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游戏的视角:张雪门与蒙台梭利思想之比较

2021-01-31 21:56孙文杰
陕西学前师范学院学报 2021年10期
关键词:蒙台梭教具感官

孙文杰

(泰山学院教师教育学院,山东泰安 271000)

张雪门(1891-1973),我国现代著名幼儿教育家。他与“中国幼教之父”陈鹤琴有“南陈北张”之称。蒙台梭利(1870-1952),意大利幼儿教育家。1907年创办儿童之家,蒙台梭利教育法的创始人。她的教育思想和方法至今仍影响着我国的学前教育。很多幼儿园以及早教机构都采用了蒙氏教学法以及蒙氏教具。

作为两个国家的现代教育家,他们的教育思想都对当时教育的改革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并且至今也影响着当代学前教育的发展。笔者通过梳理张雪门和蒙台梭利的思想,将其划分为儿童观、教育观、课程思想、对教师的培养以及游戏思想这几方面。发现两者的思想既有相同之处又有差异所在。相同之处体现在:第一,儿童观上,张雪门和蒙台梭利都主张尊重儿童的身心发展特点和阶段,应以儿童为主体;第二,教育观上,两者都认为教师在教育过程中应扮演引导者、观察者的角色。让儿童自己去尝试,在尝试的过程中给予适时地指导。并为儿童提供有准备的环境,儿童在与环境的互动中能获得更好地成长;第三,课程思想上,两者都注重对儿童进行感官教育;第四,对教师的培养上,两者都主张教师要在实践中学习。差异之处体现在:首先,教育观上,蒙台梭利主张进行混龄教育。混龄编班是蒙氏教育的一大特色。而张雪门主张的则是同龄编班;其次,课程思想上,蒙台梭利为儿童设计了丰富多彩的精美教具供儿童使用,且教具的使用步骤和功能是固定的。而张雪门则主张课程材料从生活中来,在生活中随处可见的物品都可以成为儿童使用的教具,并且儿童可以尽情发挥想象力的使用这些教具。

在张雪门和蒙台梭利的的教育思想中,笔者重点聚焦于两者的游戏思想,试从幼儿游戏的视角对两者的思想进行比较。幼儿游戏思想是张雪门思想体系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在蒙台梭利的思想中,儿童工作思想是其重要的组成部分。但是在其著作当中,她也经常把工作称作游戏。蒙台梭利儿童工作的价值、内容、过程以及指导策略都具有游戏性[1]。在幼儿园中,幼儿的基本活动是游戏。游戏的价值也越来越被人所重视。通过幼儿游戏的视角比较两者的游戏思想,发现其共性中又包含个性,以期揭示其核心思想对现代教育的价值。

一、游戏中生活,生活中游戏——张雪门的幼儿游戏观

(一)游戏理论的基石

19世纪末20世纪初,欧美开始出现了现代教育理论的思潮。以欧洲的新教育运动和美国的进步主义教育运动为标志,掀起了教育改革的新篇章。当时的中国处于内忧外患的境地,在各个领域都掀起了改革的热潮,教育领域也不例外。特别是在五四运动之后,学习西方教育理论思潮的热情高涨。

在这一时期,杜威的实用主义思想对我国的影响最大。杜威来华之后在北大做了“五大演讲”。而这一时期张雪门正在北大学习,因此深受杜威思想的影响。另外,幼儿教育领域中福禄贝尔和蒙台梭利的思想也对张雪门产生了较大的影响[2]。除了学习西方思想,张雪门还对同时期陶行知的思想进行了深入研究。受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思想的影响较大。这些教育家的思想都形成了张雪门游戏思想的基石。

(二)游戏观

张雪门受到杜威、陶行知等人的影响,认为“生活”是游戏理论中最核心的概念。首先游戏来源于幼儿的生活。游戏的开展要以幼儿的直接经验为依据。脱离幼儿生活和直接经验的游戏是无法开展的。其次张雪门认为游戏是为了充实幼儿的生活。幼儿在游戏中能获得身心的发展,同时也可以获得生活中的技能,增加幼儿的经验。可见,张雪门的游戏观是围绕幼儿生活进行的。在游戏中生活,在生活中游戏。

二、工作即游戏——蒙台梭利的幼儿游戏观

(一)游戏理论的基石

19 世纪末到20 世纪中叶的意大利是蒙台梭利出生和生活的地方。当时资产阶级工业革命的开展,新技术的广泛运用,使得社会需要大量的劳动力。资产阶级意识到教育领域的改革是推动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因此对教育质量的提高越来越重视。当时的德国已经开始普及义务教育。越来越多的教育改革者也开始反对中世纪时期泯灭儿童天性的“小大人”的儿童观。欧洲掀起了尊重儿童主体性的新教育运动。蒙台梭利就是其中一位主张建立“科学教育学”的杰出代表。主张开展与儿童生活密切联系的教育。

