协同育人背景下制药工程专业实习实训改革探索

2021-01-31 13:16梁旭华程敏李筱玲
商洛学院学报 2021年3期
关键词:制药校企协同

梁旭华,程敏,李筱玲

(商洛学院生物医药与食品工程学院,陕西商洛 726000)

制药工程专业以培养从事药品生产、制造方面的高素质工程技术人才为目标,隶属于化工与制药类,是药学、化学、工程学等多个学科的交叉领域。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国家医疗保障制度的完善和大健康产业的发展,我国制药产业发展迅速,对药品质量、品种、疗效等方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制药工程专业人才培养质量迫切需要提升。高素质制药工程技术人员不仅要具备药学专业知识和生产工艺、工程设计等方面的知识,还要具有产品、工艺及设备的更新改造、GMP设计和验证、生产管理等各方面知识。实习实训是在传统理论教学和实验教学基础上进一步开展认知实习、虚拟仿真实训、课程设计、专业课程实训、创新创业训练、综合实习等一系列实践教学活动的必要环节,是制药工程专业本科人才培养过程中非常重要的环节,也是学生通过实践提高工程能力的重要手段。当前,包括制药工程专业在内的大部分工科专业普遍采用“学术型”培养模式,存在“偏理论、轻实践”现象,导致学生的理论知识和实际应用相脱节,毕业生实践能力和工程意识相对薄弱,与用人单位要求存在一定的差距[1]。国务院办公厅2017年出台了《关于深化产教融合的若干意见》,指出并强调要将校企协同育人作为推进产教融合人才培养改革的重要手段。教育部2018年工作要点中也提出:要逐步提升高校科研和社会服务水平,逐步扩大企业参与高校人才培养的范围和领域,大力培育建设校企协同创新中心[2]。基于此,本文立足于协同育人,提出一种循序渐进提升学生创新能力及综合实践能力的实习实训模式,建立“认知实习→虚拟仿真实训→专业课程实训(课程设计)→创新创业训练+制药工程设计大赛→综合实习”分层递进的立体化实习实训教学内容体系,并对教学模式方法进行改革,根据“基本能力→专业能力→创新能力→综合能力”递进式的培养目标,构建实习实训能力提升体系。

一、制药工程专业实习实训环节教学现状分析

(一)企业参与协同育人积极性不高,合作机制有待完善

协同育人不是简单地将企业、科研院所引入传统教学,而是取长补短,建立符合学校学情、行业发展前景和地方经济发展状况的培养模式。积极推进校企协同创新,最大限度地利用创新教育资源,推进教学改革,激发教师的主观能动性,培养师生创新思维,加强学生实践能力是协同育人的主要目标。作为工科属性专业,制药工程专业人才培养过程中对实践能力要求较高,制药企业成为学生进行实习实训环节的重要场所。然而,药品作为一种特殊的商品,其生产必须符合GMP要求,大部分制药车间都有严格的洁净度等级要求,部分企业不放心让学生具体操作,学生实习只能通过参观走廊听取讲解或者做一些最简单的事情,学生实践操作能力很难提高。教育部药学类教指委制药工程专业协作组在2017年的教学研讨会中指出,由于药品品种多、剂型多、工序复杂,而大部分制药工程专业实习基地功能单一,不能同时满足多种药物剂型、工艺流程和洁净区的教学要求,一般需要到多个教学基地才能全部完成。同时,制药企业多数为股份制或者私有制公司,经济效益和产品质量是其主要目标,部分企业因担心学生实习实训影响其正常生产,或者增加管理、安全、培训等方面的负担,不愿意接受学生进厂实习,导致学生实习地点年年更换,甚至只能选取小规模制药厂开展,学生实习内容不饱满,效果打折扣[3]。这反映出部分企业人才危机感不足,缺乏与高校协同育人的意识。因此,优化校企合作协同育人机制显得尤为迫切,这将有助于培养出适应现代企业发展的高素质专业型人才,而这些人才未来将成为企业生产研发的骨干成员,成为企业发展的核心力量和动力源[4]。

