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人类学视域下罗城仫佬族傩舞艺术特征及传承研究

2021-02-01 11:27王欢
歌海 2021年6期
关键词:艺术特征传承

王欢

[摘 要]采用文献资料收集与分析、田野调查以及人物访谈法,对极具特色的罗城仫佬族傩舞的仪式流程、艺术特征以及传承现状和策略等进行探究可知,在仫佬族傩舞表演中,既保存着先祖最传统的原生态肢体语言,同时也包含受时代发展的影响而衍生的肢体语言,具有独特的艺术特征。随着现代社会的快速发展,仫佬族傩舞传承受到一定冲击。基于此,对仫佬族傩舞独特的艺术特征、传承现状进行分析与探讨,有助于对其未来发展提出建设性意见。

[关键词]仫佬族;傩舞;艺术特征;传承

随着时代的发展,许多优秀的历史文化正不断地消失在我们的生活中,保护这些濒危的民间文化艺术成为当今的首要任务。傩文化便是濒危的民间文化艺术的其中一项。傩的出现,是由于当时人类对未知事物的理想构建,借用已知的事物与无法解释的事情建立联系,以满足人类自身内心的需求。当前对傩的研究也在不断地推进,在学界中已经掀起浪潮,研究者不断从各个视角去分析探究傩文化,并取得了累累硕果。

在这丰富的傩文化中,独树一帜的仫佬族傩舞引起了笔者的关注。2006年,仫佬族依饭节成功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而富于特色的仫佬族傩舞便依存于依饭节。由此可见,仫佬族傩舞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但在梳理文献资料过程中,发现对仫佬族傩舞的研究并不多,且现有的研究大多只是对其历史文化进行阐述,或是粗略地描述傩舞的仪式流程、内容等。由此,本文从文化人类学视域下,对仫佬族傩舞进行详细的探究,以期能弥补不足之处。

罗城仫佬族自治县位于广西壮族自治区北部,隶属河池市,坐落于云贵高原苗岭山脉九万大山南沿地带。仫佬族依饭节仪式从明朝开始兴起,有500多年的历史。仫佬族傩舞是指在仫佬族的传统节日依饭节的仪式中,依饭师公的仪式性肢体动作的统称。1仫佬族傩舞是仫佬族依饭节仪式的重要组成内容,而依饭节仪式是仫佬族文化中传承已久的一项传统民俗祭祀祈福活动。

一、仪式中的仫佬族傩舞

仫佬族傩舞依托于仪式存在,被赋予了仪式的文化内涵。仪式具有严格的规范性、严谨性和完整性,每一个步骤都衔接紧密且具有逻辑性,不能缺少或跳过任何一个步骤。笔者在2019年12月参加了银氏四冬2的依饭节活动,此次法事师公是银联湘。在此次仪式中,笔者并未看到确切的仪式流程的划分,且在对银联湘师公的采访中,银联湘师公说道:“仪式是一整套的,我们不用去划分,师傅怎么教的,我就照着做,并没有什么特定的划分。”“这场仪式被我简化了,中间唱神部分没有唱完,如果要唱完就需三天三夜了。”通过观察现场状况以及查阅已知的资料,笔者认为可以将仪式流程分为七个部分,其中包括一个特殊的环节——打卦定地。

(一)安坛

在法地铺上神布,将象征36位神灵的傩面依次放置在坛上,倒九杯酒,装九碗米,且各插一炷香,安置三牲。师公开声唱词,伴随锣鼓声响,拜请四方神,以表尊敬。在动作形态上,师公多以朝拜罡步为主,上身通过折曲加以简单的肢体动作,锣鼓声为其提供节奏,以此表示对神灵的崇拜以及尊显神灵的神圣不可侵犯。

(二)请神

在正式请神前,师公需要将每一件法器进行开光赋灵。器物开光后,师公便开始了正式的请神仪式。第一位神是梁九官,师公先吹三声法螺,后拿梁九官面具示以村民,再将梁九官的面具用红绳绑在头上,以示请神上身。请完梁九官之后便陆续请其他神,直到各个神灵依次请完。请神是极其严肃的过程,中间不能出现差错,否则神灵无法下凡给人们带来福泽恩惠。此时的动作形态上多以程式化的舞步与肢体动作为主,显得更加古朴。此次仪式师公简化了流程,并没有将各个神灵依次请完。

