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发公共事件中社交网络信息冲动分享行为阈下启动效应研究*
——以自我效能与认知失调为中介

2021-02-01 10:29阳长征
情报杂志 2021年1期
关键词:群组效能启动

阳长征

( 西安交通大学 新闻与新媒体学院 西安 710049)

0 引 言

近年来以互联网为代表的各种新媒体的不断涌现,极大地改变了人们的信息传播方式,其中,社交网络媒体则属于当下人们热捧不疲的一种重要的网络新媒体。同时,伴随着公民对维权意识的不断增强,从而使得突发公共事件爆发变得越来越频繁,社交网络在其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从而改变了突发公共事件信息传播的整个结构,对突发公共事件传播管理产生了巨大影响,给社会在信息管控和舆论引导方面提出了全新的挑战。

然而,针对网络舆论,场域理论强调,场域中的个体行为会被所处的场域所影响。人作为情景的客体,在社会互动中为情景所驱使,宏观环境只有经过具体情景才能对人的心理、行为和态度产生影响(刘德海 等,2014)[1]。然而,人们对信息的加工,则需要信息刺激达到某一特定程度时才能触发人们的感知,而能导致感知的最低刺激量则称为绝对感觉阈值。低于绝对阈值的刺激难以让人们觉察和识别,但可引起特定的生理效应,该效应则称之为阈下启动效应,而高于绝对阈值的刺激则产生阈上启动效应[2]。针对突发公共事件,场域情景作为一类重要的线索性信息,根据刺激量的不同,负载的信息刺激既可引起阈上启动效应,也可引起阈下启动效应。通常,情景阈上启动效应由于其情景因素会呈现明显特征,在进行突发公共事件情景启动效应监控和管理时,相对较为容易。而阈下启动效应由于其难以让人觉察和识别,对用户行为的影响也不易被直观分辨,因而在进行突发公共事件情景启动效应监控和管理时较难。然而,通过对阈下情景启动效应研究和探索则有益于对突发公共事件进行有效监控和管理。

在此背景下,本文将结合心理学、信息学及传播学,对突发公共事件信息冲动性分享行为进行探索研究。其研究问题主要包含:社交网络中阈下情景启动对突发公共事件信息冲动分享意愿影响路径及作用机制如何?社交网络中阈下情景启动对突发公共事件信息冲动分享意愿影响效应在不同性别、年龄及学历用户群体中是否存在差异?若存在,则差异性如何?

1 理论基础与研究假设

情境社会理论指出,情景作为情境的具体构件,宏观环境只有经过具体情景才能对人的心理、行为和态度产生影响。针对网络突发公共事件场域情景,由于主体受到前期相似事件的影响,启动效应会使得用户对事件的认知受到场域情景启发的影响,从而使后期对相似事件的知觉及信息处理更为容易。通常,人们使用的情景启动主要包含情绪启动、语义启动及知觉启动三种方式[3]。

1.1阈下情景启动与认知失调情绪启动效应是指当个体初次处理具有某种情感意义的刺激时,易于为后续相应情感刺激的处理提供借鉴。人们在接受某种刺激时,只有刺激达到一定强度时才能激发人们的感觉,个体才会感知到刺激带来的影响,而低于该刺激强度时则会难以感知到影响的存在,而该刺激强度即称为刺激阈限。针对情绪启动,阈上情绪启动是指人们可以感觉到刺激的影响,阈下情绪启动则难以感知到产生的情绪刺激,甚至完全无法意识到刺激产生的影响[4]。语义启动是人们对单词或语义刺激进行处理时,词语使得人们将认知系统中的相关语义或刺激激活到先前认知状态,从而将呈现的词汇产生的认知推广到随后出现的相关语义的目标词认知上,以促进后续信息加工和处理行为。当起始词汇的刺激强度低于阈值时,起始词仍然可以启动对目标单词联想,这种激活作用即为阈下语义启动。然而,对于人们的知觉,作用于不同感官的刺激需要达到某一特定阈值时才能触发感知,而能刚刚能引起感知的最小刺激强度称为绝对感觉阈值。低于绝对阈值的刺激人们难以觉察和识别,但仍能呆滞特定的生理反应。低于绝对阈值的刺激所引发的行为反应,则称之为阈下知觉启动[5]。

