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平
《中国唱诗班》系列动画短片是上海市嘉定区宣传部投资的微动画电影,是纪念嘉定建城八百周年的地方文化项目。作品以上海嘉定区作曲家易凤林创作的《中国唱诗班——中华优秀传统“诗乐启蒙”》音乐专辑为创作基础,自2015年起被改编成讲述嘉定名人雅士历史典故的系列动画。该系列共有《相思》《游子吟》《饮湖上初晴后雨》《元日》《夜思》五部作品,每部片长6—20分钟不等。该作品选取中国经典古诗词为创作线索,围绕嘉定城历史上的名人雅士的典故进行故事脚本创作,以浓烈的中国传统文化元素作为依托,以亲善、仁厚等传统美德进行情节设定,通过中国传统审美认知呈现出感人至深的亲情、爱情、师生情、爱国情。作为国产IP动画电影,《中国唱诗班》系列作品挖掘历史悠久的古诗词文化宝库,通过精美的画面和幽雅的故事情节将广为传颂的经典诗词转化为视觉艺术,激发了国民的民族认同感,也为国产动画影像的发展做了有益探索。
清代叶燮在《赤霞楼诗集序》中说:“昔人评王维之画,曰‘画中有诗’;又评王维之诗,曰‘诗中有画’。由是言之,则画与诗初无二道……故画者,天地无声之诗;诗者,天地无色之画。”①沈宗骞说:“画与诗,皆士人陶写性情之事;故凡可以入诗者,皆可入画。”②诗画相融是中国艺术家历来追求的艺术表现形式。王维的“诗中有画,画中有诗”强调诗歌与绘画的融合,追求二者相通。动画影像的人、物、面、境皆以绘画为基础。创作者通过动画绘制软件将情趣高雅、意境深远的古诗词以灵动的画面呈现出来,使影片呈现出诗画一体的意境美。
《中国唱诗班》动画影像以传统民族元素来展现表层形式,其动画人物的线条、色彩都充分遵循中国传统美学标准。短片《相思》中,水墨画般悠然淡雅的江南小镇,展现了江南独特的灵秀意蕴:烟雨小镇里,一把红油伞,一只红豆簪,一碗红豆粥,一条小巷,一扇木门,诉说一段相思往事。古韵十足的画面与影片“相思不相亲”的情感寓意,建构了一段凄美感人的爱恋故事,实现了诗词与动画的完美结合。《饮湖上初晴后雨》的视觉艺术同样强烈,影片中的人物线条饱满圆润,色彩清幽高雅。主人公娄坚(娄子柔)身着长衫,满面愁容,神情黯然,十足一副科举失意的文人形象。小曼则是灵动活泼、俏皮可爱的姑娘,她与木讷、不知变通的娄子柔的人物形象形成鲜明对比。
就环境层面而言,苏轼的《饮湖上初晴后雨》本就是一幅令人神往的山水秀丽的画卷。影片《饮湖上初晴后雨》将生动的故事与动画影像相结合,让本为静态文本的古诗呈现出动态之美。诗中描绘的虽并非嘉定城,但影片制作者同样展现出月出高山、山水相宜之景。故事正值中秋佳节,江上清风朗月,众人舟中作乐,坐而论道,诗曲相和。娄坚消除执着科举的愁闷后,舟中众人举杯畅饮,颇有“客喜而笑,洗盏更酌。肴核既尽,杯盘狼藉。相与枕藉乎舟中,不知东方之既白”③之感,充满浓烈的诗情画意,与中国传统审美认知相符。
近年来,国产动画电影在传承中国传统文化方面颇有建树,涌现出许多具有中国精神、中国气派、中国风格的动画。《中国唱诗班》系列短片正是将中华民族根植于心的道德观念以情景交融的艺术方式呈现出来,唤起观者的“忠孝仁爱”“安贫乐道”的伦理记忆,传扬“温良恭谦”“孝义亲善”的民族精神。
最能体现儒家思想的中国古典诗词文化积淀了丰富的伦理道德观念,文人通过诗词来表达自身对“仁义”“德行”的尊崇。《饮湖上初晴后雨》取自明代嘉定四先生之一娄坚考取科举屡试不中的故事。中秋佳节,刚经历落榜的娄坚灰心不已。恰逢朋友中秋夜宴,席间鸿儒对酒当歌,谈笑往来。面对友人慷慨激壮的吟诵,娄坚“不然秋月春风夜,争、那闲思往事何”则稍显凄凉,与此时名落孙山的他正相宜。小曼一曲《吕蒙正风雪破窑记》“钻研贤传圣人经”最后却是“奈天不乖怜”,更戳中娄坚的伤心事。中国传统观念认为,“学而优则仕”是许多文人价值观里毕生的追求。徐谟对落魄不已的娄坚的一番开导——“汝试观古今衣冠富贵者,而今安在,唯贤士留其名尔”,使读书尚贤的价值观得以巧妙传递。《元日》中,学生趁着新春去给恩师唐时升拜年。唐时升用自家种植的菜蔬来烹制“贺年羹”以招待学生。面对学生的疑问,唐时升笑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这正是传统儒生淡泊出世的处世之道。唐时升是明朝“嘉定四先生”之一,他学识渊博,德行出众,虽家境贫寒却无意于官场。他专心研治学问,结交如娄坚、程嘉燧等一众嘉定名士。片中,唐时升与娄坚众人在河畔竹下飘然而立,呈现出高雅闲适之生活状态,其安贫乐道的精神与现代生活中部分人物质至上的理念形成价值参照。
