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农业农村基础能力提升的障碍与路径研究
——以安徽省为例

2021-02-01 04:40王元宝胡梦姚
绥化学院学报 2021年8期
关键词:安徽农户数字化

王元宝 胡梦姚

(宿州学院 安徽宿州 234000)

数字农业最早是1997年美国科学院工程院正式提出的,其核心内涵为利用科技对农业生产过程进行模拟、管控,达到合理利用农业资源、降低生产成本、改善生态环境、提高农作物产品和质量的目的[1]。数字农业和传统农业最大的区别,在于传统农业主要依靠“农人”积累的经验或手艺进行生产和经营决策,数字农业利用实时“数据”进行生产管控和精准决策,通过海量数据大幅提升农业全产业链运行效率,实现生产与消费有效对接的价值增值循环。

发展数字农业,实现农业数字化,有助于在有效保护生态的约束下最大限度挖掘动植物生产潜力,减少无效投入提升产出效益;有助于利用区块链建立基于信用的农产品质量体系,塑造消费者认可度高的产地品牌;有助于通过大数据实现产销、产消的对接,降低交易成本提升产品市场价值;有助于通过数据、经验、知识的智能融合,提升科学生产和高效决策的覆盖面。

一、发展数字经济是安徽农业由大做强的时代机遇和责任担当

(一)安徽农业大而不强在多个方面有所体现。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18年上海、江苏、浙江、安徽四省市每千公顷农作物播种面积对应的农业产值分别为:0.532、0.497、0.767和0.257亿元,上海、江苏和浙江单位土地面积的农业产出均大幅度高于安徽,分别是安徽省的2.07、1.93、2.98倍。截止2019年国家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数量,安徽仅有43家,而临近的河南有52家,江苏有51家;A股农业类上市公司,山东省有8家,安徽省仅有3家。根据阿里研究院《2020阿里农产品电商报告》披露,2019年农产品电商销售额各省排名中,排名前五分别为浙江、广东、江苏、山东、上海,安徽仅排名第六。农业农村部信息中心公布的2018年度全国县域数字农业农村发展水平评价百强先进县中,浙江有20个县区入选,江苏有9个入选,安徽仅有3个县区入选。

(二)农业数字化引发的农业全产业链重构和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国家战略的推进,给安徽农业带来做优做强的时代机遇。农业数字化过程中,数据成为农业生产过程中的重要生产要素,数据要素的融入对传统农业全链条全方位进行改造,对数据为代表的新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成为传统农业转型升级的推进路径,安徽省自2018年提出的“数字江淮”建设更是给安徽农业的发展带来了机遇。再叠加上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战略的实施,给安徽农业依托长三角大市场、利用互联互通的政策优势、做优做强安徽农业带来重大时代机遇。抓住这个数字农业发展的机遇,做优做强安徽农业正当其时。

(三)农业数字化是安徽农业抗稳粮食安全责任担当的有效抓手。全球疫情冲击下农产食品生产端和消费端均受到重大影响,势必影响农民增收和脱贫攻坚目标的顺利实现。农业稳、农村稳,则物价稳、社会稳。受疫情、灾害、成本、收益的多重影响,粮食安全问题逐渐受到更多关注,粮食安全面临风险。安徽做为农业大省,为南方唯一的粮食净调出省,在抗稳粮食安全责任方面重任在肩。抓住农业数字化带来的机遇,挖掘农业数据资产要素做强安徽农业,为国家粮食安全提供有效支撑更是责任担当的具体体现。

二、提升农业农村数字化基础能力是安徽农业数字化的迫切需要

(一)提升农业农村数字基础能力是抓住机遇的需要。2020年中央一号文件指出,要加强现代农业设施建设,加快物联网、大数据、区块链、人工智能、第五代移动通信网络、智慧气象等现代信息技术在农业领域的应用[2]。农业数字化的核心要素是数据,数据的生成、采集、传输、利用离不开农业信息基础设施、农业信息服务主体、农业经营主体的参与和协作,信息基础设施是硬件保障、农业信息服务质量是软件保障、农业经营主体数字化能力是核心。