然而,认知失调是指同时拥有两种或两种以上相互矛盾的信念、观念或价值观的个人所承受的精神压力或不适,从而在感知、情绪、生理上产生不愉悦、不舒适感。其中,接触具有不协调性的新信息,使得个体在现有信息与原有认知间出现不一致时,从而可导致认知不平衡的产生[6]。

突发公共事件是指突然发生,并可造成或可能造成重大人员伤亡、财产损失、生态环境破坏或社会危害,且危及公共安全的紧急性事件。根据感受信息等价说及自动扩散激活说,阈下情绪启动、语义启动及知觉启动则会通过激活人们的情绪、语义理解及知觉,并将情绪、语义理解和知觉视为特定认知提醒。针对突发公共事件,由于事件突发性特征,人们难以及时获得关于事件的客观信息,同时因其具有负面性特征,人们则倾向于使用情景启动中的情绪、语义和知觉对事件进行认知判断,使得用户对突发事件的认知与原有认知之间出现不协调,从而激发个体认知出现失调。基于此,可以提出如下假设:

H1a:社交网络中,阈下情绪启动对用户认知失调具有显著正向影响。

H2a:社交网络中,阈下语义启动对用户认知失调具有显著正向影响。

H3a:社交网络中,阈下知觉启动对用户认知失调具有显著正向影响。

1.2阈下情景启动与自我效能自我效能指人们对自己成功达到特定目标或一般目标上的能力的估计、个人判断及能力的信念。主体在对自身任务完成能力的评估过程中,其评估结果将直接影响个人的行为、动机、对待事物的态度。效能感高的个体具有内在动力,更有可能挑战艰巨的任务,并意愿付出更大的努力来履行自己的承诺,并将失败归因于他们能控制的因素,而不是指责外部条件。具有自我效能感的个体能从挫折中迅速恢复,能改善对事物的认知过程和态度,并最终有可能实现其个人目标[7]。

在自我效能形成中,个体的替代经验、言语说服和情绪唤醒等因素会对其产生显著影响。其中,替代经验,是指人们观察同伴在一项任务上的成功可以增强对自己能力的信念。言语说服,是指人们可以通过可靠的沟通和反馈来提高他人自我效能,以指导他人完成任务或激发他们尽最大的努力。情绪唤醒,是指积极的情绪可以增强人们对自我效能感的信念,而焦虑会破坏自我效能感。一定程度的情绪刺激会产生一种充满活力的感觉,从而有助于表现出色。

针对社交网络情景启动效应,阈下情绪启动、语义启动及知觉启动可以通过激活人们的情绪唤醒、言语说服及替代经验。突发公共事件中,由于情绪唤醒、言语说服及替代经验是自我效能形成过程的重要影响因素,而情绪唤醒、言语说服及替代经验则促进了个体对突发事件应对的自我效能感知和直觉,即阈下情绪启动、语义启动及知觉启动对用户自我效能均具有正向影响。基于此,可以提出如下假设:

H1b:社交网络中,阈下情绪启动对用户自我效能具有显著正向影响。

H2b:社交网络中,阈下语义启动对用户自我效能具有显著正向影响。

H3b:社交网络中,阈下知觉启动对用户自我效能具有显著正向影响。

1.3认知效能与冲动分享意愿在正常情况下,个人对事物、态度和行为的认知是协调的,当出现不一致时则会导致认知失调,并产生心理紧张及不舒适感,这种不愉快的心理体验便成为人们某种行为发生的驱动力,并通过该行为来减弱或消除这种失调而产生的心理紧张及不舒适感,以恢复至之前的认知平衡状态。当产生认知失调时,人们通常试图通过四种方法力图重新恢复之前的平衡状态:变换一种思考的方式以保持与另一种思维方式保持一致、实施新行为以实现平衡、获取新信息以重置原始思维模式、改变思维方式的权重[8]。

