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闿林
(四川文理学院体育学院,四川达州 635000)
2019年12月武汉爆发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简称“新冠肺炎”)一时间席卷全国,对各个领域都产生强烈冲击,新冠疫情对社会安定和生命健康再次提出严峻考验.为了应对疫情,国家科学防控,各地相继启动一级响应,延迟复工开学,鼓励居家战“疫”.目前尚无药物治愈,多以自身免疫新冠肺炎,霎时间掀起居家健身热潮.此现象也正符合社会学非常规突发事件对人的行为影响远大于常规事件[1].新冠肺炎对人的体育观念及行为影响很大,这种健身热是否仅仅策略性应对,昙花一现.鉴于此,通过对大学生新冠肺炎前后体育锻炼情况进行调查研究,探寻出新冠疫情对大学生体育意识及行为的影响,为高校体育工作者引导学生树立积极的体育意识和科学的体育行为提供参考价值.
以四川文理学院536名学生在新冠疫情前后体育意识和体育行为为研究对象.其中男生249人,占比46.5%,女生287人,占比53.5%,女生占总样本比例略大;年级占比情况见表1.
1.2.1 文献资料法 通过中国知网、维普等检索工具收集查阅相关期刊文献,同时解读疫情期间的相关文件,为本课题的研究提供理论依据.
1.2.2 问卷调查法 制定问卷调查表,通过腾讯问卷工具对川东地区部分高校随机发放问卷536份,回收问卷536份,回收率100%;有效问卷536份,有效率100%.
1.2.3 数理统计法 对回收问卷进行整理分类,并用SPSS22.0软件对问卷数据进行统计处理.
1.2.4 逻辑分析法 对收集的文献资料及问卷数据的处理结果,运用逻辑学知识方法,进行比较、分析、归纳,使文章的撰写达到严谨性和逻辑性.
情绪健康是心理健康的重要内容之一.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其突发性和快传播性,对人类身体健康产生严重威胁的同时,也扰乱着人们的心理情绪.大学生群体活跃度高,信息接受面广,但尚不具备完善的心理防御能力,易受外界因素影响产生焦虑、恐慌等不良情绪,进而出现盲从、冲动等行为[2].
图1 疫情期间大学生主要情绪表现类型Fig.1 Main emotional expression types of college students during the epidemic period
从图1来看,大学生总体上情绪趋于平静,占比72.86%;38.14%的大学生内心充满信心,这对抗疫工作的进行有一定积极作用.由于疫情的突然袭击出现封城、限行等重大控疫举措,打断了原来生活方式和节奏,导致大学生一时难以接受,滋生较多负面情绪.46.18%的学生出现担心情绪,37.94%的学生出现焦虑情绪,出现该类负面情绪的学生可能是因新课程、就业、考研等短期内无法推进的事情,或是担心自己或家人被感染,时常草木皆兵,“谈疫色变”或“谈鄂色变”;还有25.71%的学生心怀愤怒.面对新冠疫情所给大学生带来的负面情绪,学生自我需要积极主动地寻找缓调整措施,化解心理障碍.
意识是人脑对客观物质世界的反映.体育意识是体育现象、规律和本质在人脑中的反映,是人们关于体育知、情、意等统一的心理活动和认知系统[3].体育意识对个体的体育行为有支配作用.在对学生体育意识的研究中,主要从对体育功能的认知和对体育态度两个层面进行调查,调查结果见表2、表3.
2.2.1 新冠疫情前后大学生的体育认知变化情况
表2 新冠疫情爆发后大学生体育认知变化情况Tab.2 The changes of sports cognition of college students after the outbreak of the COVID-19
在对问卷结果进行SPSSAU系统中多重响应分析后,得到表2.从表中可见,在疫情前后,体育的强身健体价值始终站在众多选项首位,分别是26.45%和27.49%.可以说明体育的健身价值是大学生群体对体育锻炼最为直接和基本的认识.从普及率上看,疫情爆发后大学生对体育的重视程度和体育价值判断整体上明显提升,总体增幅达到21.83%(285.63%,307.46%).其中对体育的强身健体价值增幅最大(达到8.95%),其次体育的缓解心理情绪价值(6.34%),可以看出大学生群体在对体育的认知上不仅是局限于生物层面,在对心理层面也有一定认知;可能受到居家隔离防疫措施的影响,在对人际交往价值指标上出现负增长(5.22%).
2.2.2 新冠疫情前后大学生的体育态度变化情况 表3可见,在疫情爆发之前大学生对体育锻炼及体育课的整体呈支持态度且处于同一水平,分别是68.18%和70.33%;对体育知识的主动了解(包括锻炼方法、体育赛事、消费等)大都持一般态度,占比为45.62%.科学的体育健身活动能够改善健身者的心肺功能和肌肉适能,促进心血管的代谢水平和骨骼的健康,而且能够降低多种疾病的患病风险[4].疫情爆发后,在体育锻炼的重要性上变化最为明显,持支持态度的学生同疫情前增加了10.96%(79.17%,68.18%);对体育课态度略有增加(70.33%,73.86%).可以看出疫情的爆发使大学生群体对体育态度发生积极改变,对参与体育行为具有一定促进作用.