(二)指导教师年轻化,缺乏一线生产操作经验

当前,高校引进教师多为青年教师,其中大多数人是从高校应届博士毕业生中招聘的,“从高校到高校,从学生到老师”,理论知识较为丰富,但是中间没有经过系统的一线生产实践活动,导致其授课多停留在传统理论教学上,不能很好地指导学生的实习实训活动,无法提高学生的兴趣。例如陕西省某985高校的制药工程专业2016—2017学年教师队伍中,36~45岁的教师占到总数的54%,26~35岁的教师占总人数的29%,而46岁以上的教师只占17%,具有正高级专业技术职称者仅占25%,具有博士学位者占92%[5];该省的另一应用型本科院校2020年11名制药工程专业教师队伍中,有9名为1980年以后出生,具有博士学位者占8人。尽管近年来高校重视青年教师的教学能力培训,但是基本是针对课堂理论教学进行的,对实践教学方面的培训还比较缺乏。此外,高校青年教师深入企业生产一线的相应岗位进行锻炼和培训的机会相对很少,教师自身的实践教学水平无法提高。这又进一步导致学生在实习实训过程中的一些专业问题无法得到及时的解答,达不到预期的实习实训效果。另一方面,在目前的考核评价体系下,教师面临着较大的科研压力,而实习实训教学在考核中难以体现,导致部分教师缺乏指导实习实训教学的积极性。因此,改革青年教师培训和考核机制,提高教师的实践教学能力,增加“双师型”教师比例,是提高实习实训教学效果的重要保障[6]。

(三)学生参与实习实训活动积极性不够

为了解制药工程专业学生实习实训情况,笔者对陕西省8所开办制药工程专业的本科院校开展了专题调研,发现有近30%的学生对于实习实训课程缺乏必要的认识,认为其没有理论课程重要,只是将其当做完成学分的一项任务,没有从中培养自己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不注重实效,将实习实训流于形式。面对越来越严峻的就业压力,每年都有超过50%的学生选择考研,他们将自己大部分精力用于复习备考,只关注考研要考的科目,对实习实训环节不上心、缺乏学习兴趣。有些学生缺乏吃苦耐劳的精神,过分追求“高大上”的就业岗位,认为毕业后不会从事生产一线的操作工作,无需将过多的精力投入其中;有些学生认为时代在进步,药品生产工艺、设备、车间形式等更新换代速度太快,目前学习的这些东西将来工作中都可能用不上,对实习实训产生了片面的认识,学习积极性不高;还有一些学生由于在实习过程中被安排在较简单的岗位,认为该工作仅是简单的重复劳动,技术含量不高、专业性不强,对实习产生了抵触情绪[7];更有甚者,有些学生过分看重实习单位的福利待遇,认为得到的待遇与付出的劳动不匹配,产生心理不平衡,没有认识到这是本专业的教学过程,认识不到学校和实习单位为此付出的努力和承担的负担。

(四)实习实训考核评价体系不完善

上述调研还发现,陕西省8所开办制药工程专业的本科院校普遍存在实习实训考核评价指标设置不合理、可操作性较差的问题。由于实习实训过程的考核比较难以把握,导致学生实习实训成绩的给定主要依据的是学生出勤及提交的实习总结报告。此问题与张珩、喻发全、张秀兰等[8]研究中发现的问题是一致的:实习实训评价考核中,因学生实习实训过程的参与度、实践能力、创新能力等方面的考核难以量化、缺少“抓手”,导致对专业技能的考核存在较大的盲区。目前的考核方式不能有效评价学生对实习实训任务的完成度,无法及时从企业及学生两个层面获得实习信息,对学生实习实训效果监控不到位,企业对学生的管理和安排参差不齐,无法充分发挥实习实训基地的功能[9]。

二、制药工程专业实习实训的教学模式

(一)立足协同育人,构建渐进式实习实训模式

实习实训是在传统理论和实验教学基础上进一步开展认知实习、虚拟仿真实训、课程设计、专业课程实训、创新创业训练、综合实习等一系列实践教学的必要环节。本文立足于协同育人,提出构建课堂教学与实习实训相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将制药工程设计竞赛课题和企业生产案例贯穿于课堂教学和实习实训环节。首先,通过课堂理论学习和实验教学,使学生具备一定的理论基础,进而通过校企协同育人的实习实训来强化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通过“认知实习”,使学生建立对企业生产实际的感性认识,了解企业及前沿核心技术,激发学生学习专业课程的热情和求知欲望。通过“虚拟仿真实训”模拟工厂正常运行和各种事故现象处理,使学生在虚拟工厂中获得感官上的体验和互动,为后续专业课学习和实训打下基础。通过“课程设计”和“专业课实训”巩固和扩展学生所学的基本理论和专业知识,掌握制药工艺设计、主要设备构造及选型、车间布置及GMP相关要求,树立学生工程观点。通过“制药工程设计竞赛”使学生在工程观点的基础上了解工程概算和EHS相关知识,建立经济观点和安全环保意识,这是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技能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重要手段。通过贯穿大学四年的创新创业训练,形成创新创业氛围,建设创新创业文化,提高专业教育教学水平与人才培养质量。最后通过“生产实习”和“综合实习”培养学生专业核心技术的应用,着重以企业一线生产案例及实际就业意向为主要学习内容,通过校企协同的综合实训,全面与社会人才需求接轨,进一步提升学生的创新能力、创造能力和就业能力。

