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胜敏,王进选,黄怀鹏,张义飞,李荣薇
(1.石家庄学院 体育学院,河北 石家庄 050030;2.石家庄平安医院,河北 石家庄 050021;3.河北科技师范学院 体育与健康学院,河北 秦皇岛 066000)
当前全球流行的新冠肺炎疫情给人类的健康造成了巨大的危害. 人类健康灾难面前,伴随着“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中国声音,打造“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应时而生. 借助“内化于心,外化于形”的道教生命文化搭乘“一带一路”的春风走上国际舞台,传播中华民族独特的健康生命文化,为“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的构建发挥其独特的普世价值. 因此,本研究选择蕴涵着深厚中国传统哲学思想的道教生命修炼项目为载体,通过国际跨文化交流传播,挖掘发挥道教的生命健康文化,如:导引吐纳的修身养性、食疗辟谷脏腑调理、道医的保健康复等丰富多彩的民族传统健身养生项目,为追求生命健康、和平发展的全球人类提供绿色品牌健康服务,在跨文化传播中为实现中国梦“人类命运共同体”发挥其独特价值.
何谓共同体?马克思的实践共同体一方面具有这些共同体的一般特质,另一方面由于强调社会联系纽带就是劳动者本身创造出来的,这就使得实践共同体的发展和个人的发展具有了一致性,即个人的发展必然表现为共同体的发展,共同体的发展也必然体现在个人的发展之中. 个人对共同体的认同不仅仅体现在思想上,而且体现在他们能够获得的各种发展条件之中[1]. 在大唯物史观看来,自然、社会、人是一个整体,任何一方都不可能独立存在;三者相互作用协同发展,构成统一的历史过程. 马克思、恩格斯把自然和社会归结为人的生存环境[2],进一步从唯物史观观点概括出“人创造环境,同样,环境也创造人”的经典语句.
在当前世界风云突变,人类安全和健康受到威胁之际,中国率先提出了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全球治理方案. 站在世界和平发展的历史舞台,中国发出了与世界各国人民同呼吸、共生存的中国声音. 这是针对当今全球性问题而提出的,直面共同威胁与挑战,这一命题是符合全球人类命运发展趋势的. 这也是基于中华民族文脉和基本精神决定的,是中华文明的“天下”情怀,是以“和为贵”“协和万邦”“水善利万物而不争”“以和为贵,和而不同,以达天下大同”的核心精神以及人类共生的根本.“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的国际战略,就是中国同世界各国携手合作,努力建设一个更加美好的世界,也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开辟更加广阔的前景.
2013 年9 月7 日和10 月3 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出访中亚的哈萨克斯坦和东南亚的印度尼西亚期间,先后提出了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 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简称“一带一路”)的重大倡议. 2015 年3 月28 日,中国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外交部和商务部联合发布了《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 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愿景与行动》,强调要秉持“和平合作、开放包容、互学互鉴、互利共赢”的丝路精神. 因此说,如何实现“人类命运共同体”这一重要战略布局,让中国找到了“一带一路”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实现的重要实践路径. 学者李峰指出:“一带一路”是“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的路径、桥梁和纽带,吸纳“以和为贵,和而不同,以达天下大同”的合作共赢新格局,促进各国文化、经济、生态等多方面的交流沟通,促进“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 在“一带一路”推动“人类命运共同体”构建的这个实践平台上,到2021 年1 月底,中国已同140 个国家和31 个国际组织签署了205 份共建“一带一路”合作文件. 在新冠疫情对全球经济造成严重冲击时,“一带一路”国际合作不但没有止步,反而展现出旺盛的生命力. 这些逆势取得的成绩充分表明,“一带一路”建设既是一个多元开放、务实有效的全球共同发展平台,也为世界经济早日摆脱困境提供了重要动力. 它不仅为世界各国在投资、贸易、金融、文化和旅游等领域的深化合作奠定了坚实基础,也给沿线各国人民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好处. 未来,如何在“一带一路”基础上,为沿线国家和地区带来更深层的发展,如何使世界各国人民能够互惠互利同谱人类共赢新篇章,还需从发扬各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从继承中发展,从创新中传承来惠泽人类,才能更好地达到人类的共识,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实现奠定坚实基础.
人类和谐生存,在道教生态思想影响下,形成的是中国独特的“道法自然”哲学思想认识论与方法论. 其主要体现的就是中国核心思想“天人合一”. 中国传统的哲学思想阴阳五行学说,奠定了“天人感应”“天人合一”的思想体系. 认为无论是自然界的日月星辰运行,还是春夏秋冬四季的更迭交替,都与人的生命、生活紧密相关,“天”与人之间有一种相互关系,体现的是“天”对人有着决定的作用,同时人的行为也可影响天的“天人感应论”[3]. 在道教后期的生命修炼中,纵贯天地造化与人的修炼成仙是同一个道理. 魏伯阳认为,万物的产生和变化,皆是精气得以舒发的结果,欲求长生不死,必须顺从阴阳变化,掌握乾坤六十四卦运行规律来进行修炼. 故此,道教传播之地,多选在风景秀丽之深山,为的是与天地日月之精气相合;修炼遵循日月星辰、季节更替的自然节律,从而形成了与天干地支相应的生命节律修炼认识. 道教认为人的生命健康是与大自然紧紧相连的,生活要遵循自然规律,顺应自然规律,才能像春夏秋冬、子午昼夜交替般永无停止,生命的延续与长生不老才能得到保障. 这种朴素的哲学思想,正是与当今人类所提出的绿色环保、绿色生态的生命之源如出一辙. 生命的健康维护,人类需要遵循“道法自然”这一至高法宝,保护人类的健康家园,让生命得到健康延续. 在“一带一路”的建设中,充分展示道教生命人文关怀的健康国际传播价值,从而塑造道教绿色健康生命文化的社会形象与公信力.
