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净斋
(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郑州 450000)
主动脉夹层是临床上常见的极其凶险的一类急重症,常以胸痛腹痛来诊,如果诊断治疗不及时或者病人及家属没有意识到危险性拖延病情,致死率极高[1]。在急诊观察过程中由于主动脉夹层患者疼痛感剧烈且病情危急,很容易出现心理问题,并且不良事件也较多[2]。为了减轻患者疼痛症状、减少不良事件发生,本研究特将预见性疼痛干预模式引入主动脉夹层患者护理中,并采用分组对照研究方法分析其临床应用的价值和优势。
从医院2018年2月~2020年1月收治的主动脉夹层患者中筛选出52例符合入选标准者开展对照试验,采用随机综合序贯法将52例患者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26例。对照组患者中男18例,女8例;年龄49~85岁,平均年龄(69.3±7.2)岁;发病至就诊时间25~60min,平均(36.4±9.2)min。研究组患者中男16例,女10例;年龄50~85岁,平均年龄(69.2±7.1)岁;发病至就诊时间22~60min,平均(36.1±9.0)min。研究组和对照组基本的临床资料对比后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
1.2.1对照组
实施常规护理,遵医嘱给予药物及其他干预方式尽快稳定病情、减轻疼痛感,还应当对其主诉症状、生命体征测得的指标进行详细观察和记录。
1.2.2研究组
实施预见性疼痛干预,具体如下:
(1)做好患者疼痛状态的评估
通常情况下医护人员都是在患者发生疼痛以后,釆取缓解疼痛的措施,然而效果并不是太理想,患者往往感受疼痛时间较长,效果不明显。其实,护士与其他工作人员最大的不同就是护士与病人在一起的时间最多,最早了解患者的各种不适。护士在与患者的交流中,施以全身心的照顾,观察病人的生命体征,判断患者是否存在疼痛,判断其疼痛的原因,按照实际情况决定是否报告医生。
(2)严密观察病情
耐心听取患者的主诉,并询问其病史,及时发现细微的病情变化。因为及时报告医生并尽早处理是有效救治主动脉夹层的关键。在急性期,患者因剧烈疼痛可出现面色苍白、大汗淋漓、脉搏微弱等休克表现。因此,应严密观察疼痛的部位、性质、时间、程度等指标。使用强镇痛剂后,观察疼痛是否改善。同时注意区分如心肌梗死、急性肺栓塞、急腹症等疼痛等。
(3)心理护理
善于观察和发现各类病人的不同特点,根据病人的不同护理需要,护士应当对患者亲切、和蔼,要尊重患者的人格,要有高度的同情心,重视疼痛与心理的关系,个性化实施心理护理。消除病人的紧张、恐惧等不良心理反应,增强病人对疼痛的耐受性。帮助提高疼痛的痛觉,能使治疗护理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4)用药护理
在术区伤口无异常情况下,遵医嘱给予止痛药物。一般常规的止痛药物给药途径:一种是口服给药(如科洛曲、泰勒宁等),一种是静脉给药(如静脉止痛泵)。应用止痛药物后,应密切观察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用药后正确评估药物的止痛效果并做相应记录,一旦发生意外及时通知医生。
(5)护理指导
嘱患者疼痛时尽量深呼吸,以胸式呼吸为主,减轻腹部压力刺激。休息时患侧卧位及半卧位,局部轻轻按摩,可减轻腹壁紧张,减轻疼痛。饮食应选清淡、无刺激且营养均衡的易消化食物,少量多餐。保持大便通畅,减轻腹胀,以免诱发疼痛。保持情绪稳定,适当转移注意力,比如看些小说、听轻音乐等分散注意力。
观察并记录两组患者疼痛评分、并发症情况。疼痛评分参考文献中疼痛评分标准,选择视觉模拟评分法(VAS),分别于术前、术后24h针对患者术后疼痛程度进行评价,采用中华医学会疼痛医学会监制的VAS卡,分为10个等级,0表示无痛,10表示最严重疼痛[3]。
研究组VA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干预前后VAS评分比价
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具有显著性差异,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对比[n(%)]
在临床护理工作中,疼痛已经成为了继体温、呼吸、血压、脉搏之后的第5大生命体征,对于主动脉夹层患者,疼痛更是观察护理的重中之重[4~5]。尽早的采取有效的疼痛干预措施可以减轻患者痛苦,促进康复,提高生存质量[6]。护理人员在对主动脉夹层患者进行预见性疼痛干预中应该准确评估患者的病情,及时与患者沟通,了解患者的基本情况,并做好患者疼痛状况的监测,及时对患者进行预见性护理,减缓其疼痛症状,保持情绪的稳定,从而减少不良反应发生。本研究中,研究组VAS评分及不良反应发生率均显著优于对照组,说明预见性疼痛干预可以有效的减轻患者的疼痛感,提高患者的舒适度,从而降低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
综上所述,预见性疼痛干预在主动脉夹层患者中具有良好的应用效果,能有效缓解疼痛症状,改善患者预后,值得推广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