信息冲动分享意愿是指在信息分享之前对即将分享信息的行动没有任何预先计划或决定,对信息的分享完全属于即时性行为。其中,情绪和感受是冲动性信息分享行为的主要原因,而这种情绪和感受会受到所处情景的影响。针对突发公共事件信息,因受到突发公共事件造成的感知伤害的影响,用户在认知上打破了事件前的认知平衡状态,导致心理和生理上出现不舒适及不愉悦感,以致试图通过改变或调整当前态度、认知或行为,使认知恢复至之前的平衡状态,从而消除认知不一致性所导致的感知不舒适及不愉悦感。针对突发公共事件中网络空间的信息分享行为,由于场域情景始终处于动态变化,而由场域情景产生的情景启动效应则始终具有即时性[9]。因此,这种即时性情景启动效应引起的认知失调,也将导致情景中的用户产生对突发事件信息的即时性冲动分享意愿,以减弱或消除事件负面性引起的不适感,并恢复至之前的生理及认知平衡状态。基于此,可以提出如下假设:

H4:社交网络中,用户认知失调对突发公共事件信息冲动分享意愿具有显著正向影响。

针对自我效能,人们通过自我强化与替代强化可增强个体自我效能感的形成。而自我强化可激励、调节和控制人们的行为,并可由先前经验形成自身后续行为。替代强化是当个体观察到他人行为时,通过对行为结果以及工作难度的认知,从而形成对外界行为的反馈和强化[10]。针对社交网络突发公共事件信息分享行为,一方面,用户可通过观察其他用户信息分享行为,从而对自身行为产生替代强化效应;另一方面,用户可通过自我强化效应来增加个体对突发公共事件解决的能力信念。在替代强化及自我强化作用下,个体增强了通过扩散信息的行为方式来解决突发公共事件的动机,从而提高了用户对突发公共事件信息的冲动性分享意愿。基于此,可以提出如下假设:

H5:社交网络中,用户自我效能对突发公共事件信息冲动分享意愿具有显著正向影响。

根据上述研究假设,构建理论模型并研究社交网络中阈下情景启动对突发公共事件信息冲动分享意愿的影响。其理论结构图如图1所示。

图1 理论框架图

2 量表设计与数据收集

2.1量表设计因变量:冲动分享意愿,主要根据金晓玲等(2016)的研究成果[11],从用户即时性、即兴性、无计划性对突发公共事件信息进行分享的情感、态度、认知、意向等方面进行题项设置。

自变量:阈下情绪启动,以用户在获得情景信息后,情感刺激因素在用户认知、情感、态度及行为上所引发的反应状况等进行题项设置。阈下语义启动,以用户在获得情景信息后,词汇及语义刺激因素在用户认知、情感、态度及行为上所引发的反应状况等进行题项设置。阈下知觉启动,以用户在获得情景信息后,知觉性刺激因素在用户认知、情感、态度及行为上所引发的反应状况等进行题项设置。以上变量测量主要参考周萍等(2008)的研究成果[12]。

中介变量:认知失调,主要参考李明芳(2017)等的研究成果[13],从个体在获取新信息后,感知到信息中体现的观点、情感、信仰及行为与自身先前一贯的态度或认知产生不协调,而导致精神紧张及不愉悦感,来进行题项设置。自我效能,主要参考胡象岭等(2014)开发的量表[14],从用户在应对突发公共事件上对自我能力以及预期自我能完成任务的自我信任程度等方面进行题项设置。

2.2数据收集本研究使用的数据来自2020年3月进行的网络问卷调查。为了确保调查时问卷的信度和效度,在进行正式调查之前,先随机发放了问卷100份进行预调查,其中回收了76份,对其进行探索性因子分析,删除因子负荷小于0.7的题项。

