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晓琳
(1.西安交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陕西西安 710049;2.商洛职业技术学院图书馆,陕西商洛 726000)
高等职业教育在我国教育体系中有着特殊的位置,一方面它是我国职业教育体系的最高层次,另一方面它又属于我国高等教育的一部分。由于人才培养目标、培养模式、培养对象、教学方式等与普通高校存在较大的差别,其校园文化所要体现的主要精神和内涵也与普通高校存在较大差异。高职院校校园文化是其在长期的办学过程中逐渐形成的具有时代特征的理想信念、价值观念、职业信念和行为规范的总和,它注重对高职学生职业道德、职业素质的培养,突出高职教育“职业性”特征。大力加强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更好地发挥校园文化的育人作用,对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本文以陕西省内的10所高职院校作为调查对象,其中陕南地区3所(汉中、安康、商洛各1所),陕北2所(延安、榆林各1所);关中地区5所(宝鸡、西安、咸阳、渭南、铜川各1所),基本涵盖了陕西的10个地市,具有一定的代表性。本文的调查采用问卷调查和访谈相结合的形式,通过网络分时段将调查问卷发放给10所高职院校的教师和辅导员,由他们发放给学生作答,每个院校发放问卷100份,共收集有效问卷961份;同时通过电话、邮件等方式采访了相关院校的20余名教师和教学管理工作者。
本文关于陕西省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现状的调查,借鉴了刘芳[1]的相关研究,主要从物质文化建设、制度文化建设、精神文化建设、行为文化建设、网络文化建设等五个维度展开。
调查显示,在校园文化的认知方面,参与者中有711人认为校园文化是社团活动,约占总参与调查人数的73.99%;有577人将校园文化视作文艺演出,约占总人数的60.04%;将校园文化视作志愿服务的492人,约占总人数的51.2%;将校园文化视作学术讲座的435人,约占总人数的45.3%。由此可见,在学生心目中社团活动、文艺演出和志愿服务是呈现校园文化的主要形式。同时,54.2%的学生认为校园文化规划合理,体系完善,校园文化氛围浓厚;42.6%的学生认为有本校特色,文体活动丰富有新意;37.6%的学生认为校风、教风、学风好,师生勤奋好学,具有求实创新精神。总体上看,虽然参与调查的高职学生对校园文化建设的总体评价较高,但学生对校园文化的认知还较为模糊。基于学生的认知情况,本文认为陕西省的高职院校在校园文化建设中,还存在着五方面的不足。
人是环境的产物,物质文化为校园文化建设提供最基本的物质保障。校园物质文化主要指校园建筑、校园文化设施等物质与空间环境,包括楼宇、路径、宣传设施、草坪、花坛、雕塑、喷泉、亭台、纪念碑等[2]。调查结果显示:学生对校园物质文化建设总体比较满意,这主要得力于国家对职业院校资金投入的逐年增加,很多院校都建了新校区,而且在国家政策的引导下,学校在做校园总体规划时,较为注重顶层设计、系统规划,使新建的高职院校整个物质环境与自己的院校特色紧密结合。
总体上,高职院校硬件设施环境普遍得到了明显地改善和提高,但其文化内涵却没有得到很好地表达和传播。学生能看到校园内醒目的校训却不知其蕴意,说不清楚高大雕塑要表达的精神追求,这种现象不仅在学生中占有一定的比例,甚至部分教师都说不清道不明,表现出了人与物的隔离状态,没有真正起到环境育人的作用。在高职院校校训方面,12%的学生表示知道,但对其所表达的蕴意和精神理解得不是很透彻,9%的学生表示在校训石、教学楼、学校官网等地方见过,但不知其要表达怎样的蕴意,5%的学生表示完全不知道是什么。
制度文化主要指学校的各种管理制度,包括校纪班规、教学科研规章制度、组织管理制度、学生守则、学生日常规范等[3]。调查显示,44%的学生认为现行的管理制度能很好地规范、引导师生的行为;38%的学生认为学校的各项管理制度正面鼓励多,禁令惩罚少,有利于师生的发展。在与相关教务工作者和教师的交流访谈中了解到,教学评估制度对各高职院校教学管理工作起到了很大的规范指引作用。在“以人为本,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理念指导下,各高职院校的各项管理制度都在发展中不断完善,逐渐形成了既有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又有利于学校长远发展的制度体系。但也有部分规章制度要么过于陈旧,不适应学校当下的发展,要么缺乏整体的协同性,不能真正起到规范管理的作用。同时,学生管理制度的科学性、人性化、灵活性也有待提高。