世界和平,人类和谐,这是一个人类追求中永远不变的话题. 发挥中华民族道教“厚德载物”的包容胸怀,展示道教的和谐生存价值. 道教的包容精神,其实就是一种和合的文化、静心的文化,它对人类社会起着和谐与心灵净化的作用.
中华民族的文化传承流脉,可以说是一源三流. 一源就是“易经”,三流就是“儒家”“道家”“佛家”. 道家吸取了“易经”中“坤卦”精神,那就是坤卦卦辞彖传言:至哉坤元,万物资生,乃顺承天;坤厚载物,德合无疆;含弘光大,品物咸亨. 在这种坤卦精神中,道教完全吸纳转化,在日常的修炼中为人类社会的和谐与和平相处形成了内在素养,这也深深地扎根于中华民族的血液中,体现在了中国与世界和平相处的基本原则中.
道教“厚德载物”的和谐包容精神也造就了中国的国际形象,充分展示道教的生存和谐价值,在“一带一路”建设中,让民族优秀文化在创新性发展、创造性传承中为人类共生贡献力量,向全球展示大国形象.
道教生命文化中,其健康理念是“治未病”,防病才能长寿成仙. 在这个历史发展过程中,其发展成具有中国独特文化内涵的生命观. 在修道成仙的思想下也形成了道家修炼方法体系. 如老子主张人应该清静无为、专气致柔、静观玄览;庄子认为,修道能够使人返老还童,延年益寿. 在此基础上,可以借助断绝欲望、心斋坐忘、守一等修道方法来达到长生的目的. 其中道教最具代表性的长寿导引方法论[4]呴:“吹 呼吸,吐故纳新,熊经鸟伸,为寿而已矣;此导引之士,养形之人,彭祖寿考者之所好也. ”
魏晋时期的葛洪是道教史上一个承前启后的重要人物,他是一名道医,也是上层士族道教理论的奠基人.《晋书·葛洪传》中记载他“尤好神仙导养之法”,这说明为了长寿成仙,他在继承魏伯阳的炼丹理论基础上,提供了大量的治病、防病的方药以及养生、延年、祛祸、禳邪的方法. 南北朝时期的寇谦之早年就爱好仙道,兼修服气导引、辟谷方术,从而拥有气盛体轻、颜色殊丽的身体状态. 齐梁时期,茅山道医陶弘景同样热衷于道教仙学说和修炼理论,他在继承道教传统修炼方法基础上,更是主张形神双修、养神与炼形并举,只有养神与炼形两方面同时着手,人的精神和肉体才可长存不灭. 遵循“饮食有节,起居有度”的原则,加以采用行气、导引、按摩、房中等术,关键还需服食延年益寿以至长生不死的“良药”,此药非治病之药,而是相当于提高免疫力的保健品之类. 在生命观方面,北宋时期著名道士陈抟在易学传统的基础上,将黄老清静无为观念、道教修炼方术与儒家修养、佛教禅理融为一体,注重内丹修炼,他根据天地方位、五行所属、阴阳交感、四时运转的传统哲学思想、易理来说明人体与修炼的时机、方法和功效,从而达到性命双修的生命观和方法论.
综上所述,道教史的发展,同样是一部生命史的发展,始终伴随着无数道人对生命终极目标的执着追求,也形成了中国宗教乃至中医所具有的独特“治未病”方法论与生命观. 这种适应全人类时代健康需求的“治未病”健康理念,完全与当前全球人类健康需求相适应,更适应中国所提出的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国际大同的目标. 因此,在“一带一路”的建设路径下,应该发挥道教“治未病”生命健康理念与传统优秀功法,在国际舞台上,充分展示道教独特的健康文化品牌效应.
道教导引吐纳是道教生命修炼的两个重要实修方法. 导引,乃为“导气令和、引体令柔”,实乃在肢体的运动的基础上辅以主动呼吸调节,达到内气运转,从而增强内脏功能.
导引,道教修炼动功之法,长生之道. 身体健康乃为根本,通过意念引导自我肢体运动,从而达到形动、气畅、血平的强身健体的目的. 道教导引之法,其融自我肢体运动、内在行气、辅以存思守一的三调合一之法,达到身心修炼长生的特殊方法.
