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 静
(仲恺农业工程学院外国语学院 广东·广州 510000)
十九大报告指出,“就业是最大的民生。要坚持就业优先战略和积极就业政策,实现更高质量和更充分就业”[1]。随着全国高校毕业生人数再创新高,就业形势逐步严峻,受新冠肺炎影响,当下就业情况更不容乐观。高校发挥好基层党组织稳就业和学生党员促就业的作用,实现党建与就业的联动,是落实好党中央关于党史学习教育活动的要求,联系实际积极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主题实践活动的着力点;是高校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维护好党和国家首要民生工程的有效路径。
就业工作,作为高校素质教育的重要抓手,是高校实施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面对就业这一难题,我们国家绝大多数高校都设立了就业指导中心,并在不断摸索和发展中累积了一些工作经验。但是,由于普遍起步较晚、队伍力量相对薄弱、理论指导和工作实践方面欠缺等众多因素,高校就业工作仍存在许多急需改善的地方。
高校就业指导中心统筹全校就业工作,一线工作人员主要由就业指导中心工作人员和院系分管就业工作的辅导员组成。就业服务人员有限,行政工作任务繁多,因此参与学生就业指导方面的时间和精力不足。同时,因缺少专业的培训指导,造成队伍理论素养欠缺,实践经验不足,因而不能很好地运用就业择业的相关理论指导并服务学生就业。当下,就业工作普遍强调对就业率的追求,却缺乏真正对学生就业质量提升的指导[2]。
目前我们正处于互联网时代,信息来源渠道多元化,信息量大。一方面,毕业生从互联网上获取的就业信息真实性、实时性等都有待进一步考证;另一方面,毕业生面临着毕业论文与就业的双重压力,在面对海量就业信息时,不免会采取回避的态度。实际情况就是高校就业信息满天飞,主动接收就业信息的毕业生却不多,甚至有的学生认为过多的就业信息推送打乱了自己的计划,索性屏蔽了一些平台,导致真正通过就业信息推送找到理想工作的同学比较少。
当前高校开展就业指导工作的形式主要以课堂讲授和招聘会为主,形式相对单一。同时,工作开展的对象主要为90后青年,有自主性高、创造性强的特点,对课堂的互动性和实际效用追求较高。目前传统的指导模式难以激发新一代大学生的积极性,学生没有及时对个人兴趣、能力、性格、价值观进行深层次剖析,缺乏对职业规划重要性的认识,更缺乏对职业世界的探索,造成面临毕业时依然对职业发展茫然或不知所措的状况,进而导致就业难、就业质量不高、职业满意度低等情况。
大学生不合理的就业择业观念影响着就业率与就业质量的提升。目前,在毕业生群体中主要存在以下几种情况:第一种是“就业拖延症”,有的毕业生家庭条件不错,依赖家庭思想较重,缺乏积极的求职意识。第二种是“有业不就”,有的毕业生面试多家单位后依旧处于观望状态,“高不成,低不就”,导致迟迟不落实最终就业单位。第三种是“怕苦怕累”,部分毕业生不愿下基层,不愿去边远地区,不愿意到国家最需要的地方去,希望找到钱多事少离家近、朝九晚五不加班的工作,缺乏奉献精神与服务意识。
青年的兴盛关乎国家兴盛。新时代面临着新的目标与新的挑战,青年一代必须有所作为,有所担当。作为现代化建设主力军的大学生,是我国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重要的人才保障。大学生党员作为高校学生中的佼佼者,作为当代青年的优秀代表,政治可靠、思想先进,具有无私服务精神和先锋模范作用,在推进高校就业服务工作中具有显著优势。
建党百年,披荆斩棘,风雨无阻,中国共产党的奋斗历程告诉我们,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初心不能忘。大学生加入党组织后,主动积极地参与组织生活,服务意识进一步提升。因此,他们能够本着为同学们服务的宗旨,在就业活动中让同学们了解相关规则和政策,带领他们在实践活动中发挥主动性;在学院就业指导中心和辅导员的指导下,开展就业信息收集工作,做好相应的就业信息汇总;积极配合班级开展工作,全心全意地为同学们服务,主动地和同学们交流职业想法,帮助学校进一步了解广大学生的真实需求。
大学生党员是大学生中具有先进性的代表。首先,他们共产主义信念坚定,时刻以党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并用良好的品行去影响周围的人。其次,面对激烈的社会竞争,他们学习态度端正,主动学习,夯实自身的专业知识储备,并鼓励和带动身边的同学一起学习。最后,在就业问题上,他们能够自觉地树立正确的人生追求,在平时学习生活中踏实向前迈进,以良好的心态去对待就业难的问题,在对待专业是否对口,薪资高低等问题时,目光长远,发挥吃苦在前,享乐在后的精神。
