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佳韧,倪士明,王瑛琪
(黑龙江农业职业技术学院动物科技学院,黑龙江 佳木斯 154002)
肥大细胞瘤(mast cell tumor,MCT)是犬最常见的皮肤圆形细胞肿瘤,7 岁以上犬高发[1],可发生于身体任何部位的皮肤。 肥大细胞在脱颗粒过程中会释放大量组胺,引发肿物周围炎症,甚至导致消化道反应[2-3]。由于MCT 的高发特点,有效地诊断及分级、分期变得非常必要。 细胞学检查作为一种实用高效的诊断方法,已经在人医临床及病理诊断中得到广泛应用。Ghisleni 等[4]比较了皮肤肿块细胞学检查和组织学检查的一致性,得出细胞学检查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89.3%和97.9%。 何丹等[5]通过对犬猫皮肤肿瘤进行细胞学与组织病理学联合诊断研究发现,细胞学检查对圆形细胞瘤的诊断准确率达100%。 由于现在肥大细胞瘤主流的诊断方法为病理组织学及免疫组织化学检查,检查流程较为繁琐,成本较高,对诊断人员的专业水平要求也较高,不利于临床推广。 由于细胞学检查操作流程较为简单,成本较低,诊断速度快,笔者希望通过对细胞学检查与病理组织学检查方法的比较,证明细胞学检查对肥大细胞瘤具有诊断价值,从而对临床上2 例犬皮肤肿瘤进行细胞学与病理组织学诊断对照分析。
来自病例1 的肿瘤和病例2 的肿瘤。
1.1.1 病例1 2019 年4 月, 犬主带一只泰迪犬前来就诊,病犬名为艾尼,13 岁公犬,体重4.9 kg。半年前发现该犬后肢有黄豆粒大小的结节, 最近几个月增长较快,用过外用药(成分未知),用药后结节缩小,但最近用药效果不好,结节增长较快。
临床检查:整体偏瘦,食欲有所降低,视诊发现右后肢股骨后侧存在1 个直径2 cm 左右的肿物,表面发红,中央接近破溃(如图1 所示),触诊无明显疼痛反应,体表淋巴无明显肿大,可视黏膜颜色无明显异常。 实验室检查仅显示该犬存在轻度贫血和胆囊息肉,其他无明显异常。
图1 病例1 的肿瘤
1.1.2 病例2 2020 年6 月15 日, 犬主带一只12 岁喜乐蒂犬前来就诊。病史介绍:1 年前包皮头部出现疑似肿物, 之后一直在增大, 近期生长较快,并出现流脓现象,食欲、饮欲正常。 临床检查:身体偏胖,精神状态良好,阴茎头部包皮处存在鸡蛋大小的肿物,包皮与龟头间出现流脓现象,肿物顶部出现轻度破溃(见图2)。 血常规检查结果显示该犬白细胞轻度升高, 血液生化指标未见明显异常。
Diff-Quik 染液,购自德国纳博科林诊断实验室。 福尔马林、甲醛、乙醇、二甲苯、苏木紫、伊红、中性树脂等,购自沈阳宠之康有限公司。
光学显微镜,购于日本奥林巴斯;全自动组织脱水机、切片机购自北京百万电子科技中心;注射器,购自丹麦古氏公司;载玻片购于沈阳宠之康有限公司。
图2 病例2 的肿瘤
针对2 个病例样品均采用2 种收集方法。 肿物还在动物体表时, 采用针刺细胞学的方式进行收集:肿物表面剃毛,经碘伏及酒精消毒后,使用20~22 G 针头配合10 mL 注射器刺入,在保证同一刺入点的前提下, 通过改变注射器针头进入角度采样,为保证检查结果的准确性,需要多次采集;细胞样品采用Diff-Quik 染液染色,使用光学显微镜反复观察。肿瘤手术切除后,采用印片细胞学检查的方式进行多次采样: 从中间切开肿物后,使用无菌吸水滤纸吸干残留的血迹及组织液后,使用载玻片多次按压肿物切面获取样品, 为保证检查结果的准确性,需要多次采集,收集到的样品同样使用Diff-Quik 染液染色,使用光学显微镜反复观察。
对于通过外科手术的方式切除的肿物, 使用生理盐水彻底清洗,并对肿物进行登记(见表1),进行组织病理学观察, 每个肿瘤取数块1~1.5 cm3左右的组织块, 放到10%的甲醛中固定, 常规脱水、浸蜡、包埋、切片,HE 染色,封片,使用光学显微镜观察。
表1 肿物信息登记表
2 份样本均同时采用针刺细胞学与印片细胞学两种方式进行检查,但结果无明显差异。
病例1:细胞学检查结果显示,镜下可见大量的圆形或椭圆形的有核细胞,细胞大小不一,细胞质存在大量嗜碱性颗粒(见图3),核质比较大,细胞膜不清晰,偶见核仁,出现典型“荷包蛋”样结构(见图4)。
病例2:细胞学检查结果显示,涂片背景存在血液成分,其中存在大量中性粒细胞(见图5),少量的圆形及椭圆形有核细胞,大小均一,细胞异型性较小,细胞质内存在大量嗜碱性颗粒,细胞核较为粗糙,部分细胞核存在核仁(见图6 黑色箭头),细胞边界较清晰。