行气之功包括两种,一种是服内气之法,一种是服外气之法. 服内气,要求谷气消尽之时,忘情闭气,以意念引导,先意守下丹田气海之中,通过特定咽气、闭气,最后达气注丹田,逐渐达到丹田内有感觉,再使心念移入气海. 随后以口或鼻徐徐吐气,反复几十次或上百次,随着时间的推移,内气修炼功夫渐增,从而达到身心修养的效果. 唐代高道司马承祯《服气精义论》《导引论》中记载:“凡服气,皆取天景明澄之时为好. 若恒风雨晦雾之时,皆不可引吸外气. 但入密室,闭服内气,加以诸药也. ”服外气,就是指身体以外的自然之气,即生气. 生气是指有利于人体健康的气. 服外气修炼过程对环境的选择要求很严格,必须选择适宜的时辰、场合等. 对人体有害的气为死气,是不可以服的. 修炼过程往往会将内气与外气修炼结合起来,达到内外沟通,循序渐进,最后达到天人合一、天人感应的效果.
在道教的生命追求中,肢体导引、呼吸吐纳往往结合在一起进行修炼,达到身心合一的健康状态. 这种方法操作简单,效果明显,而且适应当前大众健康需求. 尤其对于中老年人群、慢病人群、亚健康人群等,该方法保健康养效果非常好.
道教生命观非常重视利用日常饮食与医药的结合,达到药食同源的独特保健效果. 在其修炼成仙的思想下,逐渐形成了道家独特的“辟谷”之术. 在历史的长河中,通过实践,“辟谷”可以清肠清胃、消耗冗积,从而达到祛病延年的功效,可以对身体健康起到积极的正面作用[5].
道教“辟谷”通过切断食物的摄入,达到排出体内毒素、提高抵抗疾病的目的. 食物是维持人健康生命的基本物质,但是食物中难以消化或者滞留体内不能吸收的部分,在体内将会产生各种毒素,日积月累将使人出现慢性中毒的情况,从而产生各种疾病. 故此,道教“辟谷”生命长养方法在社会中得到人们的认可,传承至今受人欢迎.
国际方面,病理学家梅尼基可夫论证了“自身中毒”学说,并因此获得了诺贝尔医学奖. 他的结论是:“大肠中粪便积聚,因而产生腐败细菌,形成有害物质,引起自身慢性中毒,于是发生疾病与衰老. ”美国专家霍恩对摩门教的研究发现,其教规中有每月禁食1 天的规定,其教徒患心脏病的概率比一般美国人低,于是在欧美国家中刮起一股断食之风. 日本非常热衷周末断食法,想通过断食达到排毒的效果.
中国道教“辟谷”修炼术具有一套完善的修炼体系,通过限制五谷进食,加以特定的导引吐纳、药饵等保障身体的基础营养,从而达到排除体内毒素、去除疾病的效果.
道教生命观非常重视利用日常饮食与医药的结合,达到药食同源的独特保健效果. 历史上著名的医药学家大多是道教代表性传承人,如葛洪、陶弘景、孙思邈等,他们都是受道家思想影响的古代医学家,而且形成了中国宗教所特有的“道医”这一行业.
道医,实指道家修炼治疗疾病的人. 道医与中医有着非常深厚的渊源,在治疗疾病方面有着共同的医疗理论与手段. 从医疗理论来看,他们依据先辈所传的中医基础理论、中医经络理论、脏腑气血理论和体质辩证理论,通过望闻问切来进行断病;在治疗方面依赖中草药来进行疾病的治疗与康复. 道医还有与中医不同的治疗与康复手段,比如呼吸吐纳气功疗愈法,其依据传统阴阳五行哲学思想,通过不同的读字发声法相应治疗不同的脏腑疾病;另外还有导引保健法,其通过意念引导以及自我肢体的导引、按摩等运动,达到对身体疾病的调理与康复效果.
综上,发挥道教独特的导引吐纳修身养性、食疗辟谷脏腑调理、道医疗愈疾病的人类生命健康关怀,展示道教生命人文关怀的健康国际传播价值,从而塑造道教健康生命文化的社会形象与公信力.
在中国易学文化源流浸润下,以传统哲学思想为内涵,形成了精、气、神合一的健康生命观. 在道教史的发展传承中,其对人类社会的影响与贡献是巨大的,道教生命文化已深深地根植于中国大众生活的各个方面,形成了中国人所特有的“内化于心、外化于行”的民族形象. 养生文化实为道教的生命文化,它是道教对人类健康、社会个体生命的一种尊重,也展现了道教对于人类生命长生久视的科学探索与实践. 如何将中国道教优秀的生命文化推向世界,让世界了解道教生命文化,应该从人类的健康共识入手. 目前,为了适应人类健康需求,经过国家体育部门重新创编整理,让这些内涵丰富的导引术走上了国际舞台,通过代表团走出去推广传播、国际健身气功交流大赛等方式,让更多的追求健康、爱好和平的国际友人真正地认识中国独特的道教生命文化. 因此,借助“一带一路”的举措,从其生命观、方法论的宏观与微观方面同时打造人类健康需求的共同追求,让世界爱好健康的人们认同中国独特的道教生命文化,从而塑造中国独特的道教生命文化国际社会形象以及公信力,为实现“人类命运共同体”提升国际传播影响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