从蒙台梭利的成长和个人求学经历来看,她从小就对数学和自然科学比较感兴趣。先后在工科学院和国立达文奇工业技术学院学习。长大后又对生物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她不顾父母的反对,进入罗马大学学习医学,并成为当时意大利的第一位女医学博士。在罗马大学实习期间她便开始接触到对智力缺陷儿童的治疗。毕业后也积极投身于对智力缺陷儿童的教育中,并创办了“儿童之家”[3]。可见,蒙台梭利的专业是医学而非教育。她在走上教育之路以后也必然会带着医学和自然科学的视角来研究儿童发展的问题。因此也会形成其独特的游戏观。

(二)游戏观

蒙台梭利认为儿童的发展是在“工作”中实现的。“工作”是儿童与外界相互作用,获得经验的主要方式。她甚至提出不主张儿童游戏。但是通过阅读蒙台梭利的著作我们发现,她对工作和游戏的区分是比较模糊的。对于同一种活动既称工作又称游戏。笔者通过研究蒙台梭利工作和游戏的关系发现,无论是儿童工作的价值,儿童工作的内容,儿童工作的过程还是儿童工作的指导策略都具有游戏性[1]。蒙台梭利所主张的儿童工作与游戏是相通的,它具有游戏的特点。蒙台梭利反对的是想象类游戏。她认为这是不切实际的,不利于儿童发展的。

三、张雪门与蒙台梭利游戏思想的异同比较

(一)异曲同工:张雪门与蒙台梭利游戏思想的相同之处

1.工作与游戏的关系——工作与游戏密不可分

张雪门认为,“幼儿一天的生活,除了饮食睡眠之外,都是游戏活动[4]49。”在儿童的眼中,只要有意思的事情他们都会积极主动地去探索。自己找材料,自己想办法,全神贯注地投入其中。游戏对于孩子来说是玩,工作对于他们来说也同样是玩。只有在成人的观念里才会把游戏和工作分为两件事情。在儿童的世界里,两者是密不可分的。工作即游戏,游戏即工作。

由于蒙台梭利有着自然科学的专业背景,她在教育中提倡“儿童工作”。蒙台梭利对工作的定义是“儿童出于内在生命力的驱使或者儿童的生理与心理的需要而产生的一种自发性活动。这种活动使得儿童不断地与环境相互作用,从而产生经验来促进儿童的生理及心理的发展[5]418。”她认为只有在工作中儿童是全神贯注的,这是实现自我发展最好的方式。但是在蒙台梭利的著作中我们发现,对于同一种活动她既称工作又称游戏。并且工作与游戏是相通的,密不可分的。在活动动机上,工作与游戏的动机一样,都是完全自愿的;在活动过程上,两者都十分重视活动过程,强调游戏性体验,注重儿童自主性的培养;在活动结果上,两者都是促进儿童发展的。因此蒙台梭利的“儿童工作”具有游戏性,与游戏是密不可分的。

2.游戏指导方法——尊重儿童

张雪门的游戏指导方法是以“尊重儿童”为出发点的。他经过多年的教育实践研究,提出了九条指导儿童游戏的方法。第一,教师要充分地熟悉游戏,并对游戏有着足够的热情,这样教师才能更好地指导幼儿游戏;第二,要多给儿童自主选择,自我表现的机会。教师要准备丰富的材料,儿童可以自由选择。在游戏过程中也要注意培养幼儿的创造力;第三,教师在与幼儿游戏中要实现“精神同化”,完全融入到幼儿的游戏世界中;第四,要根据儿童的生理特点来决定游戏时间的长短;第五,让所有儿童都有参加游戏的机会,照顾每个孩子的感受;第六,多开展户外游戏活动,教师要注意维持户外游戏活动的秩序;第七,教师在指导幼儿游戏时,要采用鼓励暗示的方法,保护儿童的兴趣;第八,游戏中都是有规则的,在游戏时教师要为幼儿树立规则意识,养成幼儿良好的习惯;第九,在儿童做错事情时,教师不能嘲笑儿童。可见,张雪门的游戏指导方法都是建立在尊重儿童的基础之上的。教师要充分地了解儿童、了解游戏。

