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 娜,史 伟
(河北省邯郸市第三医院,河北 邯郸056001)
高度近视患者多伴有眼轴及眼底的临床病理改变,流行病学调查显示[1],黄斑裂孔导致的视网膜脱离几乎仅发生于高度近视患者,也是致盲的重要原因。临床治疗高度近视黄斑裂孔时首选玻璃体治疗。近年来,微创手术由于其较小的术后感染率及较高的术后愈合速度[2],已广泛应用于临床。手术过程中,采取吲哚青绿染色对黄斑内界膜组织进行剥除[3],可极大提升患者视网膜的复位情况,同时术后对患者眼内以全氟丙烷(C3F8)维持黄斑区结构功能[4]。本研究中观察了吲哚青绿染色联合C3F8填充治疗高度近视黄斑裂孔视网膜脱离的临床疗效。现报道如下。
纳入标准:年龄18~38岁;高度近视(超过600度),黄斑裂孔,视网膜脱离单眼病变。本研究经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患者签署知情同意书。
排除标准:合并其他严重心、肝、肾功能障碍,传染性疾病,凝血功能障碍;哺乳期或妊娠期;对本研究方案不耐受;资料不全。
病例选择与分组:选取医院2015年8月至2018年8月收治的高度近视黄斑裂孔视网膜脱离患者9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5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详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n=45)Tab.1 Comparison of the patients′general data between the two groups(n=45)
观察组患者的黄斑区视网膜前膜及内界膜予吲哚青绿(卫材<辽宁>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45514,规格为每支25 mg)染色,剥离玻璃体后皮质,术后于患者颞上1.0~2.0 mm处进针,注射C3F8(天津晶明新技术开发有公司,国食药监械<准>字2008第3221315号)0.5~0.8 mL,首次注射失败者,可在1周后重复注射。对照组患者仅予术后玻璃体腔C3F8填充治疗,方法同前。
观察指标:患者的术后复位、视网膜下方浅脱离情况。检查患者术后1周、1个月、3个月、6个月的视力。分别采用CT-80型非接触性眼压计(日本Topcon公司)监测患者术后1周、1个月、3个月、6个月的眼压。观察患者手术前及手术后6个月的黄斑中心凹厚度及内环和外环的颞侧、鼻侧、上方、下方厚度。
安全性:观察患者术后黄斑区点状出血灶、术后次日眼压偏低等并发症发生情况。
结果见表2至表6。
表2 两组患者视网膜复位情况比较(例,n=45)Tab.2 Comparison of retinal reattachment between the two groups(case,n=45)
表3 两组患者术后裸眼对数视力(Log-MAR)比较(±s,n=45)Tab.3 Comparison of Log-MAR after the operation between the two groups(±s,n=45)
表3 两组患者术后裸眼对数视力(Log-MAR)比较(±s,n=45)Tab.3 Comparison of Log-MAR after the operation between the two groups(±s,n=45)
组别观察组对照组1周0.71±0.17 0.51±0.16 1个月0.89±0.14 0.62±0.12 3个月1.12±0.16 0.73±0.15 6个月1.32±0.14 0.91±0.12 F组内=3.911,P组内=0.000 F组间=3.827,P组间=0.000 F总=3.231,P总=0.000
表4 两组患者术后不同时点眼压比较(±s,mmHg,n=45)Tab.4 Comparison of intraocular pressure at different time points after the operation between the two groups(±s,mmHg,n=45)
表4 两组患者术后不同时点眼压比较(±s,mmHg,n=45)Tab.4 Comparison of intraocular pressure at different time points after the operation between the two groups(±s,mmHg,n=45)
组别观察组对照组1周13.31±1.41 17.31±1.39 1个月13.21±1.33 16.11±2.33 3个月14.18±1.42 15.03±2.36 6个月16.03±1.08 16.17±1.36 F组内=14.83,P组内=0.000 F组间=18.63,P组间=0.000 F总=0.741,P总=0.421
