樊永鑫
(山西西山金信建筑有限公司,山西古交 030200)
在房屋建筑施工过程中,使用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技术可以提高房屋的整体强度与结构韧性。但在具体实施过程中仍存在收缩与裂缝等情况,所以要对各个环节引起足够的重视,加强保养与管理工作,保证此技术被更加合理的运用,得以充分发挥其价值,有助于建筑行业的良好发展。
大体积混凝土是指最小尺寸不低于1m 的混凝土结构,在房屋建设施工过程中被广泛应用,通常情况下,其表面系数较小,因此四周环境温度出现变化时,内部和外部的温度差异会在一段时间内快速提高,这时会出现收缩和裂缝等现象,限制了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技术的运用。在具体实施过程中,要采取收缩预防、裂缝防治和养护管理等方法,以达到更好的建筑效果,保证施工质量。
在选择材料过程中,材料的性能会对施工质量有重要影响。不但要掌控基础材料的性能,还要不断改善施工过程中的配合比。技术上的完善能够保证施工的整体性,要符合相关工程的规范,要适当引入一些现代先进技术,例如:温度测控技术与配合比调节技术,这些技术能够保障大体积混凝土的质量。
在实际施工前,要采取多项措施,按照具体情形,让相关技术质量部门对施工预案进行论证,深入了解相关技术要求和质量标准。若应用的是商品混凝土,需要加强对商品混凝土的技术检验,保证其达到相关指标。在工地现场准备好水电传输设备,以保证工程的顺利进行,要提前设计出温度测量点的平面图,用来对温度进行精确控制。
房屋建筑工程图纸的制定要从使用和经济性等方面进行考量。设计完毕后要交给有关技术人员进行仔细核实,制定出最终的工程施工流程。把设计图纸交给专业的加工工厂,根据有关制作标准对钢模板进行加工,并完成拼装。将基础表面、温度缝和缝隙进行处理完毕后,根据工程计划,选择材料,然后制定合理的配合比。在设计配合比的过程中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要符合建筑工程施工对强度方面的标准;增加混凝土的和易性;尽量降低水热化程度;深入理解工程施工对混凝土结构的整体要求,包括砂石颗粒直径、水泥种类等内容;合理缩减水资源与水泥的具体用量,降低工程成本投入;综合各方数据信息,再进行集中搅拌,做好相应的准备工作[1]。
原材料准备与配合比完毕后,要把原料输送到拌合位置进行搅拌加工。在进行操作之前,工作人员需要按照一定的工作流程标准,根据设计方案严格对各种原材料的质量进行检查。在实际操作过程中,若观察到砂石表层有较多沙土、砂石骨料被严重风化、外加剂减水率不符合要求等现象,要在第一时间汇报给上级部门,为保证接下来的施工效果。在认定原材料没有任何问题后,根据规范流程对原料进行搅拌处置。这时工作人员要察觉到大体积混凝土和普通混凝土有所不同,需要对搅拌时间、搅拌量等精准调控,由于大体积混凝土存在单方水泥使用量不足、外加剂超量等特征,需增加搅拌时间,实际时间大概在2~3min。借助这种方法,有效保证了对混凝土拌合的平均性和充分性,为保证强度达到设计预期则要保证材料质量。
在房屋建设过程中,要严禁使用受潮变质的水泥,一般的硅酸盐水泥的初凝时间大于4h,终凝时间大于6h。灌注散装水泥时,要调节水泥剂量的系统参数,确保拌合符合相关要求,提升集料的安全性与平稳性,达到标准后即可使用,温度小于50℃,若施工地域正处在多雨时节,需要拥有一定的防雨排水方案,当温度上升时运用降温方法。保证水泥稳定碎石强度符合相关要求施工基础,要对掺量精准把控,尽可能降低水泥使用量。
在实际浇筑过程中,因为大体积混凝土的应力强、体积重量也较大,因此工作人员要确保梁柱、模板等支持构造符合相关要求,以此为基础对混凝土材料进行浇筑。在具体施工过程中,有关人员要尽可能确保混凝土浇筑入模均匀、流畅。若浇筑速度过快,会导致混凝土内部的热量难以散发,造成大量热量积攒在其中,影响结构稳定性。若具体施工过程出现中断,两层会因为凝结时间不同而出现断层现象,降低整体结构的一致性,对房屋的使用寿命造成影响。
