颜欢欢 拓宏伟
(延安大学 陕西 延安 716000)
人与自然的关系永远不会过时,自然与我们人类的生存和安全息息相关。“天育物有时,地生财无限。”生态环境没有替代品,用之不觉,失之难存。当前,生态问题已不仅仅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事情,而是我们整个人类的事情。当前生态领域的各个方面面临日益严峻的危机形势,是目前全人类面临的重大挑战。建设生态文明是社会发展不可改变的历史潮流,也是迫在眉睫必须践行的行动。面对日益恶劣的生态环境,没有哪个国家能够逃避责任、独善其身、置身事外。世界各国都应该树立“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意识,积极合作,共同维护全球生态安全和推进全球可持续发展,携手走向生态文明新时代。
在全球生态危机爆发的情况下,西方的马克思主义代表人物之一本·阿格尔首先提出“生态社会主义”这个概念。生态社会主义思潮是产生于20世纪70年代的一种西方左翼社会思潮,它的产生与发展有其具体的现实依据和广泛的理论基础。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导致全球性生态危机,引起人们对生态的广泛关注,这是生态社会主义思潮产生的历史根源。生态社会主义以马克思主义理论、生态学、系统学、未来学为理论基础,提出了一系列思想,主张只有推翻资本主义制度,建立一种新型的绿色社会主义社会,才能解决生态问题。
生态社会主义认为生态危机的产生都是因为对资源非理性的掠夺和分配的不公平,人们随意破坏使用,这些归根来说又是不公正的社会制度引起的。他们主张解决生态危机必须回到社会领域,坚持社会公平,构建稳态发展的和谐社会。他们也认为国家在解决生态问题中的作用是非常重要的,要重视国家的作用。实现人、自然与社会和谐发展,倡导社会公平正义,构建和谐社会,这些目标没有国家是很难实现的。我们要建设生态文明,也要发扬民主,重视公平正义,提供一个公平、民主的社会环境,构建一个和谐的社会,同时重视国家的角色,充分调动积极因素为生态文明建设服务。
生态主义以系统论为理论基础,用系统的观点去看待社会生态危机,认为应该全面发展而不是片面发展,不能只注重生态而忽视政治、经济、文化其他领域,应该进行全方位的生态重建去解决生态问题。目前,我国将生态建设纳入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的整体布局,统筹推进五位一体全面发展。对此,我们应该将生态和其他方面联系起来,注重各个层面的协调、可持续发展,注重它们内部之间的联系,不能放弃任何一个层面。也应该认识到生态文明建设不是一个独立的个体,它不可能与任何一种层面分割,解决生态问题要从各个领域抓起,相互和谐发展,这也是对马克思主义的丰富和发展。
生态社会主义主张构建一种新型的社会主义文化,通过新型文化的构建增强人们的生态文明意识,树立生态价值观,为生态建设奉献智慧及力量。他们主张在教育内容上加强生态教育、环境道德教育,强调改变人们不理性的高消费观念,同时不仅追求物质生活丰富,也要追求精神生活质量的提高,获得快乐感和幸福感。我国注重提高全社会成员的生态文明意识,让他们在生态文明建设中获得幸福感、快乐感和满足感,追求精神生活的高质量发展。生态文明建设的好不好,关乎每一个人,也在于每一个人。全社会、全世界每一个人都是生态保护的不可替代的重要角色,这个角色如何行动就在于生态意识的培育。
生态社会主义认为生态问题高于一切任何问题,过度地夸大生态矛盾,忽视经济以及其他层面的发展,把生态问题看作是社会发展中最重要、最主要的问题。他们认为经济发展与生态发展之间是对立的关系,两者几乎不可能协同发展。他们对资本主义基本矛盾存在误解,形成错误的认识。认为资本主义国家的主要矛盾是生态危机引发造成的生态矛盾。生态社会主义夸大生态矛盾,主张用生态危机的矛盾取代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矛盾。这一观点容易模糊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认识,也不适合我国国情,使人们难以对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之间的关系形成清晰的认识。毋庸置疑的是,生态问题不能代替经济问题,我们既要保护生态也要发展经济。
西方生态社会主义把生态危机问题归因于科学技术的先进和经济的发展,进一步全面批判整个现代科学技术体系。他们认为科技的发展对生态发展起阻碍作用,未能意识到科学技术在生态保护方面的强有力作用,地是否合理利用它对我国生态文明建设产生的影响是巨大的,不能只看到其消极效应而忽视了其积极影响,这是不符合辩证思维的,对科技是一种错误的认识。
西方生态社会主义思潮将生态建设的主体及变革的主体认为是具有生态意识的绿色知识分子,认为工人阶级是不可能完成这项任务的,没有看到人民群众的力量,也没有意识到生态建设主体的协同治理。历史经验充分表明,人民群众的力量是巨大的,不是任何群体能够代替的,在各方面建设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我们必须重视和把握人民群众这一显著和特色优势。当前我国要进行生态文明建设,不能忽视和漠视人民群众的力量。生态社会主义思潮没有看到人民群众在生态文明建设中的地位及作用,仅仅依靠国家和企业以及知识分子的努力,生态建设效果是薄弱的,难以产生重大成效。
