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主题性美术创作路向建构

2021-02-01 21:53崔景朋刘一洲
宿州教育学院学报 2021年2期
关键词:主题性美术作品美术

崔景朋刘一洲

(1.吉林师范大学博达学院 吉林·四平136000 2.南京艺术学院美术学院 江苏·南京210013)

新中国成立以来,美术界创作出了一批经典的主题性美术佳作,这些作品主题鲜明精准,饱含真情实感,具有很强的艺术性和时代性,具有独特的美学价值和社会价值。可以看出,主题性美术创作与“中国步入现代民族国家行列、在社会主义道路上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征程紧密相关”[1]。进入新时代,主题性美术创作要与中华民族的主流意识形态相联系,对历史和当下进行阐释与艺术再造。主题性美术创作作为“艺术生产”的“产品”,是一种特殊的社会意识形态,能够影响人们的精神面貌和思想情感,对人的社会生活和思想情感产生多方面的作用和影响。在“十四五”规划开局之年和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之际,艺术家应着眼特殊历史时期,立足现实,结合时代特征,创作一批集思想性、艺术性、观赏性有机统一的优秀主题性美术作品,在社会中宣传新时代中国价值观念、弘扬中国精神、传递中华文化、表达中华民族的审美理想追求,积极在社会中传递真善美,表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潜移默化中引导人们坚定正确的道德判断力,增强道德荣誉感,形成向往和追求讲道德、尊道德、守道德的生活[2]。

一、时代使命: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主题性美术创作导向

(一)人民是创作的中心

习近平总书记号召文艺工作者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进入新时代,广大美术创作者要把满足人民的审美需求和精神文化需求作为新时代主题性美术创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将人民作为美术作品表现的主要对象,让人民作为作品欣赏的主体和作品优劣的评判者,把为人民服务作为美术工作者的本职工作[3]。新时代的主题性美术创作要顺应时代发展脉络,遵循艺术发展规律,从新时代人民的精神需求角度去思考和创作实践。所以,美术创作者要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要深入人民生活之中,扎根人民之中,创作出一批能够唱响新时代呼声、表现人民奋斗场景、弘扬民族精神以及陶冶人的情操的优秀作品。

(二)人民是创作的源泉

人民是美术创作的源头活水,是美术创作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创作源泉。美术创作者对人民生活的体验和积累是创作美术作品的基础,只有充分体验不同阶层的社会生活,经历坎坷的生活道路、体味艰难的生活经历,才能形成强大、持久的创作内驱动力。美术创作者要深入基层、扎根人民、投身社会实践,不断地挖掘、储存、积攒美术创作素材。唯此,才能形成创作的动因,产生为人民创作出精品力作的创作激情和创作欲望。

(三)人民是创作的话题

首先,美术作品的创作,本质上是用美术的语言描述一个话题。以人民为中心的美术创作,就是要选择美术创作者自己最熟悉的话题展开创作活动。一般说来,能够传达人民心声、维护人民利益、排解人民困惑、开启人民心智、抒发人民情怀、愉悦人民身心的话题,是观众最关心的话题。所以画家必须把握时代脉搏、掌握社会热点、了解人民心态、熟知时代语境,重点要关注普通人、小人物以及弱势群体的生存状态。

其次,要选择最适合美术表述的话题。不是任何话题都能够创作成美术作品的,在选择美术创作话题的过程中,要根据“绘画强于造型而弱于说理”的特点扬长避短,要选择那些能够体现美术媒介优越性、可行性和不可替代性的话题。

最后,要选择最能激发画家创作冲动和创作欲望的话题。对于画家来说,强烈的创作欲望、持续的创作冲动,是进行创作的动力,是进入最佳创作状态的必要条件,只有选择了自己最想表现的话题,作品成功的几率才最大。

二、彰显主题:对社会现实题材的审美观照

(一)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艺思想指导美术创作

新时代的美术创作要着眼历史使命,立足新的时代,从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新实践中去定位,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高度去理解。美术创作者要秉持人民立场,选择那些有血有肉、生动感人的人民形象作为表现对象,要关心人民生活,了解人民愿望,明确人民需求,用美术作品的形式为人民放歌,为人民抒情,为人民呼吁。美术创作者要坚定文化自信,要选择表现中华文化、展现中华审美的题材,作品的内容要歌颂党、歌唱祖国、赞美人民、讴歌英雄,要能够展现中国传统文化,凝聚中国力量。

(二)从人民中挖掘典型形象

美术作品中的典型形象是在特定的情境中塑造出成功的典型人物形象、典型事件形象或典型环境。新时代主题性美术创作中的典型形象应当富于代表性、具有时代特征,在体现特殊性的同时,还体现出普遍性。这就要求美术创作者要深入人民群众之中,从人民中寻找生活的真实和艺术的真实,从大量的真实生活素材中挖掘出典型形象的原型,对具有代表性的客观现实、人物形象或时代环境进行艺术性的高度概括,通过艺术加工和提炼,创作出典型人物形象与环境、时代共性相统一的典型化情境。通常来讲,典型形象更侧重写实,倾向再现,侧重于情境对鲜明人物形象的烘托。所以主题性美术创作中的典型形象凝聚着美术创作者的思想情感,表达了画家的主观情感和价值判断,展现出了新时代全国各族人民聚焦新目标、开启新征程,奋力推进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