图1 混凝土浇筑施工
同普通混凝土相比较,大体积混凝土的水热化现象明显,对温度的变化较为敏感。因此工作人员在浇筑的同时,需要对温度进行实时检测,然后采用切实可行的温控方案。例如:可以使用循环水降温的方法,将温度控制在43℃以下,并控制内外温差不超过20℃。
施工人员要对混凝土振捣工艺进行严格监控,在确保振捣均匀的前提下,防止振捣棒和模板底、模板内部出现撞击,避免影响混凝土的材料质量,或导致模板破损、材料泄露等事故。在还未初凝时,要适当进行二次振捣作业,有助于将其内部的水分、气泡、裂缝全部排除,以提升混凝土密度、避免蜂窝情况出现。
在某种情况下,要加大混凝土截面,能够提高混凝土结构承重力与强度,在具体应用中要将旧有结构面作为基础,在侧面添加截面与配筋,此技术具有较好适应性,是目前常用的防治措施。加大混凝土截面的施工技术并不复杂,可以同时对多个构建实行操作,在具体使用过程中不需要较高的成本,当截面面积增大时,会降低建筑外观美感,因此在选择方法时要结合具体施工要求。
当混凝土浇筑完毕后,施工人员要对其进行长时间的养护工作,确保混凝土处于健康成型的状态之中,以免出现裂缝、沉降等现象。实践中可以使用“外蓄”的养护方法,在大部分终凝之后,在外部覆盖上一层塑料膜或麻袋片实行外部保护,当其内外温差到达大概25℃时,需要加上毛毯等防护方法。维护时间到7d后,拆掉侧膜,并对其浇水,当护理时间到达15d 后,即可停止养护。借助这种方法,承台质量获得了足够保障。
在实际施工同时要加强对施工质量的管理,保证装设好的钢筋骨架在保护层的合理厚度下的部位。浇筑完毕后要立刻进行保温、防潮与其他养护控制方案。在炎热夏季施工期间,要在其表面采取保湿措施,避免混凝土水分落实过快。在严寒的冬季施工时,混凝土外部温度过低,且环境温差较大,所以应用在建筑的模板能够应用热传导。至于低系数的隔热模板,需要立刻将隔热材料放置在混凝土的顶面上,防止出现霜冻损坏,并将表层温度维持在凝固与硬化温度之上[2]。
通常状况下,应用大体积混凝土浇筑施工过程中会存在30%的收缩现象,其是因为水分大量蒸发所导致,当及时补充一定量的水分之后,混凝土会迅速到达膨胀状态,恢复到原来的体积大小。假若经常出现这种状况会在某种程度上降低结构稳定性,分层施工能够降低混凝土收缩现象的发生,其一般包括分段分层、全面分层与斜面分层几种类型。分段分层是指在混凝土浇筑过程中,优先在底层施工,然后逐步对其他层进行浇筑,在首层混凝土未出现凝结时便对末层进行施工,此方法应用并不广泛。全面分层是指首层浇筑完毕之后就进行第二层浇筑处理,然后逐一进行连续浇筑。这种方法需要在结构平面尺寸非常精确的基础上进行,当房屋工程施工有特殊需要时可将其拆分成两部分实施作业,斜面分层一般应用在斜面坡度低于30°并且实际厚度较大的项目工程中。
冻胀裂缝通常出现在冬季,当温度在0℃以下,混凝土中的水分含量过高,易出现冻结情况。体积膨胀会造成裂缝出现。若在低温时节展开施工作业,需要应用预应力孔的绝缘方法,当预应力孔灌浆之后,冻胀裂缝易沿管道方向发生。冻胀裂缝与温度裂缝的产生原因各不相同,严寒地区的设计师要予以足够的重视,当大体积混凝土长时间暴露在寒冷的空气中时,导致局部拉伸应力增大并产生裂缝。在极端恶劣天气中,其体表温度骤降,但内部温度未出现明显变化,致使内外产生温度差,所以要尽量使用水热化低的类型,还要严格掌控水泥用量。在实际施工过程中,由于二氧化碳穿过保护层进入到增强材料内部,导致出现钢腐蚀,这种情况会破坏房屋整体结构,因此要对浇筑密度、裂缝与保护层厚度进行合理调控,能够减小二氧化碳侵入量,有效防止钢腐蚀。
大体积混凝土浇筑技术在房屋建筑工程中起到关键作用。经过对该技术的应用可以增强整体结构强度,保证工程具有良好的安全性。但此技术在具体实施过程中仍有不足之处,需要相关工作者给予足够重视,按照相关操作规范进行施工,确保建筑整体施工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