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 斌 尚毛毛
改革开放四十年多来,外资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对促进我国经济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在新发展阶段,我国提出中国开放的大门只会越开越大,进一步推进各领域扩大开放,大幅减少对外资准入的限制。利用外资迎来新的机遇期,如何进一步利用外资,统筹利用国内与国外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加速打造双循环新格局成为摆在各省市面前的考题,谁先抢抓机遇,谁就赢得发展的先机。
习近平总书记在广西考察时强调,要在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上展现新作为。融入新发展格局离不开高质量利用外资。当前,随着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成功签署,西部陆海新通道全面实施,中国(广西)自由贸易试验区等一系列重大政策落地,为我区实施高水平开放提供巨大机遇。对广西而言,应抢抓机遇,充分利用外资对经济社会的调节促进作用,加快推动产业结构转型升级、贸易结构优化升级,奋力构建成国内国际双循环重要节点枢纽。
近年来,广西不断调整稳外资工作,完善服务体系,优化外商投资环境,出台了《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关于扩大对外开放积极利用外资的实施意见》《关于切实加强我区利用外资工作的通知》《广西外商投资企业“一站式”服务平台建设实施方案》《广西稳外资16 条政策措施一册通》《广西招商引资激励办法一册通》等系列政策,建立在桂外商投资企业服务“直通车”联席协调机制,积极推动解决重大外资项目、外资企业面临痛点、难点、堵点问题。
“十三五”期间,广西外商直接投资额累计46.44亿美元,从2016 年的8.9 亿美元下降至2018 年的最低5.1 亿美元,2019 年,广西外商直接投资增长2.2 倍,达到11.1 亿美元,走出“V”型反转,同年,广西新增固定资产投资增速下降16.5 个百分点,而外商投资同比增长45%,外资在稳定固定资产投资中逐渐发挥重要作用。2020 年,受新冠肺炎疫情冲击,全球跨境投资遇冷,中国经济率先恢复增长,成为全球外资的瞩目亮点,在此背景下,广西利用外资规模也创下近五年新高,达到13.2 亿美元,同比增长18.7%,其中广西自贸试验区、经开区利用外资分别占全区的28%和30%,外资已融入到广西开放型经济发展当中。①②数据来源:广西统计年鉴。
“十三五”期间,广西利用投资结构不断优化,工业产业实际利用外资由“十二五”末的37.1%提升至74.8%,建筑业、房地产业实际利用外资分别由26.2%、21.0%下降至1.3%和7.1%,外资大量进入工业产业推动广西产业结构加快升级。“十三五”期间,香港、英属维尔京群岛和新加坡位列广西外商投资来源地前三位,其中,香港累计投资15.6 亿美元,占全部外资比重47.1%,是广西最大外资来源地。②
1.低成本产业外商投资面临东盟国家强力竞争
近年来,受要素成本上升等因素制约,外资逐渐将东部劳动型密集产业进行转移。产业转移吸引了包括广西在内的中西部省市以及东南亚国家角逐竞争,但东南亚国家已逐渐显现优势。广西虽然同东南亚国家在地理位置上相近,又背靠国内超大市场,但两个方面差距导致吸引外资存在挑战。一方面,东南亚国家政策优惠力度大,以越南为例,当前越南正大力改革,寻求外商直接投资,实施欧盟-越南自由贸易协定(EVFTA)和欧盟-越南投资保护协议(EVIPA)等优惠政策,对外资吸引力度更大。另一方面,东南亚国家要素价格优势大,在全国统一的市场内,各地劳动力的价格趋同,否则,出现某地劳动力大量外出,对广西而言,广西虽然是后发展地区,但与全国其他地方一样,面临全国性劳动力生产成本上升,同东部地区比较,广西具有一定劳动力成本优势,但同东南亚国家相比,优势荡然无存,例如,在凭祥,中国工人每天的工资要300 元人民币,而越南工人100 元左右。缺乏明显的劳动力成本优势。随着广西承接劳动密集型产业转移的低成本优势进一步丧失,广西在低端产业领域面对东南亚国家将缺乏竞争优势。
2.中高端产业外商投资面临中西部省市路径锁定