(三)唱神

唱神位于请神之后,是仪式中最重要的一个环节。由师公戴着各个神灵的面具来唱、舞各神灵的故事和功绩,以此向仫佬族人民传授生活知识。在此环节中,师公代表神灵与村民互动,在娱神的同时也取悦人,场面十分诙谐有趣。此次唱神环节的曲目有《吃豆腐宗》《公太回家宗》《梁九官打猎宗》《放牛宗》《制火宗》《白马仙姑宗》《鲁班伐树宗》《婆王送子宗》《猜花宗》《敬花酒宗》。唱神是傩舞表演最丰富的环节,多以表演性傩舞为主,师公通过模拟各个神的动作,通过道具的运用讲述神灵的故事,且一神一唱本一舞蹈。

(四)团兵

团兵,顾名思义指团结兵马,是神灵展现本领、驱鬼逐疫的环节。此环节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为师公吹奏法螺唱《收兵归殿送圣科》,挥舞七星宝剑,第二部分则是师公手拿公鸡翻36个筋斗,以锣鼓声相伴,此场面富有激情,村民的热情也高涨,动作形态上多以技艺性傩舞为主。

(五)点牲

由村民摆放碗,有多少户就摆多少碗,再放入12味1。接着师公手拿七星劍对着公鸡画符念咒开光,杀鸡取灵血装入碗中,拿一把香蘸取灵血分别撒在12味、稻谷、三牲、送子花纸上,至此点牲仪式完成。“点”是点化之意,赋予灵力,师公通过扮化神灵,将福泽传递给虔诚的村民。在点牲环节中,师公没有大幅度的肢体语言,只通过一些简单的程式化的步伐,以及上身挥舞香把的动作来模拟神灵如何给人们带来福泽的过程。

(六)送梁九

送梁九其实是送神环节,师公戴梁九官傩面,一边唱词一边先将其他各神送回,只余下梁九官。在唱的过程中,师公向周围的村民提问,问题多是天文地理以及性知识,回答错误,师公则用尿泡敲头,并说:“公的尿泡打你头。”之后师公将尿泡系在神棍上,扛在肩上,伴随锣鼓声,师公快速跑到空地上,踩破尿泡,仪式结束。送神与请神环节一样是极其严肃的,不得出现任何差错,否则无法将神送走。动作形态上多以程式化傩舞为主,最后通过快速调度,将“瘟疫”赶走。

(七)打卦定地——特殊环节

这是仪式中最特殊的一个环节。由于这个屯没有修建银氏祠堂,所以依饭节仪式是在村民家中举行,而具体是由谁家来负责,就需要通过打卦这一流程来确定。每户需要派一个人出来抛卦,抛出宝卦(一阴一阳)则进入下一轮,下一轮同样按照这样的方法,最后选出的人则是下一次做依饭的主家。在这个特殊环节中,村民下跪与抛卦等简单的肢体动作,传达了村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二、傩舞的艺术特征

(一)形象性与抽象性并存的审美追求

舞蹈的美与人们对舞蹈审美的感受是密切相关的,舞蹈首要的审美特征是形象性,每个民族都有其独具一格的舞蹈形象。任何形式的艺术都是以形象来作为社会生活的镜子,展现人的情感和内心思想。舞蹈亦不例外,也是用肢体语言去塑造形象、表达情感。在仫佬族傩舞唱神表演《婆王送子宗》中,师公把两个苹果放置胸前,以表示婆王女性的身份,又将花男花女放置胸前,用两手捧着,低头看着花男花女,上下抖动,模拟婆王喂养小孩场面。在《鲁班伐树宗》中,师公将法棍立于神坛前,着手测量法棍的长度,来模拟鲁班神在伐树前量树的准备工作。仫佬族傩舞的表演表达了人们对神灵保佑的期许与尊敬,更用形象性的舞蹈动作来讲述本民族的历史文化。

一方面,通过傩舞表演来呈现神灵如何诞生,而另一方面,通过舞蹈呈现出各具特色的神仙形象,是仫佬族民族个性的体现。傩舞表演生動地重现了农耕、制豆腐、打猎等生产生活过程,传送族群的文化技术,在这严肃又诙谐有趣的氛围中,仫佬族前辈们把这些知识传授给后人。

除此之外,在傩舞表演中,其抽象性也是另一个审美特征。舞蹈源于生活却高于生活,舞蹈作为生活的概括,不单只是直观的叙事,同时也是将虚拟象征作为艺术表现形式。在傩舞表演过程中,师公通过肢体动作代替语言,进一步反映了其思想情感及其内涵。例如,在团兵中师公翻了36个筋斗,通过翻筋斗来集结兵马以及反映请神上身与退神,银师公的徒弟银××说1:“翻筋斗请神,是请大神,是技术最高超的。”