(二)优化协同育人方式,建立“虚拟仿真+工厂实习”教学模式

药品实际生产过程中,自动化、集成化程度越来越高,而且部分工段风险大、洁净度等级高、费用高,接待大量学生现场实习负担较大。因此,大多数高校的此类实习多是通过虚拟仿真平台来实现[10]。但在生产实习中仅依靠单纯的虚拟仿真教学必然导致学生对制药车间布置、生产工艺、制药设备等感性认识不足,对实际药厂面貌的认知模糊。因此,优化协同育人教学模式,采用“先现场、后仿真、再现场”的方式进行实习实训,让学生在感性认识的基础上进行仿真实训,巩固课堂教学内容,同时发现生产中的问题,然后再次进行现场实习,可让学生带着问题进行实习和交流,有利于更高效地开展工作,也可有效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了保证实习教学效果,指导教师应在实习开展之前根据虚拟仿真平台的程序做好“先现场”参观方案,充分与实习单位对接,规划参观路线和讲解内容,使学生能够从全局角度理解各个工段、设备和车间的功能,避免走马观花式参观。同时,参观过程中指导教师要与工厂技术人员充分配合,改变传统实习中指导教师局限于辅助管理的职能,真正承担起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责任。“先现场、后仿真、再现场”的优化协同育人方式,有助于学生从工程的角度理解每一工序的意义,加深学生对课堂理论知识的理解,了解各学科交叉点。

三、制药工程专业实习实训环节教学改革的措施

(一)建立互利共赢的校企协同育人机制和模式

校外实践教学基地是校企协同育人的重要平台,也是高校人才培养与专业教学的延伸与深化,通过人才培养促进校企合作,发挥学校教学科研平台服务企业行业的作用。依托高校科研项目拓宽实习实训基地建设空间,提升校企合作深度,使学生实习实训更具目的性和现实性,教师指导更具方向性,校企合作更具互惠性。在校企协同育人背景下,高校应根据社会和企业需求,及时转变观念,加强企业实习实训基地建设,促进人才培养、教学、科研、社会服务等功能有机统一,与企业建立“优势互补、资源共享、共同促进、互惠互利”的合作模式。

为了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履行高校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职责,笔者所在的商洛学院积极参与地方经济、文化建设,建立并形成了“根植地方行动”专项计划等多个支持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制度及多个机构。在生物医药与食品工程领域,学校与陕西君威农贸综合有限责任公司、陕西香菊药业有限公司、陕西欧珂药业有限公司建立了深度合作机制;以校企共建“陕西秦岭特色生物资源产业技术研究院”为纽带,向陕西君威农贸综合有限责任公司长期派驻一支由高学历专业技术人员组成的研发团队,并深度参与该企业项目研究、技术攻关、对外合作交流等工作;围绕地方经济发展和企业技术需求,与陕西香菊药业有限公司共建由校企双方人员构成的研究团队;与陕西欧珂药业有限公司合作进行中药饮片产业化攻关。

上述合作,充分考虑了学校及企业的利益,企业可以通过与学校的合作及对学生的培养提升员工素质、发现企业生产管理的不足,并加以改进,形成互赢的局面。在合作过程中,商洛学院生物医药与食品工程学院充分利用上述合作机制,积极推进校企合作协同育人工作,逐步在上述企业建立了以企业管理为主,学校管理为辅的实习实训基地,摸索出了符合企业要求的制药工程专业实习实训模式,使学生在校企合作中得到锻炼,其综合实践能力获得显著提升。

(二)统筹考虑青年教师培养和实践基地建设

协同育人背景下,指导教师的工程素养是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关键。青年教师是高校一线教学人员的主体,但他们往往是刚从学校毕业的博士,专业理论知识强而工程实践能力弱[11]。因此,加强青年教师工程实践能力培养,使其向“双师型”教师转型也就成为教学改革的重要内容。应将实习实训基地建设和青年教师培养结合起来,有计划地安排青年教师到相关企业实习锻炼,真正参与企业运行、生产与管理,并于实习结束后进行同步考核,强化其工程意识和实践经验。笔者所在的商洛学院制药工程专业充分利用学校“根植地方行动”专项计划,要求新入职教师每年必须深入各个实习基地、制药企业和校企合作新型研发平台参与生产一线工作不低于3个月,积极鼓励教师在实习实训基地完成相关科研课题。在过去的六年中,制药工程专业教师的科研课题有80%以上是通过校企合作完成。此外,该专业2016和2020版人才培养方案、教学大纲均广泛调研国内企业行业情况,充分听取企业高层管理人员和技术人员对人才能力的要求和建议,共同制定专业发展规划、编制教学大纲,建立符合行业需求的教学实施体系,提高人才培养的适用性,现已建设2门校企合作课程,由校企双方共同完成授课任务。上述举措提高了青年教师的实践能力,在一定程度上激发了青年教师参与实践教学环节的积极性,该专业的11名专任教师中已有9名通过“双师型”教师认定。

