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学生语文素养的提高

2021-02-04 07:52李倩
文学教育下半月 2021年1期
关键词:语文课程课外优化

李倩

对课程资源进行优化配置,能对国家、地方及学校三级的教学课程进行整合,以此满足更多学生共性及个性同步发展的实际需要,这也是课程资源优化配置的基本宗旨和理念。对课程资源进行优化配置,能对以往教学模式进行优化,使其摆脱标准式、一刀切的培养模式,利用以生为本、因材施教的教学方式对学生的不同潜质进行开发,让更多学生的不同发展需求得到满足。作为一类人才培养方法的创新,对课程资源的优化配置,能对课程资源的安排及使用进行优化,利用优化知识、思想及经验等多方面的资源配置方法,对各项资源的利用率进行充分提升。

一.优化配置课程资源的意义

当今时代是信息化、数据化的时代,因此现代的语文教育也应当受此影响,强化本身的开放性特征[1]。在此背景下,语文教学便应对校园家庭等方面学习资源进行充分开发及配置,并利用持续性的优化手段,为学生的语文素养提高提供条件。例如语文学科可融合进语言和文学这一领域,学校便可以此完成文化走廊、文本阅览室等区域的设置,此时学生将摆脱以往使用单一教材或教辅资料学习的困境,改为利用综合性的场馆资源完成学习。这一模式能实现学生文学视角的拓展,实现其实践探究能力的发展,让学生在对已知的生活背景及知识了解后,以批评质疑、多维发散逐步实现学生优秀思维及品质的形成。此外,这一模式更能让学生结合课内和课外,在课堂中学习,在课堂外巩固学习,强化其成功体验,以学生对领域资源的学习,为学生开展生命化、生活化教育。最后,学生也可自主选择参与社会實践、校内文学社团等活动,以此实现对语文技能及知识的综合应用,解决学习问题并开展阅读创作,让其在探究式的学习中,对个人操作能力、自主设计等能力进行提升,促使其语文素养得到充分发展。

二.优化配置语文课程资源的前提

首先,校本文化是语文教学应重视的一点,各学校可利用对学校课程的开发,实现对课程的整合及优化,最终将素质教育全面落实[2]。在语文教学中,其中的校本化特征表示校本课程的开发要参考学校真实的具体条件和特征,并对学校特长及优势进行充分发挥。例如在经济发达地区中,各学校的信息化教学能力均相对更强,学校便应做好对这一优势的应用发挥,使其在语文教学、课程资源开发中发挥更大作用。而在农村等经济欠发达地区中,各学校虽信息化教学能力有限,但拥有多样的自然资源、传统文化资源,甚至存在地方特色的文化资源等等,此时学校便可对该类资源进行灵活应用。在校本课程的开发中,人本思想被体现的淋漓尽致。首先,它要求课程开发对语文科目的特征进行结合,并对学生、教师的主体地位进行强调,由学校参考自身条件给出自主决策,由校内教师参与语文课程的设计及开发,对学生的学习期待、学习欲望进行关注,也重视学生的学习兴趣、动机或情感意志等不同因素。

三.优化配置语文课程资源的方法

(一)对互联网资源进行灵活运用

在信息化时代的影响下,教育事业获得了更多支持,不同网络渠道均能为教师提供各式各样的信息资源[3]。以网络阅读为学习途径,能让学生拥有更为充实丰富的学习材料,以此避免阅读资源、阅读方式的单一性,利用丰富资源,避免学生在写作中再次出现内容单一、立意雷同等问题,将其语言表述的能力进行提高,强化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将语文教学的质量进一步提高。而作为语文教学的主要组织者,要利用课程资源的优化配置,对学生语文素养进行提升,便要求教师首先进行大语文观的树立,引导学生合理利用不同的多媒体资源,教给学生不同的阅读方法,以此实现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逐步改善以往语文教学的单一特征。

在具体操作上,首先互联网资源可分为多种多类,但主要包含文本、图片及视频三类,其中后两者的直观性更强,但前者也不可缺少,所以三者间一般以结合模式出现。其次,网络资源存在着碎片化的显著特征,单一的碎片化学习无法协助学生构建完善的知识网络,为此在线上课程资源的优化配置上,教师要重视对碎片化信息的融合,使其由碎片构成一知识点、一体系及整体的语文学习框架。最后,小学教育中的主体是广大儿童,在分析儿童的认知特征、年龄特征后发现,对线上资源的利用应保障各式资源的生动性及趣味性,避免将传统课堂直接信息化,以此充分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使其充分利用线上资源,在自主学习、合作探究中实现语文素养的提升。

例如在《坐井观天》教学中,本节考察学生对生字词的掌握,并能通过青蛙坐井观天的故事体会到人不能一叶障目的道理。为实现课程资源的优化配置,并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提高,笔者在本节教学中并未应用常规模式,而是在课前鼓励学生预习,在课中为学生播放同名动画片,鼓励学生在小组合作学习后回答笔者的有关问题。这一授课方式得到了学生的喜爱,他们津津有味的观看动画片,并在观看后针对生字词、故事总结进行了热烈讨论。在他们借助直观线上资源、合作学习法深入讨论的同时,个人的语言表达、问题分析及语言总结等能力均得到了提高。有学生能通过对动画片的观看,直接得出青蛙目光短浅的道理,有学生则得出要从多个角度看待事物的道理,无论是学生的何种学习成果,均体现了学生语文素养的提高。