仫佬族傩舞是通过主观纪事、虚拟象征两者结合来表现形象性与抽象性并存的审美追求。

(二)程式性与即兴性并行的表演形式

仫佬族傩舞表演分为两种,分别是跳神祭祀和仪式表演舞蹈。前者具有固定的形式,在庄重的氛围下这种形式稍显平淡,后者形式灵活,程序不固定,现场气氛比较活泼。在跳神祭祀中有仪式环节与此相呼应,舞蹈形式和舞动轨迹相对固定,安坛、请神、团兵、送梁九官的舞步均需要遵照严格的仪式规定。舞蹈动作形态以罡步为主,是古代流传下来的祭祀步伐,尔后成为师公做依饭时使用的基本动作与步伐。跳罡步时,不能跳错,师公说:“这是在带领神兵神将前进,如果跳错了,神灵就很难下凡了。”师公所表演的舞蹈都是由师父所传授,没有经过修改,师公们不得擅自修改或者增删,不然在进行双人、三人舞蹈时相互配合会出现问题,影响整体的祭祀效果。因此较高的程式化是舞蹈动作保持稳定的必备条件,加上古朴的道家舞风,所以祭祀舞蹈总能够营造出庄严肃穆的气氛。

傩舞舞蹈表演部分则具有一定的即兴性。在很多情况下,师公会根据现场情况即兴表演,在唱神的舞戏部分如《鲁班伐树宗》《放牛宗》《猜花宗》等舞蹈环节,除了三步罡、五步罡等固定舞步以外,都留有些许即兴发挥的空间。在仫佬族傩舞表演中,脚下步伐具有严格的程式化,而上肢动作是十分随意的。

在唱神部分,师公用肢体语言去讲述神的故事。例如在《梁九官打猎宗》中,师公手拿猎刀、弓背,向猎物挥舞猎刀,在这个过程中,并没有程式化动作。主持依饭节的银师公告诉笔者,他的师父在舞蹈动作方面都只教脚下的步伐,上肢与身体动律师父会引导其按照神灵缘起和对故事的理解来表现。

由于举行祭祀仪式的地方是开放的,师公会按照现场的具体状况来调整和设计每一次演出的舞蹈动作,与周围的村民进行即兴互动。正如罗雄岩先生所言:“有相对稳定的形式和固定的动作,又能即兴发挥,随情之所至而创造,使表演具有新意。”2由此可见,仫佬族傩舞的表演形式是程式性与即兴性并行。

(三)娱神性与娱人性并重的功能特点

傩舞是先秦时期中原地区的一种驱鬼逐疫、消灾求福的祭祀傩礼,它包含着中国的原始文化信仰,也是在中国各地广泛流传的一种具有驱鬼、逐疫、祭祀功能的传统民俗舞蹈。在生产力低下、科技水平非常落后的时期,仫佬族人民只能通过神灵来解释那些不可知的事情,通过傩舞祭祀仪式来沟通神灵、庆祝丰收、祈佑平安、感恩还愿。

舞蹈本质具有敬神的严肃性特点,这是由仪式舞蹈的功能决定的,敬神活动是人类对于神灵的一种尊崇和信仰的行为。在仫佬族傩舞表演中,安坛、请神以及送神部分都表现出庄严的气氛,以表示对神灵的尊重,不敢有丝毫的怠慢与松懈,不然神灵将不会带来福泽。仫佬族傩舞是以酬神来愉悦众神,师公和村民们普遍认为,只要众神高兴了,便会对人们施以恩泽,人们才会五谷丰登,人畜兴旺。同时,在表演过程中,也取悦了观看的村民。每几年一次隆重的节日表演,全村的人都会聚集观看,据当地村民说:“每次做这个依饭时,全村人都会过来,在外打工的人这个时候都会回来参与、观看。”在傩舞表演的时候,尤其是在唱神部分,师公唱一句,村民用“嗬哟嗬哟”来回应。师公在模拟神灵动作讲述故事时,周围的人都聚精会神地观看。在表演《猜花宗》时,师公与村民进行一问一答,沟通、交流、互动,现场充满了欢声笑语,营造出人神共乐的热烈气氛。

师公通过舞蹈的“语言”,达到与天神的沟通,是一种娱神的宗教行为。在娱神的过程中,师公生动而形象的表演以及与村民积极互动的行为,同样也是在娱人,因此仫佬族傩舞具有娱神与娱人并重的功能特点。

