韦文波
精益思想(Lean Thinking)是从精益生产(Lean Production)中发展出的系统理论。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的詹姆斯·沃麦克(James Womack)和丹尼尔·琼斯(Daniel Jones)通过对世界各地90多个汽车制造厂进行调查和分析,认为日本丰田汽车公司具有最适用于现代制造企业、最高效合理的生产管理方式,该方式在他们的研究著作中被概括称为“精益生产方式”。后来,他们进一步提出精益思想,其核心就是杜绝一切形式的浪费,以最少的投入、最合理的流程创造出最多的价值。精益思想要求生产过程或服务的每一个环节秩序最优化、流动最高效;让顾客成为生产产品的拉动者;其最终目标是用精确可控的过程为顾客创造尽善尽美的价值和体验。
随着现代管理理念的发展,精益思想融合了全面质量管理、ISO 质量管理体系、六西格玛管理等优秀管理理念,逐步形成了精益质量管理,这种转变体现在管理理念、管理模式、管理过程和手段等各方面的创新。精益质量管理实施精准化、精细化管理,在科学合理的技术规范和标准化基础上,对关键的质量数据进行定量分析,综合运用多种途径与方法持续系统改进,追求达到卓越标准。“持续改善”“消除浪费”,使得生产管理系统和结果趋于完美,是精益质量管理的目标。
一方面,精益管理作为一种先进的管理理念,有助于时刻激励管理者用精益求精的理念鞭策和要求自己,在艺术设计专业的实践教学管理过程中严格要求、关注细节,培养追求完美卓越的良好职业态度和素养;另一方面,精益管理作为一种先进的管理模式,运用在实践教学质量管理上,要求管理者精心、精细组织教学过程,将每一个环节任务进行明确规范,以减少资源占用,提升质量效益;第三方面,精益管理作为一种先进的管理文化,要求管理者对服务对象高度负责,注重文化建设,创设积极氛围,充分调动师生的积极主动性,促进教学质量的提升;最后,精益管理作为一种先进的管理方法,运用于实践教学质量的建设中,对工作项目任务和岗位职责进行细化、量化,以科学、标准、数据化的手段清晰引导教学质量建设的参与主体遵守规范、高效执行、自我改进,使教学质量持续提升。
艺术设计类专业作为一门综合性学科,注重培养学生艺术设计的职业能力,提高他们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国外院校的艺术设计教学通常将教学和社会实践紧密结合,采用多渠道方式培养学生的独立工作能力、创新能力、合作能力等。国内各高职院校为社会培养了大批的艺术设计人才,但是设计教育的水平良莠不齐,生源素质差异性较大,设计教育的发展速度与教学质量不成正比。为了提高实践教学管理和艺术设计专业人才培养质量,采用精益管理思想,实行精细化管理已成为高校的理想选择,也是专业建设强化特色、加快改革、提高质量方面的有力抓手。现代教学管理要求顺应分工合作、精益管理、质量保障、效益优先的趋势,实践证明,精益管理对专业内涵式发展,对提高艺术设计实践教学管理水平和效率是行之有效的。
高职艺术设计类专业实践教学质量显现问题情况差异性较大,缺乏教学管理服务理念,很多高职院校的艺术设计专业实践教学管理体系还不完善,缺乏针对性;强调艺术设计专业的特殊化,采用模糊和感性的质量控制方式方法,对适应艺术设计类专业实践教学特点的质量管控研究不足,系统性建设不够。
艺术设计实践更侧重创意能力、职业能力、拓展能力的综合应用,强调和职业岗位能力的对接。目前艺术设计类专业普遍采用单元制教学形式,过多注重设计教学的理论性和体系化,这种教学模式对高职艺术设计实践性要求关注不够,创新创意的实现度不高,实践能力培养的力度不足。