体育行为是指人类为了满足某种体育需求而有目的、有意识的利用各种手段、方法进行的活动.体育行为是一个较为宽泛的概念,即一切和体育发生联系的行为活动皆可称为体育行为,在受着主观体育意识的影响而呈现出不同的体育行为表现.本研究调查的体育行为主要包括大学生运动项目选择、运动频率及强度等变化情况.
2.3.1 新冠疫情前后大学生运动项目选择的变化情况
图2 疫情前大学生参加体育锻炼项目选择情况Fig.2 The selection of college students participating in physical exercise programs before the epidemic
图3 疫情后大学生参加体育锻炼项目选择情况Fig.3 The selection of college students participating in physical exercise after the epidemic
通过图2发现,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大学生无论男女在各种项目上都有所涉猎.男生有篮球、乒乓球和羽毛球上,而女生参加的体育活动主要集中在跑步上,这与女生的身体特点和运动能力有一定关系.跑步本身就是一种形式简单、对抗较小的体育运动,而且对时间和场地要求不高,这也是众多女生选择的主要原因.疫情发生后,大学生在运动项目的选择上与疫情前出现明显变化(图3).最为直观的是在跑步和徒手锻炼两种选择上,无论男生还是女生都有明显增加,出现如此变化符合疫情期间居家抗“疫”的控疫举措.由于出行得到一定限制,学生的锻炼手段和方式大打折扣,多以居家完成为主.这也是高校常规教学的一大弊病,体育选项课教学不应只注重单一选项教学内容的教与学,教会学生学会并掌握独立自主锻炼身体的方法更加重要[5].
2.3.2 运动频率的变化情况 通过表4发现在疫情爆发之前,大学生每周锻炼次数多集中在1-5次/后周,特别是每周参加1次、2次的学生最为明显,占比46.27%.在疫情爆发后,每周不参加锻炼的人数明显减少,占比9.51%;每周参加1-2次或3-5次不等的人数相比疫情前都有所变化,分比增长了4.85%和4.10%.这表明,疫情之前大学生的运动积极性不及疫情后,而疫情的突然来临对大学生的体育行为有一定的刺激作用,学生们想通过体育锻炼来增强自身免疫力,从根本上抗击新冠病毒;同时也通过体育锻炼来调节由疫情引起的不良情绪,确保心理健康.
2.3.3 每次运动时长的变化情况 由表5可知,在疫情前后参加锻炼的大学生每次锻炼的时长分布大致集中在30分钟以下、30分钟至1个小时和1个小时以上三个时间阶段.特别是疫情前,学生们主要集中在30分钟到1个小时这一阶段,有329人,所占比例为61.38%.疫情后,三个锻炼时间阶段的大学生人数皆发生明显变化,30分钟到1小时阶段的学生明显减少;锻炼时长不足30分钟的同学从疫情前的30.04%增加到55.41%.推测很有可能是由于疫情居家隔离,锻炼的手段缺乏和乏味,导致他们的锻炼欲望难以维持.
2.3.4 运动强度的变化情况 运动强度即单位时间内的运动量,是科学健身、保健和康复的核心,对于运动效果和保证健身安全有直接影响[6].通过表6发现,疫情前后大学生每次参与体育运动时的强度有所波动.参加中等强度锻炼人数增加较为明显(41.60%到49.07%),参加中上强度锻炼人数变化轻微(20.34%增加至22.57%,6.53%增加至7.28%),参加中下强度锻炼人数有所降低(23.88%减少至16.98%,7.62%减少至4.10%).在疫情来临之际,大学生体质健康受到考验,对生命健康有了新的认知和渴望,并通过加大运动强度来提高身体机能,以抵御病毒的攻击.在正式开学复课后,高校体育教师加强居家学习和复课后体育教学的衔接,循序渐进[7].同时也发现,无论疫情前后在参加不同强度锻炼人数的整体分布上皆现呈正态分布,也表明绝大多数大学生在参与运动锻炼时能够维持在中等强度,这也是锻炼的最佳强度.通常情况下最佳运动心率在最大心率的60%-80%左右[8].
通过调查与分析发现:①新冠肺炎疫情的出现对大学生的心理情绪产生了一定冲击,很多大学生处在焦虑和不安当中,对后期的学习或工作都存在阻碍作用;②新冠肺炎疫情的出现对转变了大学生对体育运动的认识,强化了体育意识;提高了参加体育锻炼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诱发了大学生对体育运动的参与.③新冠疫情的出现降低了大学生体育锻炼的项目选择,但从运动强度、频率等方面上又起到了助推作用.
于此建议:①高校教师应该在此特殊时期加强疫情防控教育,特别要加强对学生心理健康的疏导,帮助学生树立建立起“抗疫”必胜的信心和决心,引导学生制定学习和就业规划;②高校体育教师可以借助有利时机积极引导学生参与体育锻炼,加强体育教育和健康教育,同时在进行体育授课时要拓展教学思路,开发简单易行的锻炼方法及手段;③预防新冠的体育锻炼应以注重身体肌体免疫力的提升,提倡学生采用中等强度的有氧练习,并教授学生一些诊断运动负荷的技巧或方法,让每一次体育锻炼更加科学合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