举办线上学术会议对提升科技期刊影响力探讨

2021-02-03 04:36李慧李文军
新闻研究导刊 2021年21期
关键词:学术会议科技期刊影响力

李慧 李文军

摘要:文章对腾讯会议和Zoom两个主流线上学术会议平台的使用体验做简单比较,从时间的选择、会议主题和特邀报告人的确定、线上会议的宣传与推广、提升参与度等四个关键点出发,为科技期刊筹备线上学术会议提供一定的参考。文章还阐述科技期刊举办线上学术会议的优点与缺点,并针对线上学术会议对提升科技期刊影响力的意义展开详细讨论,发现新冠肺炎疫情之下科技期刊举办线上学术会议,有利于期刊编辑掌握研究动态和研究热点焦点,增强科研人员对科技期刊的黏性,有利于期刊组建特色专题或专辑,为发掘潜在作者创造良机,并大幅提升期刊的社会影响力和传播力。

关键词:学术会议;科技期刊;在线会议;组约稿件;影响力

中图分类号:G237.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8883(2021)21-0087-03

基金项目:本论文为中国科技期刊卓越行动计划梯队期刊项目“森林生态系统(英文)”研究成果,项目编号:C-086

长期以来,科技期刊举办本学科领域的学术会议,不仅可以帮助编辑把握国内外科技发展的主流、了解最新研究动态、与科研人员建立合作与交流关系,更有助于宣傳自己的期刊,通过与专家学者面对面的交流来组织高水平的稿件[1]。但一场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席卷全球,国际航班大面积停飞,使得大约80%的国内外学术会议不得不延期举办或由线下改为线上会议。据估计,2020年大约有2000万场学术会议因疫情而重新计划(取消、延期或改为线上)。特别是对于会议比较多的计算机和医药学科而言,因疫情延期、取消或者改为线上的会议更是数不胜数。学术会议是广大科技工作者交流与合作的重要渠道,对开阔学术视野、提升学术地位、扩大学术话语权具有重要意义[2]。因此,在全球疫情暴发的大背景下,线上学术会议应势而起。

一、线上学术会议平台的选择

最常用的会议平台是国内产品的代表腾讯会议和国际会议使用率最高的Zoom。其实说不上哪个平台更好,每个平台都有自己的优势。腾讯会议移动端能在微信小程序里直接发起和点击进入会议,在国内有临时会议需求的情况下,腾讯会议最容易上手使用。Zoom的注册环节相对麻烦,用户必须下载客户端才能进入会议。不过Zoom延时少、卡顿少,在多人视频的情况下稳定性优于腾讯会议,而且Zoom自带视频录制功能,方便回放观看;而腾讯会议如果想录制需要另外使用录屏功能。但是目前Zoom已在国内停止了运营,需要通过代理模式才可以使用,多用于英文期刊举办的在线国际会议。Zoom的受限让腾讯会议有了急速发展的机会,其用户规模不断扩大。

二、科技期刊筹备线上学术会议的几个关键点

(一)时间的选择

对于国内范围的在线会议而言,正常办公时间或者晚上均可举行,以确保尽可能多的人参会。但对于国际会议来说,由于时区的不同,很难让所有人都在最理想的时间参会。选择某个时间段对一些人来说是早上,而对另一些人来说是下午。因此,主办方必须有所取舍,并为参会者制定并分发根据不同时区确定的时间表,以免造成混乱。

(二)会议主题和特邀报告人的确定

为了吸引更多的参会者,毫无疑问会议主题应聚焦热点前沿领域,关注本领域的重大科学问题,这也与期刊举办学术会议组约高水平稿件的目的相一致[3-4]。邀请到学术造诣深厚、知名度高的报告人,既可以保证会议的高质量和高水平,又有利于期刊的宣传与推广。但是,哪些研究属于热点领域和前沿主题,哪些问题取得了重大的突破与进展,这就对编辑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编辑对自己期刊的专业领域做更深入的了解与科研动态的追踪,“火眼金睛”辨识出真货真才。

(三)线上学术会议的宣传与推广

会议主题、时间及日程、特邀报告人、报告题目等关键信息确定之后,应该利用网站、微信公众号、Face-book、Twitter、电子邮件等途径,大力宣传和推广[5]。当前,依托智能手机的微信平台等新媒体的宣传力量绝不可小觑,如可以利用举办会议创建期刊自己的微信群,微信群成员可以囊括本期刊相关领域的国内外学者、硕博研究生等,在微信群实时发布有关线上会议的筹备、进展等信息,既增强了会议信息的透明化,又提高了参会者的积极性,后期还可以将此微信群转化为本期刊的作者读者交流社区,无形中为期刊积累大量的作者资源,扩大了期刊的影响力。

(四)提升参与度

线上会议最大的缺点是缺少会后交流,因此给大多数参会者带来了在线互动效果差、沉浸不足的感受。如何增强在线互动效果,提升与会人员的参与度,与参会者建立一种友谊合作的关系,是期刊编辑需要重点关注的问题。例如,可以提供创新的在线海报演示和别具匠心的评论部分,以最大限度发挥参与者的潜能。还可以配合会议组建微信群延展交流空间、分配更多的时间给分组讨论和圆桌对话、设立虚拟茶歇环节等,从而促进彼此的互动交流。