大学生党员既是就业服务的对象,也是就业服务工作的参与者。首先,作为大学生群体的成员,他们具有当代大学生普遍的心理特点和思维特征,相比就业服务的教师来说,能切实地理解到广大学生的实际需求,为学校开展相关就业指导工作发挥探索者的作用。其次,他们能够在日常生活学习中发扬自身良好品德,树立良好生活作风,成为引领同学们的榜样,取得同学们的信任与认同。由此可见,大学生彼此之间因年龄、经历和环境的相同或相似而建立起来的朋辈关系,为大学生党员在大学生就业服务工作中发挥引领作用提供了便利性[3]。
随着创先争优工作的不断推进,大学生党员的积极性与创造性进一步迸发。他们关心国家发展和科技进步,创造性地运用所学理论指导实践,运用先进的技术武装自己,带领周围的人一起创新思维、创新生活、创新职业发展之路,不断挖掘自身潜能,为自己未来的职业生涯奠定坚实的基础。他们具有敏锐的洞察力和丰富的想象力,创造性地开展各项就业服务工作,不断创新活动形式,用同学们喜闻乐见、易于接受的教育方式,积极发挥学生社团活动和社会实践等载体的功能,将就业服务工作落到实处。
高校的就业服务工作,大学生党员以其自身的服务性、先进性、引领性、创造性发挥着重要作用。他们深入实践“我为群众办实事”活动,参与就业服务,收集整理就业信息,丰富就业服务形式,为就业工作开创新思路、新亮点和新做法,为就业服务搭建新平台;带头就业,团结广大同学共同进步,努力做到为党和国家奉献青春,为同学们热心服务,为实现新时代更充分、更高质量就业的目标贡献力量。
基于学生党员与广大学生关系紧密的天然优势,学生党员可以及时了解身边同学的就业动态和心理状况,成立由就业信息整理、就业安全管理、就业困难帮扶三部分组成的就业工作党员推进中心组,加强培训,实时监督考核,发挥党员的服务精神,紧跟组织指示,有效推动同学就业。
加强组织建设,完善人员配备。首先,建立就业信息管理小组,在毕业班选择一名优秀党员代表作为就业信息员,在低年级党员中对应配备一名就业信息员小助手,疏通就业信息传达、就业情况汇报途径。其次,建立毕业班安全责任督察小组,加强安全管理教育,按照班级党员人数和班级总人数分成若干小组,党员担任组长,负责监督小组成员按时完成每日签到,密切关注班级同学的身心健康状态,防范危机事件,确保实习及就业期间的安全。再次,成立就业困难“一带一”帮扶小组,由同专业的就业困难同学和该专业所有党员组成。帮扶小组在责任到人的基础上实现信息共享,根据就业选择、就业能力提升、就业心理辅导、就业信息匮乏等不同类型的困难实施不同的帮扶方案,及时汇报,申请老师的指导。
加强专业培训,提升工作能力。大学生党员不仅要提供外部条件来促进大学生就业,还要通过提升个人专业水平来促进周围同学的全面发展。通过专题学习、小组研讨、党日活动、民主生活会等形式,提升就业服务相关技能,提高大学生党员助人的能力。培训内容可以分为工作能力提升、职业素养提升、就业创业政策解析等模块分类进行。通过人际交往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心理疏导能力、危机事件应对能力、职业生涯规划能力、求职能力等多方面的提升,不断提高就业服务水平和质量[4]。
加强监督考核,调动工作积极性。定期召开小组工作汇报会,检查各项任务的落实情况,创新工作思路,查摆工作问题,制定新的阶段性工作目标,将就业服务落到实处。建立民主监督评议制,小组成员接受党内外监督,杜绝失职渎职现象。将党员在就业服务工作中的表现纳入民主评议范围,开展就业服务工作先进个人评选,形成有效的激励机制,充分调动工作积极性。此外,还可以将毕业班的党员自身落实工作的情况作为考核的重要指标,督促党员在做好就业服务工作的同时严格要求自我,始终保持向上向先的劲头,成为就业的领头羊,为党旗争光添彩,为和谐校园建设贡献力量。
大学生党员因思想素质高、学习能力强、工作认真负责等特征,特别容易受到社会的青睐,很多企事业单位的招聘都会优先考虑,他们是率先就业的先锋,是同学们眼中的模范,因此要充分发挥他们的引领作用。
在高中物理知识的学习中,大量的物理习题训练是必不可少的,但是同学们大多过于重视物理习题的数量,而忽视了物理习题解答的质量,做无用功,不利于提升自己物理解题能力.所以,同学们应通过摘抄经典物理习题,分析并运用各题型的提分技巧,同时应根据自己物理知识方面的遗漏和不足,进行有选择性的摘抄,并及时进行复习和回顾,领会和掌握其中所蕴含的物理思想,填补自己的知识漏洞,达到事半功倍的习题训练效果,全面提高物理习题解答能力.
