唐容川在《血证论》[21]说到:“瘀血在经络脏腑之间,则结为癥瘕。”“积”为“癥积”,指有形可征之邪,固定不移,由气及血,病在血分,是由功能性病变到器质性损伤的一个慢性病理过程。络气郁(虚)滞、络脉功能失调、津血输布失常、瘀血痰凝而成[22]。临床上对“积”的探讨,对于脏腑经络病变伴硬化、纤维化、功能损伤的疾病极具临床参考价值,为治疗RVO 提供新思路、新方案[23]。

2.2 “祛积通络”法的内涵

治疗RVO 的根本大法是“通络”,使瘀血得除,新血渐生,气血畅达,目得气血供养以明视。RVO 的病位在络,病理因素有气滞、瘀血、水湿、痰浊,相兼存在,互结为“积”;谢立科团队[24]概括本病为“络损积阻”,治疗上从络入手,祛积通络(涵盖理气化痰、祛瘀通络),作为RVO 的主要治法。

在祛积通络治法的指导下,谢立科团队根据多年临床经验自拟的经验方,其基本组成如下:桃仁、红花、生地黄、当归、鸡内金、法半夏、陈皮、茯苓、三七粉、防风。方中桃仁、红花、生地黄、当归、三七粉祛瘀通络,养血和血;法半夏、茯苓化痰通络,健脾利湿;陈皮理气通络,又助痰化;鸡内金消诸般积滞;防风引诸药上行,且能疏风散邪,以助明目。诸药合用,共奏理气、化痰、祛瘀、通络之效,即“祛积通络”治法。

3 典型医案

邢某,女,59 岁,2018 年4 月3 日初诊。左眼视物模糊20 d。患者20 d 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左眼上方部分视野遮挡,伴视力下降,眼前有黑影飘动,无视物变形。查视力:右眼0.8,矫正1.0;左眼0.12,矫正不提高。眼压:右眼16.5 mm Hg(1 mm Hg=0.133 kPa),左眼13.1 mm Hg。右眼眼底大致正常,左眼视盘边界清、色淡红,C/D≈0.3,A:V≈1.2,颞下分支静脉迂曲、扩张,沿静脉走行可见散在片状出血、大量黄白色渗出,黄斑中心凹反光未见。中医四诊:口干,纳眠可,大便偏干。舌质暗有瘀斑,苔黄腻,脉弦数。既往脑梗塞1 年,三叉神经痛1 年。左眼眼底彩照示:颞下分支静脉迂曲、扩张,沿静脉走行可见散在片状出血、大量黄白色渗出(图1A)。左眼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OCT)示:黄斑区高度囊样水肿(图1B)。西医诊断:左眼视网膜分支静脉阻塞;中医诊断:左眼暴盲(痰瘀阻络、湿热壅盛证)。治宜祛痰化瘀、清热利湿通络,方选祛积通络方加减治疗:桃仁10 g、红花5 g、生地黄20 g、赤芍10 g、当归10 g、柴胡6 g、墨旱莲10 g、菊花15 g、法半夏10 g、陈皮8 g、炒枳壳12 g、茯苓15 g、三七粉冲服3 g、防风5 g、白茅根15 g、车前子15 g、薏苡仁15 g,28 剂,水煎服,每日1 剂,早晚温服。

二诊(2018 年4 月30 日)。左眼视力0.12,矫正0.25;眼压:18.5 mm Hg。眼底出血、渗出较前好转(图2A),黄斑水肿较前明显减轻(图2B)。偶有眼痛,眠差,舌质暗,苔黄,脉弦数。前方加夏枯草15 g,蔓荆子10 g,28 剂,用法同前。

三诊(2018 年6 月5 日)。左眼视力0.25,矫正0.5;眼压:16.8 mm Hg。眼底出血、渗出较前好转(图3A),黄斑水肿几近消退(图3B)。大便略干,其余无不适。舌质暗,苔薄黄,脉细数。前方加决明子15 g、14 剂,隔日1 剂,余同前。

随访:1 个月后患者复诊,眼底出血已完全吸收,渗出全部消失,黄斑水肿消失。随访6 个月,未见复发。

按语:RVO 是由多种病理因素合而为 “积”,造成脉道瘀阻、血不循经。肝主疏泄,情志不畅,肝气郁结,气滞血瘀,壅塞络脉,血不循经,故眼底出血;肝失条达,横犯脾土,脾失健运则聚湿生痰,故黄斑区出现黄白色渗出。治宜祛痰化瘀、清热利湿通络,以祛积通络方为主方,加菊花、墨旱莲、白茅根清热凉血止血,茯苓、薏苡仁、车前子健脾利湿。诸药合用,理气活血、化痰利湿、祛积通络,使病因去除、脉络通畅,则神光得以恢复。二诊时眼底出血、渗出好转、水肿减轻,但见偶有眼痛、眠差,舌苔黄,脉弦数,故加夏枯草清肝明目、蔓荆子清利头目。三诊时眼底症状进一步好转,黄斑水肿基本消失,但大便偏干,故加决明子明目、润肠通便,取得良好的临床疗效。

图1 患者邢某初诊(2018 年4 月3 日)左眼眼科检查图像。1A 眼底照相 可见颞下分支静脉迂曲、扩张,沿静脉走行可见散在片状出血、大量黄白色渗出;1B OCT 图像可见黄斑区高度囊样水肿

图2 患者邢某二诊(2018 年4 月30 日)左眼眼科检查图像。2A 眼底照相 眼底颞下分支静脉仍迂曲、扩张,眼底出血、渗出较前好转;2B OCT 图像 可见黄斑水肿较前明显减轻

图3 患者邢某三诊(2018 年6 月5 日)左眼眼科检查图像。3A 眼底照相 眼底出血、渗出较前好转;3B OCT 图像 可见黄斑水肿几近消退

4 讨论

《道德经》[25]云:“朴散则为器,圣人用之则为官长,故大制不割”。这句话说明,圣人应顺着万物各自的本性去管理,最完美的治理是不伤害万物的本性。由此而见,“顺从事物的特性”有其深厚的理论根源。RVO 以视网膜微血管的损害为主要表现,是典型的眼底络病。虽然西医西药治疗此病是主流疗法,但所用药物价格昂贵、副作用大、易于复发,并不能阻止或改善视网膜血管的损害。“随络之性而治”,目的在于针对病因病机,从本治疗,以通为用,祛积通络,恢复络脉畅通的特性,不仅为治疗RVO 提供完备的理论基础,也为临床医生治疗此病提供思路和方案。

猜你喜欢
络病络脉脏腑
General principle of high-quality academic development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carrying on the essence,while pursuing innovations”
舌下络脉诊法研究❋
基于络病理论探讨络虚通补法在气虚血瘀型椎动脉型颈椎病中的应用
基于络病学说从瘀论治脑小血管病认知功能障碍
基于“络病理论”从瘀论治中风
看小儿络脉识宝宝病变
络病理论在心脑血管病治未病中的应用初探
望“纹”知病,“掌”握小儿健康
结肠络脉探析
以脏腑体位和功能来认识藏医诊脉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