蒙台梭利对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儿童全部要听从教师安排的师幼关系进行了批判。她认为儿童自身就有很强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在工作中会主动探索。教师的角色应该是一个观察和指导者。蒙台梭利把教师称为指导员。善于观察是教师最基本的品质。教师要做的主要是三方面的工作:第一,注意自己的行为举止,衣着整洁,并且要管理和保护好环境;第二,对于不专心、不遵守秩序的儿童要进行劝导,但是要注意方法的适当,不能强迫;第三,对于专心工作的儿童要善于观察。可见,蒙台梭利对于儿童工作的指导方式与教师对游戏的指导方式是一样的,都是要尊重儿童的主体性。儿童在工作时是完全出于自己的兴趣,教师要像一个自然科学家一样耐心地观察儿童的活动。

3.游戏内容——重视感官游戏

张雪门与蒙台梭利都十分重视感官游戏。张雪门认为幼稚园游戏包括六大类,分别是感觉游戏、社交游戏、竞争游戏、猜测游戏、表演游戏、其他游戏[6]。他把感觉游戏列入到了幼稚园六大游戏之首。他提出感官游戏是训练儿童感官敏锐度以及相互之间关联的最好方式。在课程的编制中,张雪门也提到要将课程与儿童的感官发展紧密融合。在这其中起到重要作用的就是要将儿童的多种感官调动起来。因此在张雪门编制的教材中就有感官游戏这个科目。比如让幼儿学唱一首歌,耳朵听着节奏,口里唱着歌词,手脚打着节拍,这样多感官的配合才能学得更快更好。

蒙台梭利在“儿童之家”中也十分重视儿童的感官训练。她发明了很多教具来训练儿童的感官。但比教具更为有效的是感官游戏。蒙台梭利将感官游戏分为了两大类:一类是多种感官配合的游戏。比如“我拿小球在手中”,儿童要注意听音乐,当听到“滚”的时候就要用手的力量把球滚到圆圈之中;另一类是独立感官的游戏。比如“盲人找铃”,儿童将眼睛蒙住,全凭听觉去寻找铃声。

(二)和而不同:张雪门与蒙台梭利游戏思想的差异所在

1.游戏的功能——“享乐与教育功能并存”与“教育功能”

张雪门十分重视游戏本身的享乐功能。在选择游戏材料的时候,教师要多给儿童自己创作的自由和机会,而不能只给儿童现成固定的材料做机械的训练。在游戏开展的过程中,教师要多给儿童自我表现、订正的机会,不要只注重模仿或者成绩。比如张雪门设计的行为课程中,有一个设计是以“饼和饼铺”为中心。在这个主题的游戏活动中除了让儿童知道饼是怎么制作的,买卖是如何进行的以外,还有一个重要的目的就是让儿童体验到游戏的乐趣。除了重视游戏的享乐功能,张雪门也重视游戏对儿童的教育功能。他认为应该把游戏融入到幼儿园教学中去。游戏活动的开展可以锻炼儿童的肌肉,促进儿童感官的发展,还可以增进儿童的认知,培养儿童的国民性等。因此,张雪门主张游戏功能是享乐和教育功能并存的。

蒙台梭利对于游戏的教育功能过度专注,而反对游戏的享乐功能。她特别反对儿童象征性的游戏。即“以人代人,以物代物”的假想性游戏。她认为这些游戏中的幻想脱离现实,对儿童的发展是有害的。蒙台梭利对于游戏本身享乐功能的反对让很多读者都认为蒙台梭利无游戏思想,或者简单将其理解为“主张工作,反对游戏”。实际上,蒙台梭利所主张的工作也是游戏[7]161。这种游戏更类似于我们现在的建构游戏、规则游戏等。她反对的是更具有想象力和娱乐性的象征性游戏。

2.游戏开展的方式——“集体游戏”与“个人游戏”

张雪门十分重视集体游戏的开展。他认为只有在集体游戏中儿童才能真正建立规则意识,尊重他人的意见。在集体游戏中,游戏的规则由孩子们一起商议来决定。比如小朋友们一起玩滑梯的游戏,大家争前恐后地抢着玩。教师会让小朋友自己制定游戏规则,让游戏有序的开展。在集体游戏的开展中,才能让幼儿学会互助、合作等,真正促进幼儿的社会性发展。

与张雪门不同的是,蒙台梭利重视的是个人游戏。蒙台梭利认为每个儿童都有自己的特点、需要以及潜能。每个儿童的敏感期也是不同的。所以她十分强调儿童的个性发展。在“儿童之家”主要是对儿童进行个别化的教育,进行个人游戏,而集体的游戏是很少有的[8]。在个人游戏中,儿童并不是以自我为中心,而是把全部的注意力都放到对教具的操作和使用上。在教具的操作和使用中,儿童可以形成良好的行为规范,锻炼其意志力。蒙台梭利还认为“儿童之家”本来就是一个集体。这种集体的大环境,同班中不同年龄的孩子组成的集体以及教师的指导等都可以培养儿童的集体意识。所以她认为个人游戏也是可以促进儿童的社会性发展的。但是我们可以看到儿童的社会性发展是要通过同伴间的交往,集体的合作等去实现的。仅仅通过个人游戏是不能培养儿童的集体意识以及社会交往技能的。

