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当下高校音乐教育专业在开展声乐课程教学时,存在声乐课程内容选编规范性不强、声乐课程教学偏向技术忽视理论、未重视教学理论的学习及实践等问题。为了进一步提高声乐课程的教学效果,需要重视理论教学,夯实学生学科理论基础,推动理论体系建设;注重知识的运用,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创设合理的实践教学体系;拓宽学生视野,扩大知识范围,引入先进的教学思维,逐步构建完善的课程教学体系。
关键词:高校音乐教育;声乐课程;教学体系
注:本文系2020年度山东省艺术教育专项课题“高校音乐教育专业声乐课程体系创新研究”(ZY20201458)研究成果。
当下一些高校在开展音乐教育专业声乐课程教学时,所讲授的通常是声乐理论知识与演奏技巧、对声乐作品的再创作等方面的内容,虽然这样的教学能够取得一定的效果,有助于提高大学生的声乐素养,但也存在较多的问题,使得教师容易忽视音乐课程体系中其他重要的教学内容,比如说声乐表演基础理论、中外艺术歌曲鉴赏等,这些内容对提高大学生的音乐实践水平有着重要的作用。但是许多高校在实际开展声乐课程教学时,是严格遵照教学大纲的要求,基于教材内容进行的,并没有构建完善的音乐教育专业声乐课程体系。同时,随着现代教育环境的不断改变,一些高校现有的教学方式和教学大纲等已经不能够满足现代社会的人才培养需求,从而造成声乐课程教学难以取得理想的效果,逐渐丧失了教学的实用性与实效性,无法确保培养出的音乐人才与现代社会需求相匹配。为了解决这样的问题,本文重点分析了当下高校音乐教育专业声乐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高校音乐教育专业声乐课程体系的创新路径,为不断提高高校声乐课程的教学效果提供帮助。
一、高校音乐教育专业声乐课程的教学现状
(一)声乐课程内容选编规范性不强
当下,一些高校的声乐课程并没有使用一个标准、统一的教材,教学大纲也倡导各个地方依照自身特色与实际状况进行相应的课程资源与教材建设。然而各个高校并没有一个能够遵照的严格选编标准,在进行教材选编时主要以相关教师的主观判断为主,导致一些高校实際应用的教材内容逻辑性较差。学生在实际学习的过程中,难以通过这样的教材内容打下扎实的理论基础。这无疑为学生后期的声乐知识学习与实践带来了非常大的困扰,在无形之中增加了学生学习知识的难度,也不利于学生系统掌握声乐知识理论与技巧,影响到学生未来的声乐水平[1]。
(二)声乐课程教学偏向技术忽视理论
理论积累是建立完善学科知识体系的重要基础,任何技能的领悟和吸收都需要建立在扎实的理论基础之上。由于声乐课程具有较强的实践性与抽象性,对其内容的学习与技能的掌握更需要良好的理论基础[2]。然而,从当下高校音乐教育专业声乐课程的教学现状来看,其教学中的大部分内容都是关于声乐技巧的传授、练习。除了让学生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鉴赏与学习中外经典的声乐曲目之外,在对学生进行考核评估时也是以学生的技能水平为重要标准,没有重视对声乐理论知识的传授与考核。高校开设音乐教育专业的目的是培养出更多优秀的基础音乐教育人员,因此要充分认识到声乐理论不单单是教育学生“发声”与“歌唱”的关键性基础,同时也是进行音乐实践教学的重要前提,需要对声乐课程理论知识的传授予以重视[3]。
(三)未重视教学理论的学习及实践
虽然在当下高校音乐教育专业的课程体系规划中,也设置了与音乐教学法相关联的课程,但是所给予的总课时数非常少,未得到教师与学生的充分重视,进而造成课程的实际教学效果不理想。由于高校规划的实习时间较短、实习模式缺乏灵活性,以及信息交流不及时、反馈机制缺失等问题,学生的实践教学能力并不能够在毕业前的实习环节得到很好的提高[4]。高校音乐教育专业的培养目标是为社会提供大量的基础音乐教育工作人员,必须重视提高学生的组织水平、教学水平以及课外辅导水平等。高校要以此为基础,重视学生对教学理论的学习及实践。
二、高校音乐教育专业声乐课程体系创新路径
(一)重视理论教学,打造扎实理论基础,推动理论体系建设
高校要充分认识到声乐课程理论教学的重要性,重视声乐理论课程的开发与建设[5]。开设声乐课程的根本目的是舞台实践与表演,促进学生对声乐作品的再创作,因此该课程具有非常强的实践性。然而值得注意的是,所有事物的发展都必须有完善的理论体系作支撑,而能否建立健全音乐理论体系,将直接关系到表演人员音乐艺术修养的高低以及其能否在舞台上做到随机应变。只有构建扎实的理论基础,表演者才能在实际舞台表演中呈现出良好的表演效果。
