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璐,伍传新,傅文凡,江泽勇,廖洪映,石兴源
作者单位: 510095 广州市,广州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胸外科(戴璐、伍传新、傅文凡、江泽勇、廖洪映) 510095 广州市,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五医院放疗科(石兴源)
肺癌是一种常见的呼吸系统恶性肿瘤,具有极高的发病率和病死率,是目前威胁人类健康的最严重恶性肿瘤之一。肺癌脑转移瘤属于晚期恶性肿瘤,泛指癌细胞转移至颅脑内,其治疗难度较高,且病情危害极大,对患者的生存产生严重影响[1]。现阶段,临床针对肺癌脑转移瘤尚无特效治疗方式,以手术、放化疗等结合治疗为主,但长期实践发现[2],放化疗对机体损伤较大,且其治疗效果不甚理想,进而导致其应用受限。报道显示[3],在全脑放疗基础上联合使用榄香烯治疗肺癌脑转移瘤可提高临床疗效,抑制肿瘤进展。为进一步了解其作用机制,本研究回顾性分析非小细胞肺癌脑转移瘤患者58例的临床资料,分析全脑放疗联合榄香烯治疗的临床效果,现报道如下。
1.1 临床资料 收集2015年1月-2016年12月广州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收治的非小细胞肺癌脑转移瘤患者58例,所有患者均接受全脑放疗,其中接受榄香烯治疗的患者23例为观察组,未接受榄香烯治疗的患者35例为对照组。观察组男15例,女8例;年龄45~71(52.61±2.48)岁;病程0.5~5.3(1.96±1.02)年;肿瘤直径5~45(24.15±3.13)mm。对照组男19例,女16例;年龄34~72(52.74±2.51)岁;病程0.6~4.8(1.81±1.11)年;肿瘤直径7~48(24.23±3.15)mm。2组性别、年龄、病程及肿瘤直径等临床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已通过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患者或家属均知情同意。
1.2 选择标准 纳入标准[4]:(1)经临床病理检查和相关影像学仪器检查确诊为非小细胞肺癌脑转移瘤;(2)均接受过全脑放疗;(3)观察组接受过榄香烯治疗;(4)病例资料齐全;(5)有随访资料。排除标准:(1)存在免疫系统障碍;(2)合并存在精神性疾病或认知障碍;(3)临床诊断不明或资料缺失;(4)合并其他恶性肿瘤等严重疾病;(5)拒绝参与研究。
1.3 治疗方法 2组均接受全脑放疗,采用3D-CRT或IMRT技术进行颅内病灶放疗,剂量30 Gy/10次,或36~40 Gy/18~20次,治疗时间为1~2个月。观察组在上述基础上使用榄香烯(大连华立金港药业有限公司生产,国药准字H10960114;规格20 ml ∶0.1 g)20 ml加入0.9%氯化钠注射液500 ml中静脉滴注,每天1次,2~3周为1个疗程。对照组只接受全脑放疗治疗,不使用榄香烯。
1.4 观察指标与方法 比较2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肿瘤标志物水平;随访3年,比较2组1、2、3年生存率。肿瘤标志物包括血清癌胚抗原(CEA)和鳞状细胞癌抗原(SCC),分别于治疗前1 d和治疗后当天取空腹静脉血2 ml,血清分离后取上清液,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测定。
1.5 疗效评定标准 参照WHO制定关于实体瘤疗效评定标准[5]。完全缓解:病灶消失,且体征逐渐恢复正常;部分缓解:症状较治疗前改善,且病灶体积减少程度≥50%;稳定:病灶体积降低25%~50%;进展:未达到上述标准或出现新病灶。总有效率=(完全缓解+部分缓解)/总例数×100%。
2.1 临床疗效比较 观察组总有效率(95.65%)高于对照组(77.14%)(χ2=14.575,P=0.000)。见表1。