广西地处东中西交汇处,但吸引外商投资最直接竞争还是中西部省市。近年来,随着中西部地区基础设施建设和营商环境的改善,外商也加大对中西部地区的投资,中西部地区外商直接投资增速显著高于东部地区,但广西外商直接投资增速并不高,低于西部平均水平。究其原因,广西缺少外商投资重点核心产业,难以以产业吸聚产业。以成都为例,以重点引进的高端项目英特尔为核心,集聚了微软、德州仪器、戴尔等一大批上下游及配套企业,不断发展壮大为世界级电子产业集群。同时,广西在利用外资方面政策支持力度不足,而较多中西部省市相继出台了利用外资促产业的优惠政策和对应的配套服务政策。以重庆为例,重庆单独建立重庆市外商投资促进中心,为外商投资提供政府“一站式”办公服务。近年来,重庆连续密集出台《重庆市进一步鼓励外商投资若干政策规定的通知》《重庆市进一步做好利用外资工作若干措施》《关于建立健全外商投资全流程服务体系的通知》等,同时出台英文、日文、韩文版等外商投资相关政策,在科研和技术服务、电信和跨境数字贸易、医疗科技、数字出版等领域实现更大力度的开放,扩大投资促进力度,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通过利用外资提升产业技术,推动产业迈向中高端,提升国际竞争力,争夺中西部国际开放高地。相比之下,虽然广西也出台了系列政策,但在支持力度和配套措施方面仍有所不足,广西利用外资落后不仅影响着对中高端产业外资的吸引力,更影响着广西在新形势下参与国际开放高地的竞争。
1.产业配套能力弱。产业配套一般指企业生产经营中的各类要素投入。广西产业配套能力弱,导致外商投资合同金额多,实际到位资金少,优质外商投资不足。人才方面:广西教育资源不足加上广东对人才的虹吸效应导致我区基础人才和高端人才极度匮乏,根据《2019 中国区域科技创新评价报告》显示,我区研究与试验发展(R&D) 人员数同比下降7.63%,位次下降至全国倒数第三位(第29 位),万人大专以上学历人数减少了33.08 人,位次下降至全国倒数第一位(第31)。产业链完备性:广西产业集中在中低端,缺少带动上下游产业链集聚的核心大项目,产业链条短、产业链条完备性不高,配套能力不强,也导致广西难以吸引到优质外商投资,外资项目普遍存在规模小,项目单一,产业链深度低,不能形成核心产业群。交通便捷性方面:广西公路网不够密,公路断头路多且质量不高,公路网与港口、航空、铁路等运输方式之间的衔接时间长,导致运输成本上升。同时,北部湾港的疏港通道运力不足,货物转运换装设施不力,这些因素也制约优质外商的投资选择。
2.营商环境有待进一步优化。一是广西在营商环境方面仍然存在较大提升空间。突出表现为制度性交易成本较高。行政运行效率低于发达省市,根据《2020 年中国31 省市法治化营商环境指数排名分析报告》显示,广西法制化营商环境得分66.47 分,全国排名第22 位,低于安徽(77.17)、重庆(76.61)、四川(75.05)。二是现代化金融体系还未建立健全。目前,广西社会融资总额和金融机构存贷款规模偏小,外资引进不足,外资机构少,外资银行仅有4 家,配套外资金融机构不足,一定程度与外资直接投资相互影响。以广西最大贸易伙伴东盟为例,广西与东盟主要以货品贸易往来为主,而东盟的投融资业务主要由香港、深圳、上海承载。三是建设用地指标约束压力大。当前,在国家实行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和节约用地制度下,广西建设用地的保障压力进一步加大,部分城市工业用地比例明显偏低,工业用地指标总体偏紧,不利于外资项目土地储备。同时,土地利用方式较为粗放,地均产出远低于广东,工业用地储备结构不合理,土地储备小散,制约了规划布局外资大产业项目。
发挥中国(广西)自由贸易试验区开放排头兵作用,不断强化对外资外贸的引领作用。一是加强对RCEP 规则研究,对RCEP 规则、规制、管理和标准开展深度研究,对比自贸试验区制度安排与RCEP 标准差异,全面对接RCEP 高水平规则。二是积极布局跨境产业链、跨境贸易链、跨境服务链、跨境供给链,深度融入国内国际双循环,畅通国内市场和东盟市场循环大通道。三是深入推进投资便利化。充分借鉴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等国内海关监管创新制度,对外商投资实行“准入前国民待遇+负面清单”管理模式,外商投资准入特别管理措施之外领域的外商投资项目和外商投资企业设立及变更实行备案制。四是建立健全外商投资服务体系。完善外商投资促进、项目跟踪服务,提升项目跟踪服务水平,推动在谈项目尽快签约、签约项目尽快落地。完善外商投资投诉、投资者权益保障工作机制,加强外商投资合法权益保护,保障投资者的知情权、参与权、求偿权和监督权。五是建立外商投资信息报告制度。建立健全事中事后监管制度,加强外商投资主体国家安全背景审查制度,建立外商投资信息报告制度和外商投资信息公示平台,形成外商投资监管体系。
