翁厚居 王健
摘 要:艺术教育是高校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校园文化的建设和促进大学生的全面发展起重要作用。立足于理工科院校,分析校园文化建设和艺术教育的关系,阐述理工科院校艺术教育现存问题,为高校艺术教育的良好发展提出切实可行的措施,探索理工科院校艺术教育与校园文化融合建设的新途径,对提高大学生的艺术素养和创新能力,营造积极、健康、高雅的校园文化氛围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艺术教育;校园文化;理工科院校
校园文化是高校核心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提升人才培养质量、推动高校健康发展的巨大力量。不同形式的艺术教育既是校园文化的重要载体,也是高校教育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艺术教育以先进性、包容性等特征推动着校园文化的可持续发展[1]。
一、艺术教育的内涵与特点
艺术教育是以舞蹈、音乐、美术等为艺术手段和内容的审美教育活动,是美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艺术教育以培养鉴赏能力为主,创作能力为辅,使受教育者在欣赏优秀艺术品的过程中学习审美知识,形成审美能力。艺术教育注重主客体双方的情感需求,还有自身的感受和体验。高校艺术教育能够引导学生积极向上,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
二、校园文化内涵
校园文化是反映高校办学宗旨、精神面貌与办学作风的大型群体性社会文化,是在长期发展过程中形成的高校教育环境、历史文化传统、文化氛围和其他相关因素的总和。校园文化建设能够提高高校的核心竞争力,而且优秀的校园文化建设能够彰显其人文关怀,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三观”,对高校文化品位的提升具有重要作用。
三、校园文化建设和艺术教育的关系
对于高校而言,艺术教育是校园文化建设中至关重要的一个环节。校园文化和艺术教育之间具有协同效应,校园文化建设离不开艺术教育,艺术教育也不仅仅是针对艺术设计专业的学生开展,二者是协同的关系。高校在建设校园文化的过程中,通过引导师生开展不同形式的艺术教育实践活动,能够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丰富新时代校园文化的内涵[2]。
四、理工科院校艺术教育与校园文化的
现存问题
(一)艺术教育体系的地位有待提高
当前,部分理工科院校还未建立科学的艺术教育管理体制,非艺术专业的艺术教育并未得到高校师生的重视。部分高校虽然成立了艺术教育管理机构,但其归属不明确,因而自主权较小,这使艺术教育的发展受到了一定的限制。如今,很多理工科院校对艺术教学有了不同程度的关注,但大多高校的艺术学科仍处于从属地位。此外,由于高校对艺术教育在校园文化构建中的重要意义理解不够深刻,而且缺少对艺术教育的整体规划,使得理工科院校学生所接触到的艺术教育资源十分有限,且学习艺术类课程的积极性不高,学生的整体素质无法得到全面提高。
(二)师资力量不足且教学体系不科学
理工科院校往往有自己的办学特色,始终围绕优势专业发展,但有时人才培养方式趋于同质化,在一些理工科院校,艺术学科一直处于从属地位,无法获得较大的发展。当前,部分理工科院校艺术教育课程往往投入与产出比不尽如人意,因此,艺术教育资源稀缺成为该类院校普遍存在的问题。理工科院校艺术类师资力量较为薄弱,且分布于人文学院、艺术学院等,长此以往不便于课程的安排与管理,不利于艺术教育的长期推进。此外,由于学科的边缘化和艺术教育类课程缺乏相关的教学环境,部分理工科院校艺术类教师的教学评估考核往往存在一定的问题。
(三)艺术选修课数量有限且流于形式
部分理工科院校艺术选修课数量有限,且大多课程目标不明确,课程设置也不合理。公共艺术课程是高校开展艺术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之一。当前,很多理工科院校虽开设了一定数量的公共艺术课程,但课程数量与学生数量并不匹配,且种类不多。这导致师生处于被动状态,能够真正参与公共艺术课的学生并不多。此外,不少理工科院校在专业课内容设置上更注重学生对专业理论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但往往忽略了对学生人文艺术综合素质的培养。
