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报媒体融合的发展路径探析

2021-02-03 04:36冯璐
新闻研究导刊 2021年21期
关键词:新兴媒体发展路径媒体融合

摘要:隨着新兴媒体的广泛应用,行业报关注度不足、影响力减弱等问题日益显现。为走出新发展之路,行业报要认清自身优势,融合新兴媒体扩大传播优势,要优化人才配置,融合技术学习释放人才活力,要丰富传播渠道,创新新闻产品满足多样化阅读需求,与新兴媒体“融为一体、合而为一”,在媒体融合新时代焕发新生机。

关键词:行业报;新兴媒体;平台型媒体;媒体融合;发展路径

中图分类号:G20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8883(2021)21-0138-03

技术让媒体融合成为可能。近年来,写稿机器人、AI主播纷纷上岗,前者一秒成稿,后者惟妙惟肖,日新月异的互联网技术让不同表现形态可任意组合成一款令人叫好的“融合产品”。未来,人工智能等新技术将会带来更多场景化、全景化的新闻传播形式。

技术迭代拓展了媒体边界,让一切皆有可能。然而,反观近年来中国报纸行业的表现,与网络技术的高速发展相形见绌。2019年中国报纸出版1851种,比2010年1939种减少88种,比2018年1871种减少20种,传统媒体不再是社会传媒的主导者。

作为传统媒体的行业报是我国报业体系里的一个重要类别,对内交流行业信息、对外树立行业形象,有特定受众对象,为行业发声。在全媒体浪潮中,行业报面临的形势更为严峻,问题更为突出,如资金不足、管理体制观念滞后、人才吸引力趋弱等,都阻碍着其与新兴媒体的融合。然而,行业报在舆论传播中不能缺位,仍需保持行业传播的引导地位。在这场旷日持久的阵地转移战斗中,行业报要深刻认识到推进媒体融合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拿出魄力和勇气,借助新媒体的浪潮,加快“战略转移”,在新战场上再立新功。

一、融媒时代行业报转型提升的必然性

(一)国家战略层面的推动

媒体融合是一场由中央层面谋划和推动的深刻变革。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就媒体融合发展作出深刻论述,并成为新闻舆论工作的重要指南。中央陆续出台了《关于推动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融合发展的指导意见》《关于加快推进媒体深度融合发展的意见》等文件,持续推进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体的深度融合发展。当前,我国传统媒体已加快转向与新兴媒体融合发展,这将从根本上改变报纸的传播方式和形式。随着媒体融合发展的不断深入,传媒业乃至整个互联网行业也在裂变与重组。对于行业报来说,媒体融合发展是一项紧迫课题,唯有“因势而谋、应势而动、顺势而为”,方能在当下全媒体时代具有一定竞争力,守护其生命力。

(二)技术迭代、受众阅读方式改变倒逼转型

著名学者麦克卢汉曾说“媒介即讯息”,几乎每次重大科技突破都会深刻改变媒介形态和舆论生态。未来,除了人与人相连,或将形成一个人与物、人与服务连接的“万物互联”新生态[1]。

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发布的第48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21年6月,我国网民规模达10.11亿,互联网普及率达71.6%,这一数据还将逐年递增。我国网民的人均每周上网时长为26.9个小时,较2020年12月提升0.7个小时。网络已成为人们获取信息的重要渠道。随着5G、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技术不断发展,媒体融合在更高水准的互联网技术赋权下,以社交和人际传播为核心的整个传媒生态或将重塑[2]。

技术迭代、受众阅读方式改变将倒逼加快行业报转型。全媒体时代,媒体不仅要生产新闻、传播信息,更要学会运用先进技术适应当下新闻传播形式。目前,行业报还存在诸多问题:一是“硬件”条件较差,资金不足、渠道不畅、影响力小;二是融合形式缺乏创新,行业报所谓“新媒体”,多是将报纸内容“复制粘贴”呈现于微信、微博等网端,简单做加法而非求“合”;三是目标读者群分析不到位,在全网时代,行业报的受众对象正在迅速扩大。以林草行业报为例,相比过去仅林草行业读者群关注外,如今还会受到鸟类爱好者、自然保护者、自然旅行者等社会读者群,以及森林康养、自然教育等新业态读者群的关注。若想展现行业报的内容力量,就必须抓住变革契机,在互联网新生态环境下改变报纸的传播战略,消除昔日刻板的印象,融入更多读者喜闻乐见的形式,比如短视频、直播等。笔者认为,经过科技赋能后的行业报是大有可为的。

二、关于行业报转型提升路径的思考

(一)认清自身优势,融合新媒体扩大传播优势

2019年1月1日起,法制晚报休刊并整体向新媒体进军;2021年8月1日起,新京报由日报改为周五刊。近年来,报纸减版或停刊已成普遍事实,尤其在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下,报纸生产发行遭遇重创,媒体融合势不可当。

传统媒体要深刻意识到媒体融合发展的紧迫性和重要性。行业报作为传统媒体首先要认识到,仅一份纸质报纸已不能满足市场变化和受众需求,要以自我革命的勇气加快改革步伐。其次要主动拥抱互联网,顺势而为,准确判断,将主战场转移到新媒体平台上,转型成为符合时代需要的互联网融媒体。

