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声联合螺旋CT对脑梗死患者颈动脉斑块稳定性的评估价值*

2021-02-02 12:22河北省老年病医院功能科河北石家庄050000
中国CT和MRI杂志 2021年2期
关键词:易损颈动脉斑块

1.河北省老年病医院功能科(河北 石家庄 050000)

2.河北省直属机关第二门诊部功能科(河北 石家庄 050000)

3.河北省老年病医院神经内科(河北 石家庄 050000)

张 伟1,2,* 李 华2 王少颖3

动脉粥样硬化在心脑血管发病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尤其在易损斑块破裂极易形成血栓[1]。以往研究证实,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不确定性参与脑卒中发病过程。因此,对颈动脉粥样硬化病变做到早发现、早治疗,在一定程度可减少致残及病死风险[2]。目前,临床上颈动脉影像学检查包括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color doppler flow imaging,CDFI)、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multi-slice spiral CT angiography,MSCTA)、单光子发射型计算机体层摄影及磁共振成像等,均属于无创型检查[3-4]。本研究主要采用CDFI与MSCTA检测脑梗死患者颈动脉血管病变情况,就我院收治的162例脑梗死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旨在探讨超声联合螺旋CT对脑梗死患者颈动脉斑块稳定性的评估价值。

1 材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7年4月至2019年2月我院神经内科收治的162例脑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性96例,女性66例,平均年龄(67.42±11.72)岁;高血压80例,肥胖19例,糖尿病12例,吸烟史59例,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心脏病30例。患者1周内均接受颈动脉CDFI与MSCTA检查,12例14d内同时接受DSA检查。经我院伦理会审核并通过。

纳入标准:患者经确诊为脑梗死;患者临床资料完整;患者及家属知情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排除标准:患者患有恶性肿瘤;患者依从性较差;患者患有肝、肾等重要脏器严重损伤。

1.2 方法与指标 CDFI检查: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飞利浦公司,iU22),探头频率3~11MHz;取平卧位,于头部开始检查。检查范围:双侧颈总动脉—颈动脉分叉—颈内动脉—颈外动脉,记录颈动脉内径、斑块形态、血管壁厚度、内膜中层厚度。

MSCTA检查:利用SIEMENS,SOMATOM Emotion. 16层螺旋CT,扫描前固定头部。扫描参数:管电压120kV,序列4mm×0.75mm,管电流200mA,螺距1.15,重组间隔0.7mm,矩阵512×512;肘静脉注射75~90mL碘帕醇(370mgI/mL)造影剂,速率3.5~4.5mL/s,范围:主动脉弓部到颅底交通动脉环。采用示踪技术,智能触发,主动脉弓部为阈值监测点,120HU,延迟5s启动。

DSA检查:采用数字平板血管造影机(美国GE公司Innova 3100),ADW4.2工作站。

图像评价标准:根据双盲法,颈内动脉观察范围为颈动脉分叉根部近心端1.5~2.0cm,由超声及CT室医师进行评价。CDFI:内膜中层厚度1.0~1.3mm为增厚;强回声斑块,表面光滑等及以强回声为主混合斑块为稳定斑块;低回声或表面粗糙低回声斑块、溃疡斑块为易损斑块。MSCTA:颈动脉壁厚度增厚,局部增厚,CT工作站标尺测量管壁厚度0.5~1.6mm;钙化斑块(≥120HU),表面光滑纤维斑块(50~119HU),以钙化为主的表面光滑斑块混合斑块为稳定斑块;软斑块(≤50HU)、表面粗糙纤维斑块、溃疡型斑块、混合斑块为易损斑块。DSA作为“金标准”,评价颈动脉管腔狭窄程度:(1)轻度狭窄,内径缩小低于30.00%;(2)中度狭窄,内径在30.00%~69.00%;(3)重度狭窄,内径在70.00%~99.00%。

1.3 统计学方法 SPSS 22.0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组间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组间比较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CDFI与MSCTA检测颈动脉分叉病变分析 由表1可知,162例患者双侧颈动脉检查共324处,MSCTA检查血管正常59处(18.21%),管壁增厚71处(21.91%),斑块194处(59.88%);CDFI检查血管正常64处(19.75%),管壁增厚68处(20.99%),斑块191处(58.95%)。以上两种检查方式对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病变评价一致性为81.48%(264/324)。

表1 CDFI与MSCTA检测颈动脉分叉病变分析[n(%)]

典型病例病灶病变影像图见图1~4。图1为颈动脉分叉部CDFI与MSCTA图像,CDFI显示混合斑块形成,表面不规则(长箭),狭窄处血管变细,呈彩色(短箭)(图1A~1B);MSCTA图像显示斑块体积较大,形成表面不规则溃疡,主要为斑块低密度,少量钙化(箭头,图1C);DSA证实为溃疡斑块,管腔中度狭窄(箭头,图1D)。图2为颈动脉窦部CDFI与MSCTA图像,CDFI显示颈动脉窦部低回声斑块(箭头,图2A);近端钙化斑块(箭头,图2B);MSCTA显示斑块以低密度脂质成分为主(箭头),近端少量钙化(箭头,图2C)。图3为颈总动脉窦部CDFI与MSCTA图像,CDFI横断面扫查,颈总动脉中膜增厚(图3A);MSCTA显示相应部位管壁增厚(箭头,图3B)。图4为斑块的CDFI与MSCTA图像。CDFI显示均匀性中低回声斑块,表面光滑(图4A);MSCTA显示斑块密度均匀,内壁光滑,无钙化(图4B)。