(二)对教学课程资源持续性优化

在语文教学中,要对校本课程进行优化配置,教师及学校要首先遵循新课标所提出的要求,对学生语文应用、语文探究等能力进行培养,以此让语文课程充分发挥其育人功能,将学生语文素养进行全面提升。因此在语文课程资源的优化配置设计上,教师应将重点放于语文学习、知识运用拓展上,重视学生的跨学科学习以及知识实践,利用整合及渗透,实现学生语文视野的开阔,实现学生语文素养的整体性提高。此外,对语文课程资源的开发,更能将课内外资源的关系进行良好处理,让语文课程资源实现拓展,让校外活动资源具备的教育功能也能实现充分发挥,以此持续性对课程资源进行提升整合和优化。

例如在《悯农》教学中,《悯农》两首同样是描写劳动者的辛苦,风格简朴厚重,为此笔者为学生对比展示了悯农其一和悯农其二,鼓励学生在诗文阅读中找出生字,分析两诗的描写情境和表达思想。在悯农一中,描写了农民辛苦劳动但无所获的场景,悯农二中描写了农民辛苦种田的情境并表达了作者对农民群众的同情。在学生对比分析两诗的内容后,笔者也鼓励学生谈论个人最喜欢的一篇,学生认为其一以“四海之大”描写了农民的辛苦,其二以“农田之小”描写了农民的辛苦,两首诗文各有特色,一篇重大局,一篇重细节。在学生对上述教学资源分析探讨的同时,他们也锻炼了个人的总结分析等能力,实现了语文素养的发展。

(三)重视对课外资源的合理使用

课外资源是学生学习、语文教学中的重要资源,现有的课外资源主要有课外书籍、报刊等等,学生对课外读物的大量阅读,能使其在阅读活动中吸收更多文学养分,在增长见闻的同时,逐步帮助学生完成人生观的树立,了解该如何看待和分析不同的人事物。课外资源的灵活性,使得语文课程资源的优化配置可选多种学科、时期或内容的资源。以历史为例,文学和历史间呈现一种互相影响、互相关联的关系,以历史资料、历史文学作品等内容充当课程资源优化配置的内容,不仅能帮助学生认识某一时代背景下的人文文化,也使其掌握社会形态对文学发展产生的影响,让学生在后续作品阅读中,能结合特定使其社会状况对人物行动和思想进行体会和解析,避免因生活時代的不同而无法深入体会文本中心思想。

此外在分析语文教材后我们发现,小学语文教材内的内容丰富,涵盖了历史人文、地理科学等多方面内容,这表现了语文教学的目标在于利用多样文本丰富学生见闻,为此教师在课程资源的优化配置中,也要重视不同领域内容的合理引入,以此为学生的语文素养成长提供环境。例如在《邓小平爷爷植树》教学中,邓小平是对新中国有着很大贡献的伟人,但很多小学生对他并不了解,因此无法理解为什么邓小平爷爷植树会十分引人注目。为让学生了解这一伟人,笔者鼓励学生在家长的协助下进行资料搜集,要求其在班级互相分享个人搜集的资料。班级学生在资料搜集后,有学生带来了描述改革开放有关的图片,有学生为大家讲解了“春天的故事”,通过这些课外资源的使用,学生加深了对邓小平爷爷的了解,同时也在对课外资料的搜集使用中,实现了语文素养的培养提升。

结束语:结合以上,小学阶段的语文教育重要性不言而喻,它是学生接触语文世界的第一步,是学生认识文学、培养语文素养的开端。在全新的教育环境下,以往的课程资源相对单一,无法满足信息爆炸环境下学生的学习需求,也无法全面满足素质教育所提出的教育要求。为此对课程资源进行优化配置,不仅能实现语文教育的进步发展,也能利用优质教学环境的营造,为学生带来语文素养提升的充分机会,实现个人能力的全方位发展。在新时代下要保障课程资源优化配置的效果,教师要能顺应时代发展,对线上互联网资源进行灵活利用,对多样课外资源进行合理利用,并保障优化工作能满足师生需求,符合学校条件,以持续性的课程资源优化配置,让学生完成语文素养的培养提升。

参考文献

[1]吴际平.语文素养培养视阈下的语文课程资源优化论[J].文学教育,2018,000(020):P.120-121.

[2]雷刚.立足课程资源提升语文素养r——浅谈农村小学生语文素质培养与提升[J].新一代(下半月),2017,000(003):125.

[3]苏兰芳.开发和利用课程资源提升小学生的语文素养[J].课程教育研究,2017,000(012):62.

本文系甘肃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2019年度一般课题《关于语文学科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学生语文素养培养的研究》GS[2019]GHB0482阶段性成果。

(作者单位:甘肃省白银市会宁县思源实验学校)

猜你喜欢
语文课程课外优化
营商环境五方面持续优化
小满课外班
新文科背景下《语文课程与教学论》教学改革研究
我的“课外老师”
优化英语课堂教学策略的探索
促进学生认识发展 优化初中化学复习
以端午节为例谈传统节日作为语文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实施
站在语文课程的高度教学
取经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