《中国唱诗班》用中国风的表现手法将意蕴深厚的古诗词与动画短片相结合,使中国传统伦理观念得以完美呈现。短片《元日》用两条故事线来展开叙述。一条是以儿童的视角叙述准备年夜饭、贴对联、放鞭炮、祭灶神等传统节日习俗。片中有一处细节,即小孩伸手拿祭灶神的贡果,被家中长辈阻止:“物非义不取”。于是小孩把手中的糖果放回祭祀盘中。此时忍不住眯着一只眼睛偷看的灶神爷也露出了笑容。这就将“仁德”的伦理观念在一片其乐融融的温馨场景中呈现出来。另一条故事线则是两个学生向恩师唐时升拜年。同行的两个学生乘坐小舟从小河而来,一路上二人争论不休,连踏进老师唐时升家门的前后顺序也争执一番。但在恩师唐时升面前,争执不休的两人都表现出谦逊有礼的态度。面对老师十分简单的餐食“贺年羹”,二人表现出的谦虚恭敬正是中华民族千年来尊师重道的伦理品德。由此可见,《元日》中蕴含的伦理亲情、师生之情实在令人感怀,其“亲善仁厚”和“尊师重教”的观念认知正是短片与诗文化的价值表达。
自古以来,在中华民族的价值认知里,“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家国观念深深根植于民族的血液中,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家国情怀是一代又一代儒生的价值追求。《中国唱诗班》正是在形质、叙事等诸多层面传达出“趣”之味,将审美主体带入“物我两忘”之情境中,才使观众产生共情之感④。《夜思》以李白诗歌《静夜思》为引,展现民国第一外交家顾维钧作为国际联盟调查团代表探求九一八事件日军侵华真相的故事。1932年,顾维钧作为国际联盟调查团唯一的中国代表前往东北调查九一八事件和伪满洲国成立的真相。在国家危难之时,顾维钧表现出的深明大义反映了中华儿女“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的爱国情怀。万籁鸣曾说:“动画片一在中国出现,题材选择就与西方分道扬镳了,在苦难的中国,我们没有时间开玩笑,我们要让同胞觉醒。”⑤片中还以诗歌《静夜思》作为背景配乐。动画与深刻的历史相结合的叙述方式,激发了镌刻在民族记忆中“铭记历史,勿忘国耻”的家国情怀。
作为新媒体影视组成部分的动画影像拥有庞大的受众群体。因此,在动画作品创作中融入中国风格、中国精神显得尤为重要。从国内蕴含民族风格的动画影像创作历史来看,此类动画作品并不在少数。从1941年推出第一部具有传统中国风格的动画影像作品《铁扇公主》,到《大闹天宫》《牧笛》《山水情》等作品的问世,融入传统文化的中国风动画影像作品迎来了早期的繁荣时期。随着口碑不错的《西游记之大圣归来》《大鱼海棠》《哪吒之魔童降世》等国产动画的热映,人们似乎从这些具有中国传统元素的动画作品中看到了传承中国传统文化的春天。然而,此类动画作品在艺术表现形式和挖掘传统文化的深刻内涵方面仍有欠缺。比如,《大鱼海棠》虽然在故事文本的编写及影像制作上加入了一系列中国元素,但令人遗憾的是作品中缺乏传统文化的精神内核,没有展现出中国价值观和“民族性”。《西游记之大圣归来》同样是将大量民族元素进行堆砌,但其人物形象却是以一种美国式的英雄主义来呈现。原本藐视权威、敢于抗争的民族气魄变成了“钢铁侠”“蜘蛛侠”式的个人英雄,缺少了对于中国本土精神的注入。与这些动画影片不同,《中国唱诗班》系列作品紧紧抓住传统文化的根基,立足于经典古诗词,以儒家思想作为精神支撑,将真实的本土故事加以适当改编,使民族元素与故事文本完美贴合。此外,《中国唱诗班》对人物形象、造型设计、环境呈现、画面剪辑、背景音乐进行精心打磨,使作品兼具思想与美感。
《中国唱诗班》系列作品巧妙地运用民族符号,融合经典古诗词文化,将中国传统美学思想与民族气韵相结合,用极具写意性的水墨画风格来建构中华民族的价值认知,是国产动画影像作品的一次有益尝试。从实践来看,动画影像是可以用来传扬优秀传统文化、构筑民族精神、讲好中国故事的。新时代的文化传承需要更多具有民族性、思想性、观赏性的动画作品。只有不断从传统文化中寻求根基,吸取能量,挖掘民族文化的内在精神,注重作品的艺术表现形式,将作品的风格与气质完美融合,才能实现国产动漫的蓬勃发展。
注释:
①卢新颜.诗与画的融合 [J].浙江师范大学学报,2004(03):89-94.
②[清]沈宗骞.芥舟学画编[A]//潘耀昌.中国历代绘画理论评注[M].武汉:湖北美术出版社,2009:70.
③[宋]苏轼.苏东坡全集[M].上海:世界书局,1936:33.
④李茂华.“趣”谈《中国唱诗班》——兼论近年来中国动画电影的民族风格探索[J].电影评介,2019(09):98-101.
⑤闫李.九旬还念悟空情——访万籁鸣先生[N].中国文化报,1990-07-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