三、科技期刊举办线上学术会议的利与弊

首先,随着硬件的不断升级和网络技术的日益成熟,越来越多人提倡减少线下的学术会议,改为举办在线的学术会议,此次新冠肺炎疫情更是加速了从线下学术会议到线上学术会议的转型。虽然关于线下会议碳成本的估算值各不相同,但参会者人均CO2排放范围在0.5吨到2吨或以上。如果每年有大概780万的研究人员参加一次线下学术会议,年均碳排放下限值约相当于某些小国一整年的排放量。所以,出于保护环境和提高参与度的考虑,线上学术会议已经被越来越多学者所认可。

其次,线上学术会议不受地点的限制,让参会者免去奔波之苦。所有的会议报告都可以通过在线会议进行,而且还可以重播回看,对于早期职业阶段的新人、来自经济较落后的发展中国家的参与者或因有残障而无法线下参会的科研人员更加友好。

再次,线上学术会议可以节约参会成本。“屏对屏”的线上会议形式支持实时沟通,便利且高效,对忙碌的科研人员而言能节省坐飞机、高铁的时间成本;对于囊中羞涩的课题组而言还可以节省交通、住宿等经济成本,有助于他们参加更多会议。

但线上的虚拟会议在带来便捷体验的同时,始终无法实现与会者的面对面交流,缺乏学术交流的氛围[6]。有些东西是科技无法取代的,比如人际纽带。很多时候,同行间的交流不仅仅是学术和事务性的交流和沟通,更多的还有感情上的沟通,但线上会议只能实现基础的沟通需求,无法满足社交性、仪式感十足的学术交流体验,比如无法有效地组织社交活动以及茶歇期间的面对面交流环节,使得与会者无法更加深入地相互了解和认识,从而无益于以后建立长久联系。

四、线上学术会议对提升科技期刊影响力的作用

(一)有利于掌握研究动态和研究热点、焦点

专业的学术会议,无论线上线下,通常都涵盖了该学科领域最新的研究进展和热点问题[7]。因此,编辑通过参加专业学术会议能够发现学者们都在研究什么,最新的方法有哪些,领域内最新的争论或者关注的重点有哪些,有助于了解本学科的热点问题、掌握学术动态,为期刊准确把握学科方向和组织高水平稿件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7-8]。例如,作为“中国科技期刊卓越行动计划”领军期刊之一的《分子植物(英文版)》,将其举办的学术会议分为三个不同的层次开展。一是高端国际学术会议。这些处于学科领域最顶尖的科学家最能洞察学科前沿且视野开阔,善于凝练关键的科学问题,是不可多得的科研财富;二是立足于国内、侧重交叉学科的前沿论坛。前沿交叉学科是科学网格中的快速生长点,这里最有可能产生重大的科学突破,同时就会产生重大原创性的科研成果;三是定位于中国青年科研人员的在线研讨会。青年学者基本都处于科研第一线,他们思路清晰、逻辑性强、富有激情。听他们的报告更能启迪思维,推动学科领域的跨越式发展。这些多层次多梯度的研究成果分享,有利于期刊编辑结合自身情况,找准问题点,洞察科技前沿成果,不断深耕细作组约高水平文章出版。

(二)增强科研人员对期刊的黏性

因为没有地域的限制,而且不用长途奔波,所以当前一般的线上学术会议,尤其是高水平的学术论坛,会聚集一批本学科领域的顶尖专家学者,他们的学术报告或成果分享能够集中反映本学科的最新发展方向和前沿进展。此外,与会人员中还包括许多活跃的青年学者或长期在科研第一线战斗的研究人员。长久以来,学术期刊与大部分科研人员之间普遍存在信息不对称的问题,从而导致其对期刊的黏性不强。通过举办会议,期刊编辑可以主动发声,全方位宣传期刊,尽可能地向这些专家学者推介期刊并建立长期联系,这对期刊的品牌塑造有非常积极的作用,从而发掘更多潜在的投审稿专家,为将来组稿或审稿奠定基础。后续期刊还可以给这些专家精准推送本刊物的活动、新闻、新出版论文等,科研人员投稿中遇到的问题、求助试验方法、下载论文等,也可以在期刊所建的作者社区中进行交流。总之两者相互支持、相互协作,才能打造出一流的科技期刊,成就一流的科学家。