目前来看,大多数行业报改革转型的普遍做法是加快建设新媒体平台,先完成“相加”。通过建设媒体官方网站、微博、微信、手机报、网络电视等各类新媒体平台,随时随地以图片、视频等多样形式,直观传播新闻内容,从而达到拓宽传播渠道,扩大传播优势,提高品牌效应的目的。

但是,“相加”容易“相融”难。经过几年摸索,一些行业报仍停留在将报纸内容平移于新媒体平台的阶段。新媒体成了一款简单的发布“工具”,鸡肋般的存在。简单的版本转换不是真正的融合,行业报要根据工具特点重新策划,让宣传报道形神兼备。同时,有一些行业报则扬长避短、创新策划,因新媒体的介入展现出生机与活力。例如,中国气象报集全社之力,采取“移动优先”战略,整合全社资源,动员报网记者制作全媒体产品,优先新媒体发布,阅读10万+文章屡见不鲜,多项新媒体产品获得好评。中国绿色时报的中国森林草原防火微信公众号以“快”为主突出时效,策划视频大赛等新媒体活动,在行业报微信公众号排名中位于前列。

新京报原社长宋甘澍在该报创刊17周年时表示,不同媒体有着不同的基础条件和发展定位,实现转型谋求发展没有一条放之四海而皆准的定理,转型给行业中的人带来了各式难题,但去粗留精、革故鼎新一定是前进的大方向。

对于大多数行业报来说,基础条件相对落后,因此更需要认真分析“内容”与“技术”的关系,通过技术提升,生产出优质的新闻产品,最大限度吸引用户,实现无限的可能,最终让新技术的使用真正成为行业报新的生长点。

(二)优化人才配置,融合技术学习释放人才活力

随着新媒体的广泛应用,行业报多年积累下的模式化、制度化等问题凸显出来。面对来势迅猛的新媒体,行业报必须优化资源配置,而第一步须从人才配置开始。

在全媒体时代,人才决定着报纸的兴衰、转型的成败,将优秀的人才放在适当的位置,并制定激励机制使其价值得以提升,方能打开报纸发展的新局面。相比于新兴媒体记者准入门槛低,传统媒体记者准入门槛相对较高,文字功底更为扎实,采编业务能力更强,对新闻内容的选择和处理有着丰富的经验,特别是传统媒体有一道“把关”程序,对记者的判断能力和认知水平具有一定的锻炼作用,而这些优势在融媒体时代尤为稀缺。以行业报记者为例,在具备传统媒体记者优势的同时,独特的行业从业经历使其报道的专业性与权威性大大增强。

行业报所拥有的优秀记者是拥抱互联网过程中的“王牌”,也是相比新兴媒体最大的优势所在。行业报要以全媒体思维重塑内部组织架构,在人才配置上进行“战略转移”,以全媒体产品和服务为核心,进行改革和流程再造,合理整合人力资源,先打通新老编辑人员,组建成立“融媒编辑中心”集中统一管理,再构建集约高效的新型采编制作播发流程,逐步推动采编主力军全面挺进主战场,让分散在网下的力量尽快进军网上、深入网上,做强网络平台,占领行业新兴传播阵地。此前据报道,新京报报纸内部系统只剩下7个人,其余人员已全部转移到新媒体。作为国内颇具代表性的都市报,此举在全国范围内产生了一定的示范效应。对于行业报来说,同样有参考价值。

记者是新闻产品的生产者,新技术是媒体融合的先进生产力,不懂技术的记者无法生产出好作品。当下微博、微信、公众号、小程序等新媒体工具深入人心,记者学好用好这些工具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行业报在体制机制变革上,要通过自学、培训、进修等方式优化人力资源配置,培养一批“全能”人才,不仅要“拿起笔会写,拿起摄像头会摄,拿起话筒会讲”,还要掌握计算机技术,会数据分析、驾驭技术,锻炼记者协调沟通和合作能力、自我创新力,适应新媒体传播环境[3]。

目前,大多数行业报存在工作墨守成规、缺乏活力等问题,因此需要优化人才队伍结构,把更多熟悉新媒体的中青年人才,充实到关键岗位和領导岗位,健全成就、机会、报酬三位一体的激励机制,并赋予必要的自主权。要改变事业单位传统机制,建立首席制、领衔制等岗位聘用制度,制定清晰的业绩考核,向一线岗位倾斜,打通晋升通道,充分释放人才活力。同时实行积极有效的人才引进政策,拓宽选人用人渠道,为高端人才、急需紧缺人才引进开辟绿色通道,并给予特殊待遇,不断输入新兴人才血液,改善新媒体一线专业人才匮乏的现状。让每一位新媒体人在岗位中都能体现其价值,从而提升整个报纸的整体价值,唯有如此方能把媒体融合向纵深推进。