在具体操作上,以滚雪球的方式托付全国各地朋友进行调查,获得愿意参与本次调研的用户人数共为2471名。分别以性别、年龄段及学历为三层进行随机抽样,最终随机抽取出1200名即将调查的用户作为调查对象。正式调查时,主要采用网络问卷调查系统、QQ、微信以及其它各种网络通讯工具相结合。本研究数据收集过程历时2个月,发放问卷1200份,回收问卷975份,有效问卷816份,问卷有效率为68%。其中,该样本数据涵盖了不同用户群体,且各统计学变量的样本分布不存在极端或奇异情况,该样本数据可用于研究分析。

3 数据分析与假设检验

3.1信度与效度分析

量表信度。阈下情绪启动、阈下语义启动、阈下知觉启动、认知失调、自我效能、冲动分享意愿各分量表的Cronbach'sα分别为0.89、0.91、0.87、0.89、0.86、0.93,所有α值均大于0.70的标准,说明量表设计及所获数据信度较佳。

3.2路径分析及假设检验

a.路径分析

对理论模型使用AMOS进行估计,其输出的p(χ2)值为0.000,小于0.05的显著水平,拒绝原假设,表明理论模型与观察数据无法适配,需要对初始模型进行修正,根据输出结果中的修正指标(M.I),需要在观察变量Q4与Q9的误差项间建立共变关系,从而减少卡方值。在对模型进行修正后,其相应的各拟合度指标分别为:p(χ2)为0.39,同时χ2/df为2.17、NFI值为0.93、AGFI值为0.95、GFI值为0.91、CN值为279、RMR值为0.03均达到模型可适配标准,且修正指标输出结果中未有任何需要修正的参数,这表明修正后的模型为可接受模型。其结果见表1。

表1 修正模型拟合结果

根据表1拟合结果,理论模型参数估计结果如图2所示。

注:*数值表示p<0.05,**数值表示p<0.01,未标识“*”号的表示不显著

根据标准路径系数图2可知,所有路径系数值绝对值均介于0~1之间, 且除假设H2b对应的t检验未达到0.05显著水平外,其余各假设对应的t检验均达到0.05的显著水平。根据各标准路径系数的正负性及系数的t检验结果,表明除假设H2b未获得支持外,其余七个假设均获得实证支持。同时,根据各路径系数大小,阈下情绪启动、阈下语义启动及阈下知觉启动对认知失调较之于对自我效能产生较大影响。认知失调较之于自我效能对冲动分享意愿产生较大影响。

b.中介效应

根据中介效应Bootstrap分析方法,进行1000次重复样本抽取,并以95%为显著性置信区间进行中介效应检验。其检验结果如表2所示。

表2 中介效应检验结果

表2计算结果显示,在所检验的中介路径中,除了路径“阈下语义启动→自我效能→冲动分享意愿”中介效应不显著外,其余路径的中介效应均显著。

根据中介效应估计结果,阈下情绪启动、阈下语义启动及阈下知觉启动通过认知失调及自我效能两个中介变量对信息冲动分享意愿产生影响的总效用分别为:0.307、0.175、0.335。其中,阈下情绪启动、阈下语义启动及阈下知觉启动通过认知失调中介变量较之于通过自我效能中介变量对冲动分享意愿产生较大影响。

3.3群组分析

对用户社会认同群组间差异有更深入的了解,需在上述理论框架验证的基础上对不同性别、年龄及学历的用户群组差异作进一步的比较和分析。对理论模型进行群组估计,其分析结果如表3所示。

表3 群组分析结果

由表3可知,对于性别群组,女性群组各路径系数大于男性群组。对于年龄段群组,30岁以下群组路径系数最大,其次为30~50岁群组,最后为50岁及以上群组。对于学历群组,小学及以下群组路径系数最大,其次为初中-高中群组,最后为大学及以上群组。

4 结论与讨论

4.1结论通过研究假设的提出及理论模型的构建,探索了社交网络中阈下情景启动对突发公共事件信息冲动分享意愿影响,得出如下研究结论:

首先,社交网络中,阈下情绪启动、阈下语义启动及阈下知觉启动分别通过认知失调与自我效能两个中介变量对突发公共事件信息冲动分享意愿产生显著正向影响。其中,阈下情绪启动与阈下知觉启动对认知失调及自我效能均具有显著正向影响。阈下语义启动对认知失调存在显著正向影响,对自我效能的影响效应不显著。认知失调与自我效能均对冲动分享意愿产生显著正向影响。

其次,社交网络中,阈下知觉启动对突发公共事件信息冲动分享意愿的影响效应最大,其次为阈下情绪启动,最后为阈下语义启动。阈下情绪启动、阈下语义启动及阈下知觉启动通过认知失调中介变量较之于通过自我效能中介变量对冲动分享意愿产生较大影响。认知失调较之于自我效能对冲动分享意愿产生较大影响,表明在突发公共事件信息分享过程中,负面性驱动力较之于正面性驱动力对冲动分享意愿产生更大的影响。

最后,阈下情景启动对突发公共事件信息冲动分享意愿的影响效应,在人口统计学上存在显著性差异。

4.2讨论在所有研究假设中,其中H2b未获支持,即场域情景阈下语义启动对用户自我效能的影响不显著。出现该结果可能的原因在于,言语说服虽然作为自我效能的重要影响因素,一方面,根据信息加工理论,在认知过程中,理性信息更容易引起受众采用中心路径,对信息进行审慎思考和综合性加工,分析较为全面、深入。而感性信息更容易引起受众采用边缘路径,进行较为感性和粗略的分析,从而使得理性表征的信息较之于感性表征的信息能引起人们更深入的认知[15]。而自我效能感的形成会受到用户对信息加工程度的影响,自我效能感更倾向于在对信息进行较为深入和精细加工后所形成。然而,在社交网络场域情景中,阈下情绪启动主要通过激活个体的情感成分,用户主要采用边缘化路径对信息进行加工,从而对事物倾向于形成感性认知,则难以对更需要精细加工才能形成的自我效能感产生明显效应。

关于阈下情绪启动、阈下语义启动及阈下知觉启动通过认知失调与自我效能中介变量对突发公共事件信息冲动分享意愿产生显著影响,虽然过去尚未有与该研究结论完全一致的研究文献,但该研究结论与过去相关研究的推演结论相吻合。一方面,阈下启动效应可以通过自上而下的关注对用户的认知、情绪、态度及行为进行调节,只要情景中的刺激与当前正在进行的行为相关,无论个体对其中的刺激是否意识到,在注意力的调控下仍可放大刺激对用户认知和行为的影响[16]。另一方面,启发系统式模型指出,根据人们对信息加工努力程度的差异可将信息认知分为启发式及系统式,不同方式将对人们具有差异性说服效果。其中,启发式加工则主要基于最小认知努力程度原则而对信息进行加工和处理,人们倾向于通过感性认知对信息内容和观点进行识别和判断,信息加工的精细程度相对较低,从而主体会快速、直观地形成态度和观点。而启动效应作为人们对信息进行启发式加工而产生的结果,在对信息进行加工和认知时,用户易于快速、直观地形成认知态度和行为。针对突发公共事件信息传播,该快速、直观的态度和行为则主要体现于用户对突发公共事件信息的冲动性分享行为。

本研究虽然已尽量做到使研究设计完善,但由于客观条件限制,仍存在一定局限性。在数据采集上,虽已尽量完善抽样设计及数据采集的各个流程和细节,由于网络调查法本身固有的缺陷,通常受访者参与调查的意愿较低,从而使得受访率较低。因此,在后期对应研究中,可采用对现实人群进行问卷调查,以提高调查问卷的回收率及有效率。

猜你喜欢
群组效能启动
迁移探究 发挥效能
充分激发“以工代赈”的最大效能
《悦读·家》暨“悦读·家@万家”活动启动
Boids算法在Unity3D开发平台中模拟生物群组行为中的应用研究
电启动机的正确使用
唐代前后期交通运输效能对比分析
新形势下如何发挥专卖内管委派制的作用和效能
西部最大规模云计算中心启动
俄媒:上合组织或9月启动扩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