(三)利于期刊组建专题或专辑

学术期刊的专题或专辑一般聚焦某个学术热点或焦点展开,被认为是提高学术期刊影响力和传播力的有效手段[6]。过去期刊编辑一般通过参加线下学术会议当面与专家交流和组织稿件,与其他组稿方式相比,具有目标明确、沟通效率高、来稿速度快等特点。但是新冠肺炎疫情迫使大部分的国内外学术会议取消或者改为线上会议。对于会议主办者科技期刊来说,无论线上线下,组约高水平的科技论文是其不变的宗旨。大多数科技期刊举办的线上学术会议都有一个或多个比较明确的会议主题,这也是未来组建专题或专辑的主题。主题的选择必须具有前沿性、创新性和引领性,这是最终出版成败的点睛之笔。选择学科领域内威望高并在线上积极活跃的客座编辑也是专题或专辑成功的重要保障。客座编辑与期刊编辑部通力合作,选择极具代表性的热点报告,积极主动出击约稿,最后根据文章数量选择适合的出版类型进行正式出版,如设置短小精悍的专题栏目,刊3~5篇论文即可;如果论文10篇以上,可以设置专辑出版。专题或专辑文章的内容比较集中,针对性强,可使从事某一热点方向研究的科研人员获得相对集中和准确的数据和文章,并从中受到启发拓展研究思路,因此更容易获得本领域研究人员的关注。

(四)发掘潜在作者

各领域的科研人员是科技期刊的潜在作者,作者资源是科技期刊出版的源泉,也是期刊生存与发展的命脉。发掘潜在的作者资源是期刊确保自身可持續发展的核心环节。当前科技期刊依托线上学术会议,可以组建数个会议交流微信群,起初是用于发送会议介绍、新闻、通知、活动等,会后相当于为期刊汇聚了一大批高层次的潜在作者队伍。“中国科技期刊卓越行动计划”领军期刊《园艺研究》在这方面做得相当出色[8]。截至2020年1月,《园艺研究》共举办6届国际园艺研究大会,组建了30个活跃的交流微信群,目前交流群的总人数已高达9969人。通过在群内持续提供高质量的学术内容,并进行交流与知识共享,为期刊汇聚了一群坚定的支持者,也极大地提升了期刊的影响力。

(五)提升期刊的社会影响力

疫情之下编辑部举办线上学术会议,邀请国内外专家共同探讨本领域发展关键问题以及研究热点,既可以很好地传播优秀科研成果,也能够延伸期刊的品牌价值。

例如,“中国科技期刊卓越行动计划”领军期刊《微系统与纳米工程(英文)》2020年7月连续3日举办第七届微系统与纳米工程国际会议(线上),会议直播观众达到25800人次,超过了前6届线下会议参会人数的总和。同样作为领军期刊,《纳米研究(英文版)》2020年12月通过B站等平台全球直播网格化学学术研讨会,会议视频公开仅一周时间观看人数就达到15万人次。这些惊人的数字说明科技期刊举办线上学术会议不受地域限制,可以极大地提升期刊的传播广度[7]。

五、结语

通过文章分析可以看出,科技期刊举办线上线下会议各有利弊,不同的人对此会有不同的见解。但疫情背景之下,虚拟的线上会议仍然是近期科技期刊举办学术会议的趋势。科技期刊与学术交流是相互促进、相辅相成的,科技期刊举办在线学术会议对提升期刊的影响力具有十分积极的促进作用。不过线上的虚拟会议还是无法完全取代传统的线下学术会议,在从传统线下会议向虚拟的线上会议转型过程中,“线上+线下”的融合办会模式将成为科技期刊的首选。

参考文献:

[1] 王领全,李德强.《中国给水排水》主办行业学术大会助力期刊高质量发展的成功实践[J].天津科技,2021(9):29?31.

[2] 魏建晶,崔红,薛淮,等.学术会议提升科技期刊影响力的实践与思考:以“地球科学前沿论坛”为例[J].编辑学报,2021(8):417?421.

[3] 徐丁尧,步召德.科技期刊学术会议组稿策略[J].中国科技期刊研究,2017(2):126?130.

[4] 肖俊英.英文科技期刊投入与评价机制判断及兴刊对策探究[J].新闻研究导刊,2021(18):245?247.

[5] 任锦.科技期刊举办在线学术会议的现状与对策[J].科技与出版,2021(6):89?93.

[6] 张淑敏,辛明红,段为杰,等.如何通过学术会议促进组稿和审稿工作[J].编辑学报,2014(1):52?54.

[7] 张学梅,马振,王贵林,等.举办在线学术会议提升科技期刊品牌影响力[J].中国科技期刊研究,2020(11):1276?1280.

[8] 尹欢,孔敏,张彤,等.英文学术期刊学术社区的探索与思考:以《园艺研究》为例[J].中国科技期刊研究,2021(8):1040?1048.

作者简介 李慧,博士,副编审,研究方向:科技期刊出版。?李文军,博士,编审,研究方向:科技期刊出版。

猜你喜欢
学术会议科技期刊影响力
学术会议质量评价方法文献综述与研究展望
培育世界一流背景下普通科技期刊的发展策略
第六届陕西省科技期刊评优结果揭晓《西北园艺》荣获特色科技期刊奖
基金资助项目或攻关课题
My Hobby
移动互联网时代科技期刊的机遇和挑战
学术会议对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的作用
你凭什么影响别人
2015中国最具影响力10位商界领袖
3.15消协三十年十大影响力事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