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用满怀敬意的目光轻轻叩问:
十万大山深处百马河畔的百马梯田,仅仅是这一方水土的“过山瑶”永远抹不去的乡愁吗?
轻轻踏着这片曾经刀耕火种的土地,我无意查寻耕耘生息于这片土地上的瑶族人祖先的由来与去往。只用一颗礼拜土地的虔诚之心,探索记忆中关于苦难辉煌的故事,让思绪跟着时间溯回这片土地上的瑶族人零碎却又藕断丝连的历史蔓延……
靠山吃山,吃完这山又过那山,周而复始。这,就是“过山瑶”名称的由来和内涵?曾几何时,过坳的山风掀起初嫁瑶女的红头巾,却总也掀不开与刀耕火种截然不同生活的另一页;深山里的松油火把,映红初为人夫的瑶族汉子刚强的脸庞,却总也照不透脚底下坎坷崎岖的前路。
所幸,面对厚土,一代又一代瑶族人耕耘土地的精神不灭!
当落日或晓星,在薯莨岭低垂,在岭脚下的百马梯田,你会听见符咒和天籁的交替,如羊肠小道上的火把,萤火虫般明明灭灭。
岁月依然,恰如白发苍苍的老族长神秘如原始森林在风雨交加的冬夜里时断时续的梦谣。
瑞雪似的雾在山顶缭绕,如一千只一万只盘旋的白鹭,依依复依依,望岁月风时急时缓,倾听松涛声碎。
梯田那么长那么高,它的根在哪里?没有根,再高,也是悬空啊!
我在寻找梯田的根。
旅者似的在梯田中行走,疲惫的是身体,灵魂不会疲惫。因为我,就是一个拾稻穗的少年,纯情而专注,在跨越一级又一级的梯田中捡拾,捡拾瑶家人那种与生俱来的躬耕与攀登的精神——心,肃然起敬。
几度荒草萋,几度荒草绿。与草木结缘的瑶家人,吃山但从不毁山,一山过一山,依然绵延着坚韧的天性,养自己也养山。在艰难的前行中,笃定“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的素朴信念,用泪湿的叹息串起环环相扣的日子和生生不息的岁月……
他们一代又一代,用心观察大自然的痛,用心呵护生态链中环环相扣的和谐美,以此安顿绵延不断的乡愁。
“星星还是那个星星,月亮还是那个月亮”,但生活再也不是驴走的磨道。
刀耕火种的梯田美吗?几度风雨骤,几度寒彻骨。把这当作一种历程吧。是历程就必然有起始。是梯田,给瑶家人活着的温暖、生存的期许。努力活着,不就是一种美吗?一种神圣的美!
生活没有过不去的坎,执着前行,总会有柳暗花明的奇迹和惊喜……脱贫攻坚战的击鼓终于在那一年那一月那一日,响彻十万大山。这个深度贫困的瑶寨,开始修建真正意义上的路,是一条条弯山曲水穿沟过坳的水泥路。绿树丛中的钢混楼房,尽管都是散在山腰间,但安装了太阳能路灯的水泥路,却将一间间一幢幢村舍以美丽乡村的名义串联在一起,与绿水青山珠联璧合,构成如瑶族服饰般多彩的瑶寨新貌。
用摩托车驮肉桂、运八角送山货的汉子,还有用电动摩托车接送小孩上学的妇人,他们再也没有一丝刀耕火种的记忆。
但,那种敬畏大自然,那种爬山登顶的精神,依然在血脉里延续,这是瑶族人固有的血脉啊!
2019年,百马屯所在的常隆村整村脱贫出列。
小康生活如期而至。乡村振兴的梦如逢春枝条上茁壮的新绿,在春风春雨中招手。
歡欣鼓舞、豪情满怀的瑶族群众,撸起袖子用汗水换取乡村振兴的新天地,尽管他们面对的是国家级水源林生态保护区,全村处在保护区之中。这,意味着靠山吃山的山民们所处的群山不能开发,连简易的进山道路都不能修。生态保护的红线绝不能跨越!
怎么办?山民们在缓冲区里开展林下种植,种植肉桂、八角、油茶、中药材,在森林里发展野生蜂蜜产业……尽管不能连片,但碎块相拼,便是积少成多,聚散成片,便是规模。
乡村振兴的激情在熊熊燃烧,一边是原始森林原始丛林的苍凉和冷峻;一边是太阳能路灯和摩托车小轿车小货车等现代文明的激情迸发。山民们如何取舍又如何互为因果?
他们笃信: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守住这青山守住这绿水,终归能圆振兴之梦。
梯田的路,没有车辙。唯马蹄牛蹄以及人的脚板,留下那么多那么多深浅不一的印痕,被一春又一春的青草覆盖而后成为泥或成为一汪逝水。
啃草的牛,在半月形的梯田里慢慢走成弧线。没有牧童,没有牛背上的笛声,暮春的阳光中,牛儿自由散漫。它,在等待哨响吗?
驻村第一书记在梯田里徘徊,山民们也在凝眸这青山这绿水,这一片被原始树木簇拥的梯田……
依然必须靠山吃山!但要走转型发展之路。发展文旅产业,以百马梯田为切入点!第一书记与村民们不谋而合!
尽管,十万大山深处的百马梯田与龙脊梯田相比,显得过于小巧玲珑。但与百马梯田近在咫尺的原始森林、原始丛林和梯田脚下那条从万山中来又往万山里去的百马河,却为百马梯田平添了几分神秘、几分秀美、几分诗情画意。
有诗情有画意的所在,总会成为旅人的诗和远方!
百马梯田举办了三届的丰收节。各族游客联欢的舞台让当地群众尝到了文旅项目的甜头,尝到了敞开胸怀迎客的甜头,体会到本土歌谣与现代文明歌舞同台展演的中华文化交融相融的生机盎然。自信之火因而熊熊燃烧……
终于,小型挖掘机声响碎深山的宁谧。新翻的泥土中,腐朽的根与透鲜的根大大方方地诠释岁月的轮回……观光小路,开始在梯田里纵横交错;梯田旁边,歌舞平台开始修建;农耕物件展示专柜也露出雏形……县里将这片梯田定为高产优质农业示范区,自治区安排专项资金进行基础设施建设。这,又是一个乡村振兴的支点。
我在梯田中漫步。四月的青草,在我的脚下起伏。清新的空气让我由衷地感叹“中国氧都——上思”这句文旅推介词竟是如此的贴切!
梯田在我的目光中往山的高处堆叠。而我却热切地期望山更高,朝着遥不可及的天空延伸……我相信青山高处的恩惠和土地的恩泽。而此刻,只有梯田,知道我的目光如此坚定,脚步如此执着,心灯如此明亮,诗情如此澎湃。
让灵魂在梯田里舞蹈的,仅仅是我吗?
作者简介:徐仁海,防城港市作家协会副主席,《金花茶》文艺季刊副主编,中国报告文学学会会员,广西作家协会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