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婕妮
2019年,广东省广州市增城区整合原增城广播电视台和增城日报社,制定了《广州市增城区融媒体中心建设总体实施方案》,明确融媒体中心建设指导思想、工作原则、工作目标、工作任务和工作要求。广州市增城区融媒体中心(以下简称“中心”)于2019年9月25日挂牌成立后,有效整合了区内新闻媒体平台和人员,实现新闻媒体的统一管理和调度。
中心成立之初便着手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在对旧制度进行全面梳理后,经过修订完善、重新制订等方式,形成了《增城区融媒体中心制度汇编》(简称“《汇编》”)。《汇编》涵盖行政管理、采编业务、财务管理、绩效考核、党群管理五大方面,内容涉及会议议事规定、员工管理、绩效考核、党建工作等65项规章制度,每项制度均作了严格细致的规定。《汇编》使中心各项运作更顺畅、高效。
中心还着力优化队伍配置。根据员工原工作岗位性质及业务能力,将其合理调配到不同部门。着重整合新闻采编力量,将原本传统媒体和新媒体宣传采编人员进行融合,从思想上让新调整的采编人员主动适应新形势,明晰角色定位,加快人员转型。该中心采用“引进来、走出去”的方法进行人才培养,不仅进行了专业人才引进,还加大了人才培养力度。
两年来,增城区融媒体中心通过整合媒体平台资源、优化采编流程、创新宣传内容、做好公共服务等提升了新闻舆论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媒体融合的聚合效应得到有效显现。
建成增城区融媒体中心指挥调度中心。中心启动指挥调度平台,打通了报纸、广播电视、网站、微信、微博、App等宣传平台接口,基本实现新闻素材的统一指挥、统一调度、统一使用。中心初步形成了一套完整的内容生产、协助、分发的业务模式,以此来实现“一次采集、多元生成、全媒发布”的目标。
按照“1+1+1+N”发展思路构建传播矩阵。坚持移动优先原则,以“阅增城”App为引领,按照“1+1+1+N”的发展思路,即“客户端+微信+微博+第三方平台(学习强国、抖音、新花城等)”,建设增城区融媒体矩阵。对上打通省、市级宣传平台,对下畅通宣传渠道,让融媒体宣传“飞入寻常百姓家”,打通宣传群众、关心群众、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
通过资源、人员整合,形成“一次采集、多元生成、全媒发布”传播模式。坚持移动优先原则,先新媒体后传统媒体,推动形成新媒体上看速度、传统媒体上看深度的新态势。
采编联动,改“采后”编辑为“采前”谋划。编前会由每日下午4点提前至每日早上9点召开。各宣传平台编辑通过“中央厨房”和编前会掌握记者采访计划,确定本平台素材选取计划,提前介入新闻采写过程。此举有效提高了工作效率和新闻稿件质量,使采编工作更加顺畅。
科学调配,推动“单一型”人才向“复合型”转变。中心通过组织全员培训、外出学习、实战演练等方式,提升记者编辑的全媒体采编能力。要求原本单一平台的记者、编辑转型为“提机能拍、对镜能讲、提笔能写、片子能编”的复合型全媒体人才。通过实战演练,记者编辑已基本掌握各平台相关要求,实现了“一次采集、多种生成、多元发布”。
一体办公,改“各自为营”为“统一调度”。完善指挥调度中心的建设和管理,各平台采编人员全面进驻,一体办公,使用“中央厨房”。编委会进行统一指挥,以实现采编发业务的统一指挥调度。
全媒发声,多平台“融”聚疫情防控最强音。2021年5月21日,广州市突发本土新冠肺炎疫情。在该轮疫情防控工作中,作为区主流媒体,增城区融媒体中心充分发挥权威宣传、主动宣传、及时宣传、正面宣传的“喉舌”作用,通过全平台及时向群众准确发布中央、省、市、区关于做好疫情防控工作的安排部署、重大要求。第一时间组织由党员带头的60余名精干采编力量全日值守,深入一线,获得第一手信息。推出如《抗疫一线的最美孕妈——记永宁街凤凰城第二社区党总支书记吴家玲》等“党旗飘扬”系列报道,对全区参与疫情防控的党组织、党员干部典型事迹进行正面报道,凝聚传播红色力量。同年5月21日至6月31日,推出微信、短视频、H5、报纸、电视、广播各种形式相关报道及公告逾400篇次/条,总曝光量超1200万。同时,通过新媒体平台及时推出核酸检测、疫苗接种等详细便民指引,利用云技术直播群众关心的核酸检测点情况。推出本地话、客家话核酸检测短视频,用家乡话科普核酸检查指引,助力全区顺利完成全员检测。
创新媒体传播方式,推出多样化新闻精品。近年来,增城区融媒体中心不断创新媒体传播方式,推出原创推文、短视频、音频集、互动H5、直播等新闻精品,阅读量和影响力不断提升。2020年,本土创作的公益宣传歌曲《增城防疫DISCO》在各平台的播放量超100万次。本地方言抗疫喊话系列音频、核酸检测喊话系列音频受到本地群众喜爱。将短视频和直播作为重点开发方向,集中优势资源,对上连接省市媒体,对内辐射本地群众,形成强有力的传播效应。《医护人员最“美”睡姿》《“天稻下凡”!嫦娥五号太空稻安家增城!》等多个短视频作品在全网传播量超百万,增城非遗系列短视频获得多家上级媒体关注以及转发。自2020年至今,中心已创新开展线上直播活动超50场,视频直播、图文直播成为常态。其中,“2021增城区首届线上迎春花市”一连5天推出直播活动,实现市民“云购”年桔年花,也帮助花企、花农拓宽了销售渠道。
