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金锐,汪建军,祖波,戴明君
(安徽医科大学附属安庆医院骨科,安徽安庆 246003)
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osteoporotic vertebral compression fracture,OVCF)常见于中老年人群,尤其是绝经后妇女,治疗方式主要为保守治疗与微创手术,保守治疗由于卧床时间较长,持续性疼痛导致生活质量明显下降,增加了神经系统损伤的发生率和病死率[1];而经皮球囊扩张椎体成形术(percutaneous kyphoplasty,PKP)可使伤椎即刻稳定,迅速解除疼痛症状,且创伤小、住院时间短,临床上报道较多,但大多为单椎体骨折,对于多椎体OVCF的临床报道较少,尤其是跳跃性椎体骨折[2]。我科自2018 年1月~2019 年12月收治21例跳跃性OVCF患者,均应用小剂量骨水泥PKP手术治疗,取得了较好疗效,现报道如下。
回顾性收集本院2018年1月~2019年12月收治的21例老年跳跃性OVCF患者病例资料,纳入标准:①年龄≥60 岁;②均为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有或无明确的外伤史,局部压痛及纵向叩击痛明显;③术前MRI检查提示为新鲜骨折;④至少2个椎体骨折且至少被1个正常椎体所分割;④骨折发生时间<3周。排除标准:①有椎体爆裂性骨折,椎体后壁骨折,椎管有占位,影响神经或马尾者;②患严重心脑血管疾病及神经系统疾病,无法配合者;③无法配合局麻手术患者。21例中,男5例,女16例;年龄60-85岁,平均(73.86±8.11)岁,共45个椎体,其中T61个,T71个,T83个,T92个,T106个,T113个,T126个,L17个,L26个,L32个,L47个,L51个。
所有患者均在局麻下完成手术,且为双侧穿刺,合并上胸椎骨折或椎体压缩程度较重者使用小球囊辅助复位,若部分患者因紧张或血压波动较大,予轻度镇静降压处理。患者取俯卧位,垫高胸部使腹部悬空,透视定位伤椎椎弓根穿刺点并予以标记定位,常规消毒铺巾,予3支利多卡因+1支罗哌卡因局部逐层浸润麻醉,麻醉满意后,在正位C臂透视下选择伤椎椎弓根外侧外缘穿刺,C臂监视下调整穿刺头倾角度、深度,直至正位显示穿刺针位于椎弓根影内侧缘,侧位抵于椎体前缘1/3为准确位置,位置良好后拔出穿刺针芯,插入精细钻,在透视下钻出骨道作为操作通道,然后缓慢将球囊置入椎体前3/4处,C臂透视下在球囊内注入显影剂并扩张至合适大小,多次扩张球囊直至椎体恢复到满意高度,抽出显影剂,退出球囊,调配骨水泥呈拉丝状,采用推注杆经通道在C臂监视下缓慢注入伤椎椎体内,平均每侧0.7~1.3 mL,等待骨水泥弥散良好并凝固后,取出穿刺针,消毒切口并敷贴包扎。
所有纳入患者均随访≥6个月,采用VAS评分评估患者的疼痛改善情况,采用Oswestry 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对患者的腰背功能障碍情况评分。观察比较患者术前、术后3 d、术后1个月及6个月的VAS评分和ODI指数。
所有患者手术均顺利完成,手术时间25~55 min,平均40 min;单椎体骨水泥填充量为1.4~2.6 mL,平均(2.1±0.38)mL,有2例患者出现骨水泥顺工作通道反流,术后及后期观察均未有任何临床症状。所有患者术后疼痛症状基本或完全消失,术后随访均≥6个月,患者VAS评分和ODI指数均较术前获得显著改善(P<0.05),见表1。典型病例见图1a~1h。
表1 跳跃性OVCF患者术前与术后随访时的VAS评分及ODI指数比较
图1 a-b:患者术前MRI T1及T2像提示为新鲜骨折,且为跳跃性椎体骨折;1c:术中穿刺针位于椎弓根中央偏上;1d:术中穿刺针侧位像位置;1e:球囊扩张椎体复位;1f:术中缓慢推注小剂量骨水泥,弥散良好;1g:术后复查X线正位片;1h:术后复查X线片侧位片
应用PKP治疗多椎体跳跃性OVCF患者,骨水泥过敏及渗漏是无法回避的并发症[3],骨水泥渗漏除了骨水泥搅拌太稀和注射压力较高外,与术者缺乏耐心及经验也有关[4],严重者可致瘫痪或危及生命。因此,术中应注意以下几点:①一次手术的椎体最好不要超过3个[5],椎体越多则手术时间越长、骨水泥注入越多,发生骨水泥过敏及渗漏的概率越大,患者往往也难以耐受。②术前应充分完善检查,尤其是CT、MRI,以更好地了解伤椎骨折方向和位置,以及椎体前后缘的骨皮质损伤及椎管有无狭窄、占位情况。③球囊扩张时,不要盲目追求椎体高度恢复,适可而止即可。若过度撑开,会导致椎体前缘骨皮质破裂、骨水泥渗漏,致椎体前方或椎管内危及生命;另外,若球囊扩张过大,易导致邻近椎体骨折。④对于有后凸甚至侧弯畸形者,应注意调整患者平卧体位,穿刺时应使棘突位于双侧椎弓根中央,微调穿刺角度,以期在理想位置下穿刺。⑤PKP治疗老年患者的目的主要是止痛、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其疗效与骨水泥的注入量并无明确的相关性[6]。⑥骨水泥粘稠度的调制方面,低粘度骨水泥弥散效果好,可在椎体疏松的骨质内较好弥散,均匀分布于伤椎内,但发生骨水泥渗漏的风险亦大大增加;若骨水泥粘度较高,容易形成团块,弥散较差,甚至出现推注困难。一般认为,可调制骨水泥呈拉丝状进行注射,同时透视下观察骨水泥在椎体内弥散情况,防止因渗漏而出现脊髓、神经根的损伤以及栓塞等严重并发症[7]。
对于老年患者,PKP手术的目的是通过增强患椎强度,恢复脊柱稳定性,从而缓解疼痛、提高生活质量。传统观念认为骨水泥注入越多,椎体强度越大,后期疼痛缓解效果越好。但随着骨水泥注入量的增加,其渗漏及骨水泥反应也随之增加[8]。大量临床试验表明,骨水泥注入剂量与疼痛缓解程度并无直接联系[9],应用小剂量骨水泥也可获得满意效果[10]。对于多椎体跳跃性OVCF,由于椎体较多,单椎体骨水泥注入量增加将直接导致患者全身耐受力减退,甚至出现骨水泥排异反应,严重者危及生命。因此,对于多发累积的OVCF,一次手术不建议超过3个椎体,术前应根据查体、体征确认责任椎体,必要时可考虑分次进行手术。本研究表1中可见,21例多椎体跳跃性OVCF患者采用小剂量骨水泥PKP手术治疗,均取得了较好疗效,证实了该术式的可行性,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