(三)丰富传播渠道,创新产品满足多样化阅读需求

为了满足受众新闻阅读习惯和阅读方式的改变,一系列视觉表达形式的“新闻产品”应运而生。在此背景下,行业报应根据自身基础条件,打造个性化视觉融合产品。行业报有相对稳定的受众,有行业独特的内容,在行业新闻、专业报道上独具公信力和穿透力。在全媒体时代,行业报要用技术为媒体融合赋能,提升其价值。内容是媒体的核心竞争力,“内容为王”是媒体永不过时的法则。在视觉内容开发上,行业报要深耕专业化、垂直化内容生产服务,推陈出新,打造多样化、个性化、可视化的“融合产品”。

根据自身技术条件,行业报可以从长图、H5、海报等低门槛融媒体视觉产品做起,逐步挺进视频、音频等产品开发,加快建设全媒体内容供给体系,针对不同需求提供丰富多彩的内容,提供沉浸式、交互式视听体验,用新理念新技术提高内容质量和供给效率。同时,要准确及时发布融媒体新闻信息,为其他媒体转载提供新闻信息源,掌握网络舆论场主导权。行业报要想摆脱时效性的发展束缚,必须在媒体融合下以互联网思维整合全社资源,报网记者制作全媒体产品优先新媒体发布,让受众第一时间了解信息,深度内容随后再加工二次发布。

人民日报新媒体近年来运用人脸识别等新技术打造了诸多融媒体交互式产品,在网络上形成刷屏效应,如《快看呐!这是我的军装照》《瞧,我的幸运物种》使公众通过H5合成技术晒出自己的“军装照”“幸运物种”,这种“沉浸式传播”是一种互动性、体验式信息服务,实现媒体全方位覆盖、多领域拓展。而长图和海报相比来说技术门槛低,也符合当下轻量化、碎片化的信息市场。这种轻量化的视觉产品是行业报的主要且有效的传播载体,可以调动内部编辑和美编共同策划开发。中国绿色时报2021年全国两会、全民义务植树运动40周年、《生物多样性公约》第十五次缔约方大会等重要报道中,均有用长图或海报的形式进行新闻宣传,摆脱了单调的文字表述,受众更愿意阅读并转发。

行业报入驻平台型媒体是丰富传播渠道最简捷、快速的一条途径。目前对平台型媒体没有明确的定义,认为其是一种新型的融媒体。“既拥有媒体的专业编辑权威性,又拥有面向用户平台所特有开放性的数字内容实体。”目前这个定义在国内获得广泛认可。

这种平台性的媒介是互联网应用与内容生产相结合所呈现的一种媒体界面,目前来看平台型媒体满足了当下人人皆媒体的需求,所有个人或者单位,包括像行业报这种传统媒体都可以在上面进行内容生产,平台经过各种规则和服务制度,对所有内容、服务提供者报以开放式的态度,让其各自独特的价值都能够尽情展现于平台之上[4]。今日头条、抖音等第三方平台算是第一批平台型媒体,经过长期的建设和运营已较为成熟,拥有众多用户,用户范围广泛,更为大众,多以自媒体居多,近两年更是成了“创业”之地。

当然,不同媒体与互联网应用可以生成不同的平台型媒体。主流媒体也在跟进,争抢传播高地。例如,主流媒体中的顶流人民日报、新华社都搭建了自有平台型媒体,体现权威性、专业性。很多行业报在平台型媒体注册的人民号、新华号、头条号等,浏览量轻松破万,相比行业报自己的新媒体阅读量已相当可观。可以说,平台型媒体为传统纸媒中的“弱势群体”打开了一扇传播新窗口。

三、结语

融合发展关键在融为一体、合而为一。行业报不要死守新闻纸,要加快改革步伐,顺势而为,准确判断,笃定前行,尽快从相“加”阶段迈向相“融”阶段,创新管理体制,全力打造全媒体新生态;发挥行业报权威性、专业性、贴近性等优势,加强深度沉浸式视觉内容制作,创新视觉产品;搭建平台媒体或入住平台型媒体,拓宽传播渠道,从而提高媒体的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让行业报焕发新生机。

参考文献:

[1] 人民日报评论部.技术迭代打开无限想象力:回答好媒体融合发展的时代课题④[J].新闻战线,2019(2):14.

[2] 董盟君.智媒时代媒体融合的思考与实践:人民在线“1+5+N”融媒体方案[J].传媒,2020(15):23-25.

[3] 胡静.全媒体时代媒体融合的发展路径思考[J].今传媒,2017,25(2):129-130.

[4] 陈暐.融媒视域下的视觉传播及表达创新[J].新闻世界,2021(9):28-30.

作者简介 冯璐,本科,记者,副主任,研究方向:新闻传播力。

猜你喜欢
新兴媒体发展路径媒体融合
关于行业性科技期刊与新兴媒体的融合发展
电视媒体与新兴媒体的融合发展探讨
基于SWOT分析的西安现代物流业发展路径研究
地方广电媒体融合发展中的困境和出路
浅谈电视新闻的创新
新媒体与传统媒体在文化传承中分别扮演什么角色
实施三三战略 强化内容生产 推进媒体融合
论循证新闻的方法与意义
民间艺术作品著作权保护的困境与出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