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永鉴
“请示”是党政机关15种主要公文中的一个常用文种,作为上行文,主要用于向上级机关请求对某一工作安排、问题处理、突发情况处置等作出指示,对某一文件、会议、活动、项目、事项等予以批准。
就正文而言,请示一般有四个部分。第一,起因。包括背景、由来等。第二,事由和理由。如果是请求上级批准某个项目,就要讲实施这个项目的意义和作用,实施这个项目已经具备的基础和条件,实施这个项目的具体考虑或者打算。第三,请示事项。即请求上级指示或者审批的内容。第四,结尾语。如,“以上请示,请予批复”。写好请示件,要谨防“六个坑”。
一防“一文多事”
请示不同于报告,报告既可以“一文一事”,也可以“一文多事”,而请示只能是“一文一事”。一个单位,如果有改造办公用房、建立执法队伍、转发一个文件等三个不相关联的事项报请上级审批,必须报三个请示。这并非制造文山会海,而是规定使然。
二防理由依据不明
请示需要上级指示或者批准,必须理由或者依据比较充分,以便上级掌握有关情况,理解下级需求,从而给予支持和批准。
三防超越上级权限
有的事项,不在上级的审批权限之内;有的要求,上级无法予以满足。作为报文单位,也要“换位思考”,不要给上级出难题。
四防用詞不当
有一请示,是请求上级批准开展一项活动,文中有这样的表述:“我们决定在今年10月下旬开展……活动,现将有关事项请示如下。”既然是请示,便不能用“决定”一词,应改成“拟在”。
还有一种请示,是请求上级同意本单位邀请某外宾前来参加一个国际论坛,文中写道:“邀请某外宾前来参加这一国际论坛,肯定能够扩大这一国际论坛的影响力,积极应对投资领域面临的新挑战,更好地促进经济可持续发展,为此,我们建议予以同意。”这样的表达,有点生硬和绝对,一般难以取得上级的认可。应改为:“考虑到邀请某外宾前来参加这一国际论坛,有助于扩大这一国际论坛的影响力,积极应对投资领域面临的新挑战,更好地促进经济可持续发展,为此,我们建议予以同意。”
五防逻辑不清
有一个请求批准开展一项扩大开放综合试点的请示初稿,第一部分介绍了扩大开放综合试点的背景和由来。第二部分通过“开展这项综合试点的重要意义”“开展这项综合试点的良好基础”“开展这项综合试点的具体设想”“开展这项综合试点的请示事项”这4个小标题来展开具体叙述。第三部分是结尾语。
从第二部分来看,前三个小标题是并列的,而第四个小标题与前三个小标题不并列,逻辑关系不顺。第四个小标题展开的内容是对前三个小标题内容的归纳和总结,应单列作为第三部分,从而使主题更加突出。相应地,第三部分结尾语改成第四部分。
六防结尾语误用
请示的结尾语,一般有“以上请示,请予批复。”“以上请示,请审批。”“以上当否,请批示。”“以上请示,请示复。”等。但一些请示在使用结尾语方面不太注意。
有的写成:“特此请示。”这样写,漏掉了“请予批复”,就等于放弃了报文者的最后请求。
有的写成:“以上请示,请审阅。”请示是报请上级审批,而不仅仅是报请上级审阅,否则就达不到行文的目的。
有的写成:“以上请示,如有不当,请批复。”言下之意,如果请示妥当,就不要批复;如果请示不妥当,才要批复。应该说,请示不管是否妥当,都要请上级批复。
责任编辑/艾 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