唱响主旋律,打造导向正、品味高的精品内容。作为党的新闻舆论工作重要阵地,增城区融媒体中心发挥主流媒体原创性大、权威性高、可信度强的优势,把优质新闻内容向新媒体延伸,加强融媒体创作,打造了唱响主旋律的导向正、品位高的精品内容。2021年,增城区融媒体中心把党史学习教育与宣传工作紧密结合起来,于7月1日起推出《中共增城地方史电视纪录片》。该系列纪录片以增城的红色历史为主线,讲述增城的红色故事,共8集,在全平台宣传播放。2021年增城两会期间,互动H5系列作品“委员有话说”“我是两会‘见证者’”“2021增城民生实事”等创新性地用直观的视图方式及可互动的方式,为市民展示了增城的建设成果,用新媒体语言解构政治会议的群众距离感。2021年清明期间,中心还推出“清明祭英烈”H5,实现了线上拜祭。经统计,此次活动浏览量超20万。
在做好新闻工作的同时,增城区融媒体中心通过阅增城App基本实现了“新闻+政务+服务”的目标,旨在延伸政务服务,强化生活服务,打通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阅增城App整合了报纸、电视、广播和新媒体资源,设有即时本地新闻,中央、省市等新闻板块。其中,“增城号”涵盖文旅、政务、企业、媒体、民生等增城本地政务微信公众号,使本地资讯在App上均能掌握。
阅增城App还联通政务服务网以及提供与群众生活密切相关的服务,如连通问政、市民诉求等系统,增加政府与群众交流的渠道。阅增城App还开设了电视缴费、婚姻登记、信息查询、就业等多项便民服务。开放疫苗接种后,为解决群众疫苗接种难题,阅增城App上线增城区疫苗预约地图,其中包含一键预约、预约方式、疫苗接种点开放情况等相应功能。
县级融媒体中心具有事业单位、企业管理的双重属性,前者保障其“活下去”,后者使其真正“活得更好,做得更大”,而在经济方面依托于财政补贴和自身造血。面对传统广告收入的下滑,增城区融媒体中心转变思路,不断探索创新经营方式,增强自我造血功能。2021年上半年,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和三网联合市场冲击,中心多项业务同比出现较大幅度下滑。为此,中心创新经营模式,使上半年广告经营收入同比增长30%。
首先,规范经营行为。出台《区融媒体中心2021年传媒产业运营考核办法》和《传媒产业运营部岗位设置、岗位工资及绩效考核方案》,重新优化了激励制度和人员岗位设置,以更加科学的制度规范广告经营行为,提高广告经营人员的积极性。
其次,积极开拓新兴产业市场。将经营模式从传统的单一化的广告业务和部门联办,向线上线下互动、产业活动、增值服务等多元化方向转型。自2020年以来,中心承办了中小学生科普知识大赛、小楼菜心美食节、正果美食节以及垃圾分类宣传活动等多个区内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大型活动。当前转型已初见成效,线上活动、直播活动和专题性活动收入已有明显增加。
最后,探索移动端运营新模式。立足阅增城App,通过新兴信息技术的应用,开发小程序、H5等服务应用,构建“新闻+政务服务商务”运营新模式,如开发了增城区“四史”主题知识竞赛、红色经典诵读大赛、“唱红增城”线上歌唱大赛活动等线上活动应用。这种新模式迎合了市场需要和客户服务体验需要,实现了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双赢。
推进县级融媒体中心建设有很多需要思考以及深入探究的地方,可以从以下三方面进行优化。
一是坚持融合必须彻底。不仅要考虑制度上的融合,也要考虑思想上的融合。一方面,要结合当前媒体传播态势,整合好平台资源,优化新闻生产流程,完善部门人员配置、考核制度、激励机制等。另一方面,要推进传统媒体与新媒体有效融合,解放职工思想,鼓励全员在思想上进行转型,主动进行融合。
二是坚持人才战略。既要通过“输血”引进人才,也要通过“造血”来提高现有人员的能力水平。做好留才引才工作,突出人岗相适导向,打破身份界限,提高专业技术人才比重。同时,要把人才培育作为融媒体中心建设的重点,打造专业的融媒体传播队伍,多开展学习培训、学习交流。
三是坚持“内容为王”。在内容上,要以“引导群众、服务群众”为工作重点,切实提升“脚力、眼力、脑力、笔力”,结合新媒体传播特点,创新创作方式,做好本地新闻报道,讲好本地故事,打造高质量融媒体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