我们应该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辩证分析生态社会主义思潮,深入分析并且探索应对其对我国生态文明建设产生负面效应的策略。毛泽东同志说:“马克思主义必须在斗争中才能发展,不但过去是这样,现在是这样,将来也必然还是这样。正确的东西总是在同错误的东西作斗争的过程中发展起来的。”所以,对生态社会主义思潮的负面影响研究及提出相应的对策,既丰富了马克思主义,又有利于我们走正确的生态文明建设道路,更好地加强生态文明建设。
紧紧抓住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建设绿水青山的美丽家园。面对生态文明建设对于经济与生态关系的混淆,我们必须正确认识当前我国的现实国情和主要矛盾。只有充分认识国情与主要矛盾,我们才会正确科学地认识经济与生态之间的关系,促进生态与经济两者良性协调发展。我们要坚持新发展理念,推进经济与生态的持续发展、有效发展、友好发展、协调发展。正如习总书记说的“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绿水与青山不是对立的关系,经济与生态彼此是相互协调、共同发展的。保护绿色环境就是保护经济生产力,我们要发挥两者的最优价值。我们要将绿色理念融入生态文明发展全过程,坚守底线意识和绿色思维,着实推进经济与生态的可持续发展,携手推进两者共同发展、高效发展。这必然要求我们要注重将经济与生态结合起来,将经济融入生态,推动生态经济发展,也要将生态融入经济,推动经济的可持续与高质量的永续发展。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突破自身发展瓶颈、解决深层次矛盾和问题,根本出路就在于创新,关键要靠科技力量。”科技创新对于生态文明建设发挥的作用是至关重要的,应该理性地正确运用和把握科技,将其价值发挥最优化。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必须认识到科技的发展不是产生生态问题的根本原因,不能非理性地将一切都归罪于科技的发展。科技发挥作用的好与坏在于我们以一种什么态度去运用它。习近平总书记在科学家座谈会上强调,“关键是要改善科技创新生态,激发创新创造活力”[5]。当前我国要全面加强生态文明建设,推进生态文明进程,不能漠视和脱离科技的发展。科技如何发挥作用其决定权在人的手中,我们要发挥主观能动性在尊重事实的基础上去理性对待科技的发展。因此,我们必须以一种理性的态度去认识与运用科学技术,进而推动我国生态文明建设更好的发展。
当前我国加强生态文明建设,实现绿色发展,必须始终坚持中国共产党在全范围的各个领域、各个层次的集中全面统一领导。实践历史经验表明,党的领导,是我们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法宝,对于推进生态文明建设进程起着不容忽视且无法替代的作用,不能与党的领导相背离。我们要在党的领导下加强各社会阶层、各群体的生态文明意识培养。各阶层的生态文明意识培育有助于提高不同群体的人们的生态意识和责任感,进一步为我国生态文明建设不断地奉献自己的力量、思想和价值。当前我国生态文明建设成效的提高,必然离不开人们绿色意识的觉醒和提高,也必然依靠所有人共同的绿色行动。生态文明建设同每个人息息相关,每个人都应该做践行者、推动者,把美丽中国建设化为人民自觉行动。全社会、全范围各个层面主体共同发挥作用并协同治理生态问题,我们国家的生态文明建设会越来越好,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绿色持续的新局面。
跟任何一种思潮一样,生态社会主义也经历了一个逐步成熟和日趋完善的发展过程,形成了一个独具特色的理论体系,对西方国家及全球的生态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我国建设生态文明既要自己发展,也要汲取外国有益经验。一方面,生态社会主义思潮对于生态问题的解决提出许多富有新颖和价值的见解,有些思想蕴含着丰富的生态文化底蕴,对当前我国加强生态文明建设带来富有价值的积极影响。另一方面,由于生态社会主义理论的自身不足和我国生态建设的不完善性,其也对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带来负面效应,对此我们必须用马克思主义引领生态社会主义思潮,辩证看待这一思潮,消除生态社会主义思潮的负面影响,吸收其有价值的思想,从而使其成为推动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积极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