大力支持建设面向东盟的金融开放门户,不断深化金融领域外商投资改革。一是继续开展跨境人民币结算业务试点。积极开展面向东盟的数字人民币跨境支付结算试点,在边贸试点数字人民币的兑换和流通,拓展边贸交易的数字人民币结算等,进一步推行“金融机构+边民交易服务机构”的东兴中越边民互市贸易交易结算模式,为市场主体提供优质、安全、高效的结算服务。二是进一步完善外商投融资环境。开辟跨境金融服务绿色通道,为跨境金融机构与经济主体提供一站式的跨境金融咨询和服务,提升金融服务效率。三是大力引进外资金融机构。引入一批具有较强影响力的外商独资银行和外国银行分行,积极引入一批小额贷款、融资租赁等金融分支机构,强化金融配套建设,创新金融业态。推进涉外业务的金融机构混改,引进外资参与本地金融机构混改,释放市场主体活力,建设成国际性金融开放中心。
全力推动东博会、峰会升级,打造广西外商投资重大交流平台。一是打造东博会、峰会升级版。不仅要加强与“一带一路”、“海上丝绸之路”等沿线国家的合作,更要将扩大合作圈,吸引RCEP 成员国加入到东博会、峰会,利用会展的平台,进一步扩大文化、体育、科技、卫生、教育、智库等领域合作。二是推动东博会、峰会常态化。运用“互联网+”技术,将东博会、峰会搬上云端,把中国- 东盟招商引资、经贸投资信息、要素等整合起来,实现全天候投资贸易专业化服务。三是强化东博会、峰会媒介作用。依托东博会、峰会促进南宁都市圈发展,引导外资向中国(广西)自由贸易试验区、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经济技术开发区经开区、海关特殊监管区等重点园区聚集,加快形成核心产业群和核心城市群,形成较强的区域经济竞争力。
一是加大利用外资招商力度。广西应积极借鉴四川引进英特尔打造世界级电子信息产业集群的经验做法,盯紧世界500 强企业,大力吸引大型跨国公司总部或功能性机构,以“一大超强”迅速吸聚上下游产业链企业,打造竞争力强的产业集群。对外商投资重大项目提供全程保姆式服务,将相关金融、土地、人才等纳入便利直通车服务范围,提供便利服务。二是强化外资对战略新兴产业的引导作用。将利用外资工作和广西战略新兴产业发展规划相结合,新增新能源、新一代信息技术、智能制造、生物医药、新材料、节能环保等一批广西未来重点发展领域为外商鼓励类产业。三是以优质外资投资壮大优势特色产业集群。大力引进制糖、机械、有色金属、碳酸钙等领域外资企业,设立独资或合资企业,打造以大企业为龙头的转移产业联盟,带动上下游企业发展,不断提升产品技术含量,促进特色产业集群发展。四是大力支持外商投资参与科技创新。支持外资企业、外资研发机构申报广西科技创新计划项目机制,支持外资企业申请高新技术企业认定和科技型中小企业评价入库。支持外资机构与广西高校、科研机构开展联合技术攻关,支持外资机构的创新成果在本地转化,对实现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的项目同等享受优惠政策。五是实施更为便利的外籍人才留桂制度。降低海外人才在桂工作的门槛,支持外籍人才在广西创新创业。开展外籍人才薪酬购付汇便利化试点,简化外籍人才薪酬购付汇手续。支持外籍人才及其配偶、未成年子女与企业所在地户籍居民同等享受当地人才住房、教育、医疗、养老等政策待遇。
一是推动营商环境对标世界一流。依据世界银行全球营商环境评价指标体系,对标国际先进水平,推行精简外商投资企业审批、核准等事项,实行“证照分离”“照后减证”“多证合一”等方式优化服务。厘清政府和市场的边界,尊重市场经济规律,通过市场化手段在法治框架内调整各类市场主体的利益关系,依法保护各类市场主体产权和合法权益。加强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加强国际司法协助,加大产权保护力度,完善各类市场交易规则。二是推动制度对接国际投资规则。建立同国际投资规则相衔接的制度体系,加强对RCEP 等国际经贸新规则的研究,对标国际通行规则和先进标准,重点关注新技术、新业态、新基建等新兴领域投资规则变化,探索建立资金、人员、信息等要素自由流动的渠道。三是加快开展差异化制度创新。争取国家层面加大中国(广西)自由贸易试验区的改革支持力度,拓展授权边界,支持在行政审批、通关便利化等领域开展深层次改革。进一步围绕中国(广西)自由贸易试验区、西部陆海贸易新通道、边境合作经济区、面向东盟的金融开放门户等开放平台特色定位,大力开展差别化的创新试点,不断优化利用外资的结构,提升重大开放平台利用外资的能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