艺术设计类专业实践教学的终结性评价往往以成果展示遮掩教学过程,成果检验“一展遮百丑”,对能够展现教学质量提升的过程观测度不够。艺术设计专业缺乏科学有效的实践教学评价体系,难以对教学过程进行追踪管理,难以形成积极有效的反馈,质量持续提升效能受限。
借鉴精益管理的核心方法:标准化、数据化、精细化。采用因素分析法确定影响实践教学质量的五大因素为教学标准、课程体系、教学团队、实训平台和教学评价,明确影响因子之间的依存关系。利用PDCA 的管理办法,以协调发展、过程控制、动态调整和持续改进的机制为保障,建立“五位一体”质量控制模式,强调教学质量管理是全要素、全过程的管理,使标准修订、课程改革、团队搭建、平台完善以及过程评价等质量建设措施同步发展。“五位一体”质量控制模式抓住了艺术设计实践教学的关键矛盾,通过对创意能力、职业能力、拓展能力的整体设计和系统培育,既尊重艺术设计专业实践教学的特点,又体现教学质量控制模式构建的规律,实现质量管理的螺旋式提升。
以“创意+职业+拓展”能力为核心要求,以工作流程对接教学过程,通过“文化导入、标准引领、项目贯穿”,建构主题课程(群)、项目课程(群)、跨界课程(群),实现能力系统化训练,打通单元课程之间的壁垒,建设异质互补的教学团队,建立项目实施与创意实现结合的“全流程”实践教学平台,使艺术设计类专业学生不仅能够调研、分析与设计,更能掌握工艺技能,提高创意的实现度。
“主题课程”围绕设计流程主线,以设定的虚拟教学主题,将技术类课程群和创意类课程群进行统筹穿插,形成了工艺技术与创新创意交融的课程结构。“项目课程”根据工作流程中的实际问题,通过项目课程予以实操,一般选取成熟的典型案例或企业实际项目,通过项目的学习加强设计基础能力。“跨界课程”改革现有的专业课程设置,突破课程的边界,形成以专业跨界实现融合发展的课程教学目标,促进艺术设计教育转型升级。
精益管理强调质量管理过程的精确可控。通过对艺术设计类专业实践教学运行的过程分析,分解各环节的质量控制监测点,有效控制实践环节的质量提升,层层分解质量生成环节的目标,针对教学内容和过程设定中可衡量、可评价、可控制的涵盖创意、职业、拓展能力等方面的126 个节点,形成了“三层五维”实践教学质量评价体系。三层即课程、学年、学业,五维即目标、课程、内容、方式、组织,围绕“三层五维”的能力进阶,通过考试、报告书、快题设计、答辩、毕业开放展示周等形式,对实践教学进行全过程的质量考核,为质量分析与持续改进提供了信息支撑。同时充分尊重用人单位、家长、学生等不同质量评价主体诉求并设置相应考核评价指标,才能基于精益管理不断改善教学质量。
精益管理是现代企业在生产过程为了改进质量、提高绩效、提升客户满意度而发展出的科学管理方法,将这一先进的理念应用到艺术设计实践教学的质量管理中,必须考虑到各个学校的实际情况,充分尊重教育教学规律和职业教育的自身特点,不能生硬照搬精益思想的理论和方法,而是要充分领会其内涵原理,内化为教学管理系统性认知,健全质量监控机构、完善教学管理制度、建立教学环节质量标准、建立信息采集平台、畅通信息反馈渠道、实施教学质量考核和毕业生质量跟踪等机制,使质量控制产生聚合成效,实现艺术设计类专业实践能力与教学质量的螺旋式提升。
精益管理从本质上讲是一种文化、信念、一种理想追求,是建立在集体认同基础上的,广大师生是精益管理的主体也是客体,艺术设计实践教学质量的精益管理,必须要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充分调动师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统一认识、营造氛围、保障有力,让师生员工感受到精益管理的魅力和成效,自觉自主地参与到教学质量建设中,从而最大程度实现精益管理的质量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