五、理工科院校艺术教育与校园文化
建设融合路径
(一)转变观念,规范校园文化建设机制
当前,部分理工科院校的艺术教育得不到师生足够的重视,其中主要原因在于不少高校只注重培养学生的专业文化知识和技能,但却忽视了学生综合素质和个性的培养。因此,理工科院校应深入贯彻以人为本的教学原则,切实重视对学生的素质教育;积极探索艺术教育管理机制,进一步加大改革力度;采取有效措施,建立健全艺术教育和大学校园文化融合的新机制;推动素质教育的全面发展,提升当代大学生的人文综合素养[3]。
(二)拓展校园文化,营造艺术素质教育氛围
艺术教育能够全方位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而提升学生综合素质的关键在于将艺术教育活动扎根学生群体内部,使学生从思想到行为都能被艺术素质教育所影响。相关教师要充分调动大学生对艺术教育的热情,并鼓励学生与不同专业的学生一起参与校园艺术文化活动。将校园文化活动与时代相结合,不仅有助于营造良好的艺术教学氛围,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而且能发挥校园文化的价值导向功能,使校园文化活动在无形之中达到育人的效果。
(三)将艺术教育与校园第二课堂结合
理工科院校的艺术教育还可以与校园第二课堂融合。一方面,艺术教育可以完善课程内容;另一方面,艺术教育是全面普及艺术基础知识的重要途径[4]。作为提升大学生艺术素养的主要载体,艺术实践活动能够给大学生提供展示自己的平台,同时也能给在校学生创造沟通、互动的机会,从而推动理工科院校学生艺术素养的全方位发展。因此,理工科院校相关部门要积极建设文化艺术教学制度,营造浓郁的校园文化艺术氛围,提高学生的文化艺术素养[5]。
(四)多渠道探索艺术教育
如今,大多高校艺术教育活动都具有鲜明的时代特点。高校开展艺术教育活动,能够有效促进校园文化精神的传播与发展。而在开展校园活动时,利用全新的传播方式,能够不断深化校园文化的内涵,并消除传统传播方式与学生之间的代沟[6]。高校在举办艺术教育活动时,可以创新宣传渠道,在相关平台创建官方账号进行宣传,如微信公众号、微博、抖音等。工作人员根据大数据结果科学地识别用户感兴趣的内容,并有针对性地向用户推送信息,从而达到预期的宣传效果,推动校园艺术教育的有效开展,促进校园文化的繁荣发展,达到校园文化创新发展和学生艺术素养全面提升的双赢局面[7]。
综上所述,对传统理工科院校学生进行艺术教学和创新校园文化建设,能够有效培养学生的艺术创造能力和实践能力,从而促进其全面发展,将学生培养成为适应社会发展的高素质复合型人才。因此,只有把艺术教育的普及工作与高校文化建设紧密结合在一起,并在高校文化建设中彰显艺术教育的重要作用,在艺术教学中彰显校园文化建设的精神实质,才能切实把校园文化建设提升到更高層次[8]。
参考文献:
[1]吴萍.浅谈艺术教育在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中的作用[J].大众文艺,2012(1):283.
[2]步德胜,马延岳.理工科院校艺术专业设置与校园文化建设的探索研究:以青岛科技大学为例[J].中共青岛市委党校青岛行政学院学报,2013(2):125-127.
[3]陈思月.论艺术素质教育在大学校园文化建设中的地位与作用[D].长沙:湖南大学,2011.
[4]胡世长.艺术教育促进高职院校校园文化持续发展研究[J].文化创新比较研究,2020(18):78-80.
[5]武新文.关于校园文化建设中艺术教育几个问题的探讨[J].教育探索,2010(7):83-84.
[6]刘强,孟庆凯.公共艺术教育与专业艺术教学结合的实践探索:评《公共艺术设计》[J].中国教育学刊,2019(1):143.
[7]严岩.公共艺术教育现状及其发展探究:评《公共艺术教育研究》[J].中国教育学刊,2020(4):115.
[8]胡映.民族地区高校公共艺术教育的实现途径[J].教育与职业,2014(35):138-139.
作者简介:
翁厚居,长沙理工大学设计艺术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艺术设计。
王健,博士,长沙理工大学设计艺术学院教授,研究方向为设计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