(二)提升农业农村数字基础能力是实现“数字江淮”重要目标的需要。安徽省2020年8月发布的“数字江淮”总体建设规划中指出,安徽省经济社会发展各方面数字化转型的基础支撑能力不强。《中国区域大数据发展水平评估报告(2019年)》显示,安徽省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水平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在规划中提出加快农业生产经营数字化、农艺农机数字化,推广农业智慧化生产、网络化经营,以市场为导向推动构建现代化农业产业体系。这些目标的实现,迫切需要在农业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农业信息服务质量提升、农业经营主体数字化能力培育方面形成实效。

(三)提升农业农村基础数字能力是推动安徽农业高质量发展的需要。安徽农业由大到强的转型升级,必须抓住数字农业发展的战略机遇期,依托长三角一体化的有利政策,利用数字生产要素改造传统农业的产销体系、服务体系、经营体系,实现安徽农业的高质量发展。

三、安徽省农业农村数字化基础能力方面的农户调查分析

(一)基础信息设施建设水平较高覆盖面广。对基础信息设施的覆盖的调查,选择了互联网接入率、农户拥有计算机的比例和职能手机的使用率三项进行了调查,调查显示农户家庭接入互联网的比例为82.52%,有78.60%%的农户已拥有可接入互联网的计算机,家庭拥有职能手机在2台以上的占比95.93%。从调查反馈来看,安徽省农村互联网技术设施建设水平已经比较高,覆盖面已比较广。

(二)公益信息服务覆盖面低信息获取渠道分散。信息服务是推动信息资源进入农业生产函数提升农业生产效率的重要途径,在调查中选择对益农信息社的知晓程度、信息获取渠道的方式两项指标进行了调查。调查显示农户对益农信息社的知晓程度仅为35.77%,距离农业部设定的2020年底实现益农信息社覆盖80%以上行政村的目标有较大的差距。从信息获取渠道来分析手机APP和亲戚朋友推介为主要渠道,使用率为别为49.19%、48.78%;其次为互联网、产品推销人员、电视广告,使用率为41.06%、34.55%、30.49%;比较正式的渠道如农技服务人员、村里的干部、益农信息社沦为更为次要的渠道,使用率分别为26.83%、24.39%、19.51%。信息来源渠道过于分散,信息质量保障存疑。

(三)互联网利用能力较低农产品电商渠道利用不足。农户获取信息的目的是为生产和经营,最终需要直接或间接借助网络实现生产经营方式的转型升级。调查中选择了利用网络进行产品宣传情况、接受网络应用或电商培训的情况、借助电商进行销售的情况三项内容进行了调查。调查显示,受调查中73.98%的农户从未利用手机或互联网对自家产品进行过宣传,83.74%的农户没有参加过网络应用或农村电商方面的培训,54.07%的农户尚未借助电商或电商平台进行农产品销售。

(四)提升数字化基础能力面临的困难较多且分散化。在对利用数字农业的发展机遇提升收入方面,调查显示存在的问题较多。反映较多的问题在缺技术、缺资金、信息的真假识别、缺人才,分别有62.60%、59.76%、58.13%、57.32%的农户反映这些问题;反映存在学习的机会、信息来源渠道、自身学习能力、信息质量识别等问题的农户,分别有49.19%、49.19%、48.37%、46.75%的农户反映这些问题。从这些反馈来看,困难多样化且比较分散,这对提升农户参与农业数字化的能力带来了挑战。

四、安徽省农业农村数字化基础能力提升的现实障碍

(一)农业农村主体数字化能力亟待提升。调查显示,高达73.98%的农户尚未利用智能手机或互联网对自己产品进行特色优势宣传,83.74%的受访农户反馈未接受过互联网、智能手机或农村电商等数字农业方面的相关培训,缺资金、缺技术、缺人才和信息的真假识别成为农户抓住数字农业发展机会的主要困难来源。农户是农业农村的重要主体,其数字化能力不高,势必影响农业农村数字化的进程。