图1 颈动脉分叉部CDFI与MSCTA图像。图2 颈动脉窦部CDFI与MSCTA图像。图3 颈总动脉窦部CDFI与MSCTA图像。图4 斑块的CDFI与MSCTA图像。

2.2斑块检出情况分析 CDFI检查发现(表2),单纯低回声软斑58处(17.90%),MSCTA为47处(14.51%);CDFI检查发现钙化97处(29.94%),MSCTA为160处(49.38%),区别钙化与非钙化斑块,MSCTA敏感度100.00%(97/97),特异度60.63%(97/160)。

表2 斑块检出情况分析[n(%)]

2.3 颈动脉狭窄情况分析 由表3可知,12例(25处颈动脉)接受DSA检查患者中发现2例溃疡型斑块,与CDFI与MSCTA相同。以DSA为“金标准”,CDFI与MSCTA对管腔狭窄程度评价与DSA结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表3 颈动脉狭窄情况分析[n(%)]

3 讨 论

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参与脑梗死发病过程。颈动脉粥样硬化因管腔狭窄可导致缺血低灌注,但不常出现脑卒中的情况,但易损斑块诱导的脱落、破裂是脑卒中发作的关键原因[5-6]。目前,临床普遍采用无创或微创影像学检查,具有图像清晰的优点,有助于精密测量斑块体积、评估斑块成分及易损程度[7-8]。易损斑块具有较大脂核及较薄纤维帽,是缺血性脑血管斑块独立预测因素,同时斑块出血情况、表面光滑程度、溃疡情况及斑块增长速度是决定斑块稳定性关键因素。CDFI具有简单、可重复、费用低、无辐射及无造影剂肾毒性等优势,是理想型评价颈动脉斑块检查方法,对颈动脉狭窄或闭塞程度敏感性较强,可有效提供颈动脉狭窄斑块性质[9-11]。低回声斑块含脂量高,成分复杂,表现为形态畸形,内部回声模糊,存在出血、脂质、钙化、坏死的斑块,表面可能会出现血栓,且不稳定。CDFI弊端在于不易获得与DSA相似图像,对评估狭窄程度标准尚无确切标准,无法有效评估严重钙化的血管病变,异常发育颈动脉及肥胖等均影响CDFI结果[12-13]。MSCTA检查可获得与DSA相似图像,能够多角度观察得到病变部位管壁、斑块形态重建,还能够测量斑块CT值,直接得到其成分,在观察粥样硬化斑块时,调整窗位及窗宽,可得到最佳观察效果[14-15]。

DSA作为“金标准”,是临床普遍认同的,因其属于有创检查,无法直观了解到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内部特征,不能准确预测部分临床事件发生[16]。斑块内表面结节样钙化影响局部血流动力学变化,使其形成局部血栓,且伴随小栓子脱落,一定程度上反映斑块不稳定性。CDFI与MSCTA检查显示钙化斑块各有优点,有研究表示,MSCTA可清晰显示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钙化,可有效评估钙化斑块形态、位置,其诊断符合率超过70.0%[17-19]。本研究发现,162例患者双侧颈动脉检查共324处,MSCTA检查有18.21%血管正常,21.91%管壁增厚,59.88%斑块;CDFI检查有19.75%血管正常,管壁增厚20.99%,斑块58.95%。CDFI与MSCTA检查对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病变评价一致性为81.48%,提示CDFI与MSCTA具有较好一致性,但在溃疡斑块及不规则复杂斑块特点方面,MSCTA比CDFI更全面直观。MSCTA还能够经三维重建直观表现闭塞性病变侧支血管形成状态,基于此,当患者存在管腔狭窄呈重度或闭塞、对CDFI检查不满意,可选择颈动脉MSCTA进一步检查[20]。

综上所述,超声联合螺旋CT评估脑梗死患者颈动脉斑块稳定性具有较好一致性。颈动脉超声检查应首先检查,经超声检查存在血管病变患者常规接受螺旋CT检查。

猜你喜欢
易损颈动脉斑块
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易损斑块形成的危险因素及CT的诊断价值分析
软斑危险,硬斑安全?不一定
MTHFR C677T基因多态性与颈动脉狭窄及其侧支循环形成的关系
一篇文章了解颈动脉斑块
基于深度学习的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成分识别
颈动脉狭窄与脑梗或只一步之遥
浅谈C172飞行模拟机A/P键故障分析与研究
有颈动脉斑块未必要吃降脂药
颈动脉斑块的稳定性评价
更正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