(三)用社会现实题材凸显主流意识形态

新时代的主题性美术创作突破了“典型论”的束缚,选题的范围不断扩大,除传统的重大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外,更加关注现实社会中的小人物、小事件,创作中注重社会现实的合理性和艺术形象的真实性,对这些形象中注入平民意识、民主精神和人文色彩,通过小人物、小事件的典型塑造来反映出宏大的时代背景和审美理念。如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期间,美术创作者创作了大量的主题性作品,这些作品中多是展现了医护人员、解放军战士、人民警察、社区干部、基层共产党员、建设工人、快递小哥、运输司机、超市员工等普通工作者的形象,正是这些平凡的小人物,共同抒写了中华民族众志成城、抗击疫情的强大力量[4]。

三、价值阐释:主题性美术创作的社会功能

(一)主题性美术创作的审美认知功能

主题性美术创作能抓住现实生活中的某一瞬间形象,塑造、表现出现实生活中的人、事、物。人们在欣赏美术作品过程中,通过作品中的形象能够更加深刻地认识社会、认识历史、认识人生[5]。通常,优秀的主题性美术创作能够反映、再现、表现人民生活现实,作品中的人民艺术形象能够全面、深入地反映社会现象、重塑历史瞬间、阐释人生真谛,反映人生的深度和广度,同时还能表现出美术创作者对社会、历史、人生的自我理解和评判,在表现客观现实状态时,还能提炼升华,反映出生活的本质规律,也表现出人的思想、情感、愿望等主观内容。可见,主题性美术创作能够将人民生活的真实提炼创作成艺术的真实,通过社会表象揭露生活本质,通过偶然事件揭示必然趋势,通过个别现象展示一般规律,以小人物、小事件的艺术形式反映时代背景。

(二)主题性美术创作的审美娱乐功能

美术作品能把思想教育融合到审美娱乐之中,做到寓教于乐。主题性美术创作作为特殊的精神生产,能够反映新时代人民的生活面貌、思想情感和审美需求,这使得人们在欣赏作品时能够找到共鸣,从中获得精神享受和审美愉悦,还能使人们从中受到教育和启发。主题性美术创作多从自然界、社会中或历史事件中去寻找丰富的创作题材,能形象地、充满激情地、深刻地去反映时代呼声、展现人民奋斗的进程和社会面貌。这些充满正能量的作品能影响人的情绪,使精神上得到享受,心灵上受到净化,心理上产生轻松舒畅的快感,使情绪因宣泄而达到平静,有利于恢复和保持心理的健康。如赵晓东在作品《幸福的菜篮子》中从老百姓对“绿色蔬菜”的基本需求着手,以“绿色”为主题,描绘了国家菜篮子工程中绿色蔬菜从收获、交易运输、到日常消费的三个阶段[6]。作品中有农民丰收的喜悦,有物流交易的繁忙,还有百姓放心购物的日常,这些都是人们日常生活中的场景,每个人都能从中找到自己的影子,从作品中找到共鸣,所以作品才能“愉娱情性”,使人感到放松、快乐。并且还伴随着社会性的情感,用平凡生活中的点点滴滴去记录新时代,讴歌新时代,对人们的精神、情感起到陶冶作用。相对文字记录的史实,美术所描绘的时代图像能够更直观、深刻的深入人心,是鲜活的、富有情感的时代印记,能够通过寓教于乐的形式达到激励人、教育人的目的,将主题性美术创作的教育性、思想性寓于审美娱乐之中,更容易记录、传播新时代的声音。

(三)主题性美术创作的审美教育功能

新时代的主题性美术创作就要“讲好中国故事、传播中国声音、阐发中国精神、展现中国风貌”,体现的是“国家的意志、民族意识、审美趋向和价值认同”[7],观众在欣赏美术作品的过程中,体会到主题性美术作品的真、善、美,从中“鉴戒贤愚”,思想上受到作品的启迪,实践上找到学习的榜样,认识上得到质的升华,“在潜移默化中,使欣赏者的思想、感情、理想、追求发生深刻变化,从而树立起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8]。主题性美术创作不仅可以展示生活实践的真实情况,还能展示生活的本质特征和规律,通过采用化真为美、化善为美的方法,将美术创作者对生活的理解、认识、评价、态度乃至社会理想赋予作品的艺术形象,提升了作品层次。所以美术创作具有鲜明的审美教育特点,这不同于传统的道德说教,而是在作品欣赏中以情感人、以情动人,在潜移默化中使欣赏者自觉自愿、不知不觉地受到感染,得到教育。

结 语

文艺是时代前进的号角,最能代表一个时代的风貌,最能引领一个时代的风气[9]。进入新时代,主题性美术创作仍须坚持与时代同步,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路向,创作一批优秀的主题性美术作品,表达出时代的真善美,以情感人,寓教于乐,使观众在欣赏美术作品时潜移默化地受到感染,净化心灵。用主题性美术创作形式记录新时代发展变迁中的社会图景,能很好地利用美术作品形式新颖,观众喜闻乐见的特点,通过图像重塑历史,反映历史真实,有趣生动、活灵活现地“构建艺术与社会、历史的审美空间和价值体系”[10],使其内化为人们的精神追求、外化为人们的自觉行动。这符合主题性美术创作的基本目的,同时也改变了当前美术创作“浮躁”现象,使美术创作回归到以人民为中心、重彩中国梦、塑造中国精神的基准定位、发展原则、价值取向和成效标准[11]。

猜你喜欢
主题性美术作品美术
主题性美术创作的意义生产与传播效应——以山东“腰斩黄河写生活动”为例
创意美术
创意美术
创意美术
美术作品
图案之于空间:概念性图案设计课程教学实践
主题酒店客房空间的主题性设计研究
特效电影中的音乐表现分析
美术作品
美术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