表1 2组临床疗效比较 [例(%)]
2.2 治疗前后血清CEA和SCC水平比较 治疗前,2组血清CEA和SCC水平比较均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2组血清CEA和SCC水平均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1)。见表2。
表2 2组治疗前后血清CEA和SCC水平比较
2.3 生存率比较 2组1、2、3年生存率比较均无显著差异(P>0.05)。见表3。
表3 2组生存率比较 [例(%)]
非小细胞肺癌是一种常见的恶性肿瘤,近几年,随着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及生活习惯的转变,非小细胞肺癌发生率呈现逐年上升趋势。临床调查研究发现,我国非小细胞肺癌约占所有肺癌患者的80%,且其中75%患者发现时已处于中晚期,近5年生存率极低,早期以胸部胀痛、痰血或低热等为主要表现,随病情发展还会出现体质量减轻、食欲下降、呼吸困难和咯血等局部症状,不仅影响患者身体健康,还会对患者生活质量和社会功能产生较大影响。非小细胞肺癌脑转移瘤泛指肿瘤细胞转移至脑部,多属于中晚期症状,具有病症重、病情发展快的特点。临床研究发现[6],由于其疾病特殊性,早期发现十分困难,而接受诊疗时多已发展为中晚期症状,临床无特效治疗方案,多以放化疗结合为主,对于早期改善患者症状和提高生存质量有重要价值。但由于疾病发展较快,放化疗效果逐渐降低,导致其应用效果存在一定局限性[7]。本次研究在全脑放疗基础上联合榄香烯取得了良好效果。本研究结果发现,全脑放疗联合榄香烯可明显抑制肿瘤进展,且可提高临床治疗效果。分析其原因发现,全脑放疗是目前脑转移瘤的主要治疗手段,可显著延长脑转移瘤患者生存时间,且其效果得到多方证实。但长期实践发现,全脑放疗虽可取得一定效果,但多数患者治疗后仍出现肿瘤持续转移现象,进而导致治疗效果受限。为进一步提高脑转移瘤的局部控制率,本研究在全脑放疗的基础上联合使用榄香烯。榄香烯是一种新型的抗肿瘤药物,其成分是由姜科植物温郁金中提取,可有效降低肿瘤细胞分裂,诱发肿瘤细胞凋亡,进而达到抑制肿瘤细胞过度生长的目的。90年代初,有学者初次将榄香烯用于动物实验中,以此治疗颅内恶性肿瘤,包括转移瘤、骨髓瘤和胶质瘤等,并通过大量的实验对用药的途径、不良反应和剂量等进行观察,且取得良好效果。现代药理学发现[8],腹腔注射榄香烯可显著抑制肿瘤细胞DNA、RNA和蛋白质合成,还可直接作用于细胞膜,致使肿瘤细胞破裂,进而增强肿瘤细胞的免疫原性,促进机体对肿瘤细胞的免疫反应。现阶段临床认为,全脑放疗20~30 Gy后会破坏机体血脑屏障,进而增加药物进入瘤体组织的效率。近几年,有大量学者将各类化疗药物联合全脑放疗治疗脑转移瘤。国外报道显示,替莫唑胺联合放疗治疗脑恶性胶质瘤的生存率明显提高,且其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低,但无法避免的是仍有少部分患者出现骨髓抑制。国内研究显示,榄香烯静脉滴注和放化疗同步治疗脑转移瘤的效果较单纯治疗手段可显著提高患者的生存率,其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低。本研究发现,二者联合治疗非小细胞肺癌脑转移瘤效果相较于传统放化疗明显提高,但近3年生存率比较无显著差异。本次研究样本量受限,加之无法应用大量的时间进行深入研究,可能导致其结果无差异。高忠媛[9]研究发现,榄香烯同步放疗治疗宫颈癌可极大提高疗效,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根据上述研究结果可知,榄香烯在参与抑制肿瘤进展中具有良好效果,而本次研究结果与其相符,进一步说明全脑放疗联合榄香烯可改善肺癌脑转移瘤患者症状,提高其生存质量[10]。
综上所述,全脑放疗联合榄香烯治疗非小细胞肺癌脑转移瘤的效果较好,可降低血清CEA和SCC水平,抑制肿瘤进展,值得临床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