首先,注重培养大学生党员的家国情怀和积极的就业观。面对严峻的就业形势,大学生党员作为学生与学校就业指导组织的纽带,他们的言行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到身边的同学,要指引他们及时了解社会需求,认清就业形势,调整职业生涯规划,积极就业;鼓励他们去山区下基层,服务乡村振兴战略。大学生党员的率先就业、理性就业、积极就业就会给其他同学树立模范榜样,起到带动就业的引领作用。
其次,大学生党员要充分了解国家和学校在支持学生就业创业方面的政策。当前对政策了解不及时不清楚已经成为就业困难的重要原因。大学生党员只有在确保自身对国家就业扶持政策有充分了解的情况下,才能给身边的大学生提供更具实效的帮助。尤其是与面临就业择业问题的准毕业生相处中,要以同学、朋友的身份,主动帮助他们积极面对就业压力和消除心理忧虑,以便更好地协助学校和学院的就业工作,发挥自身在就业服务当中的引领作用。
最后,加强就业典型的宣传,充分发挥优秀学生党员的旗帜作用。邀请往届下基层的优秀毕业生党员回校交流基层工作经验,分享他们不畏困难的奋斗史,鼓励在校生积极响应国家号召,援边疆、去农村、下基层,让青春在国家需要的地方熠熠生辉。邀请往届职业发展较好的优秀党员返校分享经验,引领在校大学生脚踏实地,学好专业知识,了解市场需求,认清就业形势,树立正确的择业观。挖掘毕业班党员在实习就业中爱岗敬业、能力和素质都受到公司好评的典型,多平台广泛宣传,带领全体毕业生外树招牌,内强素质,将自身所学灵活运用到工作中,积极向上,不断提升用人单位对本校毕业生的认同感,促进就业率与就业质量的良好发展[4]。
大学生党员都是从同学们中走出来的,就业服务就是要再走回同学中去,去倾听去调研他们所需求的就业服务是怎样的,然后通过多渠道收集就业信息,分门别类地进行整理推送,充分发挥与时俱进的先进性,提供精准服务,提高就业信息利用率,提升新时代高校就业服务质量。
首先,大学生党员应依托党支部的组织优势充分调研同学们的需求,总结共性需求,记录特殊需求,制定就业信息需求服务单。大三第二学期开展就业意向调研,提前激发大学生的求职意识,督促他们尽早思考确认自己的就业方向。大四第一学期同学们正式面临找工作的时候,再进行具体求职类型、考公考研调研,包括求职地域、薪酬、待遇;考研专业、学校;考公地域、岗位等,促使同学们进一步明确自身的求职计划。
其次,大学生党员应与时俱进,多种渠道采集招聘信息,为毕业生提供多元的岗位选择。在汇总学校、老师、校友推荐的就业信息的基础上,大学生党员还要充分与时俱进,深入挖掘网络信息资源,获取最新的招聘信息,发挥自身艰苦奋斗的先进性,走进招聘会,走访记录与专业相关的企业招聘信息。
大学生党员源于学生,服务学生,能够又快又准地找好自己的落脚点,他们具有当代大学生的明显特征,能够根据实际提供学生喜闻乐见的就业服务,让就业服务工作做到有的放矢,提升就业服务的实用性。
举办应时应景符合学生兴趣的多样化的就业宣传月活动,如9月开展就业形式体验月、10月开展就业意向调研月、11月开展就业经验分享月、12月开展求职技能培训月等活动。通过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培养良好的就业能力,如简历制作、面试技巧辅导等有效的方式,不断激发毕业生在求职过程中的优势。
加强就业服务公众号等平台建设,建立就业榜样示范区与就业咨询、交流服务平台。通过公众号不定期推送优秀毕业班党员及往届优秀校友等典型案例,分享经验。同时党组织还可以充分利用网络平台,通过QQ群、微信群等,开展就业相关讨论,共享就业信息,考研考公心得,避免求职误区,充分发挥组织优势,投身就业服务。
建立企业动态信息库,提供实时有效的就业机会。督促毕业班党员学生在就业单位努力工作,充分发挥党员勇于担当、踏实肯干、创新创业的精神,赢得用人单位对学校毕业生的认可,与用人单位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为毕业生输送打好基础。加强校友联系,建立校友就业联盟,从而获得校友所在单位行业的一手招聘信息和优先推荐的机会。不断积累有效的公司招聘信息,把以往招聘过相关专业毕业生的单位信息和招聘信息登记在册,并及时与相关企业沟通,获取实时的招聘需求,举办小型对口专场招聘会,提升就业质量。
大学生就业问题是各级党委和政府高度重视的民生问题,虽然各大高校在大学生就业服务方面取得了一些成绩,但是面对日新月异的社会发展,以及不断变化的就业难情况,作为基层党支部中坚力量的大学生党员,依靠其群众优势走近同学、服务同学、引领同学,与时俱进地精准推送各项就业信息,创造性地开展各项就业活动,搭建好“校内+校外”就业桥梁,不仅树立了“全员抓就业”的工作理念,还探索出了一条“就业信息发布、就业技能提升、就业状态跟进”的党员帮扶促就业工作实施体系,有效弥补学校开展就业服务工作的一些局限性。同时通过各项就业服务工作的开展,增强党员们的团结意识和组织能力,使学生党支部真正成为一支凝聚力强、战斗力强的先锋模范队伍,更好地坚守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初心,践行“我为群众办实事”的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