图3 细胞存在大量的嗜碱性颗粒(10×40)
图4 细胞大小不一、细胞膜不清晰(10×100)
图5 大量的中性粒细胞(10×40)
图6 细胞质内存在大量嗜碱性颗粒、核仁明显(10×100)
参考Patnaik 分级体系和Kiupel 分级体系分级标准: 病例1 肿瘤为Ⅲ级或高等级恶性肥大细胞瘤; 病例2 肿瘤为Ⅰ级或低等级的良性肥大细胞瘤。
3.2.1 病例1 肿物病理剖检变化 表面出现乳头样结构,肿物表面中心出现轻度破溃,少量渗出;肿物周围皮肤泛红,脱毛(见图1)。 肿物切面与肌肉部分存在包膜,部分浸润生长。
3.2.2 病例2 肿物病理剖检变化 皮肤表面较为平滑,肿物生长在阴茎头部的包皮下方(见图2),质地坚实。 肿物与肌肉存在粘连,中间部分化脓,存在脓汁,存在包囊。
3.2.3 病例1 病理组织学观察 镜下观察可见,肿瘤团块为部分包被、部分与周边界线不明显,一部分肿瘤浸润在真皮层、皮下层,靠近肌肉层(见图7)。肿瘤细胞排列呈片状(见图8),高倍镜下可见肿瘤细胞大小不一, 肿瘤细胞外形呈圆形至卵圆形,细胞边缘不清楚,细胞大小不一(见图9);细胞质为少量至中等量,内含嗜碱性颗粒;细胞核为多形性,大小不一,可见有丝分裂相。 在肿瘤内可见炎症细胞聚集浸润。 病理组织学诊断为恶性肥大细胞瘤。
3.2.4 病例2 肿瘤病理组织学观察 病理组织学观察显示:组织间可见大量的纤维组织增生(见图10),伴有脂肪浸润(见图11),可见大量的深染的圆形细胞,细胞核圆形,细胞质内含有大量的嗜碱性或嗜酸性颗粒(见图12)。 细胞大小均一,核质比例适中,未见明显的炎症细胞浸润。病理组织学诊断为良性肥大细胞瘤。
肥大细胞瘤作为常见的犬皮肤肿瘤, 通过实用的细胞学检查对肿瘤性质做出判断, 并通过病理组织学检查对肿瘤进行分期, 准确的组织病理学分级可以极大地提高肥大细胞瘤的诊断水平,并为预后提供指导意见[6-8]。
图7 肿瘤浸润在皮下层、靠近肌肉层(10×10)
图8 肿瘤细胞排列呈片状(10×10)
图9 肿瘤细胞呈圆形至卵圆形,细胞边缘不清楚、大小不一,胞质内可见嗜碱性颗粒(10×40)
图10 大量的纤维组织(10×10)
图11 脂肪浸润(10×40)
图12 细胞质内大量嗜碱性或嗜酸性颗粒(10×100)
由于细胞学检查较为方便,成本较低,操作难度较小,适合在临床推广。一般细胞学检查仅需几十分钟就能得到结果,初步判断肿瘤的来源,并对分化程度进行初步判断[5,9]。 有研究显示细胞学检查对犬肥大细胞瘤的诊断准确率超过92%[6]。 但有时Diff-Quik 染液无法显示肥大细胞内部色素颗粒,因此,在无法确定的情况下,建议使用瑞氏染液继续染色观察[10]。 该次采用的病理组织学分级标准分别为Patnaik 系统病理学分级体系和Kiupel 分级体系,前者在欧美的认可度更高,后者常常作为辅助指标出现[11]。 Scarpa 等[12]认为细胞学检查也可以作为肿瘤分级的重要指标之一。
针对上述2 例犬皮肤肿瘤病例, 细胞学检查初步确定了肿瘤来源为肥大细胞瘤, 并进行了初步分级, 为肿瘤摘除时手术方式的选择及手术范围的确定提供了指导意见。 但病例1 由于细胞学显示恶性程度较高, 在手术时就采取了较大范围的切除,同时切除了肿瘤下层的相关肌肉,尽可能降低复发概率,截至发稿前,未见复发或转移,极大地提高了生存概率。 同时作为恶性程度较高的肿瘤病例,在手术治疗的基础上,尽早介入药物治疗也是非常必要的, 笔者选择醋酸泼尼松龙参与治疗,醋酸泼尼松龙作为糖皮质激素的一种,可以通过非基因组机制快速抑制抗原激发的肥大细胞组胺释放,同时快速抑制抗原激发肥大细胞脱颗粒时的磷酸化, 通过快速降低肥大细胞细胞膜流动性, 增加细胞膜稳定性等手段降低肥大细胞带来的机体反应及扩散转移风险[13-14]。 细胞学检查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如病例2 中在病理组织中发现了大量的脂肪浸润,但未在细胞学检查中发现,而细胞学检查中发现的大量炎性细胞存在的情况,但并未在组织中发现,这提示当肿物存在空腔或液体时,细胞样品应来自实质组织,这对进一步判读有重要意义。因此,在犬皮肤肥大细胞瘤的诊断中,细胞学检查具有一定的诊断价值,值得在宠物临床诊疗中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