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晶心
很多人都有因为求学离开家乡的经历,有的还会在外或短或长地工作过。少年时代生活于家乡,对家乡并未有特别的感受,一旦离开,与家乡拉开了距离,对家乡的那份感情就如同夏日雷雨前水池中的泡泡一样,抑制不住地冒了出来。
在外的游子,犹如牵线的风筝,不仅关注着家乡点点滴滴的变化,而且一旦积累了经验和资本,有了机会,就想投身家乡建设,让家乡变成自己的“诗和远方”。
“我生在农村、长在农村,葱郁的稻田,金黄的麦浪,美丽的荷塘,每逢看到春种秋收的农忙景象,我都不由得心生向往,这浓浓的乡村烟火气刻进了我的骨子里。我从南京晓庄师范学院毕业后,本来可以留在南京当老师,但还是选择回到家乡扬州宝应县,成为一名大学生村官。”扬州宝应县柳堡镇人民政府副镇长郭炜剑这样说。
回乡工作后,他出去招商,被人称作当地的“父母官”。郭炜剑笑着说:“是的,我替外出工作或生活的年輕人守护他们的父母、守护他们的家乡,我就是这样的‘父母官。”
“我每天拿着手机在村里拍来拍去,村里人都说,这有什么好拍的。可是,我就是觉得家乡美,就想拿着手机去记录。”常州市天宁区郑陆镇石堰村团支部书记朱丹萍说,“家乡这几年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我不想错过它每一个变化的瞬间。造一座桥,修一条路。春来了,花开了;夏来了,涨水了;秋来了,收葡萄了;冬来了,下雪了……我想把它的一年四季都收进眼里、心里,这就是我和我的家乡的连接方式。人家说,诗和远方,不及眼里有光。在我的眼中,家乡就是我的‘诗和远方。”
“以前家乡的路坑坑洼洼,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现在我的家乡好像一座大花园,它不仅是我们生活的家园,还成为城市人的心灵栖息地。以前,我为我是农村人感到自卑,现在我为我是农村人感到骄傲。常听城里人表示对乡村生活的羡慕,我心里充满了自豪,因为这份羡慕中也有我的一份付出和努力。”南京市江宁区政府谷里街道办事处香草谷旅游公司总经理李富园说。
“这些参与家乡建设的青年年轻有为、视野开阔、信心十足,很多在村镇中都属于‘明星级人物。他们的身影活跃在田间地头、村头巷尾,对冲了‘空心化与老龄化的乡村之痛。”南京农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师姜姝博士说,“他们重新联结人际关系、再造乡村生活圈以及重建村镇生活的功能。同时,他们普遍具有以人生成功为背景的积极而乐观的‘三观,具有以城市生活为基础的现代文化意识,这些重要的元素对于乡村建设及乡村秩序的再造意义重大。”
他们重塑了家乡,让家乡熠熠生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