三、仫佬族傩舞的传承

(一)传承现状

进入21世纪以后,随着社会现代化、多元化的进程加快,传统的民俗文化在传承的过程中不断受到冲击,尤其是互联网的发展,导致人们的生活方式以及生产模式发生极大的改变。

1.精神信仰转变

从前,人们面对各种不可解释的现象和遇到难以解决的困难,都习惯借助神的力量来帮助自己走出困境,达成心愿。但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人们对自然的认识加强,许多无法解释的现象得以解疑,使得那些传统神秘的色彩逐渐淡化。仫佬族傩舞本是通过跳神、敬神来祈求神灵庇护,保佑五谷丰登、人畜兴旺的手段,而目前傩舞表演以娱人为重心,简化的流程,满足大众浅尝辄止的需求。未戴傩面的傩舞,只是表演仫佬族傩舞外在肢体形式。

2.传承模式局限

随着社会的发展,表演舞傩的人越来越少。为了生计,大多数年轻人都外出务工,不愿意学习、继承傩舞,并且傩舞的传承模式也存在局限性,大多是血缘传承、一对一传承。在继承过程中也有局限性,继承人侧重于即兴性、形象性的傩舞动作,而繁杂难懂、技术高超的程式性、抽象性动作却不愿深究。

3.保护措施欠缺

仫佬族傩舞是动态且极具传承价值的文化遗产,传承过程中不单依靠传承人,更需要政府从上而下的引导。就目前来看,政府没有制定相关的保护工作计划,例如未建立传承基地、未组建专门的表演队伍,以及未对该文化进行深入的挖掘,且傩舞形式并没有得到良好的保护。

(二)传承策略

1.唤起民族记忆,保护文化遗产

唤醒仫佬族人民对信仰的追求、对自然的敬畏,可以通过宣讲仫佬族历史文化,让仫佬族的后代对祖辈所创建的文化加以了解,同时讲解仫佬族傩舞历史文化内涵,让他们找到精神上的依靠。此外,还可借助政府的力量,通过出资制作傩面,鼓励展示仫佬族傩舞的完整仪式,最大限度还原仫佬族傩舞的原始面貌,以保持整个流程庄严肃穆。

2.打破传承模式,建立传承基地

要充分认识依饭节这一传统民俗对仫佬族人的重要性。依存于依饭节仪式的傩舞的传承主要依赖于师徒传承,因此要着重建立以传授者为中心的传承方式。在传承的过程中,要树立文化自信,使继承人自觉积极地参与传承环节。政府相关职能部门应该加大力度做好普查工作,梳理传承脉络,并且建立好数据库,便于后期深入地调查研究。建立传承基地,加强對传承人的保护,以及提供生活上的保障,政策性鼓励年轻人学习做依饭,确保后继有人。

3.采用先进手段,提炼民族特征

高科技的发展,给传承模式提供了新的手段,便于对仫佬族傩舞进行科学研究与数据保存。借用目前的运动捕捉装置,对仫佬族傩舞进行数字化采集,并用计算机进行数据分析与重新构建,进行民族动律元素的科学提取,编创组合进课堂、进剧场,让更多的人了解这一民族文化艺术,使之得到传承与弘扬。

四、结语

随着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推进,国家对少数民族传统文化越来越重视,地方性民间艺术引起了大多数人的关注。仫佬族傩舞依存于盛大的祭祀活动依饭节,与仫佬族的民间信仰、传统民俗水乳交融,是仫佬族文化长期积淀的结晶。通过对罗城仫佬族傩舞的实地考察,笔者观看了仪式流程以及在与当地传承人、村民和文化工作者的交流访谈中得到了第一手资料,获取了大量关于仫佬族傩舞的信息,并对收集的信息进行整理与分析。仫佬族傩舞存在于仪式的每一个流程和每一个环节中。仫佬族傩舞主要有三个显著特征:形象性与抽象性并存、程式性与即兴性并行、娱神性与娱人性并重。目前,傩舞传承出现精神信仰转变、传承模式局限、保护措施欠缺等状况,本文就此提出了一些可行性措施与建议,希望能对仫佬族傩舞传承发展提供一定的理论与实践研究基础。

猜你喜欢
艺术特征传承
广西贺州过山瑶尖头头饰艺术特征及文化内涵
当下中国大陆喜剧电影的艺术特征与发展
汉语言文字的艺术特性与创新设计
基于Web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土族盘绣电子商务平台的设计与实现
电影《煎饼侠》的大众艺术美学特
“互联网+”时代出版人才培养的传承与突破
新媒体时代下的蒙古族文化传播研究
青年怎样传承长征红色基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