精神文化是校园文化的核心层面,是学校在发展过程中形成的价值和规范体系,以及体现这种价值和规范体系的独特气质,集中体现了一所学校独特、鲜明的个性和办学理念,具有较强的感召力、凝聚力和向心力,是学校发展与时俱进、昂扬向上的精神财富[4]。精神文化主要包括学校的办学理念、校训、校史等。在调查涉及的陕西10所高职院校中,明德、厚德、修德等德育思想均居办学理念和校训的首位,学生对本校办学理念的认同和认真执行度达到74%。但精神文化建设需要深厚的文化积淀做基础,需要具有时代精神特征的先进文化思想引领,以特色专业、特色文化、创新的管理理念凸显学校的办学特色。各学校在这方面的凝练打造均较为欠缺。
高职院校行为文化指学校师生员工在教育教学、科学研究、学术交流、学习生活和文化活动中所体现出的精神风貌、行为操守和文化品位。调查中,75%的学生认为教师爱岗敬业,关爱学生;62%的学生认为教师知识渊博,教学水平高;34%的学生认为教师风趣幽默,课堂有新意;34%的学生认为教师有知识有能力。在学风方面,从学生课堂听讲、出勤和课外学习生活来看,行为文化建设尚需加强。调查显示,偶尔迟到、早退、旷课的学生占调查人数的36%,3%的学生经常迟到、早退、旷课。在课堂表现方面,68%的学生认为课程内容很重要,大部分时间都在认真听讲。在课外时间,61%的学生会在教室或图书馆学习或阅读。在参加学校的学生会、社团等学生组织的活动方面,51%的学生表示会积极参与,认为通过活动可以提高自己各方面的能力;41%的学生认为活动少,内容和形式单一;27%的学生觉得没有自己感兴趣的活动,7%的学生认为活动没有任何意义。校园活动看似丰富,但对学生的吸引力有限,学生参与的积极性不高。
总体上看,目前高职院校校园文化活动管理和实施过程中存在宣传部门、群团部门、图书馆、学生管理部门分而治之的现象,缺乏统一的管理,实施过程缺乏有序性和稳定性,呈现出间歇性、阶段性等特征。行为文化建设缺乏长效机制和合理的评价机制,导致活动的参与度不高,活动的深度和广度有限,效果欠佳。
广义的高职院校网络文化是一切与互联网结合的物质财富与精神财富的综合;狭义的高职院校网络文化特指高职校园中以网络数字化媒介为载体,在学生学习和文化活动中,大学生所共生、共享、传递的网络价值取向、网络生活方式和网络行为方式[5]。调查显示:39%的学生关注校园官网,40%关注微信公众号;选择微博和校园贴吧的占9%;通过抖音、快手等短视频网站获取校园信息的占9%。总体上学生参与网络文化的主渠道还是校园官网和微信公众号等平台。
网络是校园文化的新载体和文化育人的新阵地。“00后”是大学校园的主力军,作为生长在网络时代的“原居民”,具有与生俱来的亲互联网性,熟悉网络环境,对网络依赖性极强。校园官网和微信公众号平台是学生参与校园网络平台的主渠道,但由于内容过于古板和表达形式单一,除了查询所需信息和下载相关资料,学生对校园网络平台的主动关注度不高。
校园文化建设的最终目的是以文育人,让学生在文化的熏陶下,德智体美劳各个方面都能得到发展,培养的学生具有崇高的理想信念、高尚的品德、强烈的求知欲望、专业基础扎实、实践能力强,拥有良好的学习习惯、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等。基于上文对陕西省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存在问题的分析,本文认为,陕西高职院校的校园文化建设需要从五个方面进行改进。
1.挖掘校园物质文化内涵
在校园文化建设中,高职院校要善于将没有生命的客观物质存在(如:校园雕塑、校训石、校史馆等),与一定的历史故事、历史人物、典型事件相联系,赋予其一定的故事性、历史性和知识启迪,以便发扬和传播。把这些素材作为新生入学教育的重要内容,还可以整理成册,以便师生学习,或者将内容以纪录片、微视频等生动活泼的形式表现出来。在开学季,学校纪念日或大型活动时利用校园大屏幕、网络多媒体平台等载体滚动播放,以便于师生在潜移默化中认知记忆,形成文化共识。
2.遵循知情意行规律,渗透学校精神
毛泽东在《实践论》中指出,抓着了世界的规律性的认识,必须把它再回到改造世界的实践中去[6]。学生对校园文化的认识和践行,道德素质的提高需遵循知情意行的发展规律。首先,学校可在教师中选拔一批政治素养高,对学校发展史、学校的办学理念,学校精神有深刻认识和理解的教师,给学生讲解学校的办学历程、不同时期学校的面貌、学校教学成果、各种荣誉、名师名校友的事迹等,让学生全面了解学校并由此产生亲和感和认同感、增强自豪感和自信心。通过对校园雕塑所积淀的历史、传统和价值观的解读,让学生从中领会其设计思想和所要传承的精神,激发学生的情感共鸣。其次,在相关部门的统领下,发动学生组建校园文化宣讲团,对新入团学生进行有计划有步骤的培训,让学生在学习和宣讲的过程中加深对校园文化的理解和认同。