当下,根据高校音乐教育专业声乐课程规划现状,可以将所有的课程划分为三种:即以方法论为代表的课程、以鉴赏为代表课程、以演唱的核心要素为代表的课程。想要构建合理、高效的声乐课程理论体系,就需要在高校音乐教育专业的基础性知识学习时期,积极开展以上理论知识的传授与学习。只有在实际教学活动中,善于归纳和总结不同课程的理论知识,才能逐步构建结构完善、逻辑性好、关联性强的声乐课程理论教学体系。
(二)注重知识的运用,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创设合理的实践教学体系
注重知识的运用,不断提高大学生的实践能力以及教学水平[6]。随着现代社会环境的改变,高校音乐教育专业的大学生所面临的就业压力越来越大。通常情况下,一些毕业生在走出校门后会选择继续考研深造,而一部分毕业生在毕业后会进入中小学当音乐教师,还有较多学生在毕业后直接选择转行。
一些学生在整个高校学习生涯中,已经对声乐表演和舞台实践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并且这种喜爱程度已经超过了对音乐教育学的热爱,所以很多大学生在考研深造之后,并不会选择从事音乐教育行业,而是走上声乐表演以及舞台实践的道路。因此,在这样的大环境下,高校在规划声乐课程体系时,应当逐步改变以往声乐课程一对多的教学方式,针对一些有声乐天赋和表演天赋、喜爱声乐表演的大三、大四学生,开展一对一教学,进一步提高大学生的声乐演唱水平。另外,针对将来会进入中小学教师岗位的大三、大四学生,则应当重点提高其授课水平,向这部分学生传授中小学音乐课程的授课技巧,培养其实践能力,使其将现代化的新型教学方式融入教学。高校在开展声乐课程时,要根据不同类型的学生建立不同的实践教学体系,确保大学生在毕业后都能够实现良好的发展。
(三)拓宽学生视野,扩大知识传授范围,引入先进的教学思维
众所周知,高校声乐教学中的美声唱法部分来自西方,所以要注重传统民族声乐与西方美声唱法的融合,贯彻落实“洋为中用、古为今用”的教学思维。同时,在实际开展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坚持“引进来”与“走出去”教学策略。首先,由于声乐演唱技术需要经过多次的舞台实践来提高,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不可以固化自身的思维,而是要围绕各个学生的发音与音色特征,为其制定相应的训练方法,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领悟声乐演唱的精髓。其次,声乐教学需要立足于当下,我国乐坛源源不断地涌现了许多新的声乐作品。这些声乐作品在风格、编配上有所创新,内容和主题也非常符合潮流。学生要加强对这部分声乐作品的学习,掌握最新的前沿动态。
综上所述,声乐课程是高校音乐教育专业十分重要的课程,是高校开展学科建设、课程建设的核心内容。构建健全的声乐课程教学体系,有助于改善声乐教学效果,提高大学生的综合声乐素养,为大学生的未来职业发展奠定基础,同时会对我国中小学音乐教育的水准产生影响。因此,高校音乐教育专业声乐课程体系的构建至关重要。
参考文献:
[1]张益琴.改进评价模式 实现培养目标:对高师音乐教育专业声乐课程评价的反思[J].甘肃高师学报,2005(6):72-74.
[2]牛月莹.音乐教育专业的声乐教学内容与课程体系的创新整合研究[J].文化学刊,2010(5):59-62.
[3]方园.专业声乐课程教学的分析与研究:评《高校声乐教学与音乐教育研究》[J].中国高校科技,2019(6):112.
[4]邢方方.高师音乐教育专业声乐课程教学设计的严谨性分析与研究[J].戏剧之家,2017(12):220-221.
[5]史玉学.谈高等教育中民族声乐演唱专业方向课程体系的设计与实践:以沈阳音乐学院为例[J].艺术研究,2015(2):218-219.
[6]玛尔健.普通高校音乐学专业(师范方向)声乐课程教学改革研究[J].北方音乐,2019(19):221-222.
作者简介:
王涛,硕士,山东艺术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为声乐演唱与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