3.游戏材料——“非结构化材料”与“结构化教具”

在游戏材料的使用上,张雪门主张利用随处可见的肥皂、蜡烛、脸盆等日用品。废弃的玻璃瓶、旧书报、废纸箱等废旧物品,或者石头、沙子、树叶、花瓣等天然的物品。他认为这些非结构化游戏材料的教育价值要远远大于精美的结构化玩具。这些材料的使用可以更好地促进幼儿想象力和创造力的发挥。

与张雪门不同,蒙台梭利为儿童提供的游戏材料是她专门设计发明的一套精美的结构化教具。这些教具都是根据儿童的身心发展特点,围绕儿童发展的各个方面来设计的。这些教具也可以称作在“儿童之家”的玩具。在“儿童之家”中,儿童可以自由选择活动的材料,但是操作的程序和步骤是固定的。儿童必须按照唯一的方式去使用这些教具。比如在蒙台梭利的教具中有一个“粉红色的塔”,它只能用来进行排序活动,而不能拿来当做搭积木或者其他游戏活动的材料。这就大大限制了儿童想象力的发挥。

四、张雪门与蒙台梭利游戏思想对当代学前教育的价值引领

从幼儿游戏的视角来比较两位生活在不同国家的现代教育家的思想,他们既有相同之处又有差异所在。他们的游戏思想符合当时的时代特点,促进了当时教育事业的发展。作为里程碑式的教育家,他们的游戏思想至今也影响着当今学前教育的发展。对当今学前教育的发展起着价值引领作用。

(一)以游戏为主要活动——激发儿童的创造性思维

无论是张雪门倡导的“在生活中游戏,在游戏中生活”,还是蒙台梭利主张的与游戏有着相同本质的“工作”,都注重在游戏中对儿童创造力的培养。游戏是儿童最喜爱的活动,也是促进儿童各方面发展的最适宜的活动。在游戏中,儿童能体验到快乐、自由和满足。在游戏中,儿童能获得对周围世界的认知,善于观察,学会思考。在这个过程中儿童的创造性思维会逐渐提高。为儿童提供合适的材料与环境,让游戏成为儿童主要的活动,这是每个教育者应该努力做到的。

(二)学会倾听儿童——尊重儿童的主体地位

在传统的儿童观中教师是处于主导地位的,对教师的安排儿童只能被动地接受。现代的儿童观则主张教师要倾听儿童,尊重儿童的主体地位。在游戏活动中教师要做的不是指挥儿童,而是观察和倾听儿童,照顾每个孩子的感受。蒙台梭利认为教师应该像一个自然科学家一样耐心地观察儿童。为儿童提供有准备的环境,充分尊重儿童的主体地位。在游戏中教师要注意聆听儿童的心声,为他们提供充满爱和快乐的环境,保护孩子的好奇心。

(三)集体游戏与个人游戏相结合——培养儿童的社会性与个人潜能

在幼儿园开展游戏中要注意集体游戏与个人游戏的结合。张雪门提倡集体游戏的开展。在集体游戏中幼儿能逐渐学会如何进行同伴交往,学会与同伴分享与合作,培养幼儿的集体意识。因此教师要善于组织开展集体游戏。但是只开展集体游戏还是不够的。教师还应注意给幼儿进行个人游戏的机会。蒙台梭利认为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特点和潜能。在个人游戏的开展中可以发挥幼儿的个人潜能。教师要注意观察,以便能够了解每个孩子的特点。

(四)提供结构化与非结构化游戏材料——促进儿童想象力的发展

幼儿的游戏材料既要有功能较确定化的结构化材料,也要有随处可见的各种非结构化材料。张雪门主张幼儿的游戏材料应是生活中各种常见的物品。比如布料、盒子、脸盆、石头等。这些非结构化材料可以让幼儿充分发挥想象力。但是在提供非结构化材料的同时,也要给幼儿提供一些结构化游戏材料。比如蒙台梭利的教具。这是针对儿童的身心发展特点设计的结构化游戏材料。通过操作结构化教具也可以促进儿童各方面的发展。

猜你喜欢
蒙台梭教具感官
美国蒙台梭利协会的学校标准和认证制度研究
蒙台梭利教育在中国的科学化之刍议
自制玩教具《拼拼乐》
初中物理自制教具应用探讨
蒙台梭利教学法课程实施的问题研究
感官训练纸模
蒙台梭利教学法引入中的选择困惑及其运用中的思考*
感官训练纸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