办学理念是校园精神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特色办学理念是构成特色校园文化的前提。一个学校的办学特色是由特色办学理念体现出来的,表现为与地方发展需要相结合的特色专业和与地方文化相融合的特色文化,以及独特的管理理念和育人理念等。高职院校要立足本校办学实际和自身特点,打造自身的办学特色[7]。首先,要明确自身的定位。高职教育的一个重要职责是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因此,要根据本地区对人才的需求情况,确立自身发展的目标、办学使命和类型归属。其次,精神文化建设的内容要体现办学理念,将办学理念作为精神文化建设的指导思想。学校校训的确定、校徽的设计、各种校园活动都应围绕办学理念展开。此外,大学精神文化是一种隐性的文化,以校风、教风和学风等形式展示出来。“要坚持不懈培育优良校风和学风”[8],让学校在治理有方法,管理有制度的秩序中形成讲道德、守纪律、讲担当、有作为的良好氛围。
构建集合法性、权威性、可操作性于一体的制度文化体系。合法性是指制度的制定必须依据党和国家的政策法规,遵循学校的教学活动和学生管理的客观规律。权威性的前提是制度是合理合法的,制度的制定要实行民主决策,征询各利益主体的意见和建议,制定的制度符合多数人的利益,制度才会被自觉遵守,才能维持其权威性。可操作性指制度的制定首先要考虑学校管理和办学的实际情况,从学校和师生的实际出发,通过到基层调研,了解真实需求并结合实际情况进行论证之后制定相关制度,以保证制度可执行可操作。在制度文化建设中,要充分考虑制度的合法性、权威性和可操作性,使其形成一个完整的制度文化体系,制度才能良好地运行,为校园文化建设提供保障。
学校制度是学校管理的前提和保障。学校制度的内容是否能够得到执行,与制度的内容和执行的方式有很大的关系。制度的内容应从学生的角度从发,让学生在制度中养成良好的学习和生活习惯,用制度规范和约束自己的行为,让自己成为一个更优秀的人,学生感受到了制度带给自己的好处,自然就会认同并践行制度。内容以积极引导为主,师生就比较容易接受。内容否定倾向过强,师生在内心就会对制度产生排斥。“在否定倾向过强的制度中,学生的自由被限制,人格尊严被漠视”,制度也就失去了其本想达到的目的。
1.行为文化管理制度化
对高职院校而言,校园行为文化主要表现为各种类型的社团活动。要保障学生活动的有序开展,就要有完善的组织机构,各部门分工合作,齐心协力促进社团活动的开展。首先,要形成完善的制度体系,用制度来管理,保证各项工作有规可循。其次,要保证制度的可执行性。制度的制定要充分考虑参与活动成员的特点,充分考虑经费、实践、场地设置等因素,保证制度能够得到较好地执行。
2.规范评价评估考核机制
活动开展过程中要注重对活动过程的监督和活动效果的考核。过程监督可以由主管部门派人定期、不定期检查和督导,也可以是指导教师检查,还可以设置学生督查小组,被检查学生或实践小组提供形式多样的阶段性成果备查。成果考核在实践结束后进行,可以请专家组评定,也可以是实践小组之间互评,学校将考核过程和结果记录在案,作为学分评定、学生评优等方面的参考依据。
1.加强网络文化育人队伍建设
网络文化具有实时性、开放性、影响范围广等特点,是推进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的重要阵地。高职院校要与时俱进,紧跟网络多媒体发展步伐,根据网络工作需要,构建一支网络文化育人队伍,培养一支思想政治工作能力强,网络技术精湛,了解学生上网需求的网站建设者和网络辅导员。要努力使以校园网站为核心的各种校园媒体平台的内容符合学生需求,集娱乐性与思想教育性于一体,以占领网络文化主阵地。为了增强与学生的互动,了解学生思想动态,还可以组建一支政治素质高、通晓网络文化传播规律、在学生中有一定威望的网络热点信息评论专员,围绕学生关注的热点发布具有一定舆论引导作用的评论,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
2.建设多元化的校园网络平台,增强文化主题的趣味性
校园官网之外,还要与时俱进,根据学生喜好,建立专题微信公众号、抖音、快手等短视频平台,打造具有本校特色的多元化校园网络平台。校园活动采取线上与线下相结合的形式进行。例如:校园名师讲堂因报告厅空间有限,可以将内容录播,或者利用直播平台实时播放,以增加学生的点播率,增强育人效果。内容的设置要集内涵和趣味于一体,如:学生比较喜欢的讨论式,头脑风暴,积极的交流与互动等,还可以创建竞赛式的问题抢答,寓教于乐。平时多了解学生喜好,调查学生喜欢什么样的网络节目等,更新观念,与时俱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