在高度近视黄斑裂孔视网膜脱离的治疗中,黄斑区视锥细胞的丰富性决定了术后视力恢复的程度[5-6],故既要考虑到裂孔封闭性,同时还需保护视网膜中心视力[7-8]。对患者仅采取C3F8注射,利用其显著的膨胀特征[9],促使黄斑裂孔封闭,同时机械性地对视网膜进行承压,有效防止玻璃体向下方进入视网膜下,有效排除视网膜下部液体,促进其色素恢复,可改善黄斑区结构和功能。有研究报道,以C3F8气体注射,可有效减少由于疾病进展过程中的增生性细胞及压痕形细胞的浸润,减少对视网膜的损伤[10]。虽然对患者注射C3F8具有一定的临床优势,但在治疗过程中也有一定的失败案例,分析原因主要归结为:在玻璃体视网膜相互粘连的患者中,C3F8可通过对视网膜的牵拉作用造成新的裂孔[11];术后患者易产生巩膜囊肿;在注射过程中,由于气泡的产生,患者的眼房的顶压作用不足,最终导致手术失败[12]。
表5 两组患者黄斑区各区域厚度比较(±s,mm,n=45)Tab.5 Comparison of the structure and function of macular region between the two groups(±s,mm,n=45)
表5 两组患者黄斑区各区域厚度比较(±s,mm,n=45)Tab.5 Comparison of the structure and function of macular region between the two groups(±s,mm,n=45)
区域黄斑中心凹t值P值内环颞侧内环鼻侧内环上方内环下方外环颞侧外环鼻侧外环上方外环下方时间治疗前治疗后治疗前治疗后治疗前治疗后治疗前治疗后治疗前治疗后治疗前治疗后治疗前治疗后治疗前治疗后治疗前治疗后观察组508.31±51.33 378.25±41.37 468.43±51.39 322.56±41.41 468.38±34.96 386.12±34.22 480.97±36.17 351.53±38.23 450.31±40.41 355.21±40.33 378.42±40.56 318.18±40.42 378.03±30.08 318.31±31.33 375.43±21.39 311.56±21.41 358.38±32.96 291.12±34.22对照组509.51±51.82 412.70±41.84 468.32±51.71 379.17±41.36 469.56±31.35 429.23±30.25 480.32±29.36 402.43±29.65 450.31±40.39 390.11±40.99 379.26±40.33 349.03±41.36 379.17±30.36 336.51±21.82 375.32±21.71 343.17±21.36 359.56±31.35 312.23±30.25 0.110 3.928 0.010 6.488 0.169 6.332 0.094 7.093 0.010 4.116 0.099 3.578 0.179 3.198 0.024 7.011 0.174 3.100 0.912 0.000 0.992 0.000 0.867 0.000 0.926 0.000 0.991 0.000 0.922 0.001 0.858 0.002 0.981 0.000 0.862 0.003
表6 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例(%),n=45]Tab.6 Comparison of complications between the two groups[case(%),n=45]
本研究中采用吲哚青绿染色联合C3F8填充治疗,通过染色进行视网膜剥离手术,有效避免了在C3F8填充过程中造成新的裂孔[13]。本研究中,观察组患者视网膜复位率显著高于对照组,且观察组患者的视力、眼压及黄斑各区域厚度显著改善。分析认为,由于观察组患者在治疗中对内界膜进行了有效剥离,术后对米勒细胞的保护增强,降低了其变性的可能[14];同时,在手术中由于切除了玻璃体,改善了视网膜内层神经纤维,降低了视网膜厚度。目前对黄斑中心区域的功能与视觉能力的相关性研究仍存在一定的局限性,有研究认为,随着患者黄斑区域的厚度增加,患者的视力呈显著下降趋势[15]。本研究中,患者治疗后的黄斑区域厚度降低,其视力显著改善,与以往研究类似。以往的研究只关注黄斑中心凹,本研究中采用对黄斑区各区域厚度进行了全方位比较,对其功能的改变进行全方位评估。
综上所述,吲哚青绿染色联合C3F8填充治疗高度近视黄斑裂孔视网膜脱离,可改善预后,提升黄斑区结构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