(二)农业农村数字化的信息服务基础薄弱。农村数字农业发展的信息服务基础相对薄弱在多个方面有所体现。农业农村部整省推进信息进村入户工程示范的18个省份中,安徽省未在其中,发展基础相对薄弱。调查显示,64.24%的受访农户反馈所在村尚未建立或不知道益农信息服务社。距离加快数字农业发展的目标要求有差距。农户获取信息的途径调查显示,对手机APP和亲戚朋友这两种途径依赖,显著高于对益农信息服务社、村里的干部和农技服务人员等信息来源渠道。对非正式途径的依赖高于对正式途径的依赖,不利于农业新技术的推广利用,需要优化调整提升实效。

(三)农业农村数字化发展政策支撑体系建设难度大。主体能力和信息服务基础体系的短板,直接制约了农业农村数字化的发展,对于做强安徽农业是明显的障碍。从政策角度来看,提升新知识吸收转化能力较弱的农户数字化能力,需要克服技术、资金、人才、信息质量等核心要素困难。由于问题多且分散,很难激发政策的杠杆效应,制定支撑和促进农业农村数字化基础能力提升的政策难度很大。

五、安徽省农业农村数字化基础能力提升的突破路径

(一)完善数字农业农村人才培养体系,加强新型农民队伍建设,实现分类培养相互学习带动。建议积极鼓励大中专毕业生上山下乡投身现代农业建设,建立大中专毕业生投身数字农业发展的岗前实战培训体系,实现从毕业到就业创业的有效衔接;加强新型职业农民培训覆盖面,建设适应数字农业农村发展的新农人队伍。建议在农村设立公益性和志愿性岗位,加强高校和科研机构与地方的协作关系,鼓励高校师生、科研人员组队对口支援所在地农业农村数字化发展,把学问做在田野上,以实战助力益农信息服务队伍和新型职业农民队伍建设。

(二)建设具有生产服务性质的数字农业农村信息服务体系,持续稳定提升农业生产力。建议制定与数字农业发展配套的生产性服务业规划,创新服务跨越数字鸿沟,通过精准服务降低传统农业对人的依赖,提升安徽省农业生产效率和效益;建立依托地方典型农户的示范带动体系,用身边故事、树熟悉榜样,强化示范户带动作用,稳定生产;建立制定数字农业信息中介服务质量规范、主体信用评价体系,基于服务质量和数量规模进行适度奖励,以高质量服务提升农业生产力。

(三)建议政策重点支持数字农业新业态发展增强农业创新创业活力,创造更多就业机会。建议利用融资担保、农业保险补助、线上销货量奖励、专项消费卷等措施支持具有创新活力的农民回归农业,抓住数字农业发展机遇创新创业,实现农业增值创造更多就业机会,在稳定农业生产的同时最大程度利用农业为社会就业稳定提供支撑。以支持与市场需求联系紧密的新业态为政策着力点,实现以市场需求驱动流通和生产,引导农业全产业链实现数据要素牵引的产业链重构和升级。

结语

数字农业的发展是未来农业发展的必然趋势,对于安徽农业发展来说,既是机遇又是挑战。要想抓住这个重大机遇,担当国家粮食安全保障的安徽使命,奠定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战略中安徽农业的角色地位,迫切需要安徽在数字农业方面有所作为。农业农村数字化基础能力的提升,面临诸多困难,建议政策着力点重点集中在新型农民队伍建设、农业农村信息服务体系建设、数字农业新业态的发展支撑等方面,在数字农业发展的浪潮中,早日做强做优安徽农业。

猜你喜欢
安徽农户数字化
农户存粮,不必大惊小怪
让更多小农户对接电商大市场
家纺业亟待数字化赋能
高中数学“一对一”数字化学习实践探索
高中数学“一对一”数字化学习实践探索
粮食日 访农户
农户存粮调查
安徽医改自我完善主动纠错
安徽药采如何“三步走”
安徽 诸多方面走在前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