(三)坚持“任务引导,项目驱动”,不断提升学生兴趣

专业理论课程和实验教学与实习实训环节是相辅相成、相互补充的。制药工程专业的实习实训教学含盖了大部分专业课程,包括《药剂学》《化工原理》《制药分离工程》《制药工艺学》《制药设备与车间设计》《药品生产质量管理工程》《制药安全与环保》等。学生通过实验教学验证课堂理论知识,在此基础上才能更好地开展实习实训活动,而实习实训又反过来强化学生对于理论知识的理解。在校企协同育人模式下开展实习实训教学可激发学生利用所学知识解决复杂工程问题的兴趣。为充分发挥校企协同育人作用,笔者所在的制药工程专业不断强化协同育人的顶层设计工作,依据培养目标制订了统一的课程标准,在一定程度上打破了理论教学、实验教学、实习实训教学之间的壁垒。在教学方法上,制药工程专业贯彻工程教育认证的OBE理念,积极推行案例式、讨论式、启发式、互动式教学。在教学内容上,该专业积极引入企业生产实际案例和历届制药工程设计竞赛课题,逐渐形成了“任务引导,项目驱动”的教学方法,使知识传授、主动学习、能力培养、综合素质提高协调发展,形成“基本能力→专业能力→创新能力→综合能力”递进式的实习实训教学目标体系。学生充分认识到实习实训对于自己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的提升具有重要意义,参与实习实训的积极性、主动性显著提升。

(四)构建协同创新评价体系

校企协同育人背景下的实习实训评价体系与传统的评价体系相比,更加侧重于过程评价。合理有效的评价体系能够维持教学过程中师生适度的紧张状态,增加教师教学的积极性和学生主动学习的内在驱动力[12]。本研究以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和技能解决工程问题为目的,根据制药工程专业人才培养目标,通过完善校外教学质量监控体系,以企业为核心,校企携手、齐抓共管,建立了人才培养质量评价体系,形成适合产业发展需求的校企合作应用型人才培养长效机制。制药工程专业与合作企业协同制订、完善符合企业生产要求与学生培养标准要求的特色评价标准,采用定性评价和定量评价相结合的方式,制订明确具体、可操作性强的指标体系,评价过程由协同育人企业和学校共同完成,并落实到实习实训全过程中。同时,实习实训结束后,学生除了需要提交实习报告以外,还需要绘制相应图纸、制作PPT进行汇报,评委以企业相关技术人员为主,校内指导教师为辅,现场给出汇报成绩,并将其纳入了作总成绩。

四、结语

本文基于校企协同育人创新模式,提出一种循序渐进提升学生创新能力及综合实践能力的实习实训模式,建立“认知实习→虚拟仿真实训→专业课程实训(课程设计)→创新创业训练+制药工程设计大赛→综合实习”分层递进的立体化实习实训教学内容体系,并对教学模式和方法进行改革,形成“基本能力→专业能力→创新能力→综合能力”递进式的实习实训教学目标体系。这种边学理论边实践的创新性实习实训,有利于学生进一步将理论和实践教学的内容融合为一体,使制药工程专业所涉及学科理论教学中的抽象知识与实践中的具体事物相联系。通过具体的生产设备使学生更形象地去学习理论课堂中的抽象知识,不仅体现了理论联系实际的教学观念,也体现了理论和实践融合为一体的教学目标。创新性的实习实训模式将学生实习实训、青年教师培养、实践基地建设、企业员工能力提升结合起来,充分考虑校企协同育人过程中学生、高校、企业各方利益,校企合作更具互惠性,也更能够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激发学生自主学习、探索实践的兴趣,有效提高教学效果,培养出制药工程领域应用型人才,满足行业和社会经济发展需求。

猜你喜欢
制药校企协同
鲁南制药:瞄准“治未病”深耕“大健康”
家校社协同育人 共赢美好未来
立足“农”字做文章 校企合作风生水起
校企合作的电子商务课程教学模式
蜀道难:车与路的协同进化
“四化”协同才有出路
皮尔法伯制药(中国)
三生制药集团
三生制药集团
三医联动 协同创新